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后,在石灰水中滴碘液会变蓝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后,会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但是淀粉不会进入石灰水,石灰水中滴碘液不会变蓝色,A错误;
B、在土壤的蒸发作用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下,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故B说法正确;
C、植物的呼吸作用白天和晚上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所以几天后,呼吸作用要强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挤压塑料袋,石灰水会变浑浊,故C说法正确;
D、叶片能够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所以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几天后,会因为没有光照,天竺葵叶片发黄,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㈡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A、硝酸具有挥抄发性,挥袭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KI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I 2 ,I 2 遇淀粉变蓝色,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进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B正确;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氯化铝溶液,一水合氨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C正确; D、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湿润红纸条接触,氯气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红纸条褪色,故D正确. 故选:A. |
㈢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是()选项①②③实验结论A稀硫酸Na2SAgNO3与AgCl
A.图中装置和试剂不发生沉淀的转化,对AgNO3与AgCl的浊液中,Qc(Ag2S)>Ksp(Ag2S),则生成内Ag2S,可发生容沉淀的生成,则不能比较溶度积,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变黑,然后C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体现其强氧化性,最后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故B正确;
C.盐酸与亚硫酸钠生成二氧化硫,与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SO2与可溶性钡盐不一定生成白色沉淀,如与氯化钡不反应,故C错误;
D.浓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浓硝酸易挥发,硝酸、碳酸均可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则不能比较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应排除硝酸的干扰,故D错误;
故选B.
㈣ 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过一会儿气球悬浮在烧杯内.下列对气球内充的气体的
A、通入二氧化碳一会气球悬浮在烧杯内,则气球内充的气体密度比二氧回化碳的密度小,正确答;
B、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则气球充的气体的密度应该比空气大,故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会沉在烧杯底部,通入二氧化碳的密度气球不会浮起,故错误;
D、气球充有空气,会沉在烧杯底部,大理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会使气球浮起,正确;
故选BC.
㈤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B是用来收
(1)铜和浓硫酸加热一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比空气重,用向上排气法收集,进气的导气管长进短处,图中补进气管伸入近集气瓶底,装置图为:![]() |
V |
22.4×0.012 |
㈥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D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
(1)装置图中D是干燥管上部容积较大,倒吸的液体会靠自身重量回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2)若A为30%H2O2溶液,B为MnO2,C盛有氢硫酸(H2S)饱和溶液,旋开F后,AB中发生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生成氧气,C中出现浅黄色浑浊的现象,氧气会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S↓+2H2O,
故答案为:2H2S+O2═2S↓+2H2O;
(3)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有KI淀粉溶液,旋开F后,AB中发生反应,浓盐酸和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C中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氯气过量会把碘单质氧化为碘酸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2+I2+6H2O═10Cl-+2IO3-+12H+;
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5Cl2+I2+6H2O═10Cl-+2IO3-+12H+;
(4)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旋开F,AB中浓氨水中溶解氧化钙放热,氨气挥发出来,通入氯化铝溶液中足够长的时间后,反应生成白色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氢氧化铝难溶于氨水溶液,C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㈦ 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过一会儿气球悬浮在烧杯内(气球本身质量忽略).
A,氢气。
开始的时候,气球在底部,过了一会儿,气球上升,说明烧杯内的气体密度增大了。
如果是氢气,H2才2,早就飞了,不会停留在底部的。
㈧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得氨水,酚酞遇氨水为红色,故A正确;
B.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硝酸溶于水得稀硝酸溶液,酚酞遇稀硝酸为无色,所以①无明显变化,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分,导致①中硫酸铜溶液过饱和而析出蓝色五水合硫酸铜晶体,故C错误;
D.FeCl3溶液和KSCN溶液都不是易挥发溶液,在各自的烧杯中无法接触反应,所以①无明显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㈨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①中试剂 ①中现象 解 释
A.将SO2通入Ba(NO3)来2溶液,有白色沉淀自生成,白色沉淀为硫酸钡,不溶于硝酸,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而使其溶液呈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故C正确;
D.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酸性高锰酸钾被还原,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二氧化硫体现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