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辊轧机怎么轧钢材的
二辊轧机分为可逆式和不可逆式,现在一般都是采用可逆式。
二辊轧机主要是通过两个旋转的轧辊将轧件咬入轧机,实现来料尺寸的变化完成轧钢的。
轧制板材时轧辊工作面是平面,通过压下装置调节辊缝大小来实现板材厚度的变化。
轧制线材是轧辊上刻有孔型,来料在孔型内完成断面形状及尺寸的变化,同时也可以通过压下装置调节辊缝来实现断面尺寸的变化。
㈡ 径向压下装置的作用有
用过调整压下装置,改变辊缝尺寸。径向压下装置的主要作用是用过调整压下装置,改变辊缝尺寸。轧机辊缝是指轧机辊子之间的缝隙,它包含轧机初始设定时的辊缝值,轧机轧制过程中的轧辊弹跳值,牌坊因变形而产生的变形量,轧机压力轴承转动时产生的油膜间隙,机械各个部件之间的间隙。
㈢ 六辊轧机原理示意图
如图所示:
HC轧机是日立于1972年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六辊轧机。它是在四辊轧机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增加了两个可依靠安装在轧机传动侧轴承座的液压机构作轴向移动的中间辊所组成。
由于这种轧机增加的中间辊的轴向移动装置,与工作辊的弯辊装置配合起来具有特殊的弯辊效能,并能在轧制过程中控制工作辊凸度,从而可轧出高精度的横向厚差和良好板型的带钢。因此称这种轧机为高性能板型控制轧机(High Crown rolling mill)简称HC轧机。
(3)轧辊压下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早期是用二辊轧机轧制板带材的。因为轧制板带材时轧制压力很大,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刚性,则要求轧辊直径足够大。但随着轧辊直径的增大,轧辊的弹性压扁也随之增大,故二辊轧机只能轧制比较厚的窄带材。
为了轧制薄而宽的带材, 克服二辊轧机的不足而出现了四辊轧机。四辊轧机由于采用了小直径的工作辊,显著地减小了轧制压力,并可使最小可轧厚度减小,即可轧出更薄的带材。
而刚度则由两个大直径的支撑辊加以保证因而四辊轧机对于轧制薄带材获得良好的板形是非常有效的,这是轧制设备和技术的一大进步,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四辊轧机被认为是轧制板带材比较理想的轧机,获得很大发展。
应指出的是,为了补偿轧制压力引起的轧辊弹性变形(弯曲和压扁)以及轧制过程中形成的热凸度,通常将轧辊配置一定的原始凸度通常称辊型。
合理的辊型设计,对取得高精度的横向厚差和良好板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板形最优控制、液压弯辊及板形自动控制技术或的发展及应用,使得板形控制技术日益发展。
㈣ 轧机、轧钢机的压轧工艺流程是什么
轧制过程 x0dx0a x0dx0a一般单机架二十辊冷轧机的轧制过程可分为上料及穿带、可逆轧制;卸料及重卷3个阶x0dx0a段。二十辊轧机,特别是森吉米尔二十辊轧机,是采用大张力进行轧制的;轧制过程是从钢x0dx0a带在轧机前后的卷取机/开卷机施加张力之后才开始的,这之前即是上料及穿带阶段。x0dx0a 上料及穿带阶段:一般用上料小车将钢卷送到开卷机卷筒上;开卷多采用浮动开卷机,x0dx0a以保证钢带始终处在轧机中央位置;浮动开卷机由光电对中装置通用液压缸来进行控制;开x0dx0a 卷后钢带经矫直机(三辊直头或五辊矫直机)进行矫直;部分轧机设有液压剪可以进行切头;钢带用上摆式导板台跨过机前卷取机,直接送到二十辊轧机;然后开卷机继续往前送出钢带穿过轧机一直送到机后卷取机钳口,钳口钳住钢带带头并在卷筒上缠绕2—3圈后停止送带,穿带结束。 x0dx0a 可逆轧制阶段:穿带结束后,首先安放好上、下工作辊(穿带时,工作辊已取下),然后调准轧制线,关闭轧机封闭门,机前压板压下,出口侧擦拭器压紧钢带,轧机工艺润滑冷却系统启动供液,轧机带钢压下,卷取机转动给钢带前张力,机前后测厚仪、测速仪进入轧制线,机组运转开始第一道次的轧制。 x0dx0a 轧制过程中,如果发现钢带边部有缺陷将影响到高速轧制,则当缺陷部位经过轧辊时;x0dx0a操作工按一下操作台上的按钮,将其缺陷位置信号输入AGC系统。轧制将结束时轧机减速,当钢带尾部到达机前卷取机位置时,机组停车,第一道次结束。测厚仪、测速仪退出轧制x0dx0a线,轧机压下抬起,钢带张力解除,冷却润滑剂停止供给,压板抬起。x0dx0a 第二道轧制时,钢带反向运动,机前机后位置互换。第二道次工作开始时机后卷取机反x0dx0a向运行将机前钢带头部送人机前卷取机卷筒钳口,钳口钳住带头后,机前卷取机转动将钢带x0dx0a在卷筒上缠绕2—3圈;然后,轧机供给冷却润滑液,轧机压下,机前后卷取机传动给出后x0dx0a张力,机前后测厚仪、测速仪进入轧制线,机组运转开始第二道次的轧制。 x0dx0a 从第二道次开始,轧制就在机前后卷取机和二十辊轧机之间往返进行。当轧机的自动厚度控制(ACC)系统投入工作时可以实现全自动控制。当轧制过程中钢带有缺陷的部位过轧辊时,轧机会自动减速。轧制终了,轧机会自动停车。x0dx0a 一般可逆式轧机轧制奇数道次,但是在机前后卷取机为胀缩式卷筒时,可以轧制偶数道x0dx0a次,即在轧机开卷机一侧也可以卸卷。 x0dx0a 一般在成品道次轧制前,需要更换工作辊,以获得高质量的及有特殊要求的钢带表面质x0dx0a量。在成品道次轧制后,轧机停车,压下拾起,测厚仪、测速仪退出轧制线,轧机停止冷却润滑液供给,卷取机的压辊压下,或者将卸卷小车升起用小车座辊顶住钢卷,避免钢卷松卷卷取机转动将钢带尾部全部卷到卷筒上。至此可逆轧制过程结束。x0dx0a 卸卷及重卷阶段:对于胀缩式卷筒卷取机,卸卷比较简单。首先用捆扎带在钢卷径向捆x0dx0a扎一道,卸卷小车升起顶住钢卷,卷取机卷筒收缩,钳口打开,钢卷便被卸卷小车托住,卸卷小车和卷取机的辅助推板同步移动,便将钢卷从卷取机上卸下,卸卷小车继续移动将钢卷送到钢卷存放台上。x0dx0a 对于轧机前后为实心卷筒的卷取机,钢卷不能够从卷筒上直接卸下,只有将钢卷重新卷x0dx0a到一台胀缩式卷筒卷取机上,才能将钢卷卸下来。森吉米尔二十辊轧机、森德威二十辊轧机,采用实心卷筒卷取机时,机组一般设有重卷机构,将成品钢卷及实心卷筒一起从卷取位置转移到重卷开卷位置i然后将钢卷从开卷机往重卷机上重新卷取一次,由于重卷过程是在轧机轧制区域之外的位置进行的,所以重卷和轧制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影响。x0dx0a 轧制工艺x0dx0ax0dx0a 1 压下制度 x0dx0a 轧机的压下制度,应根据轧机的技术参数、轧制材料的力学性能、产品的质量要求来制x0dx0a定,同时还要考虑轧机生产能力要高,消耗要低。 x0dx0a 用二十辊轧机轧制优质碳素钢,相对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使用二十辊轧机的目的是追求x0dx0a产品的高质量,有高的尺寸精度、板形和表面质量,获得更薄的产品。 x0dx0a 碳素钢,特别是低碳软钢,在二十辊轧机上,一个轧程的总压下率能达到95%以上,道次压下率可以达到66%。 x0dx0a 对于可逆式冷轧机,由于各道次是在同一-架轧机上轧制,所以道次压下率分配是用等压力轧制原则来确定压下规程。一般第一道第二道的压下率最大,随着被轧钢带的加工硬x0dx0a化,道次压下率逐渐减小,以使各道次的轧制压力大致相等。 x0dx0a 为了提高轧机的生产能力,在充分利用轧机及机前后卷取机主传动功率的前提下,要尽x0dx0a可能地加大道次压下率以减少轧制道次。但是,有时为了获得良好的板形及表面质量,减少x0dx0a钢带纵向的厚度偏差,也可以适当地增加轧制道次,在总压下率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较多的轧制道次能使钢带的强度略有提高。成品道次的压下率对板形的影响较大,一般采用10%x0dx0a左右。 x0dx0a 2 张力制度 x0dx0a 冷轧钢带的一个特点是张力轧制;没有张力就无法进行钢带的冷轧。张力可以降低轧x0dx0a制压力,改善板形,稳定轧制过程。张力制度对于钢带冷轧非常重要。x0dx0a 采用小直径工作辊轧制的二十辊轧机(及多辊轧机),轧制过程的工艺特点则是采用大x0dx0a张力轧制。x0dx0a必须采用大的单位张力,是由于被轧制材料具有物理—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现象,或在小x0dx0a变形弧长度内工作辊具有不大的歪斜,这样沿带材宽度出现压下和延伸的不均衡性。在压x0dx0a下量小的区域内重新分布张力时,张力达到屈服极限,井可能使带材宽度方向的延伸均衡。x0dx0a实际上,在多辊轧机上轧制时,金属的变形是依靠轧辊压下和卷取机建立的带材张力共同完x0dx0a成的。 x0dx0a 多辊轧机中采用的单位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冷加工硬化程度、带x0dx0a材厚度及其边部质量。一般单位张力为20%一70% 。x0dx0a 为了实现稳定轧制过程所必须的大的单位张力及总张力,要求在多辊轧机中设置具有x0dx0a大功率传动的卷取机。一般二十辊轧机卷取机电机功率达到轧机主传动功率的70%一x0dx0a80%,有的甚至达到100%。x0dx0a 各道次张力按如下方法确定。一般来说,第一道次轧制时,由于酸洗机组的卷取张力较x0dx0a小,为了避免造成钢带层间错动而擦伤表面,第一道的后张力根小,小于酸洗机组卷取张力。x0dx0a为了增加第一道轧制的后张力,二十辊轧机入口侧设有压板来增加轧制后张力;前张力可以x0dx0a根据工艺要求自由决定。在以后的轧制道次中,根掘轧制钢带品种、规格,或者采用前张力x0dx0a大于后张力,或者后张力大于前张力。一般采用将前一道次的轧制前张力作为本道次的后x0dx0a张力,单位前张力大于单位后张力。成品道次的前张力(卷取张力)有两种情况。对于胀缩式卷筒卷取机,由于在卷取机上可以直接卸卷并且钢卷直接进罩式炉进行紧卷退火,为防止在退火中产生粘结,卷取张力应减小,卷取张力小于50Mpa时,退火粘结的几率就很低了,但卷取张力低会影响轧机生产能力;对于实心卷筒卷取机,由于需要进行重卷,重卷时可以x0dx0a采用较小的张力(10—40Mpa),因此轧制时能够采用大张力,可以提高轧机生产能力。x0dx0a 道次的张力还应根据板形随时进行调整,特别是轧制带材较薄时。当材料中部有波浪时,应减小张力防止拉裂带边或断带;当带材产生边浪时,可以适当增加张力。x0dx0a 3 速度制度 x0dx0a 轧制速度的确定,应根据设备的能力,在轧机允许使用的速度范围内尽可能采用高的轧x0dx0a制速度,以提高轧机的生产能力;同时,当轧制速度增加时,轧制压力相应有所减小。x0dx0a 一般第一道次轧制时采用较低的轧制速度,因为第一道的压下量大,如果再用高速度轧x0dx0a制,将使轧辊急剧发热,由于多辊轧机轧辊冷却条件较差,将影响轧辊寿命;另外,由于坯料纵向厚度偏差大,板形与轧辊不完全符合,第一道轧制时要对坯料进行调整,要求速度较低;同时采用高速度大压下,主电机能力也不能满足。 x0dx0a 以后的道次,则根据压下制度和张力制度及主电机的功率决定轧制速度,使主电机的能x0dx0a力得到发挥。 x0dx0a 每道次轧制的启动和制动时,分别有一个升速和降速的过程。在轧制过程中,应尽可能x0dx0a少调速,以保证轧制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厚度偏差的均一性。 x0dx0a 4 辊形 x0dx0a 由于二十辊轧机机架的刚性和零凸度设计,以及轧辊辊形的多种有效的调整手段,所以,x0dx0a二十辊轧机能够全部使用没有辊形凸度的平辊进行轧制。根据需要,工作辊和第二中间辊也x0dx0a可以适当地配置凸度辊;第一中间辊永远是平辊,但—头带有锥度,供轧辊轴向调整使用;支撑辊的背衬轴承不能有凸度。
㈤ 轧钢机有哪些调整装置
上辊调整装置:实现使上辊压下或抬起。常见的有三种型式:a 手动压下,有齿轮螺杆结构,主要用于型钢轧机。B电动压下,有电动上辊调整结构,也有通过一级蜗轮蜗杆和两级圆柱齿轮进行调整结构。一般初轧机、钢板机等采用电动上辊调整结构。C液压压下。
下辊调整装置,实现下辊的抬起或落下。常用的形式有两种:a齿轮螺杆下调整结构;b斜块螺杆下调整结构。
中滚调整结构:三辊式型钢轧机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由于辊颈和轴瓦的磨损,中辊会有较大的松动,使下轧制线孔型发生较大的变化 ,所以要用中辊调整结构来保证中辊位置固定。
轴向调整装置:实现轧辊演轴向移动。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两种:a侧压板,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轴向调整结构;b勾头螺栓。
㈥ 上辊可通过压下装置调整,使辊间距变化,那么一个电机如果保证传动
这样情况一般轧压薄板类工件,上辊的调整量不大,不会超过齿轮啮合的范围,即不会导致齿轮脱开。
㈦ 快速电动压下装置的工作制度是什么意思
快速电动压下装置的工作制度也就是工作要求。
快速电动压下装置一般为不“带钢”的压下装置(一般压下速度大于 )。这种压下装置多用在可逆式热轧机上,如初轧机、中厚板轧 机、连轧机组的可逆式粗轧机等。
一、其工艺特点是:
1、工作时,要求上轧辊快速、大行程、频繁的 调整;
2、轧辊调整时,不带轧钢负荷,即不“带 钢”压下。
二、为适应上述特点,对压下装置的要求是:
1、采用惯性小的传动系统,以便频繁的启动、制动;
2、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和工作可靠性;
3、必须有 克服压下螺丝阻塞事故(“坐辊”或卡钢)的措 而对于板带轧机的电动压下装置,冷热板带轧机的电动压下速度在 范围内(有时,压下速度 也可达到 )由于压下速度的绝对值较小,过去曾称它为“慢速压下机构”。但是,这个名称并没有反映出板带轧机压下装置的特点。事实上,现代化的高速轧机上, 为实现带钢的厚度自动控制,需要压下机构已很 高的速度对轧辊位置(辊缝)做微量调整。
三、板带轧机的扎件既薄又宽又长,并且轧制速 度快,扎件精度要求高,这些工艺特征使得电动压下装置有以下特点:
1、轧辊调整量小。
2、调整精度高。
3、经常地工作制度是“频繁的带钢 提出方案及其方案论证压下”。
4、必须动作快,灵敏度高。
5、轧辊平行度的调整要求严格。
四、快速电动压下装置的解释
1、电动压下装置是采用的是压下螺丝、螺母来调整轧辊辊缝,而液压压下装置则是用液压缸。
2、电动压下装置的优缺点
(1)优点:电动压下装置压下速度一般比较大,可实现快速压下要求;在快速压下装置工作时候,上轧辊可以进行快速的、大行程的、频繁的调整,且轧辊调整时,不带轧制负荷,即不带钢压下。电动压下的压下装置采用惯性较小的传动系统,可以实现频繁地 调整;同时,传动效率较高,并且工作可靠性高;电动压下装置采用了压下回松装置, 能够有效的克服压下丝杆“坐辊”或“卡钢”等阻塞事故。
(2)缺点:由于结构的限制, 可能采用复杂的传动系统;并且传动系统小,则造价较高, 动作迅速、灵敏度较低。在高速度下调整轧件厚度偏差,压下机构动作迅速,但是反应不太灵敏。且传动系统惯性大、加速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