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心电采集电路原理图中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输入电路:这部分电路主要负责与心电导联电极的接口及各种导联切换,心电采集信号经由此与后级差分放大器连接。
2、第一级放大:心电信号属于mv量级的信号,必须由差分放大器放大才能满足信噪比要求。
3、高通滤波/阻抗匹配:经第一级放大的信号中不仅包含我们需要的心电信号还夹杂着许多低频杂波干扰,这就需要用本级高通滤波器来滤除,同时进行阻抗匹配提升信噪比。
4、第二级放大:本级作用同第一级一样,放大信号补偿滤波器对信号的衰减,满足采集器对信号增益的要求。
5、工频陷波:本级的作用是滤除来自交流电源的50Hz工频干扰
6、光电隔离:本级旨在通过线性光耦切断与电源的共地联系,因为心电电极片是直接接触人体的若不采取电气隔离措施就有可能发生触电危险,因此,心电放大器必须做成浮地放大器。
7、51单片机:经过光电隔离的心电信号由单片机采集处理再经串口送到PC上位机,由上位机软件处理后就可以得到完整的心电图了。
㈡ 可穿戴智能心电监控系统是什么
可穿戴智能心电监控系统是以下:
1.可穿戴式心电监测系统的硬件结构及原理
利用心电电极从人体提取微弱的心电信号,滤除干扰信号后进行放大,将取得的模拟信号经调理电路处理后,通过RFID无线传输至485总线,数据由485总线送入PC机并存入网络数据库。如图:
RFID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数据识别速度快、容量大、可同时识别多目标以及运动目标且操作方便快捷。RFID系统包括电子标签、读和(或)写卡器、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等3大部分。RFID电子标签存储容量可达兆字节,亦可以重复读写,可随时存取设备信息。
为了实时掌握可穿戴式心电监测系统的使用状况,在其上固定粘贴有源RFID标签;在一定范围的患者自由活动区域分布安装RFID读卡器,其安装范围越广,则患者可自由活动区域越大,读卡器的电子编码可对应相应的患者活动区域身份(Identity,ID)标识。带有主动式RFID的可穿戴式心电监测装置只要在分布安装有RFID读卡器的一定范围的区域内,即可被该区域内的RFID读卡器识别,RFID对应的可穿戴式心电监测装置信息以及采集的心电数据通过485总线传输给上位PC机,上位PC机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将RFID编码与相应心电监测装置即相应患者ID对应,即可自动跟踪、监控该心电监测装置的运行,并后台存储数据于网络数据库中;如果需要,还可以实时在上位机屏幕显示采集到的心电图。而医生或患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该网络数据库,并依据患者ID提取对应的心电数据,进而应用配套的系统软件随时监测相应心电图。
2.可穿戴式心电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读取采集来的心电数据,可在计算机上实时动态显示心电信号,并应用MATLAB的小波分析工具箱,对实时采集的心电信号进行简单的参数检测和波形检测。系统采用标准的Windows窗口界面风格,主要由系统设置、心电采集、心电分析及帮助等功能模块组成。进入系统后可以随时对被监测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进行查询、修改、保存及打印等操作。
㈢ 心电信号的采集
心电信号,是心脏在跳动时发出的,反映在皮肤上的某些部位,因此心电信号特别微弱,要用高放大倍数的直流放大器才能得到,外壳一定要接地。
㈣ 动态心电图装置有几种
目前的常规动态心电图都是12导联的。需要在身上粘贴10个电极贴,之后需要专连接动属态心电图的记录仪,就是我们常说的盒子。只有电极贴没有导联线的那种又可能是一种新的记录仪,这种跟常规的动态心电图不一样,记录的导联数量不一样,而且这种多是一次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