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装置艺术国外装置艺术作品欣赏
以“宇宙宣言”及空间艺术及繁复、精巧的装置艺术作品而闻名于世的他,经常在全世界举办展览。戴帆以艺术不断地触及我们文化的边界,正是这些边界和界限,标示出一种文化的性质。
② 当代著名装置艺术家有哪些
中文版 | English 网站首页
关于XYZ
行云座画廊
XYZ影像空间
学宜诗画
展览
信息
联系我们
行云座画廊
--------------------------------------------------------------------------------
当代装置艺术家-庆庆
--------------------------------------------------------------------------------
雾里看花
端庄
1953 出生于北京
1972-80 中国传统医学专业,北京
1980-86 外国语言文学(英德)专业,北京,奥地利维也纳
1983 迁居奥地利,维也纳
1994 开始装置艺术创作,职业自由艺术家
1998 移居回国,北京,职业自由艺术家
个展
1995 庆庆软雕塑作品展,北京世纪艺苑
1996 庆庆"头"的雕塑展,维也纳前卫工作室
装置作品"家"首次展出于奥地利现代艺术博物院
1997 庆庆灯光装置艺术展,奥地利维也纳亚非学院
装置作品 城市之光 -"欲" 北京工作室开放展
"城市之光"大型灯光装置展,北京赛特购物中心
1998 "城市之光"庆庆装置作品展,维也纳Wort und Bild画廊
1999 Nomadin der Seele,(流动的灵魂)个展,维也纳 AAI- Galerie- Karl Strobe画廊
庆庆综合材料新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
2000 庆庆综合材料新作品展,中国当代画廊,英国伦敦
2002 “庆庆回来了!”庆庆新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
2003 庆庆装置作品展,今日美术馆
2004 《性。物。物。性——盒中物》,大山子艺术区
2005 庆庆装置作品展,东京画廊,日本
2006 “798的海市蜃楼---神秘的光”庆庆装置作品展, 北京大山子艺术区大窑炉展场联展
1996 点与线,书法与装置双人展,维也纳Atrium ed Art画廊
1997 直觉,体验,观念,三人装置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
der Gross Hallamasch,维也纳SUR画廊
青迈国际装置艺术节,泰国青迈
1998 偏执,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
维也纳森林纺织品艺术节,获二等奖,奥地利下奥州
活着,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云峰画院
1999 第二届国际妇女艺术交流展,泰国曼谷Saranrom公园
2000 世界博览会,德国汉诺威
2001 9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家资料展,日本福岗美术馆
"现象艺术展",北京,凡·画廊
非亚克国际比赛艺术博览会, 法国, 巴黎
“煲”,中国当代艺术大展,Kunstnernes Hus, 挪威
2002 东亚妇女艺术节,韩国, 汉城
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 美国,芝加哥
2002 中国艺术博览会2002,北京
2003 “前景广阔的三十年”,科学与艺术博览,中华世纪坛
“金色收获”,中国当代艺术大展,Zagreb,克罗地亚
从洛桑到北京——2002年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优秀奖)
2003 《听女人讲男人的故事》,四川重庆
2004 《她们——十名女艺术家联展》,北京季节画廊
《梦想。困惑。现代女性特质》女性艺术家作品展,中国妇女活动中心
《猫知道》陈庆庆、袁耀敏作品展,北京紫禁轩画廊
中法艺术家作品巡回展
<< 民主万岁>>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联展, 美国,纽约
2005 << 语言的阁楼>> 女性前卫艺术节术的8个案例, 北京,四分之三画廊
<< 透明的盒子 >>-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
当代艺术家作品联展,建外SOHO.
2005 << 无题>>, 平摇国际摄影节, 山西省平摇
<< 理想的书 >>,中国爱尔兰当代摄影作品展
上海,艺术景画廊
<<汉字世纪>>, 大型汉字装置展, 北京世纪坛
<<情劫 >>, 北京,大山子艺术区,仁艺术中心
<<一界两端 >>,当代试验艺术中的设计呈现,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女性之手>>,中.日.韩 三国女艺术家作品展
2006 << 废墟>> 美国, 维斯康森大学.
<< 国际数码艺术节 >>,奥大利亚
<<米兰国际艺术博览会 >>,意大利,米兰
<< 游园 >>,北京孔画廊开幕展
<< 内伤>>, 当代艺术展, 北京, 玛芯乐画廊
<< 冷能>>, 当代艺术展, 北京, 表画廊
<< 超验的中国>> 当代艺术大展, 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
行为艺术
"扫天",1997年12月,泰国曼谷,国际行为艺术节,
"文化鱼",1998年夏,奥地利维也纳多瑙河畔
"生为女人",1999年春,第二届国际妇女艺术交流展,泰国曼椹
"艺术圈",2000年11月,上海原弓美术馆
"哭泣",2001年10月,北京芥子园
收藏: 英国,法国,奥地利,德国,非洲,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挪威,冰岛, 日本,意大利和中国等多件私人收藏
第 [1] [2] [3] 页 请继续浏览下一页>>
③ 有没有关于时间的作品或装置
“时间”是胡介鸣长久关注的创作母题,作为当今中国数字媒体和录像装置的先驱艺术家之一,胡介鸣利用多样化的创作媒介,在科技的未来性与新媒体的变幻莫测,回溯根植于土地、城市的历史,在记忆的吉光片羽中,寻索亘古不变的价值、触动人心的创作本质。自90年代中期的作品便加入媒介装置。他醉心于研发媒介技术的多样可能,热衷于艺术中“媒介”的探索与对“媒介”本身艺术化的思考,形成胡介鸣作品的鲜明特色,并且利用众多的媒介,持续提出他的辩证与观点。胡介鸣将水晶厅的空间整体规划,打造出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的多组大型装置作品,以《输入输出: 天堂与人间》以及《水平状态》为主轴,分别运用数字媒体、架上绘画和影像装置,展现胡介鸣关注于时间、空间、历史、记忆的交替更迭,擅于运用各种创作媒介的多元向度。
④ 「要得说」UAL交互设计专业带来的成长和改变
韩玉滢
现伦敦艺术大学交互与信息传达设计专业硕士
早年就职于迈瑞医疗 用户体验设计师
深圳腾讯 交互设计师
本科毕业于深圳大学广告设计
「要得说」
「要得说」访谈系列通过采访历届优秀学长学姐,跟大家一起分享他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第二期「要得说」访谈,我们邀请来自伦敦艺术大学(2019 QS Art&Design Rank No.2)韩玉滢小姐姐分享-在UAL学习半年交互设计后的心得体会。
(图片出自伦敦艺术大学官网)
Y(Yaodee): 先给大家做下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H(韩玉滢): 我的本科读的是深圳大学的广告设计专业,我是在大三的时候开始决定未来的学习方向是交互设计的,之后有在腾讯、迈瑞医疗这些地方进行实习,说起来也算是互联网交互设计和传统的实体工业用户体验设计的工作都有做过,如果是有想要在做作品集的过程中有实习经历的同学也可以找我,我们可以聊一聊时间安排还有找什么样的实习会对你的申请更有帮助。那最终的申请结果是收到了来自伦敦艺术大学、拉夫堡、爱丁堡、利兹、布鲁内尔以及香港理工大学的交互设计专业offer,并最终选择了伦艺的 Interaction Design Communication,于2019年的9月开始就读。
Y(Yaodee): IDC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
H(韩玉滢) :我读的专业全称是Interaction Design Communication (后面简称IDC),除了大家熟知的交互设计部分还有一个Communication的部分在里面, 也就是说它会更加的偏向于以传达信息作为主要目标的交互设计 。教学的内容包含但 绝不限于大家一听到交互设计就想到的app和网页架构设计 。探究什么是交互设计会是这一年半学习中的主线内容,老师并不会用一句话告诉你交互设计的定义,但会通过课程贯穿系统的交互设计理论、通过邀请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进行讲座来拓宽你对于现在行业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并且通过连续不断的项目实践来达到你自我寻找和反思的过程。通过这半年来的学习,我可以很严肃(严肃脸.jpg)的说这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专业,反而,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需要你对交互设计这个领域有自己的理解的专业。
通过我目前这段时间的学习来看,交互这个词本身像是在邀请人们参与到你的作品之中去,成为你作品中的一部分,与“沉浸式”一词有点类似。但是在体验结束之后,人们会因为你的作品对某些事物产生新的想法或是在你的引导下进行思考。那作为设计师的你就是通过创造这个话题和这个空间来让人们产生思考的人。例如下图是我在伦敦一个艺术展里看到的装置艺术,在模糊不清的烟雾中是一颗美丽的,正在旋转的地球,周围有一个女中音的歌唱家正在配着地球的旋转歌唱,宛若地球自己的自述曲。艺术家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装置来和让人们重新的面对地球的美丽以及它现在所处的危险环境。
(图片 出 自伦敦皇家艺术馆 –生态交互艺术展 )
Y: 这半年来你觉得你有哪些比较明显的改变吗
H: 有啊,改变非常多,分成学习和生活两部分来讲讲好了:
从学习上来说, 首先我是自己感觉自己的 硬实力 进步了很多,例如英语(这个真的就跟待的环境有关系,一段时间后英语突飞猛进是必然的)。还有 对于交互有了一个更加系统和专业的理解 吧,因为之前的背景其实不是交互设计,在这方面有想要了解的需求的师弟师妹我其实有很多想要推荐的书还有网站给你们。然后就是一些其余的专业技能了例如怎么样更加 科学的做research、发现问题、进行调研、产出设计概念、还有一些软实力例如像团队的协作能力啊、沟通能力 。还有更加重要的是自己的 视野和平台变的更高了 ,就像是平常Course Leader很喜欢没事跟我们讨论问题就会讨论一些例如AI人工智能未来到底会怎么发展、VR/AR的虚拟现实究竟会不会成为现实、人类这个物种在未来应该如何和自然生态共生…这种问题。一开始你会觉得他们怎么要想这么多有的没的,但是久而久之就发现其实他们是真的在认真的关注这些问题,尤其是在国内才刚刚兴起这些概念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对这方面的问题有了很多的思考和讨论了,这个会让你感觉真的是在 为未来做设计、而且做得事情是有价值的,我觉得这点也为我自己未来的职业愿景有了很多的塑造和帮助。
那从生活上来说 ,自己一个人到国外开始独居、租房、自己做饭、规划自己的空余时间,一开始会觉得特别特别爽,终于可以脱离父母的控制掌握自己的人生了的感觉。但是到我发现其实一段时间后给留学生留下的更多是自律吧,就要对自己过的生活负责,像我现在会每天早上起床去楼下健身房健身,然后去买点水果做个中午饭,完成作业,上课,空闲时间见一下朋友。英国的慢节奏生活还是很容易帮你 培养出自律和健康的生活 。
(图片 出 自本人拍摄 )
Y: 关于交互,可以简单讲讲你学习到的核心知识吗
H: 下面这张图可以很好的展现我们这学期学习的内容,这学期一共会有两节主要课程,分别是下面标为了蓝色圆圈的Speaker Design 和 Human Central Design。当然,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也会因为表达方式的选择不可避免的基接触到Translation Design。
(Map of ARTS andDESIGN- 出自IDC专业教案)
【Speaker Design】 右上角的Speaker Design主要学习的是利用可互动的艺术装置来探讨你想要探讨的科技,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他们所感兴趣的科技,例如有同学会选择网络虚拟人物、面部识别技术、声音加密和解码技术等等,然后我们会对这些技术进行很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最后通过一个作品来进行自己的表达。这像是一个关于自我表达的作品,阐述的是你自己对于这个科技的了解,并且希望将你自己的了解传达给观众,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
(What is Design?- 出自IDC专业教案)
【Human Central Design】 而左下角的Human Central Design则恰恰相反,你需要首先了解观众的想法,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不是什么。下图的Desire Lin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设计师想要用户体验逛花园的乐趣,但是赶时间的人却只想快速的穿过这里。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观察和了解人们的想法,然后以他们的需求为中心来为他们进行设计,这里没有自我的表达,做出来的是真正易用的产品,因此称为Design而不是Art。需要做的是从需求入手,进行倒推,来得到产出。
(Desire Line - 出自IDC专业教案)
【Critical Thinking】 不管是上面的哪一个课程,Critical Thinking都是一直在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简而言之它就是告诉你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不能直接的接受别人的结论,而是应该接受很多很多的观点之后,通过你自己的思考得出你的想法。并且需要更多的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你会发现如果一直被强调这一点一段时间后,你的想法真的会发生一些变化,会在看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保持更加客观的观点。
(What is Design?- 出自IDC专业教案)
Y: 在UAL读书有什么最大的感触
H: 在UAL读书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多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在我上第一节专业课的时候Course Leader就会说研究生的学习其实就是给你一个很大的平台和所有的资源,来帮助你实现你的想法,不管它听起来有多疯狂。我下面会列一些在UAL里可以利用的资源,当然这些肯定不是全部,剩下的就要等我或者是你们自己来探索啦
图书馆 可以到借各种各样和设计相关的书籍、杂志、DVD、电子书、论文、网课等等资料。
可以认识周围 各种各样专业的同学 ,例如动画、插画、平面、3d、电影…你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想法,如果你愿意的话甚至可以跟他们一起组队做项目,学校会非常支持。
各种各样的设备和实验室,帮助你将你的想法落地 。例如会有很大型的印刷设备、木制品切割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摄影棚、录音室、VR/AR实验室、创意科技实验室、投影实验室等等,而且每个实验室里都有对这个领域非常了解的老师,帮助你了解这些设备,实现你的想法。
(图片出自伦敦艺术大学官网)
各种各样的讲座、项目、和伦敦的很多艺术馆合作,像我接之后要介绍的我们专业和伦敦的V&A艺术馆有合作的项目,就是作为参展艺术家将自己的交互设计作品展览在英国除了大英博物馆以外第二大的博物馆里。 这样的经历不仅可以帮助你了解真正举办展览的过程,当然你的作品放在这些大牛的艺术馆里展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学校还会提供更多贴心的服务,例如为英语不是第一语言的学生提供语言课、签证辅导、生活辅导、甚至细小到心理辅导和社交融入,反正只要你有问题,学校总能找到合适的人帮你解决。
/ 两个交互作品分享/
H: 在结束之前跟大家分享两个作品吧,这两个是我最近非常喜欢的作品,一个是我前面提到的在前段时间去伦敦V&A博物馆参加交互装置艺术展的参展作品《Gazing Through Colour》,还有一个是我最近非常喜欢的一个艺术家FILIPE的作品《Onomaphonic》。我认为这两个作品都很好的体现了装置艺术中应该有的‘ 能够让人在参与中产生快乐的同时收获知识 ‘的基本准则。
(Gazing Through Colour- 出自我的个人项目)
Gazing Through Colour 的想法来自于我们发现颜色的存在对于人们来说远比他们所意识的要重要,颜色是我们通过视觉观察事物的第一步,我们之所以会喜欢某种颜色,除了对于它在视觉上的喜爱之外,还和我们跟这个颜色的‘关联’有关:它让你想起了什么事物,在你的文化背景下这个颜色代表着什么。但是在机器的视觉中,颜色仅仅只是它所看到的一个像素值,机器对于颜色的偏好仅仅因为其背后数据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在‘EYES’的主题下,我们尝试以颜色作为媒介,去讨论人类和机器在视觉上的不同:观众需要先通过DIY自由选择自己喜欢颜色的镜片拼装眼镜,然后通过这幅‘有色眼镜’对尝试和机器对话,如果机器也同时选择了你眼镜上的颜色,那么它会开始追踪你,它桌面上也会反映出显示你们所喜爱的共同的颜色。
(图片出自 Onomaphonic - FILIPE)
Onomaphonic这个作品对我本人的影响很大,我觉得它在每一个元素的选择和整体的娱乐性上做到了很完美的程度。它通过让人们选择不同的元音字母,摆放在五线谱上,每一个元音本身具有一个发音,再加上五线谱上的旋律,就形成了一首观众自己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歌曲。观众可以戴上耳机享受这个歌曲,也可以选择把它放给现场的所有人听。艺术家FILIPE通过了一种极富趣味性的方式让大家重新的认识了元音和辅音能够组成一个发音的方式,我认为是一个同时具有教育和参与感体验感的一个艺术装置。
/与Yaodee Studio相遇/
H: 每个人都可以对交互设计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是对于这个行业的热情和坚守,最终也会让我们殊途同归。我认为Yaodee Studio是国内兴起的活力四射充满未来的平台,集结了各个有趣领域的优秀设计师们,他们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他们每个人都对设计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力量。当这些力量叠加在一起,必然能够帮助大家走的更远,更加平坦。我一直以来的的职业追求是做有价值的设计,加入Yaodee是一件让我觉得饮水思源,很有价值的事情,我愿意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最后的最后,如果同学们有任何想了解的关于我学习到的交互设计系统的理论、亦或是我们每个阶段的项目brief和最终成果、或是想要了解UAL的User Experience、Service Design和Information Design这些其他类似专业、甚至是对未来在伦敦的生活有任何想法或者问题,都可以咨询我喔。 愿你斩获OFFER,前程似锦。
⑤ 中国著名的装置艺术家
徐冰 蔡国强
前段时间我们还有这门功课
装置与艺术
老师就是要我们查这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