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排除液压制动系统的空气
液压制动系统必须排净空气后,方可正常使用。应先检查系统内管路连接是否良好,并在制动主缸贮液室内加足制动液,拧紧加油口盖后再按以下方法排出空气。
(1)单回路液压制动系统空气的排除
1)常规排气法:一人在驾驶室内连续多次踏、抬制动踏板、使踏板逐渐变硬,升高至一定程度后,踏住不动。另一人按先排后轮、后排前轮即先远后近的方法逐一将轮缸放气螺钉稍微旋松,使夹有气泡的制动液涌出。此时,踏板位置下降,若空气未予排净,需拧紧放气螺钉,再次踏动踏板,使其发硬,并踏住踏板不动,然后再拧松放气螺钉,直至放气螺钉处流出的制动液成一直线状、且无气泡时再拧紧放气螺钉即可。
为避免浪费制动液,可用一塑料管套放在放气螺钉处,将塑料管插入瓶中。若在排气过程中,主缸内油面下降过多时,应及时予以补充。
对装有真空增压器的液压制动系统,放气时应在发动机正常低速运转下进行,不能熄火放气,且应先放出辅助缸内的空气。
2)余压排气法:是利用液压制动系统的残余压力进行排气的一种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a)检查主缸内油面,不足时加添。将制动踏板踏到底,待制动液完全充满轮缸时,抬起踏板,停留5~10s,再重复操作。
b)慢踏快抬制动踏板1~2次,间隔3~5s,待完全抬起后,拧松轮缸放气螺钉,用制动系内残存的150~200kPa压力排气,隔1~2s,拧紧放气螺钉,连续1~2次,一个轮缸内的空气可排放干净,再依次排放其他轮缸的空气。
此法的优点是:制动系统内压力低,气体不会变成小气泡渗入制动液内,便于排出,且一人可操作,省时、省力、节约制动液。
(2)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排放空气的方法
若检修某一回路时,只需对某一回路的轮缸排除空气,未检修的另一回路不必排气;但放气后踏板制动感到过软时,则需对整个系统排放空气。
排气方法与单回路相似,即以制动主缸为中心,先远后近。
(3)排放空气的注意事项
1)添加制动液时,不要摇晃制动液瓶,防止空气混入制动液中。
2)从放气螺钉处回收的制动液不能立即加入贮液室中,需经4~5天静置后方可使用。
3)不能用拧松轮缸油管接头的方法来排气,必须从放气螺钉处排出。若放气螺钉折断,应予修理或更换轮缸。
2. 液压制动系统的排气方法
液压传动装置管路空气的人工排放方法。
进行人工排气时,需两人配合进行。排除空气的顺专序属应要由远到近,一般为右后轮"左后轮"右前轮"左前轮。在对有两个制动轮缸的车轮制动器进行排气时,应先排下制动轮缸空气,后排上制动轮缸空气,每个制动轮缸的排气方法均相同。
(1)取下放气阀上的防尘罩,在放气阀上装上适 当长度的透明油管,一头插人容器中,油管的下口不得露出液面。
(2)一个人踩制动踏板数次,然后用力将制动踏板踩下不动,另一个人将制动轮缸放气阀上的排气螺钉旋松1/2圈,此时空气伴随着油液将一起排除排出,当制动踏板位置下降到行程的终点后,立即把排气螺钉拧紧,注意两人配合要准确。
(3)重复进行上述操作,即可排净制动系统内的空气,直到流出没有气泡的制动液为止,然后拧紧排气螺钉,装复防尘罩。
(4)在排气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制动主缸制动液面高度,如不足应予以补充制动液。
注意:排出的制动液不能继续使用,因为制动液可能以长期与空气接触,制动液吸收了大量水分,这样会影响制动效能。
3. 液压刹车如何进行空气排放
液压刹车排气方法:由于刹车液中有空气,空气的压缩使刹车泵不能很好的回位版,刹车权片和刹车盘之间始终不能彻底分开,从而产生前刹的“吱,吱”声。
液压刹车排气方法:
1、多反复握松刹车,最后一定要握住。
2、刹车泵处有个φ10的排气嘴,旋松排气嘴,放刹车液,直到刹车行程到底,旋紧排气嘴。
3、握紧刹车,一定要握住,松放刹车液,直到刹车行程到底,旋紧排气嘴。重复几个过程就可以了。
4、注意整个过程中补充相同的刹车液,刹车液的液面不能低于最低液面。
4. 如何进行液压制动系统的空气的排出(人工法)
1.在液压系统的最来高源点设置排气口,停机后空气会自动聚在最高处,开机无压排气,排完后将排气口堵上。2.空运转较长时间,用油把气带到油箱去排出。因为气会进油里去,排一次要停天把,让气从油里自己出来。要多次才能排得较完全。3.关键是不能让气进油里去,就不用排了。你知道气是如何进油里的吗?
5. 请简述如何进行液压制动系统排空
液压制动系统排空气:1、先让制动液充满各制动分泵。将制动踏板踩到底,待制动液版充满各分泵后权,抬起踏板,停5~10s。以此方法重复3~4次。然后,检查制动总泵内的储油量。如不足应添加。
2、建立液压系统内的排气压力(亦称剩余压力)。慢踩快放制动踏板2~3次,每次间隔3~5s,直至制动踏板升至最高位置。此时制动系统内的剩余压力一般可达0.15~0.20MPa。3、排放空气。迅速旋开某分泵上的放气螺钉,再按常规放气要求排放空气。反复1~2次,直至该分泵内的空气彻底排净。照上述方法排放其余各分泵内的空气。
6. 简述液压机构排空气的方法和步骤
排除液压制动系统中的空气,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进行,一人在驾驶室内踩制动踏板,一人进入机车底下,做排除空气工作。
1、打开制动液储油罐的盖子,擦净盖子周围灰尘,加足制动液。
2、取下某一轮制动分泵放气螺塞上的防尘套,准备好扳手。
3、驾驶室内的人踩制动踏板,注意踩下时要快,放松时要慢,连续几次踩动后,踩下制动踏板保持不动。此时,车底下的人用扳手拧松分泵放气螺塞 (约拧出全部螺纹的1/4~1/2),此时制动液在总泵活塞的作用下,挤出制动系中的空气。随着制动系统中空气排出,踏板就会松动,但这时仍应踩着踏板不 放,以免空气从放气处进入制动系。等放气螺塞拧紧后,再松开踏板。以上操作反复进行,直到制动系油路中空气排完为止。
4、用上述排气的方法排除其他轮子制动分泵的空气。
空气排除后,储油罐中的制动液面会下降。如制动液面低于储油罐容量的1/2或者低于下刻线时,应加注制动液到规定的液面高度。
2.
叉车液压系统中排除空气的方法:
1)排除叉车液压系统的空气时,将推荐使用的液压油注入至标尺规定的油位,注油时应提起起升油缸。
2)排除叉车液压系统的空气时,使叉车的载荷达到额定载荷的1/10-1/8,拧松起升缸上的放气螺塞,再将叉架起升、落下数次,直到放气螺塞处没有气泡时为止,然后拧紧放气螺塞。
3)排除叉车液压系统的空气时,将倾斜油缸前倾、后仰至门架两最大限度数次,即可排除倾斜缸内的空气。
液压制动系统必须排净空气后,方可正常使用。应先检查系统内管路连接是否良好,并在制动主缸贮液室内加足制动液,拧紧加油口盖后再按以下方法排出空气。 (1)单回路液压制动系统空气的排除
1、常规排气法:一人在驾驶室内连续多次踏、抬制动踏板、使踏板逐渐变硬,升高至一定程度后,踏住不动。另一人按先排后轮、后排前轮即先远后近的方法逐一将轮缸放气螺钉稍微旋松,使夹有气泡的制动液涌出。此时,踏板位置下降,若空气未予排净,需拧紧放气螺钉,再次踏动踏板,使其发硬,并踏住踏板不动,然后再拧松放气螺钉,直至放气螺钉处流出的制动液成一直线状、且无气泡时再拧紧放气螺钉即可。
为避免浪费制动液,可用一塑料管套放在放气螺钉处,将塑料管插入瓶中。若在排气过程中,主缸内油面下降过多时,应及时予以补充
对装有真空增压器的液压制动系统,放气时应在发动机正常低速运转下进行,不能熄火放气,且应先放出辅助缸内的空气。
2、余压排气法:是利用液压制动系统的残余压力进行排气的一种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A:检查主缸内油面,不足时加添。将制动踏板踏到底,待制动液完全充满轮缸时,抬起踏板,停留5~10s,再重复操作。
B: 慢踏快抬制动踏板1~2次,间隔3~5s,待完全抬起后,拧松轮缸放气螺钉,用制动系内残存的150~200kPa压力排气,隔1~2s,拧紧放气螺钉,连续1~2次,一个轮缸内的空气可排放干净,再依次排放其他轮缸的空气。
此法的优点是:制动系统内压力低,气体不会变成小气泡渗入制动液内,
便于排出,且一人可操作,省时、省力、节约制动液。
(2)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排放空气的方法
若检修某一回路时,只需对某一回路的轮缸排除空气,未检修的另一回
路不必排气;但放气后踏板制动感到过软时,则需对整个系统排放空气。
排气方法与单回路相似,即以制动主缸为中心,先远后近。 (3)排放空气的注意事项
1)添加制动液时,不要摇晃制动液瓶,防止空气混入制动液中。 2)从放气螺钉处回收的制动液不能立即加入贮液室中,需经4~5天静
置后方可使用。
3)不能用拧松轮缸油管接头的方法来排气,必须从放气螺钉处排出。若
放气螺钉折断,应予修理或更换轮缸。
7. 气压增压式液力制动传动装置有那些主要部件组成
空气液压制动传动装置(油气复合式) 一、目的 气压制动的长处是小的踏板力和小的踏板行程,能产生大的促动力。液压制动之长是滞后时间短,摩擦件少,性能稳定,非悬架支承件少,行驶平顺性好,适用多种高性能制动器,可用双轮缸,更合理的布置双管路系统。 为了兼取气压制动和液压制动两者的优点,不少重型汽车采用了空气液压制动传动装置。它和真空加力装置的原理一样,只是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由于压缩空气的工作压力较大,多为(0.45~0.6)mpa,而真空式所具有的最大压力差,只能略等于大气压力。故加力气室小巧紧凑,安装位置不受限制,系统布局合理。 二、控制型式 这种制动传动装置,由于控制阀的安装和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控制型式: (1)直接控制式--利用气压控制阀同时直接控制两个单腔的增压器或一个双腔的增压器(又称气顶油式)。 (2)间接控制式--利用一个单腔液压主缸,同时控制两个带有气压控制阀的增压器(又称油控气、气顶油式)。 三、间接控制式的空气液压制动传动装置 (一)组成和构造特点 图20-67所示为双管路油控气、气顶油制动系统的组成。它由空气压缩机1、调压器2、贮气筒3、4组成加力气源。各管路分别装有2各自的空气增压器,用一个单腔液压主缸34控制。 图20-67 间接控制式的空气液压制动传动装置 1-空气压缩机;2-调压器;3、4-贮气筒,5、7-轮缸;6、9-空气增压器;8-制动主缸;10-气压表(二)空气增压器 1、空气增压器的组成 从图20-68看出:空气增压器是由加力气室17、辅助缸12和控制阀三部分组成。是气压和液压制动结构的变型体,故省略结构内容。 图20-68 间接控制的空气增压器简图 1-加力气室活塞;2-回位弹簧;3-控制阀活塞;4-放气螺钉;5-膜片芯管;6-空气滤清器;7-膜片;
8-排气阀;9-进气阀;10-放气螺钉;11-复合式单向阀;12-辅助缸;13-球阀;14-辅助缸活塞;
8. 小四轮怎么排除液压系统空气/
液压制动系统必须排净空气后,方可正常使用。应先检查系统内管路连接是否良好,并在制动主缸贮液室内加足制动液,拧紧加油口盖后再按以下方法排出空气。 (1)单回路液压制动系统空气的排除 1)常规排气法:一人在驾驶室内连续多次踏、抬制动踏板、使踏板逐渐变硬,升高至一定程度后,踏住不动。另一人按先排后轮、后排前轮即先远后近的方法逐一将轮缸放气螺钉稍微旋松,使夹有气泡的制动液涌出。此时,踏板位置下降,若空气未予排净,需拧紧放气螺钉,再次踏动踏板,使其发硬,并踏住踏板不动,然后再拧松放气螺钉,直至放气螺钉处流出的制动液成一直线状、且无气泡时再拧紧放气螺钉即可。 为避免浪费制动液,可用一塑料管套放在放气螺钉处,将塑料管插入瓶中。若在排气过程中,主缸内油面下降过多时,应及时予以补充。 对装有真空增压器的液压制动系统,放气时应在发动机正常低速运转下进行,不能熄火放气,且应先放出辅助缸内的空气。 2)余压排气法:是利用液压制动系统的残余压力进行排气的一种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a)检查主缸内油面,不足时加添。将制动踏板踏到底,待制动液完全充满轮缸时,抬起踏板,停留5~10s,再重复操作。 b)慢踏快抬制动踏板1~2次,间隔3~5s,待完全抬起后,拧松轮缸放气螺钉,用制动系内残存的150~200kPa压力排气,隔1~2s,拧紧放气螺钉,连续1~2次,一个轮缸内的空气可排放干净,再依次排放其他轮缸的空气。 此法的优点是:制动系统内压力低,气体不会变成小气泡渗入制动液内,便于排出,且一人可操作,省时、省力、节约制动液。 (2)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排放空气的方法 若检修某一回路时,只需对某一回路的轮缸排除空气,未检修的另一回路不必排气;但放气后踏板制动感到过软时,则需对整个系统排放空气。 排气方法与单回路相似,即以制动主缸为中心,先远后近。 (3)排放空气的注意事项 1)添加制动液时,不要摇晃制动液瓶,防止空气混入制动液中。 2)从放气螺钉处回收的制动液不能立即加入贮液室中,需经4~5天静置后方可使用。 3)不能用拧松轮缸油管接头的方法来排气,必须从放气螺钉处排出。若放气螺钉折断,应予修理或更换轮缸。
9. 如何进行液压制动系统的空气的排出
电动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是靠油液传递动力的,若空气进入液压系统,因其可压缩性,会导致制动系统制动效能大大降低。
故障原因
制动管路内有气体,通常有下列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虽然液体制动系统在理论上说是密封的,但事实上,游戏为的渗漏部位是难免的。如果电动汽车停放较长时间,就会发现有气体渗漏进入制动管路。而是随着环境气温的升高,制动液受热,并在制动管路内进行气化,产生出气体。制动管路内气体逐渐增加,就会使制动轮缸的活塞推动蹄的力量减小,在制动时会感到软绵绵的,如果管路内储存气量很多,不仅会使制动踏板行程增大,甚至会使制动失灵。为此,必须将混入电动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的空气彻底排除。
故障诊断与排除
当总泵油室液面降得很多,或者拆开管路时,由于空气进入液压系统,制动将会发“软”而无力,影响制动效果。为使液压系统工作可靠,必须在分泵处进行放气,因为制动总泵离各车轮的分泵远近不同,制动液管路越长,深入空气可能越多,所以放气总是先从液压管路常的地方开始,一般的放气顺序是:右后轮、左后轮、右前轮、左前轮;前轮各有两个分泵,放气时先下后上。发现液压管路中有气体时,可两人配合排除管路中的气体。先排除后轮制动管内的气体,在排除前轮制动管内的气体。排气时,应由远至近的原则,对各分泵进行放气。放气作业由二人配合进行,一个人在电动汽车驾驶室内连续踩制动踏板,使踏板位置升高。此时在车下的另一个人拧松放气阀,使管路中的空气和制动液一同排除。当踏板位置降低时,立即拧紧放气阀并装好防尘套。按上述方法一次对其他分泵进行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