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是()A.B.C.D
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❷ 图是甲、乙两位同学探究铜和稀硝酸反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 (1)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8H + +2NO 3 - =3Cu 2+ +2NO↑+4H 2 O. 故答案为:3Cu+8H + +2NO 3 - =3Cu 2+ +2NO↑+4H 2 O. (2)圆底烧瓶内含有空气,NO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NO 2 ,不能证明铜和稀硝酸反应的产物是NO气体. 故答案为:不能;圆底烧瓶内含有空气,NO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NO 2 . (3)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打开止水夹,慢慢抽拉注射器,水进入干燥管,干燥管内外形成液面高度差,关闭止水夹,干燥管内液面高保持不变,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打开止水夹,慢慢抽拉注射器,水进入干燥管,干燥管内外形成液面高度差,关闭止水夹,干燥管内液面高保持不变,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先打开止水夹,抽动注射器用硝酸排尽干燥管内空气,关闭止水夹,硝酸与同反应,生成无色NO,再打开止水夹,抽动注射器使NO与注射器内空气混合,NO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NO 2 ,据此设计.
|
❸ 化学help
A能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因为手掌是热的,气体就会膨胀,所以烧杯有气泡冒出,故A不选。
B能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因为长颈漏斗的液面不再变化,说明锥形瓶内的气体没有小,所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B不选。
C能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因为集气瓶中间的空心的玻璃管内有水柱,说明集气瓶内的气体没有变化,所以能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C不选。
D不能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因为上下移动,两端液面水平,说明带弹簧夹一端的试管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所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故选D。
❹ 检查装置气密性问题(高中化学)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检查如图1所示简易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和方案设计.
①甲同学认为,只要往漏斗中加水,便可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经检验
他的方案可行.则甲同学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是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发现漏斗导管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停止加水,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乙同学设计的方案:往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关闭活塞,用手握住试管中上部,待漏斗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打开活塞让液面回落后,迅速关闭活塞,松开手,见漏斗中的液面低于试管中的液面且不再升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乙同学设计方案的原理是乙同学操作在装置不漏气的情况下,试管上部空间中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故有“长颈漏斗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不再有升降”的现象.
(2)为检查如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应采取的方法是夹紧BC之间导管上的橡皮管,微热B中锥形瓶,观察A中长导管中的液面,如果上升,表明左侧装置气密性良好;夹紧AB之间导管上的橡皮管,U形管外接滴定管,微热B中的锥形瓶,如果C中有气泡产生,外接滴定管的液面发生变化,表明右侧装置气密性良好.
考点: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理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据此解答;
②运用空气热胀冷缩法,一个密闭系统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空气被微热,试管上部空间中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据此解答;
(2)如图2所示装置图,体积较大,需分段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理仍然是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据此解答.
解答:解:(1)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往漏斗中加水,需先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发现漏斗导管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停止加水,长颈漏斗和试管连成了一个封闭系统,气密性良好,液面差保持不变,反之气密性不好,
故答案为: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发现漏斗导管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停止加水,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往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关闭活塞,用手握住试管中上部使试管变热,试管内部压强变大挤压水面使长颈漏斗水面上升,待漏斗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打开活塞让液面回落后,迅速关闭活塞,松开手,外面大气压大于试管内部气压,所以压进长颈漏斗的水下去而不会回升上来,所以见漏斗中的液面低于试管中的液面且不再升降,
故答案为:乙同学操作在装置不漏气的情况下,试管上部空间中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故有“长颈漏斗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不再有升降”的现象;
(2)如图2所示装置图,体积较大,需分段形成一个密闭系统进行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夹紧BC之间导管上的橡皮管,微热B中锥形瓶,观察A中长导管中的液面,如果上升,表明左侧装置气密性良好;夹紧AB之间导管上的橡皮管,U形管外接滴定管,微热B中的锥形瓶,如果C中有气泡产生,外接滴定管的液面发生变化,表明右侧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夹紧BC之间导管上的橡皮管,微热B中锥形瓶,观察A中长导管中的液面,如果上升,表明左侧装置气密性良好;夹紧AB之间导管上的橡皮管,U形管外接滴定管,微热B中的锥形瓶,如果C中有气泡产生,外接滴定管的液面发生变化,表明右侧装置气密性良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是判断装置是否漏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❺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制镁企业不能使用CO 2 灭火器作为消防器材”的问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 (1)①仪器c是锥形瓶;②在双孔橡皮塞上应该先插入直角导管,因为如果先插长颈漏斗且要保证其下端接近锥形瓶底部,长颈漏斗的球形部分凸出双孔塞不高、会影响直角导管的旋转插入;③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④A、导管处缺少弹簧夹,液体难以与固体进行分离,因此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A错误; B、装置中只有一只导管,难以实现酸与大理石的分离,故B错误; C、分液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液体难以与固体进行分离,因此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C错误; D、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气体十分方便,可以及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故D正确. E、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稀盐酸排出球形瓶并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进入球形瓶,并和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大理石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E正确; (2)【提出猜想】镁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的猜想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及实验的现象产生白色固体提出猜想; 【实验与分析】①镁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热水无气体放出,说明没有乙炔产生,即没有碳化镁生成,故猜想Ⅱ不正确; ②另一猜想中的白色固体与热水化合而生成的氢氧化镁在热水中溶解度增大,可取反应后固体与热水反应所得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如果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镁的生成,白色固体是氧化镁;因此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2Mg+CO 2
故答案为:(1)①锥形瓶;②ba;③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④DE (2)【提出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实验与分析】①Ⅱ;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置换反应; 【实验反思】二氧化碳不助燃是相对的,应辩证地认识物质的性质. |
❻ 如图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A.B.C.D
A、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则能证明气密性良好,故选项错误.
B、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液面不下降,能证明气密性良好,故选项错误.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试管内打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正确.
D、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证明气密性良好,故选项错误.
故选:C.
❼ 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和原理
总体来讲,原理是:使装置一端关闭,一段与水接触,处于密闭状态,然后利用观察液面差不变来证明密闭性良好。
具体的,装置大约有几种,我总结了三种,因为级别不够,不能插入图片,很抱歉。但是图片您可以自己查到。这里,我用装置名称来代替图片:
1,实验室制氨气装置:把导管的一头放入水中,加热试管,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有一段水柱上升,一段时间后,液面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室制氯气装置:即插有分液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的装置,将分液漏斗活塞关闭,把导管的一头放入水中,加热烧瓶,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有一段水柱上升,一段时间后,液面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即插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的装置,将导管夹子关闭,从长颈漏斗注水,形成一段悬空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关于加热方法,可以有多种,建议的有手捂、热毛巾敷,最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终于回答完了呵呵。
❽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有锥形瓶,长颈漏斗等.如何检查它的气密性
一.将实验仪器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热试管,若过一会儿,专导管口有连属续的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若没有上述现象,则气密性不好,这时要一段一段的仔细用上述方法检验。
二.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则气密性好.
三.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导管的另一端插在组装仪器上,连成的仪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应瓶时,先用分液漏斗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将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则气密性不好.
总结:前两种方法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特性,而第三种方法是利用了压强的缘故,一般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从这两方面因素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