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液液萃取搅拌装置的设计工艺计算

液液萃取搅拌装置的设计工艺计算

发布时间:2023-03-14 16:58:35

『壹』 电动搅拌器使用讲解

导语:电动搅拌机能够在很多领域应用,是一种用于液体混合的实验装备,电动搅拌机的制作工艺比较先进运行速度可控性强,是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一种设备,电动搅拌机是依靠电机的高速运转来工作的。由于其卸装简单广泛地被科研机构、大专学校、医学单位和一些产品开发单位使用。下面就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动搅拌机。

一、搅拌器设计

1、确定搅拌目的:如进行液液混合、固液悬浮、气液或液液分散,是否需要实现传热、吸收、萃取、溶解、结晶等工艺目的。根据工艺特点选择搅拌桨形式。

2、计算搅拌作业功率:即搅拌过程进行时需要的动力。



参考公式:功率=功率准数*液体密度*转数的3次方*浆径的5次方。

功率准数的计算复杂,与罐径、浆径、桨叶宽度、角度、层数、粘度、挡板数、挡板尺寸有关。

3、选择电机功率:考虑到效率后的计算值应大于或等于1.5倍的搅拌作业功率即可。

4、有关最低临街搅拌转数的确定:这个转数是满足搅拌目的的最低转数而不是搅拌轴的临界转数。

5、根据功率选择及校核搅拌轴、桨的刚度和强度。

6、配用减速装置时还要考虑减速机的使用系数及减速机的承载能力。

7、对于细长轴还要考虑增加支撑,中间或底部支撑。

8、还要考虑安装方式(顶入或底入还是旁入),这条是先确定的。

9、设计支座

10、选用密封形式(填料或是机封)



二、电动搅拌机的使用

1、使用时一定要接地线。

2、工作时如发现搅拌棒不同心,搅拌不稳的现象,请关闭电源调整支紧夹头,使搅拌棒同心。

3、中速搅拌能减小振动,延长使用寿命。

4、仪器应保持干燥。

5、环境温度:0-50℃,无腐蚀气体。

6、相对湿度:35%-85%(无冷凝)。

7.请勿过载使用。



8、为保证安全使用请务接地线。

9、保险管Φ5×2015A。

10、长期不用时,请放在干燥无腐蚀气体处保存。

搅拌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玻璃杯形状的可以用来打食物比如水果、蔬菜等,这一种的好处就是将果肉和果汁混在一起担忧不会破坏其中的营养元素。这一种也就是我们经常在街面上经常看到的。另一种就是大型的搅拌机一般用于工业上。市场上还有启动装置的搅拌机它们各有优点,有心的朋友朋友们可以留意一下,在使用搅拌机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注意事项,以免产生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

『贰』 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

全书共十章,包括发酵液的预处理、细胞的分离、沉淀、萃取、膜技术、吸附与离子交换、色谱技术、离心、生物产品的浓缩结晶与干燥等生物产品分离纯化过程所涉及的全部技术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读性较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生物分离工程工作及研究的有关人员参考。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物分离工程的性质、内容与分类

一、生物分离工程的性质

二、生物分离工程的研究内容

三、生物分离过程的分类

第二节 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流程

一、发酵液的预处理

二、产物的提取

三、产物的精制

四、成品的加工处理

五、生物分离纯化工艺过程的选择依据

第三节 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

一、生物分离过程的体系特殊

二、生物分离过程的工艺流程特殊

三、生物分离过程的成本特殊

第四节 生物分离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生物分离工程的发展趋势

二、生物分离工程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题

第二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

第一节 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

一、发酵液的一般特征

二、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和要求

三、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

第二节 发酵液的过滤,

一、发酵液过滤的目的

二、影响发酵液过滤的因素

三、发酵液过滤的方法

四、提高过滤性能的方法

五、过滤介质的选择

六、过滤操作条件优化

七、过滤设备

思考题

第三章 细胞分离技术

第一节 细胞分离

一、过滤

二、离心沉降

第二节 细胞破碎

一、细胞壁的结构

二、细胞破碎动力学

三、细胞破碎的方法

第三节 胞内产物的溶解及复性

一、包含体及其形成

二、包含体的分离和溶解

三、蛋白质复性

思考题

第四章 沉淀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蛋白质表面性质

一、蛋白质表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

二、蛋白质表面的电荷

三、蛋白质胶体的稳定性

第三节 蛋白质沉淀方法

一、盐析法

二、有机溶剂沉淀法

三、等电点沉淀法

四、非离子多聚物沉淀法

五、变性沉淀

六、生成盐类复合物的沉淀

七、亲和沉淀

八、SIS聚合物与亲和沉淀

第四节 沉淀技术应用

一、蛋白质

二、多糖

三、茶皂甙纯化工艺研究

四、杜仲水提液中氯原酸的提取

思考题

第五章 萃取技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萃取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二、分配定律

三、分配系数、相比、分离系数

第二节 液液萃取的基本理论与过程

一、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

二、液液萃取类型及工艺计算

第三节 有机溶剂萃取

一、有机溶剂萃取分配平衡

二、影响有机溶剂萃取的因素

三、有机溶剂萃取的设备及工艺过程

第四节 双水相萃取

一、双水相体系的形成

二、相图

三、双水相中的分配平衡

四、影响双水相分配系数的主要因素

五、双水相萃取的设备及工艺过程

第五节 液膜萃取

一、液膜及其分类

二、液膜萃取机理

三、液膜分离操作

四、乳化液膜分离技术的工艺流程

五、液膜分离过程潜在问题

六、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第六节 反胶团萃取

一、胶团与反胶团

二、反胶团萃取

三、反胶团制备

四、反胶团萃取的应用

第七节 液固萃取

一、液固萃取过程

二、液固萃取类型

三、浸取的影响因素

四、浸取的其他问题

五、浸取的工业应用

第八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

一、超临界流体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

三、超临界萃取的实验装置与萃取方式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的选择

五、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过程

六、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实例

第九节 萃取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

一、双水相萃取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

二、液膜萃取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

三、反胶团萃取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

思考题

第六章 膜分离过程

第一节 概述

一、膜分离过程的概念和特征

二、膜过程分类

三、分离膜

第二节 压力驱动膜过程

一、反渗透和纳滤

二、超滤和微滤

第三节 电推动膜过程——电渗析

一、电渗析的基本原理

二、电渗析传递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电渗析膜

四、应用

第四节 膜接触器——膜萃取

一、膜萃取的基本原理

二、膜萃取的传质过程

三、膜萃取过程影响因素

四、应用

第五节 其他膜分离过程

一、浓差推动膜过程——渗透蒸发

二、温差推动膜过程——膜蒸馏

第六节 膜分离过程装置

一、滤筒式膜组件

二、板框式膜组件

三、螺旋卷式膜组件

四、管式膜组件

五、毛细管式膜组件

六、中空纤维式膜组件

思考题

第七章 吸附与离子交换

第一节 概述

一、吸附过程

二、吸附与离子交换的特点

第二节 吸附分离介质

一、吸附剂

二、离子交换剂

第三节 吸附与离子交换的基本理论

一、吸附平衡理论

二、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

三、离子交换平衡理论

第四节 基本设备与操作

一、固定床吸附操作

二、移动床吸附器

三、膨胀床吸附操作

四、流化床吸附操作

五、吸附器净化效率的计算与选择

思考题

第八章 色谱分离技术

第一节 色谱分离技术概述

一、色谱技术的基本概念

二、色谱法的分类

三、色谱系统的操作方法

第二节 吸附色谱法

一、吸附色谱基本原理

二、吸附薄层色谱法

三、吸附柱色谱法

第三节 分配色谱法

一、基本原理

二、分配色谱条件

三、分配色谱基本操作

四、分配色谱法的应用

第四节 离子交换色谱法

一、离子交换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离子交换剂的类型与结构

三、离子交换剂的理化性能

四、离子交换色谱基本操作

五、离子交换色谱的应用

第五节 亲和色谱

一、亲和色谱概述

二、亲和色谱原理

三、亲和色谱介质

四、亲和色谱介质的制备

五、亲和色谱的操作过程

六、影响亲和色谱的因素

第六节 色谱分离技术的应用

一、亲和色谱的应用

二、离子交换色谱的应用

三、吸附色谱的应用

四、分配色谱的应用

五、多种色谱技术的组合应用

思考题

第九章 离心技术

第一节 离心分离原理

一、离心沉降原理

二、离心过滤原理

第二节 离心分离设备

一、离心分离设备概述

二、离心沉降设备

三、离心过滤设备

四、离心分离设备的放大

第三节 超离心技术

一、超速离心技术原理

二、超速离心技术分类

三、超速离心设备

第四节 离心技术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

一、离心技术在生物分离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离心分离的优缺点

三、离心机的选择

四、离心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

思考题

第十章 浓缩、结晶与干燥

第一节 蒸发浓缩工艺原理与设备

一、蒸发浓缩工艺

二、蒸发浓缩设备

第二节 结晶工艺原理和设备

一、结晶操作工艺原理

二、结晶设备

第三节 干燥工艺原理与设备

一、干燥工艺原理

二、干燥设备

思考题

『叁』 药厂生产的单元操作有哪些

这个要看情况的,推荐你一本书,很详细。可以网上搜,也可以去买。化工单元操作(供制药、精细化工专业用)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它的目录如下:全文目录化工单元操作
绪论
第一章 流体流动
第一节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1流体的密度、比容和相对密度
1—2流体的压力(压强)
1—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4静压力的测量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1—5流量与流速
1—6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
1—7流体稳定流动的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
1—8流体稳定流动的能量衡算——柏努利方程
1—9柏努利方程应用举例
第三节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1—10流动阻力的表现——压力降
1—11产生流动阻力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1—12粘度
1—13流体流动的类型
1—14阻力计算的通式
1—15流体在直管中作层流流动时的阻力
1—16流体力学相似
1—17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时的阻力关系曲线
1—18局部阻力的计算
1—19管路计算
第四节 流速与流量的测量
1—20测速管(毕托管)
1—21孔板流量计
1—22转子流量计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第一节 离心泵
2—1离心泵的结构和作用原理
2—2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2—3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2—4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2—5离心泵的操作、组合及安装
2—6药厂常用离心泵的类型和选用
第二节 其它类型泵
2—7正位移泵
2—8旋涡泵
2—9流体作用泵
第三节 各类泵的比较
第四节 气体输送与压缩机械
2—10通风机
2—11鼓风机
2—12压缩机
2—13真空泵
第三章 非均一系的分离
第一节 气相非均一系的分离
3—1沉降分离
3—2气体的过滤净制
3—3湿法除尘
3—4电除尘器
第二节 液相非均一系的分离
3—5过滤机理
3—6过滤设备
3—7离心分离设备
3—8离心沉降设备
第四章 液体搅拌
第一节 搅拌设备
4—1搅拌设备的组成
4—2搅拌器的作用原理
4—3搅拌器的分类
第二节 搅拌器的性能
4—4旋桨式搅拌器
4—5涡轮式搅拌器
4—6桨式搅拌器
4—7搅拌器的强化措施
4—8搅拌器的选型
第三节 搅拌功率
4—9功率关联式
4—10功率曲线
第四节 搅拌器的放大
4—11搅拌器放大的概念
4—12搅拌器的放大
第五章 传热
第一节 传热的基本概念
5—1传热的基本方式
5—2常用的传热设备
5—3稳定传热和不稳定传热
第二节 热传导
5—4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傅立叶定律
5—5导热系数
5—6平壁的热传导
5—7圆筒壁的热传导
第三节 对流传热
5—8对流传热的分析
5—9对流传热速率方程(牛顿冷却定律)
5—10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5—11热相似
第四节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5—12流体无相变化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5—13流体有相变化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第五节 热辐射
5—14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5—15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5—16两固体间的相互辐射
5—17对流和辐射的联合传热
第六节 传热计算
5—18能量衡算
5—19总传热速率方程
5—20传热温度差与流体流向的选择
5—21流体流向的选择
5—22总传热系数
第七节 换热器
5—23常用换热器
5—24高效换热器
5—25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
第八节 列管换热器的设计
5—26列管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则
5—27列管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步骤和举例
第九节 常用的加热、冷却与冷凝的方法
5—28加热方法
5—29冷却与冷凝方法
第六章 蒸发与结晶
第一节 蒸发
6—1蒸发过程的基本概念
6—2蒸发器
6—3蒸发器的辅助设备
6—4单效蒸发的计算
6—5蒸汽的利用率、蒸发器的生产强度及多效蒸发
6—6蒸发过程常用的节能措施
第二节 结晶
6—7结晶原理
6—8结晶的工业方法及常用的结晶设备
6—9结晶的工艺计算
第七章 冷冻
第一节 冷冻过程的基本原理
7—1理想冷冻循环
7—2冷冻系数与冷冻能力
7—3温熵图(T——S图)
7—4实际冷冻循环
第二节 冷冻剂与载冷体
7—5冷冻剂
7—6载冷体
第三节 压缩蒸气冷冻装置及选用
7—7压缩蒸气冷冻装置
7—8冷冻机的功率消耗与选用
第四节 其它型式冷冻装置
7—9蒸汽喷射式汽化冷冻装置
7—10吸收冷冻装置
第八章 气体吸收
第一节 吸收操作的基本原理
8—1吸收中的相平衡
8—2扩散原理
8—3吸收速率
第二节 填料吸收塔的结构
8—4填料的类型及特性
8—5填料塔的附属结构
第三节 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设计
8—6吸收操作的流程
8—7物料衡算及吸收操作线方程
8—8吸收剂的选择及用量
8—9填料塔的直径
8—10填料层的阻力
8—11填料层高度
8—12传质系数及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第四节 解吸及其它类型吸收简介
8—13解吸
8—14其它类型吸收
第五节 其它吸收设备
8—15吸收操作的强化
8—16其它吸收设备
第九章 液体蒸馏
第一节 蒸馏中的气液平衡关系
9—1气液平衡与蒸馏操作
9—2双组分理想溶液的相图
9—3双组分非理想溶液的相图
9—4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
第二节 蒸馏方法和总物料衡算
9—5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
9—6精馏的原理
9—7精馏的流程
9—8蒸馏操作的物料衡算
第三节 双组分混合液连续精馏的计算
9—9恒摩尔流量假定
9—10精馏塔的操作线方程
9—11进料热状况对操作线的影响
9—12理论板数的图解法
9—13回流比的选择
9—14理论板数的简捷算法
9—15塔板效率与实际塔板数
9—16填料精馏塔的填料层高度
9—17影响精馏分离效果的因素
第四节 微分蒸馏和间歇精馏的计算
9—18微分蒸馏的计算
9—19间歇精馏的计算
第五节 多组分精馏的计算
9—20多组分精馏计算的概念
9—21相平衡常数和相平衡计算
9—22产品组成的计算
9—23最小回流比和实际回流比下的塔板数
第六节 蒸馏设备
9—24塔板的类型
9—25塔板的主要尺寸与负荷性能
9—26板式塔塔径和其他尺寸的计算
9—27填料精馏塔
9—28蒸馏釜和其他传热设备
第七节 添加组分的蒸馏
9—29水蒸汽蒸馏
9—30恒沸精馏
9—31萃取精馏
第十章 溶剂萃取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0—1萃取过程
10—2液——液相平衡
10—3液——液萃取中常见的物系和萃取流程
10—4溶剂(萃取剂)的选择
第二节 液——液萃取的计算
10—5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物系萃取过程的计算
10—6一对部分互溶三元系萃取过程的计算
10—7复杂物系连续逆流萃取实验
10—8萃取过程的速度
第三节 液——液萃取设备
10—9液——液萃取设备概述
10—10萃取设备的主要类型
10—11液——液萃取设备的选择
10—12萃取塔计算简述
第四节 固——液萃取
10—13固——液萃取概述
10—14影响固——液萃取的诸因素
10—15固——液萃取方法及设备
第十一章 固体干燥
第一节 湿空气的性质及焓湿图
11—1湿空气的性质
11—2湿空气的焓湿图及其应用
第二节 干燥器的物料和热量衡算
11—3物料衡算
11—4热量衡算
11—5干燥器出口空气状态的确定
11—6干燥器的热效率
第三节 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
11—7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
11—8干燥速率及影响因素
11—9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
第四节 干燥器
11—10气流干燥器
11—11流化床干燥器
11—12喷雾干燥器
11—13厢式干燥器
11—14耙式真空干燥器
11—15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
11—16滚筒干燥器
11—17冷冻干燥器
11—18红外干燥器
11—19微波干燥
11—20干燥器的选型
第五节 干燥器的计算
11—21气流干燥器的计算
11—22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计算
11—23干燥器的设计程序
附录
附录一单位换算表
1.长度
2.面积
3.容积,体积
4.质量
5.力
6.温度
7.密度
8.体积流量
9.压力
10.能量,热,功
11.功率
12.动力粘度
13.运动粘度,扩散系数
14.导热系数
15.总传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
16.比热容
17.表面张力
18.传质系数
19.重力加速度
20.通用气体常数
附录二各种重要数据
1.某些液体的重要物理性质
2.干空气的重要物理性质
3.某些气体的重要物理性质
4.水的重要物理性质
5.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
6.水的饱和蒸汽压(-20~100℃)
7.饱和水蒸汽的物理性质(以温度为准)
8.饱和水蒸汽的物理性质(以压力为准)
9.液体粘度共线图
10.气体粘度共线图
11.液体比热容共线图
12.气体比热容共线图(常压下用)
13.液体汽化潜热共线图
14.某些液体的导热系数λW/(m·K)
15.某些水溶液的导热系数
16.某些液体的汽化潜热kJ/kg
17.液体表面张力共线图
18.某些水溶液的表面张力N/m×10〓
19.有机高温载热体的物理性质
20.(T0=273K、P0=101.3kPa)下气体与蒸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21.298K,101.3kPa下气体与蒸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22.293K时,扩散入液体中的扩散系数
23.管内各种流体常用流速
24.有缝钢管(即水、煤气管)规格(摘自YB23463)
25.标准筛目

『肆』 苯酚的液液萃取实验原理

苯酚萃取的原理离心萃取机工作原理操作

离心萃取机工作原理目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吸附法、萃取法、膜分离法、高级氧化法和生化法等。在经过大量数据研究得出,使用萃取法进行印染废水处理效果较好。针对印染废水的处理,天一萃取采用离心萃取机,结合复合式萃取剂进行实验,详细介绍离心萃取机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离心萃取机工作原理萃取过程:

首先将两相溶液按一定比例分别从两个进料管口进入转鼓和壳体之间形成的混合区内,借助转鼓的旋转,通过涡轮.盘和叶轮使两相快速混合和分散,两相溶液得到充分的传质,完成混合传质过程。经过混合的两相液体在涡流盘的作用下进入转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完成两相分离过程。

萃取后的负载有机相需要进行反萃取,以碱液溶液为反萃剂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反萃后的再生萃取剂可反复利用多次而不影响萃取效果。

离心萃取机工作原理N,N-二甲基甲酰胺,简称DMF,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极性较强,可于水、醚、酮、脂、不饱和烃芳香烃等混溶,有“万有溶剂”之称,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有机合成、无机化工、农.药、制.药等领域。DMF可以通过呼吸、皮肤接触损坏人体健康,几次损害眼睛,人体长期接触或吸.入会阻碍血机并造成肝.脏阻碍。在水中会导致生物化学耗氧量和氮含量增加。废水pH值调至0.5左右,萃取后废水COD值降至1000mg/L以下,H酸含量低于0.1%,处理后的废水颜色近无色,可以直接进入下一工段的处理。采用10%的碱液(NaOH溶液)进行反萃,反萃后有机相中H酸残留低于0.5%,可以循环使用。宁夏某化.工厂生产的H酸废水。

离心萃取机工作原理应用举例:含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萃取阶段:含酚废水进入离心萃取机,同时,萃取剂也按比例进入离心萃取机,经过2-3萃取脱酚后,废水排出排出离心萃取机。反萃阶段:含苯酚萃取剂(负载有机相)进入反萃取机,同时,液碱按比例进入反萃取机对含酚萃取剂进行2-3台反萃取、碱洗,进过碱洗后的萃取剂可循环使用。反萃后产生的酚钠液排出反萃取机进行酚钠回收再利用。

离心萃取机工作原理在福板形成的隔舱区内,混合液很快与转鼓同步回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比重大的重相液在向上流动过程中逐步远离转鼓中心而靠向转鼓壁;比重小的轻相液体逐步远离转鼓壁而靠向中心,澄清后的两相液体终分别通过各自堰板进入收集室并由引管分别引出机外,完成两相分离过程。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焦化厂生产时会产生大量含酚废水,此类废水具有毒性,生化性差,且成分比较复杂,如果直接进行排放,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因此针对焦化厂含酚废水处理是目前废水处理的重点之一。目前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用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等,而常用的方法是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处理含酚废水具有回收率高、溶剂可重复利用、成本低等优点。

『伍』 搅拌装置的设计选型步骤方法有哪些

具体步骤方法如下:
1、按照工艺条件、搅拌目的和要求,选择搅拌器型式,选择搅拌器型式时应充分掌握搅拌器的动力特性和搅拌器在搅拌过程中所产生的流动状态与各种搅拌目的的因果关系。
2、按照所确定的搅拌器型式及搅拌器在搅拌过程中所产生的流动状态,工艺对搅拌混合时间、沉降速度、分散度的控制要求,通过实验手段和计算机模拟设计,确定电动机功率、搅拌速度、搅拌器直径。
3、按照电动机功率、搅拌转速及工艺条件,从减速机选型表中选择,确定减速机机型。如果按照实际工作扭矩来选择减速机,则实际工作扭矩应小于减速机许用扭矩。
4、按照减速机的输出轴头d和搅拌轴系支承方式选择与d相同型号规格的机架、联轴器
5、按照机架搅拌轴头do尺寸、安装容纳空间及工作压力、工作温度选择轴封型式
6、按照安装形式和结构要求,设计选择搅拌轴结构型式,并校检其强度、刚度。如按刚性轴设计,在满足强度条件下n/nk≤0.7。如按柔性轴设计,在满足强度条件下n/nk>=1.3
7.按照机架的公称心寸DN、搅拌轴的搁轴型式及压力等级、选择安装底盖、凸缘底座或凸缘法兰。
8.按照支承和抗振条件,确定是否配置辅助支承。

『陆』 机械搅拌器是什么工作原理是什么

盐城奇联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利用搅拌器搅拌介质,可以加速介质的传热和传质,可以加速化工反应的进行,因而搅拌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设备中。奇联搅拌器种类型号颇多,搅拌介质的种类也很广泛,根据搅拌介质物理学性质可以分为液体、固体和气体,其中以液体居多。水是最常见的液体之一,它的粘度很低,搅拌阻力也较小。液体搅拌介质粘度高的也有,如黄油,在室温下可达1 000 000 cP(粘度,1 cP=10-3Pa•s,下同)。搅拌液体中气体过多会起沫,最简单的搅拌就是混合两种互溶的液体。一般而言,搅拌装置由电机(马达),搅拌轴,叶轮组成,有时为方便使用会配给支架、减速机等。我们奇联在设计搅拌器的时候,追求的目标是搅拌器工艺、机械与成本三者间的平衡。我们的设计师会充分考虑搅拌器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搅拌器的应用范围,设计出性价比最高的搅拌器,让客户不为搅拌器的品质、维护等操心。

参考资料:盐城奇联电力有限公司

『柒』 设计搅拌桨的基本参考是什么

在观察反应时发现反应后期液面根本不动,反应效果

很差,

收率仅有

60

多一点,

我提出将搅拌形式改成开

式涡轮,

速度提高到

125

转,



率马上提高到

75

(该

产品的总收率,不仅这一步,前面也是),成本降低

很大。所以我认为对于非均相反应,搅拌的影响是非

常大的,

不同的搅拌不同转数,

甚至

能决定反应的成

败!!!!

搅拌器的选择与使用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内

有关这方面的设计资料都

比较简单,

大部分计算公司

都来自国外

50-70

年代,在应用中发现,理论与实际

的差别非常大,因此,目前搅拌器的设计采用的是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现有搅拌

器的形式大致分飞桨式、

推进式、锚框式、螺带式以及复合式,出锚框、螺带

往往应用在高粘度介质的搅拌外,大部分工况都采用

桨式与推进式的混合型搅拌器,一

般情况下转数在

30--300

转范围内,

搅拌桨线速度在

5



/

每秒以下为

宜,搅拌器的直径一般选用

1/3

罐径左右,建议安装

挡板。从混合效果看,对于匀相液液混合,在搅拌功

率一定时是,尽量选择大浆径,低转速。而对以非匀

相及防止底部沉积的固液混合在搅拌功率一定的情况

下,尽量提高转数,在选用功率时注意,一般情况下

电机功率达到

1.5

倍搅拌作业功率即可,过大只会曾

加电力消耗和运行成本,目前,考核搅拌效率的难度

很大,

用户对于搅拌器的研究做注重混合的均匀程度,

而忽略了单位时间内电力的消耗及单元操

作时间,



为,往往工艺给出的操作时间远远大于搅拌混合所需

的时间,这是因为,很多化工单元是液液反应,反应

时间和搅拌作业时间差距很大。

在容器的设计中

往往

忽略了挡板的作用,实际上,增加挡板后,可以显著

增加液体的轴向流和径向流,而且还可以产生湍流效

果,因此,挡板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增加挡板后,搅



功率明显提高,但是单位作业时间也会显著下降,

混合效果明显提高,现在应用最广泛的搅拌桨形式是

变截面搅拌桨并配合挡板使用。

搅拌器的选项要根据物料的特性和搅拌目的而定。对

于简单的固液悬浮的物料,要求达到不沉低混合的目

的,

传统选型法,

有选简单的两叶桨、

推进式桨和

3-4

叶的斜叶桨。这些桨不是循环量底,就是耗功率大。

经过更换高效节能的轴流桨。混合时间降低,所需功

率减少。



选搅拌之前,除了关注物料有几相、体积、密度、

粘度、混合要求等等之外。还应该关注反应机理。有

的反应速度是由反应本身决定的,例如有的有机反应

本身就进

行的很慢,在这种条件下增强(或减弱)

搅拌效果对反应收率、反应时间的影响不大;而有的

反应,速度主要是由扩散控制的,反应本身进行的很

快,在这种情况下

增加搅拌效果则反应收率以及反

应时间都会有很好的改善。我见过改变搅拌效果后,

收率提高十几个点的情况,也见过加强搅拌后几乎对

反应没什么影响的情况。

有的时候搅拌太快也不是什么好事,比如说在两相分

层萃取过程中,搅拌的作用只要能保证两相充分混合

即可。搅拌太快有可能产生乳化现象,有时会严重影

响正常操作以及收率。

在结晶过程中,搅拌太慢会影响传热传质,太快可能

破快大的结晶使之变成难过滤难烘干的细晶。选用何

种搅拌类型才能在保证轴向,径向循环的前提下不破

坏结晶

过程,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晶型不好很大

程度上影响过滤烘干,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质量。我

发现某些结晶过程中,锚式、框式搅拌表现很差(当

然也可能是反应

本身,或析晶溶剂,或析晶溶剂浓

度以及配比等原因)。我想把搅拌形式改成推进式或

者螺带式,

请各位朋友说一下,

在一般条件下:

2000L

不锈钢反应釜,装

料系数

0.7

,常规溶剂(如乙醇,

乙酸乙酯等),常规冷却结晶过程,假如要采用推进

式搅拌桨,那么转速一般为多少?要是采用双螺带搅

拌浆,一般转速为多

少?

1

、确定搅拌目的:如进行液液混合、固液悬浮、气液

或液液分散,是否需要实现传热、吸收、萃取、溶解、

结晶等工艺目的。根据工艺特点选择搅拌桨形式。

2



计算搅拌作业功率:

即搅拌过程进行时需要的动力

参考公式:功率

=

功率准数

*

液体密度

*

转数的

3

次方

*

浆径的

5

次方。

功率准数的计算复杂,与罐径、浆径、桨叶宽度、角

度、层数、粘度、挡板数、挡板尺寸有关。

3

、选择电机功率

:

考虑到效率后的计算值应大于或等



1.5

倍的搅拌作业功率即可。

4



有关最低临街搅拌转数的确定:

这个转数是满足搅

拌目的的最低转数而不是搅拌轴的临界转数。

5

、根据功率选择及校核搅拌轴、桨的刚度和强度。

6



配用减速装臵时还要考虑减速机的使用系数及减速

机的承载能力。

7

、对于细长轴还要考虑增加支撑,中间或底部支撑。

8

、还要考虑安装方式(顶入或底入还是旁入),这条

是先确定的。

9

、设计支座

10

、选用密封形式(填料或是机封)

在蒸馏过程中,

液体

逐渐减少,

固体结晶物逐渐增多,

这个过程是由高粘度的液液混合转变正固液混合进而

演变成粉体混合,单一种类的搅拌器都无法适应这种

复杂的工况,

而且由于防

腐层是搪玻璃,

衬里的施工

工艺对搅拌器要求比较苛刻,另外,根据你的描述,

结晶物并非单一的颗粒状,

而是蜂窝状的整体,

因此,

搅拌器还要具有很强的剪切力

才行,

框式桨只适合高

粘度的液液混合,并不适用在这种工况。我的一建议

是,选用螺带式搅拌器,加上变频调速电机,蒸馏前

转数高些,

随着液体的减少,

结晶物

的增加,

可逐渐

降低转数,

调速范围可选在

60-10



/

分之间,

电机功

率应在

5.5

千瓦左右,螺带的材质直接选用钛材或双

相不锈钢,

这样不必进行防腐处

理,

这样,

可以保证

螺带截面为无圆角的矩形,有很强的剪切力,可以搅

碎粘接在一起的结晶

阅读全文

与液液萃取搅拌装置的设计工艺计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饭店用什么煤气阀门 浏览:956
在配电网导线上有哪些设备 浏览:210
珠三角电子五金制品厂 浏览:95
水在仪器内壁既不也不什么意思 浏览:973
DR使用中的自动曝光控制装置是 浏览:860
仪表盘显示鞋的标志是什么 浏览:108
吸水率仪器怎么设置 浏览:40
奔驰gla200仪表台怎么拆 浏览:891
12电瓶充满电自动断电装置 浏览:757
消防泵软接头上方的是什么阀门 浏览:299
高中化学j经典实验装置 浏览:141
电动车换仪表看师傅如何操作的 浏览:793
灼烧实验仪器有哪些 浏览:147
轴承的数量按什么数 浏览:742
燃气管道控制阀门 浏览:575
气管有声音用什么仪器 浏览:331
超声波什么牌子质量好 浏览:930
设备层要注意什么 浏览:916
性电动工具视频女 浏览:1000
产后修复店需要哪些仪器 浏览: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