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大自然的小实验装置

大自然的小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3-02-16 19:59:38

Ⅰ 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某学生为了证明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其中绿色植物生长旺盛。将装置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时后观察结果。试分析: (1)该装置放在黑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该实验除必须在黑暗中完成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有同学提出,需要同时进行另一组其他条件相同但不放植物的实验。你认为有没有意义?简述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其知识载体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答案】(1)让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①烧杯口及植物茎周围、两块夹板之间要用凡士林密封;②不能见光,否则植物会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2)有意义。因为该实验需要设立对照实验,即有植物的烧杯内的石灰水因吸收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而变浑浊,而对照实验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须的原料”,某同学制定了下列实验方案:⑴ 实验目的(略)
⑵ 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⑶ 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 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 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
③ 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 取一片叶,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是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 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淀粉的特异颜色反映出现。

对照组:一样的方法不过把NaOH换成水

Ⅱ 模拟大自然中水循环的实验我的分享是什么

模拟自然界里水的循环

一、实验目的

1、能够通过讨论交流、模拟实验和观察 等探究方法来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现象和成因。

2 、在探究水循环的活动中提高观察和 实验现象的能力。

3、在探究水循环的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研究地球科学的 。

二、实验作用 本实验是三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六单元《液体、固体和气体》中“自然界里水的

循环”中的内容。“自然界中的水”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基础上,进一

步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知道水循环会 一些常见的天气现

象,并了解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而“水的旅行”这一课时从“下雨”这一常见天气现象出

发,引导学生思考“雨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进而通过讨论、交流以及设计和开展模拟实

验等探究活动,最终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和成因。

三、实验原理

水从容器中蒸发,到达膜的时候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模拟降水)滴到小烧杯中,泥土浸湿。 (模拟下渗过程),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模拟蒸腾), 盒中放置干冰,冷冻空气

器底部的水。(模拟冰川和海里的冰山)

四、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

烧杯、三脚架、 灯、陶土网、温度计、盖板、冰块 【实验装置】(设计) 冰 块 膜 泥土 植 物 水 无底小烧杯 无盖 盒 【实验步骤】

① 在透明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没过盆底。然后把一个装干沙子的小盆放人 。 ②用透明 薄膜盖住盆口,并用橡皮筋扎紧,将盆放在阳光下。 ③过足够长的时间把冷的小石头放在 薄膜上压陷 薄膜。注意小石头要放在装干沙 小盆正上方。 【实验 】

观察实验单

请你利用常用的实验器材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模拟水循环。

实验现象: 薄膜上有小水珠凝结(或潮湿水汽)现象。

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 。

水珠往装干沙的小盆滴下。

最后小盆的干沙由干变湿(或被水滴浸湿)。

该实验模拟水循环现象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下渗

Ⅲ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1)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至

(1)当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回大,到大水面答破裂,所以能说明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是a图;
(2)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从烧瓶口部冒出;
烧瓶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由于液化放热,金属盘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为了产生更多的水滴,就要让更多的水蒸气发生液化,温度低一些更容易液化,所以降低金属板的温度可以产生更的水滴;可以在金属盘上放一些冰块;
(4)烧杯里的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节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白气是水蒸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因为最靠近瓶口的地方温度较高,所以水蒸汽不容易产生液化.
答案为:(1)不变;a;(2)液化;热;液化放热;(3)在金属盘上放一些冰块;(4)最靠近.

Ⅳ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_____

(1)如图,复要使水沸腾需对水制进行加热,还需酒精灯.水蒸气上升遇冷才能液化,因此还需温度低的金属盘.
(2)酒精灯是用来加热的,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较高,组装器材时,通过调整铁圈的位置保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来加热;
(3)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从烧瓶口冒出时形成白雾.
(4)烧瓶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由于液化放热,因此感觉金属盘发烫.
(5)烧瓶里的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故答案为:(1)酒精灯、金属盒; (2)铁圈; (3)水蒸气;
(4)小水滴、发烫;(5)汽化、液化;

Ⅳ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1)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1)烧杯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由于液化放热回,金属盘吸收热量,温度答升高;
(2)烧杯里的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节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白气是水蒸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因为最靠近瓶口的地方温度较高,所以水蒸汽不容易产生液化;
(3)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冷液化凝结成雨落下.
故答案为:
(1)变热了;液化放热;
(2)汽化;液化;瓶口温度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
(3)遇冷.

Ⅵ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形成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______,在蒸发皿中放入___

(1)实验时,应在抄锥形瓶袭中加入热水,这样瓶中就会有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蒸发皿中放入冰,这样蒸发皿温度就会变低.
(2)烧瓶中的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到低温的蒸发皿,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即看到的白气;自然界中的雨就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1)热水;冰;(2)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

Ⅶ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风的形成,写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模拟实验:风的形成

实验目的:理解风的成因,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准备的材料:大塑料瓶、小塑料瓶、蜡烛、剪刀、油性笔、橡皮泥、蚊香片、火柴、镊子。

实验过程:

1、取一个大塑料瓶横放在桌面,用刀把它的底部去掉,并利用剪刀把瓶底修理平整。

2、取一个小塑料瓶,把它的瓶口与大塑料瓶中间外壁相接触,用油性笔在大塑料瓶身上按小塑料瓶瓶口的大小做个记号。

3、用剪刀沿油性笔的记号在大塑料瓶中间外壁开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比小塑料瓶口略大一点。

4、把小塑料瓶瓶口卡进大塑料瓶外壁的洞里,周围用橡皮泥封紧。这样一个空气流动装置就做好了。

5、选择一支与大塑料瓶中间洞口高度差不多的蜡烛,点燃蜡烛放在平整的桌面,观察蜡烛的火焰没有飘动,说明现在没有风。

6、把刚才做好的空气流动装置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焰对着小塑料瓶口。这时发现蜡烛的火焰向另外一个方向飘动,说明现在形成了风。

原因分析:点燃蜡烛后,瓶内空气受热变轻上升,从瓶口流出,瓶内空气因此稀薄,压力减小。而同时,瓶外温度没有升高,空气没有变化,压力较大。由于瓶外压力大于瓶内压力,瓶外的冷空气就顺着小塑料瓶口向大瓶内流动,瓶内的空气受热不断上升流出,瓶外的空气又源源不断地流进瓶内。这样,就形成了一股由瓶外向瓶内流动的空气,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阅读全文

与大自然的小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信设备租赁费的税率是多少 浏览:159
机器的哪些部位容易造成机械伤害 浏览:489
蘑菇发酵隧道设备多少钱 浏览:612
北京高压平板膜片测试设备哪里有 浏览:427
皇冠仪表盘如何调 浏览:808
发动机曲轴主轴承润滑方式为什么 浏览:795
楼道暖气管子阀门坏了归谁管 浏览:422
现代车仪表灯有多少种 浏览:628
什么是机械感 浏览:329
艾力绅车的仪表盘怎么显示油耗 浏览:879
五菱轮胎轴承坏了换一个多少钱 浏览:270
实验装置怎么画简易图 浏览:914
燃油注油泵阀门故障什么意思 浏览:788
为什么驱动轴上要安装轴承 浏览:750
50空气阀门开关图片大全 浏览:296
冷水机组制冷用的液态叫什么 浏览:582
小米插件工具箱 浏览:985
蒸馏实验简易装置图 浏览:389
高空消防设施器材有哪些 浏览:677
阀门关闭力矩什么时候最大 浏览: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