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一生物鼠妇的实验报告(具体一些,结果也包括)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验证过程:
1.实验设计: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选择
2.实验材料:涂成黑色的培养皿,鼠妇(10只),盖板
3.实验装置:用盖板盖住培养皿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接受灯光照射,使培养皿的一半处于黑暗中,另一半处于明亮处.
·实施计划:
环境/2M/3M/4M/5M/6M/7M/8M/9M/10M/11M
明亮/10/8/8/7/5/2/1/0/0/0/0/
阴暗/0/2/2/3/5/8/9/10/10/10/10/
·得出结论:支持假设,鼠妇不喜光,趋于黑暗
·分析:本次实验结果支持假设,但并不明显,原因有以下三点:
1.不能保证完全给鼠妇创造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2.不能保证除了光的刺激外,鼠妇不受到其他任何刺激;
3.不能避免鼠妇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若注意了以上几点,实验结果会更理想.
② 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的发现是什么
模拟自然界里水的循环
一、实验目的
1、能够通过讨论交流、模拟实验和观察 等探究方法来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现象和成因。
2 、在探究水循环的活动中提高观察和 实验现象的能力。
3、在探究水循环的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研究地球科学的 。
二、实验作用 本实验是三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六单元《液体、固体和气体》中“自然界里水的
循环”中的内容。“自然界中的水”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基础上,进一
步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知道水循环会 一些常见的天气现
象,并了解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而“水的旅行”这一课时从“下雨”这一常见天气现象出
发,引导学生思考“雨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进而通过讨论、交流以及设计和开展模拟实
验等探究活动,最终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和成因。
三、实验原理
水从容器中蒸发,到达膜的时候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模拟降水)滴到小烧杯中,泥土浸湿。 (模拟下渗过程),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模拟蒸腾), 盒中放置干冰,冷冻空气
器底部的水。(模拟冰川和海里的冰山)
四、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
烧杯、三脚架、 灯、陶土网、温度计、盖板、冰块 【实验装置】(设计) 冰 块 膜 泥土 植 物 水 无底小烧杯 无盖 盒 【实验步骤】
① 在透明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没过盆底。然后把一个装干沙子的小盆放人 。 ②用透明 薄膜盖住盆口,并用橡皮筋扎紧,将盆放在阳光下。 ③过足够长的时间把冷的小石头放在 薄膜上压陷 薄膜。注意小石头要放在装干沙 小盆正上方。 【实验 】
观察实验单
请你利用常用的实验器材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模拟水循环。
实验现象: 薄膜上有小水珠凝结(或潮湿水汽)现象。
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 。
水珠往装干沙的小盆滴下。
最后小盆的干沙由干变湿(或被水滴浸湿)。
③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小组1):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分布有影响吗?我们做出的假设时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我们的实验记录为
明亮
第1次9只
第2次7只
第3次7只
第4次7只
第5次7只
第6次2只
第7次2只
第8次1只
平均值6只
黑暗
第1次1只
第2次3只
第3次3只
第4次3只
第5次3只
第6次8只
第7次8只
第8次9只
平均值4只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没有把潮湿的土壤压实,比较疏松。有几只鼠妇意外地钻进了土里,原来我们把它算在了明亮处,原来我们集体讨论认为钻进土里,它选择的环境依旧是黑暗的,所以在最后3分钟我们把它算进了暗处,所以我们的结论为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小组2):我们组的问题和假设和小组1相同,我们的实验记录为
明亮
第1次.6只
第2次.4只
第3次.4只
第4次.2只
第5次.2只
第6次.2只
第7次.1只
第8次.0只
平均值.3只
黑暗
第1次.4只
第2次.6只
第3次.6只
第4次.8只
第5次.8只
第6次.8只
第7次.9只
第8次.10只
平均值7只
我们把鼠妇放入后保持安静的去观察,鼠妇刚开始四处乱爬慢慢的安静了下来最后得出了结论是光对鼠妇分布有影响,鼠妇喜欢黑暗的地方。
(小组3): 我们组的问题和假设和小组1相同,我们的实验记录为
明亮
第1次.6只
第2次.6只
第3次.7只
第4次.6只
第5次.6只
第6次.6只
第7次.6 只
第8次.6只
平均值6只
黑暗
第1次.4只
第2次.4只
第3次 3只
第4次.4只
第5次 4只
第6次 4只
第7次 4只
第8次 4只
平均值 4只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鼠妇的活动没有选择性,对于光似乎没有什么影响。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分布没有影响。这与我们的假设相反,我们小组集体讨论了一下。又仔细观看了我们的实验装置,发现我们小组的位置靠近窗户,光线比较明亮,在盒子上把黑纸片放置在了远离窗户的一面,光线可以射入,使整个装置处于明亮状态,我们认为这样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准备课后再进行一次实验。
(小组4):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水分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我们做出的假设是,水分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我们准备了同等数量的潮湿的土和干燥的土进行实验,实验记录为
湿土
第1次 6只
第2次 8只
第3次 9只
第4次 9只
第5次 9只
第6次 10只
第7次 10只
第8次 10只
平均值 9只
干土
第1次 4只
第2次 2只
第3次 1只
第4次 1只
第5次 1只
第6次 0只
第7只 0只
第8次 0只
平均值 1只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在中间放入鼠妇后,鼠妇直接向潮湿的土壤爬去并很快的安静下来不动了。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水分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特别喜欢潮湿的土壤。
(小组5):我们提出的问题和假设与小组4相同。我们准备了一张湿润的纸和一张干燥的纸放在了铁盒里。我们的实验记录为
湿纸
第1次 6只
第2次 8只
第3次 10只
第4次 10只
第5次 10只
第6次 10只
第7次 10只
第8次 10只
平均值 9只
干纸
第1次 4只
第2次 2只
第3次 0只
第4次 0只
第5次 0只
第6次 0只
第7次 0只
第8次0只
平均值 1只
我们小组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爬在干纸上的鼠妇很快的爬动着显得有些焦躁,在快速的爬动中遇到了湿纸便很快的爬了上去。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水分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小组6):我们的实验与小组4大致相同。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潮湿的土壤中有一条盒子边儿所形成的阴影,最后所有的鼠妇都趴在了潮湿土壤中的阴影部分。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光和水分对鼠妇的分布都有影响。
④ 涵洞的设计荷载
1、盖板上填土重量q土=rHb=18*9*1=162KN/m。
2、盖板自重q自=rhb=25*0.52*1=13KN/m。
3、车辆荷载填土厚度大于0.5米,不计汽车冲击力,按照规范涵洞设计,使用车辆荷载计算不使用车道荷载。
⑤ 我的家乡要建一座涵洞,下部使用石质砌块,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要求承重20吨盖板,每块5米长、0.8米宽
注意:
1、下设计书及计算结果仅供参考,最好在使用前找工程技术负责人审核签认,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桥(涵)台施工前应注意持力地基的承载力;
3、盖板上板时需注意施工工艺(如坐浆找平、绞筋嵌固等),避免使用中出现滑移或支座破坏。
4、计算工具为《理正结构》5.62版
砼板外尺寸为0.8×6米,支座各0.75米,有效跨度4.5米(仅对板跨处进行配筋计算),考虑到盖板所处的潮温环境,取保护层厚度为30mm.
1 计算简图:
略
2 计算条件:
荷载条件:
均布恒载 : 4.00kN/m2 恒载分项系数 : 1.20
均布活载 : 29.80kN/m2 (按单块板最大承重10T计算)
活载分项系数 : 1.40
板容重 : 25.00kN/m3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 0.50
板厚 : 300mm
配筋条件:
材料类型 : 混凝土 支座配筋调整系数: 1.00
混凝土等级 : C30 跨中配筋调整系数: 1.00
纵筋级别 : HRB335 跨中配筋方向(度): 0.00
保护层厚度 : 30mm
3 计算结果:
1 单位说明:
弯 矩:kN.m/m 钢筋面积:mm2/m
2 垂直板边弯矩:
边号 左 中 右
1 92.050 90.870 92.050
2 -9.509 16.539 -9.509
3 92.050 90.870 92.050
4 -9.509 16.539 -9.509
3 跨中弯矩:
注:跨中弯矩是在用户指定方向上跨中弯矩的最大值(以下同)
x(m) y(m) 平行配筋方向 垂直配筋方向
0.000 0.000 -9.509 ----
0.000 0.000 ---- 92.050
4 平行板边弯矩:
边号 左 中 右
2 92.050 96.871 92.050
4 92.050 96.871 92.050
5 垂直板边配筋:
边号 左 中 右
1 1216 1200 1216
2 643 643 643
3 1216 1200 1216
4 643 643 643
6 跨中配筋:
x(m) y(m) 平行配筋方向 垂直配筋方向
0.000 0.000 643 ----
0.000 0.000 ---- 1216
7 平行板边配筋:
边号 左 中 右
2 1216 1284 1216
4 1216 1284 1216
8 垂直板边选筋:
边号 左 中 右
1 D16@160(1257) D16@160(1257) D16@160(1257)
2 D14@230(669) D14@230(669) D14@230(669)
3 D16@160(1257) D16@160(1257) D16@160(1257)
4 D14@230(669) D14@230(669) D14@230(669)
9 跨中选筋:
x(m) y(m) 平行配筋方向 垂直配筋方向
0.000 0.000 D14@230(669) ----
0.000 0.000 ---- D16@160(1257)
10 平行板边选筋:
边号 左 中 右
2 D16@160(1257) D16@150(1340) D16@160(1257)
4 D16@160(1257) D16@150(1340) D16@160(1257)
11 挠度和裂缝:
弹性位移/挠度 = BI/EI = 0.180
挠度最大值: 14.498mm
作用位置:
x=0.000m y = 2.250m
x=0.800m y = 2.250m
裂缝最大值: 0.251mm
作用位置:
x=0.800m y = 0.000m(边2左截面 平行板边方向配筋)
结论:C30砼板厚300mm,长边方向(通长6米)按二级钢筋16@150双层配筋,短边方向(通长0.8米)按二级钢筋14@200双层配筋。
⑥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验证过程:
1.实验设计: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选择
2.实验材料:涂成黑色的培养皿,鼠妇(10只),盖板
3.实验装置:用盖板盖住培养皿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接受灯光照射,使培养皿的一半处于黑暗中,另一半处于明亮处.
·实施计划:
环境/2M/3M/4M/5M/6M/7M/8M/9M/10M/11M
明亮/10/8/8/7/5/2/1/0/0/0/0/
阴暗/0/2/2/3/5/8/9/10/10/10/10/
·得出结论:支持假设,鼠妇不喜光,趋于黑暗
·分析:本次实验结果支持假设,但并不明显,原因有以下三点:
1.不能保证完全给鼠妇创造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2.不能保证除了光的刺激外,鼠妇不受到其他任何刺激;
3.不能避免鼠妇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若注意了以上几点,实验结果会更理想.
⑦ 初一的生物报告怎么写啊,要有动物的,各位帮我拉
鼠妇
一、鼠妇的介绍
【英文名】 Pillbug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步足。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为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球鼠妇科等代表动物。
二、鼠妇的生活环境及采集
鼠妇喜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庭院内。鼠妇在20---25度之间生活较为正常。若室内外温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盆里、坛内均可以找到;温度低于25度,需要选择温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边进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进行收集。我们在学校园里采集时发现,鼠妇的数量较少,个体也较小,以一些个体小的为主。在花盆底下可以采集得到,但数量少,如果花盆是放在水泥地上则其数量会很少,而且水分过多数量也会大大减少。为了采集的方便,我们经过一番努力后发现,如果把台湾草连根铲起,倒盖在墙边的草坪上(可盖两到三层),开始几天不要浇水,等草干了之后,三天左右浇少量的水,只要保护相对潮湿就可以。一个月左右开始采集,则可得到个体较大,数量较多的鼠妇。而且,采集过程非常方便,只要把草皮拿走就是。在鼠妇的收集过程中,必须小心地保护,收集后,容器内应带一些湿土和注意通风。湿土最好是富含有机质,颜色以黑色最佳,同时可放几片烂树叶或一些植物的小根。
三、鼠妇的饲养
在实验室饲养鼠妇可用大的盆子如塑料水槽、也可用月饼的盒子。在盆子内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土壤以富含有机质为好,特别是黑色的土壤则效果更佳,同时可放一些烂树叶。土壤的含水量不宜太大,每天可向土壤中喷洒少量的清水,水滴入过多,土壤容易形成泥块或泥浆,这样会使鼠妇的活动减慢,甚至造成死亡。可以用手进行小测,用手抓起一把泥土,用力捏,没有水从指缝流出,松开手,轻轻一碰,泥土疏松,表明土壤的湿度适中。同时每3天换一次土,最长不要超过一周,换土也不要全部换,可放一半留一半。鼠妇的密度不宜过大,大概每1000毫升的容器内可饲养25---30只左右的鼠妇,密度过大,妇容易死亡。盆子上可用黑布遮盖,保证有充足的空气,同时用橡皮圈套住黑布,防止鼠妇逃跑。也可在晚上开灯,也能起到防止鼠妇逃跑的效果。
四、鼠妇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每次换土时,最好保留一部分原来的土壤;对换出的土壤要细心检查,以免因个别鼠妇“假死”或钻在土壤中而丢掉。
2、在实验室放置鼠妇时,要留心周围是否有其它动物如老鼠、蟑螂等的危害。
3、土壤中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即可。如果不小心加入的水太多,可用细沙进行调节。
4、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在饲养鼠妇时尽可能给它提供适宜的温度。
5、不要将饲养的鼠妇放在太亮的地方,尽可能给它提供较为黑暗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