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试装置什么意思
一般的实验要工业化生产的话都会经过实验室小试、中试、工业化三个阶段,中试装置应该就是指中试的时候所用的实验装置吧
⑵ 什么叫中试研究
中试装置就是把小试装置扩大,用来试验产品生产的控制条件的,物料平衡的,但是没有达到生产线的标。比如一个新产品在实验室先把它研究出来,接着就上中试线,这些中试线上的装置就叫中试装置,中试是在大规模产量前的较小规模试验 在确定一个项目前,第一要进行试验室试验;第二步是“小试”,也就是根据试验室效果进行放大;第三步是“中试”,就是根据小试结果继续放大。中试成功后基本就可以量产了。
中试职责
1.消化新产品的技术资料,对新产品技术状态、测试环境要求、控制难点及要点进行规划;
2.组织进行新产品中试(编制中试计划、落实中试需要的设备、环境、仪器、人员的需求计划与配置准备、组织编制中试需要的相关工艺文件);
3.产品中试过程中整机、模块的测试验证,完成故障维修及数据分析;对中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报,并跟踪问题的解决进度,在中试结束后组织编写试生产报告,组织中试评审;
4.及时协调中试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产品的故障分析和定位,促进产品的可生产性;
5.负责小批量的转产工作、样机试制工作,拟制转产测试规程和生产工艺支持,协助完成产品整机BOM;
6.研发用和生产用测试工具的开发和维护;
7.对生产部门的技术支持;
8.负责分析售后品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9、对及时、准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形成闭环;
10、转产评审:中试负责人汇总中试过程中测试、工装、生产环境、工艺、物料、计划、资料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形成中试总结报告,并组织研发产品经理等评委进行转产评审会,形成最终评审意见,判定产品能否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
11、当产品不符合转入大批量生产条件时,由评审小组决定是否启动新一轮中试;
12、输出满足批量生产的生产工艺性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标准工时和产能表、SMT特殊贴片要求及注意事项、检验规范等等。
⑶ 为什么化工产品工业化之前需要小试和中试
因为工业生产不仅仅只有一个化学反应,不仅使用的工业级别的原料与实验室使用的有些区别,而且需要考虑整体工艺设计,需要为各个环节的装置提供合适的反应器设计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材料,需要安排热量的综合,需要安排工业规模的分离,需要考察如何合理地开停车,需要考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需要考察对环境的影响,需要考察运行安全设施的合理设计,有催化剂的还需要测试实际运行状态下的催化剂活性和寿命等等。化学反应往往很复杂,反应器改变之后,动力学性能就会改变,就有可能出现实验室规模观察不到的副反应,对反应器的筛选就有影响。有很多进行工艺和装置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在实验室阶段是无法提供的,需要一定规模的物流和能量交换程度才可以进行精确测量,所以在工业生产前需要得到这些工业设计参数,这就需要一定规模的实验,也就是小试中试。此外一些产品的性质也需要在积累一定规模以后才可以测量,也需要生产出一定量的样品来为下游客户提供测试的机会。这些资料都是在正式工业规模投资之前需要考虑的,否则设计出来的厂子有很大的可能根本不合适,既可能得不到所需要的数量和质量的产品,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具体什么规模才叫做小试中试要取决于生产的产品究竟是什么。对于一些精细化工来讲可能每天几公斤的产量都已经是工业化规模了,而对于一些大化工产品,每天几吨也仍然是试验厂。
记得采纳啊
⑷ 工业装置和中试放大比例
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的一致性。 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