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如图所示a装置直接加抄热熔化的实验,而烛蜡利用水浴法加热,故探究冰熔化的是a装置;
图为由于室温高于冰的熔点,所以缺少酒精灯加热是可行的;
乙图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受热比较均匀;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物质温度和状态的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a;秒表(或钟);受热均匀;状态.
Ⅱ 在冰和辣,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
①冰,52②熔化过程吸收热量 由于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图是冰。图乙中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所以示数是5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这一现象说明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Ⅲ 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
(1)冰属于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属于非晶体,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甲图象中有一段时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冰的熔化图象.零刻度在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2℃,示数是52℃.
(2)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不能吸收热量,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能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吸收热量.
(3)为了让实验顺利进行,且较为准确,在实验中,下述现象都应注意:
①实验前,先用刨冰机或绞肉机将代熔化的物质打碎,以保证受热均匀.
②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间,不要碰到试管壁和底,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保证数据准确.
③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等.
故答案为:(1)冰;52;(2)吸热;(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间,不要碰到试管壁和底,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保证数据准确
Ⅳ 熔化凝固的特点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1)酒精灯倾斜时容易使酒精流出,此时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起失火现象,因此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小的冰块,因为较小的冰块之间接触紧密,受热均匀.
(2)由于冰的熔点为0℃,常温下冰熔化过程可从空气中不断吸热,因此缺少酒精灯加热是可以的.
乙装置将需要加热的物质放入试管中,并用水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使物质受热更加均匀.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该物质的温度从1min到3min保持0℃不变,此时吸热,温度不变,因此该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共经历了2分钟.
(4)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A、不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继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B、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C、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D、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故答案为:(1)B;较小;(2)正确;可以是物质均匀受热;(3)2;固液共存;不变;(4)B.
Ⅳ 7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
(1)冰属于晶体有个定的熔化温度,蜡属于非晶体,非晶体没有个定的熔化温度.乙4象中有个段时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冰的熔化4象.零刻度在x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地.每个个大格代表10℃,每个个她格代表2℃,示数是了2℃.
(2)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不能吸收热量,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能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吸收热量.
(m)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地升.故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冰熔化温度不变,蜡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1)冰;了2;(2)吸热;(m)冰熔化温度不变,蜡温度升高.
Ⅵ 小琴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9℃;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
(2)分析图象可知,冰达到一定温度开始熔化,故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他的想法是错误的,会从室温吸收热量熔化;
冰块变成水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因此杯子的外壁感觉很凉;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4)①实验前,先用刨冰机或绞肉机将冰块打碎,以保证受热均匀.
②将温度计插入碎冰中间,不要碰到试管壁和底,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保证数据准确.
③本实验不能直接用火焰加热冰,要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使冰受热均匀.
④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
⑤冰的熔点受杂质和大气压的影响,测出的熔点可能不是0℃.
故答案为:
(1)39;非晶体;
(2)达到熔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不正确;液化;
(4)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埋入碎冰、碎蜡中;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