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苯佐卡因的制备
方法名称: 苯佐卡因原料药—苯佐卡因的测定—永停滴定法
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苯佐卡因原料药中苯佐卡因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苯佐卡因原料药。
方法原理: 供试品照永停滴定法用亚硝酸钠滴定液滴定,根据滴定液使用量,计算苯佐卡因的含量。
试剂: 1. 浓氨试液
2. 盐酸溶液(1→2)
3. 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
4. 基准对氨基苯磺酸
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 1.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
配制:取亚硝酸钠7.2g,加无水碳酸钠0.10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
标定: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对氨基苯磺酸约0.5g,精密称定,加水30mL与浓氨试液3mL,溶解后,加盐酸(1→2)20mL,搅拌,在30℃以下用本液迅速滴定,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洗涤尖端,洗液并入溶液中,继续缓缓滴定,用永停法指示终点。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7.32mg的对氨基苯磺酸。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
操作步骤: 精密称取供试品约0.35g,照永停滴定法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6.52mg的C9H11NO2。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㈡ 跪求药物化学《苯佐卡因的合成》实验的思考题答案
1.加入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是洗去残留的反应物对硝基苯甲酸和乙醇,乙醇易回溶于水,而对硝基答苯甲酸也能与碱形成盐从而进入水相,而它们生成的酯在油相中,所以能分离纯化生成的酯,使其不含杂质。化学方程式很简单,电脑不好打,你自己应该会。
2.与第一步的作用相似,主要是为了提纯生成物
3.应该是用能生成沉淀的物质除去,试试H2S,这个不能确定,希望能帮到你
㈢ 苯佐卡因的合成方法
由对硝基甲苯为原料合成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即苯佐卡因)时,在酯化反应过程中,一般都是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苯佐卡因的收率比较低.本文研究常用路易斯酸作为催化剂,发现苯佐卡因的收率可提高到67%.
对甲基苯胺为原料合成苯佐卡因的多步反应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异常,产品纯化困难,产量低甚至没有产品等问题.在改进的实验条件下完成该实验,产品的产率高,实验的重现性好.
在较优合成路线的基础上进行试验研究,在酯化反应阶段利用微波辐射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结果:酯化反应时间缩短为11min,酯化反应收率96.5%;工艺改进后,酯化和还原两个阶段的总收率达81.1%,有较大提高.
其他衍生物合成
将苯佐卡因通过酯键和甲基丙烯酸相连,合成了含苯佐卡因的可聚合单体(BM),BM自聚得到苯佐卡因高分子载体药物(PBM),并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BM纳米微球.PBM的结构经1H NMR和TEM表征.
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分别经氧化、酯化和还原合成苯佐卡因,再由苯佐卡因与对氟苯甲醛反应生成一种新型苯佐卡因衍生物(4-甲酰基-4′-乙氧羰基二苯胺),经IR、1 H NMR和元素分析测试确认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其合成条件,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㈣ 有机化学[苯佐卡因的制备]
【苯佐卡因合成路径】
1.
以
甲基苯胺
为原料,苯佐卡因的合成方法主要有:
1.1
以对甲基苯胺为原料,经酰化、氧化、水解、酯化制得苯佐卡因;
1.2
先用硫酸亚铁还原对硝基苯甲酸得对氨基苯甲酸
,
再与无水乙醇在酸性
条件下酯化得苯佐卡因;
1.3
酯化与还原合并为一步进行;
1.4
对硝基苯甲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先酯化得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
对硝基苯
甲酸乙酯经铁粉还原得苯佐卡因。
对以上几种合成路径进行比较:
方法
1.1
所用条件较温和,但反应步骤较多,收率低。
方法
1.2
用硫酸亚铁还原生成的对氨基苯甲酸,由于其羰基与铁离子形成不
溶性沉淀而混于铁泥中不易分离,
此外对氨基苯甲酸的化学活性比对硝基苯甲酸
的活性低,故其第二步的酯化反应的效率也不高,产物的收率较低。
方法
1.3
需要用到金属锡,原料昂贵。
方法
1.4
工艺成熟,原料易得,是许多药厂采用的方法。但浓硫酸因具有强
氧化性,使副反应较多,后续处理麻烦,产品色泽深,对设备腐蚀严重。上世纪
80
年代末,
Gedye
等用微波辐射加热方法进行有机合成研究,给有机化学研究
带来一片新天地。
微波技术用于有机合成反应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它因具有均匀
快速、收率高、产物易分离、污染小或无污染等特点而倍受注重。为此,我们在
方法
1.4
的基础上合成苯佐卡因,在酯化反应中采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利用
微波辐射技术合成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工艺改进后,
反应时间大大缩短,
相应反
应阶段收率和目标产物收率有所提高。
㈤ 苯佐卡因的实验报告
1.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苯佐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外用为撒布剂,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一般性痒等。苯佐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学结构式为:
苯佐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而麻;mp.88~90℃;易溶于乙醇,极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一)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氧化)
在装有搅拌棒和球型冷凝器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重铬酸钠(含两个结晶水)23.6 g,水50 mL,开动搅拌,待重铬酸钠溶解后,加入对硝基甲苯8 g,用滴液漏斗滴加32 mL浓硫酸。滴加完毕,直火加热,保持反应液微沸60-90 min(反应中,球型冷凝器中可能有白色针状的对硝基甲苯析出,可适当关小冷凝水,使其熔融)。冷却后,将反应液倾入80 mL冷水中,抽滤。残渣用45 mL水分三次洗涤。将滤渣转移到烧杯中,加入5% 硫酸35 mL,在沸水浴上加热10 min,并不时搅拌,冷却后抽滤,滤渣溶于温热的5% 氢氧化钠溶液70 mL中,在50℃左右抽滤,滤液加入活性碳0.5 g脱色(5~10 min),趁热抽滤。冷却,在充分搅拌下,将滤液慢慢倒入15% 硫酸50 mL中,抽滤,洗涤,干燥得本品,计算收率。
(二)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酯化)
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对硝基苯甲酸6 g,无水乙醇24 mL,逐渐加入浓硫酸2 mL,振摇使混合均匀,装上附有氯化钙干燥管的球型冷凝器,油浴加热回流80 min(油浴温度控制在100~120℃);稍冷,将反应液倾入到100 mL水中,抽滤;滤渣移至乳钵中,研细,加入5%碳酸钠溶液10 mL(由0.5 g碳酸钠和10 mL水配成),研磨5 min,测pH值(检查反应物是否呈碱性),抽滤,用少量水洗涤,干燥,计算收率。
(三)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还原)
A法: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型冷凝器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35 mL水,2.5 mL冰醋酸和已经处理过的铁粉8.6 g,开动搅拌,加热至95~98℃ 反应5 min,稍冷,加入对硝基苯甲酸乙酯6 g和95% 乙醇35 mL,在激烈搅拌下,回流反应90 min。稍冷,在搅拌下,分次加入温热的碳酸钠饱和溶液(由碳酸钠3 g和水30 mL配成),搅拌片刻,立即抽滤(布氏漏斗需预热),滤液冷却后析出结晶,抽滤,产品用稀乙醇洗涤,干燥得粗品。
B法: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型冷凝器的100 mL三颈瓶中,加入水25 mL,氯化铵0.7 g,铁粉4.3 g,直火加热至微沸,活化5 min。稍冷,慢慢加入对硝基苯甲酸乙酯5 g,充分激烈搅拌,回流反应90 min。待反应液冷至40℃左右,加入少量碳酸钠饱和溶液调至pH 7~8,加入30 mL氯仿,搅拌3~5 min,抽滤;用10 mL氯仿洗三颈瓶及滤渣,抽滤,合并滤液,倾入100 mL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弃去水层,氯仿层用5% 盐酸90 mL分三次萃取,合并萃取液(氯仿回收),用40% 氢氧化钠调至pH 8,析出结晶,抽滤,得苯佐卡因粗品,计算收率。
(四)精制
将粗品置于装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10~15倍(mL/g)50% 乙醇,在水浴上加热溶解。稍冷,加活性碳脱色(活性碳用量视粗品颜色而定),加热回流20 min,趁热抽滤(布氏漏斗、抽滤瓶应预热)。将滤液趁热转移至烧杯中,自然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抽滤,用少量50% 乙醇洗涤两次,压干,干燥,测熔点,计算收率。
(五)结构确证
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