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①完成平衡摩擦力的相关内容:(i)取下砂桶,把木板不带滑轮
①平衡摩擦力时,取下砂桶,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得到平衡. 从纸带上看出,相等时间内位移越来越大,知小车做加速运动,需减小木板的倾角,直至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间隔均匀,说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小车通过C点的速度v c =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 2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 CD -x AB =2a 1 T 2 x DE -x BC =2a 2 T 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解得:a=6.22m/s 2 . 故答案为:①(i)轻轻推动 (ii)减小,间隔均匀; ②1.24,6.22 |
B.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钩码P的质量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a=
mg |
m+M |
mg | ||
1+
|
F |
M |
C.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图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1)除图中所示仪器外,还需要下列哪些仪器
(1)因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本身可以记录时间,故不用秒表;电源应采用低压交回流电流答;需要用天平称质量;通过刻度尺测出长度来算出加速度大小. 故选:BDF (2)A、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绳子的拉力F等于钩码的重力mg,而在小车运动中还会受到阻力,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平衡摩擦力.具体的方法是适当垫高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使未挂钩码的小车恰能拖着纸带匀速下滑,故A正确. B、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重力的下滑分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因此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后,都不会影响平衡条件,所以不要每次平衡摩擦力的,故B错误. C、为了使沙与沙桶的总质量接近小车的合力,因此尽量使沙与沙桶的总质量比小车质量小得多,故C正确; D、同一条件下多打几条纸带,目的是求平均值,故D正确. 故选ACD. (3)A、图象过原点,恰好平衡摩擦力,木板高度合适,故A错误; B、在拉力较大时,图象发生弯曲,这是由于小车质量没有远大于砂桶质量造成的,故B错误; C、a-F图象在a轴上有截距,是由过平衡摩擦力造成的,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垫的过高,故C正确; D、图象在F轴上有截距,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故D错误; 故选C. |
D. ①图1所示示为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由气垫导轨、两个光电门、滑块和沙桶等组成.光电门可
①A、光电门可以测出滑块分别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加速度.故A正确.
B、用该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要保证拉力近似等于沙桶的重力,必须满足M≥m,故B正确.
C、该装置中滑块所受的合力不是重力,所以机械能不守恒,不可以用该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故C错误.
D、用该装置光电门可以测出滑块分别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满足M≥m,滑块的合力就近似等于沙桶的重力,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求出拉力做功,可以验证动能定理.故D错误.
故选AB.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m+M)a则a=
mg |
m+M |
M |
M+m |
mg |
M |
1 |
M |
M |
M+m |
1 |
M |
E. (1)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①在平衡摩擦力时,先取下砂桶,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
(1)①在平衡摩擦力时,先取下砂桶,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让打点专计时器接交流电源,然后属 轻轻推动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如果打出的纸带如图1右所示,则应减小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间隔均匀,平衡摩擦力才算完成.
②由图可知,五点对应的刻度分别是1.00cm、3.00 cm、5.20 cm、7.60 cm、10.20cm,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
a=
△x |
T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