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汽车线束插接器的检测
1.防水连接器的检测
测试防水连接器的导通性和电压时,要求使用专用工具,以免造成连接器接触不良或降低防水性能。切勿使用背面探针测试防水连接器,否则会造成端子腐蚀,降低电路性能。
测试技巧
如果断开连接器进行测试,面向的部分是插孔的一侧。选择合适的探头,不要太用力接触端子。探针不应同时接触两个或多个端子,否则可能会损坏电路并引起电气火灾。
如果面对的部分是引脚的一侧,当测试一个端子时,不要用其他端子接触探针。
如果需要拉线束,要轻拉,不要让端子脱离连接器。
当发现连接器端子结合不良时,可以拆下连接器座上的端子,拔出导向件,然后修理连接器端子。
2.公共连接器的检测
测试常用连接器的导通性和电压时,可以直接用背探针法测试。但是,在测试时,注意不要刺破或折断电线,也不要接触其他端子的电线,如下图所示。
3.连接器端的拆卸
按下锁定装置,将连接器拉开。在按压锁紧装置之前,不要猛拉电线,以免损坏连接器和电线。
将1.4毫米宽的螺丝刀插入连接器,用螺丝刀轻轻抬起座中的导电片,拔出端子。
❷ 汽车线束布置注意事项
随着现代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路数量与用电量显著增加,从而使大量线束在有限的汽车空间中如何更有效合理布置已成为汽车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汽车线束布置为中心,对汽车线束布置注意事项作概要介绍。
一、线束固定点布置合理,固定可靠
(1)根据线束在整车上的实际安装位置,为了避免线束的低垂、移位,考虑线束的重量、固定方式和固定位置的方便性,线束必须有足够、合理的固定点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2)据线束的走向、车身的具体形状设置固定点,在没有支点的直线距离上两固定点间距一般不大于300mm;在钝角拐点位置可布置一个固定点;在直角拐点需布置两个固定点;锐角拐点在线束中避免出现。
(3)据线束的形状、外径大小选择固定卡扣的类型和大小,并满足承受线束重量的需要。
(4)在和其它线束、电器件连接的插接件位置,在插接件前不大于120mm的合适位置,考虑设置固定点。
(5)考虑在支点位置的干线上设置固定点,固定点距离支点不大于100mm。
(6)在固定卡扣的安装方向上,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卡扣的安装、拆卸。
二、外观整齐、成束配置
(1)线束布置应沿边、沿槽(车身上设计的走线槽),避免线束直接承受压力。驾驶室内不得有线束外露;在可以观察到线束的位置,如:机舱部位,设置醒目的吸引点或醒目的颜色,在此安装的线束不突出、不显眼。
(2)排列方式在投影方向上,按横平竖直的棋盘式排列,避免斜线布置。
(3)与管路的间隙均匀,与周围零部件的间隙合理。
三、线束避免与周围部件干涉
(1)不直接和车身锐边接触,一要留有间隙,二要增加保护避免车身锐边损坏线束外部绝缘层,导致短路事故;
(2)安装在振动或运动部件上时,应视实际情况预留长度。此预留长度根据部件振动幅度、运动件的最大运动行程确定。保证预留长度能够不使振动在线束上转递、不使线束承受拉力。线束长时间承受振动传递或拉力则可能导致线束内部接点/插接件端子间出现虚接现象。如:发动机线束和发动机舱线束的连接。
(3)与运动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应大于25mm,如:雨刮电机的导线和连杆的间隙。
(4)与排气歧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mm。
(5)与发动机处温度大于150℃的零部件距离大于50mm。
(6)不与燃油管路、制动管路使用相同的固定点。
(7)不与燃油管路、制动管路交叉或接触。尤其是在线束连接部位和油路连接部位,避免线路表面破损短路和油料蒸发密度等条件均达到一定条件时引起火灾。
四、防电磁干扰性
(1)音响线束必须有防电磁干扰措施,确保音响系统等采集信号的信噪比,使之能够正常工作。
(2)发动机控制模块信号线、仪表信号线、ABS信号线、气囊信号线必须有防电磁干扰措施( 如采用:双绞线、屏蔽线等),确保各个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3)避开零部件电磁干扰源,如:将一些信号线的位置布置到尽可能离干扰源:电喇叭、点火线圈、电机类用电器等较远的位置。
(4)传感器信号电源线应避开大电流零部件的电源线,其间隔应大于300mm,以免信号受到干扰。
(5)合理布置用电器,缩短信号线的长度。
(6)一些关键系统、重要系统的接地线单独布置在一位置,避免受到其它接地线的干扰。如:安全气囊系统、ABS、ECU发动机控制系统和音响系统等均为系统内施行双线制,整个系统采用一个接地点。
(7)在容易受到干扰位置的用电器外壳上,增加屏蔽接地。
五、考虑装配工艺性、维修工艺性
(1)装配时不要把线束拉的太紧(尤其在横向布置线束),避免行驶车辆在颠簸状态下,引起线束固定点位置错动,导致两固定点之间距离瞬间增大,从而拉长线束造成线束内部接点拉脱/虚接、导线参数变化,甚至拉断导线。
(2)线束装配后,周围要有足够的间隙通过,保证不被其它部件压到、不被其它部件及其紧固件挤碰。避免线束绝缘层被夹断、磨损或破裂引起接地等故障。
(3)不在临近位置布置型号和颜色均相同的插接件。避免装配过程中出现误插,损坏线束和用电器。
(4)插接件布置在容易发现的位置、布置在手和工具容易操作的位置。为了便于检查、维修,需要按照实际装配情况考虑电器件所带导线的长度。如果电器件安装在表面易操作的位置,可以省去导线直接将插接件连接到部件上;若电器件安装位置比较隐蔽,且后期维修拆卸困难时,可以按照需要将电器件所带的导线长度适当增加,使插接件的布置在便于检查、维修的位置。
(5)发动机装配后插接件应要很方便的连接,在此主要是指发动机线束和发动机舱线束、发动机控制器ECU的连接。由于发动机在工作状态下处于状态振动,为了使发动机线束和机舱线束、ECU连接可靠,不但需要适当增加发动机线束的长度(一般增加长度不小于50mm),还需要在发动机线束端的插接件前100mm左右增加一个固定点,将其固定在车身上以避免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导致插接件松动、端子虚接。
(6)插接件和线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车身的过线孔,方便装配、节约安装时间。
(7)线束如从驾驶室内向室外通过钣金孔,外部线束必须低于过线孔,避免在线束上滴、洒液体后,有进入室内的可能。
(8)四门线束和座舱线束连接时,车门上过线孔低于车身侧围上过线孔。如门线束胶套上有液体,只有可能进入车门而不能进入驾驶室。
(9)在仪表板处安装的电器装置:组合仪表、开关面板、空调面板和音响系统及显示屏等与仪表板线束连接的插接件接头,应按实际需要预留足够的长度。根据电器装置的安装深度、插座的位置、插座开口方向和电器件装配后的后部空间,按照操作的方便性,适当增加线束上接头的预留长度。
以插接件位置在电器装置的中间位置,为例:
预留长度L=电器装置安装深度h+电器装置面板宽度0.7B+100(mm)
其中:电器装置安装深度h—指电器装置装配完成后,外部装饰面到
内部电器装置连接插座的距离;
电器装置面板宽度0.7B--指电器装置前部装饰面高度的0.7倍。
(10)四门开关线束的预留长度、室内顶棚上的顶灯及开关线束接头的预留长度,也参照仪表板处安装的电器装置的计算方法计算。
(11)音响天线线束的长度确定同样需要考虑装配时预留足够长度。
(12)其它对插的线束接头,考虑线束拆卸方便的需要预留长度。对于电器件安装在表面位置、安装在座椅下部(翻开座椅可以操作)、付仪表板下(拆下付仪表板可操作)或两线束总成对插等情况,可不预留长度,参照实际测量结果和插接件参数设计即可。
(13)需要考虑在插接件的插接方向,必须留有大于两倍插头对插方向长度的空间。
六、其他注意事项
(1)和振动或运动件连接的插件要有固定,避免振动在线束上的传递,导致线束内连接点及插接件内端子的虚接。
(2)考虑汽车碰撞时,线束不能受到挤压。线束挤压破裂,内部短路会瞬间引起火灾,对驾乘人员造成进一步伤害。
(3)插件不要直接和雨水等外界环境接触、不要和油类接触、不要布置在雨水聚集区域或汽车外部,必须布置在上述区域时要采用防护措施。采用防水插件使用胶塞或胶套、在插件内添加凡士林等方法,避免插件内进水使端子表面氧化。
(4)必须保证线束上橡胶件的可靠性。线束过孔胶套必须安装可靠,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胶套不能脱离安装位置。
(5)使用金属卡扣时,必须在卡扣上设置塑料或橡胶保护。
(6)在车轮处、地板下面的线束,需要增加相应的防护。避免在越野、沙石路或冬天冰雪路面上行驶,飞溅起坚硬的石头、冰雪块将线束打烂。
(7)保险丝和继电器更换的方便性,使用频率高的用电器,其保险丝和继电器在保险丝盒内的位置布置在易寻找、易操作的位置。
七、蓄电池正极、负极保护
(1)蓄电池正极端子和蓄电池盖板或发动机盖之间必须留有不小于20mm的间隙,避免短路,引起蓄电池瞬间大电流放电造成蓄电池爆炸。
(2)蓄电池正极端子必须设置绝缘塑料保护罩或其它不易变形的保护措施,同时保证保护措施不易脱离。
(3)蓄电池正极电缆和运动部件的间隙必须在25mm以上。
(4)蓄电池正极电缆在可能情况下,要设计的短一些。
(5)起动机正极必须使用塑料保护罩。
(6)蓄电池负极必须固定于车身,负极固定必须使用螺栓或螺母,然后发动机和变速箱本体分别单独搭铁车身。
八、接地线布置
(1)接地点布置在底盘或车身结构件上,即:布置在大一点的构件上,这样构件大、导电截面大、压降小,不会出现较大的、明显的接地点压差,影响回路内用电器的正常工作。
(2)接地点不要布置在雨水聚集区域或车外,避免接地点被腐蚀后接触不良。
(3)蓄电池接地在靠近蓄电池最近的钣金构件上;
(4)避免在车门上布置接地线的搭铁点(由于车门和车壳的连接为铰链连接,为避免接触电阻增加、压降增大)。
(5)不要在接地点位置涂漆,避免接触不良。
九、线束及保险丝盒的散热
(1)使用频度高、工作时间长、负载电流大的用电器,其电源导线尽可能不要在一起布置,综合考虑外部包扎方式。线束内部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导线外部绝缘层会发生塑性变形、粘结等现象,甚至引起短路。
(2)使用频次高、工作时间长、负载电流大的用电器,其熔断器、继电器布置时适当增加相互间距离,或和使用频次低、短时间工作、负载电流小的熔断器、继电器间隔布置。避免热量聚集,造成局部温度上升,降低性能和寿命。
❸ 奔驰c200仪表盘出现碰撞预防辅助系统增强版 停止使用
碰撞预防辅助系统增强版停止运作,可能是传感器碰坏或者故障,需要检查一下雷达是不是脏了,还有就是在洗车的时候摄像头感应器是不是被冲坏。去做个升级。
在交通畅通的情况下, 如果本车与前车之间的车距使行驶所需时间小于0.8s, 且这种危险的车距保持3s 以上( 例如车速为100km/h,车距约为22.2m 时),仅通过视觉方式输出静态车距警告。
系统组成是:
1、监测元件,采用雷达、激光、声纳等传感技术检测出本车速度、前车速度及两车间距;
2、信息处理中心,电脑对两车距离以及两车的瞬时相对速度进行处理后,判断两车的安全距离,如果两车车距小于安全距离,信息处理中心就会发出指令;
3、执行机构,将信息处理中心发来的指令进行实施,发出警报,提醒司机刹车。如司机没有执行指令,执行机构将采取措施,比如关闭车窗、调整座椅位置、锁死方向盘、自动刹车等。
❹ 汽车线束的测试标准有哪些
汽车线束的测试标准标准主要是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及各企业的企标。
试验度项目大概有:检验端子与导内线或导线接点的压接品质、接点的防水性能容、线束的耐高低温及湿热性能、耐盐雾性能及耐振动性能。
(4)线束检测模块防错装置扩展阅读:
汽车线束检测注意事项:
1、裁线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电线的尺寸是不是符合相关的要求,型号正不正确。切口一定要整齐,不能划伤电线,并且电线不能有脏污的情况发生。
2、编组处理是否整齐
检查修剪是不是整齐,尺寸对不对,在修剪编组的时候不能划到芯线。
3、剥外皮是否整齐
检查剥皮口是不是整齐,剥皮的尺寸对不对,不能剥伤编组丝以及芯线剥伤,有没有剥断铜丝;在半剥的时候绝缘体一定不能脱落。
4、套收缩管尺寸是否对
仔细检查收缩管的型号以及尺寸是不是正确。
5、预备焊锡温度是否合适
检查锡炉的温度对不对;在预备焊锡之前要把芯线和铜丝整理好,检查有没有弯曲、分叉和打折的情况。
❺ 汽车线束怎么预防端子开口大问题
1、 回路线转运,端子增套保护杯
回路压接后的端子会经过周转,周转过程中存在磕碰挤压,造成端子被挤压变形,因此需套保护杯来进行防护。保护杯口径有30、40、50、70、80mm,深度最大有160mm,我们根据实际状态灵活选择不同型号的保护杯。
2、护套分装工位料架增加防落地保护兜
有些汽车线束的回路线尺寸偏长,像底盘线束,最长回路可达到6090mm,在护套分装工位,易出现拖地情况,料架增加保护兜,可有效防止端子拖地,减少了端子被踩风险。
3、电测台电检治具需有防歪格栅
电测工位是检验线束导通的关键工位,电测台的监控与维护也非常重要,电测台上的检测模块有防歪格栅,可有效防止对插过程中的不对正,造成公端子被对顶变形。
❻ 天津精益线束关于作业插错原因以及对策
预装或者总装插错在所难免,一方面应该加强工人对此现象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认识,了解其重要性,多多培训,可以适当加以处罚来减少此现象的发生,第二可以在预装图或者总装图上进行防呆防误的特殊标示,对于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特别管控,第三可以适当做一些类似的工装辅助工人,防止其插错,比如可以做预装模块,在每个孔位的上面做出颜色标记,防止插错。第四,增加外检巡检,增强工人自检意识,一些EXU之类的护套建议让老工人做,因为其造价高,返修可能对护套造成损坏,所以尽量少让新人做这些。
❼ 线束的检测
线束的标准主要通过计算它的压接率,压接率的计算需要通过专门的仪器,由苏州欧卡光学仪器厂研发的线束截面标准检测仪,是专门用于检测线束压接是否合格的最有效的检测仪。主要通过,切割、磨抛、腐蚀、观测、测量、计算这样几个步骤完成。
❽ 汽车线束装配注意事项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子电气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车故障的多发环节。如何在设计过程中提高汽车线束工作的可靠性,降低整车故障率,保证发生故障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成为汽车电气系统设计中关注的焦点。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汽车线束装配注意事项,欢迎大家阅读。
在对汽车线束进行三维走向设计时,一定要充分结合车身饭金、车架等线束依附体的具体情况对整车电气件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进行线束布置设计的同时也要考虑线束固定问题,根据饭金件结构、整车机械结构确定固定方式以及固定点的数量;控制器较多且需集中布置的情况下,对控制器的布置也要着重考虑。
1、易于装配
在汽车线束布置装配性方面主要侧重考虑两方面内容:线束本身易于装配;线束固定结构易于装配。
1.1、线束总成本体易于装配
汽车线束布置时要考虑尽量不给整车装配过程增加过多工序,对于整车的不同区域可采用分装方式,如仪表板、车门、顶棚、左右车身等。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考虑不同区域的特点,所设计的线束走向不得影响其他整车零部件的装配;在线束过孔时,所需过孔的外包络直径最大的插接器,其直径一定要小于饭金孔直径,否则会造成线束无法穿过。
1.2、线束固定结构易于装配
在设计线束固定方式及固定结构时一定要考虑装配性,不能在追求固定可靠的同时给装配过程增加过多工序,根据实际设计经验总结出以下注意事项。
1)、尽量采用简洁的固定方式,尤其对于空间狭小区域,如车门内走线、白车身与内饰间走线,由于其空间狭小,尽量采用塑料卡扣或胶带固定。
2)、过孔橡胶护套应设计成在小于100 N安装力的情况下,即可完全装配于饭金孔内。
3)、对于需要用手指压装的固定件,操作力为45 N ;用手压装的固定件,操作力为75 N。
4)、在线束固定结构以及相关功能盒体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常用的标准件,并且标准件种类尽量少,通过前期设计减少装配及维修中专用工具的使用。
5)、对于装配时插接器或线束固定结构需要穿过驾驶室的情况,其紧固件如果采用普通六角螺母和螺栓,一个人很难独立完成,此时一般考虑采用焊接螺母或自攻钉进行固定。
6)、线束的固定孔要尽可能开在结构件的平面区域,在曲面上固定时,最好在结构件上做出小平面。
7)、在进行电气线束布置时,尽可能考虑大总成模块化装配,提高生产线装配速度。如变速器线束、发动机线束分别装配到变速器与发动机本体上,之后作为整体装配到底盘上。
2、良好的可维护性
在整车电气线束布置时,要重视售后维护环节。良好的可维护性体现在出现电气系统故障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故障排除,以及进行故障排除时避免维修操作对其他部件造成损坏。如果线束或电气件出现问题,拆卸要简单,同时拆卸时不影响其他无关的零部件,否则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增加维修时间。因此,要保证整车电气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电气线束布置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线束插接件尽可能布置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2)、线束插接件如果只能用单手插拔,其对插端要被可靠固定。
3)、同一部位的插接件要用颜色、大小、内部定位等方法进行区分,防止错插。
4)、插接件末端的线束应该预留一定的长度,以便于插接件的插拔:对于开关端的线束建议预留80~100 mm,组合仪表、音响、空调面板、熔断丝盒等维修率比较高的电器件,其后端线束根据总成安装位置预留到容易插拔的长度。图3为某越野车仪表板功能开关线束,为便于功能开关拆卸、维修,在进行此处线束设计时,将功能开关分支预留了100 mm的余量。
3、线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线束如何可靠工作也是汽车电气线束布置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主要通过采取增加线束覆盖物对线束本体进行防护、对线束通过饭金孔处进行可靠防护、增加线束固定支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线束分段等措施,提高线束一工作的可靠性。
1)、线束穿过饭金孔时,通过增加过孔护套避免金属件对线束的磨损。
2)、线束越过饭金件时,为了避免饭金件边缘对线束造成磨损,考虑采用异型扎带或在饭金件上增加橡胶条做防护。
3)、线束布置应沿边、沿槽,防止线束直接承受压力。
4)、电线束尺寸应符合QC/T 29106的规定,其中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取值如表1所示。
5)、线束直径过大需要弯折一定角度时要预留足够空间,一般线束弯折半径要大于线束直径的两倍,此问题在直头插接器根部要重点考虑,以免弯折空间过小对线束及插接器造成损坏。
6)、所有布置在运动件附近的线束,与运动件间应至少留有50 mm间隙。
7)、两个相对运动件上的线束,必须被固定到每个运动件上。
8)、运动件、开闭件(如车门)、间的线束要留足最大开度的.长度,并考虑在部件最小开度时的堆积空间和固定方式。图4所示为某款轻型车车门与白车身间线束过渡情况,在进行该线束设计时要考虑车门的最大开度,并根据车门最大开度时车门与白车身间距离确定线束长度,线束长度确定后需要验证车门关闭时车门与白车身间隙大小,为避免关闭车门对线束护套及线束造成挤压,可在车门或白车身对应位置区域做下凹处理。
9)、一段长线束相邻固定点间距离不能大于300 mm,当车体结构不能保证时相邻固定点间距离最大不能超过400 mm。
10)、线束弯曲处,弯曲点前后均应设置固定点。
11)、饭金结构件不允许开孔时,可考虑熔焊卡条或焊接凸起支架及凸焊螺栓(卡柱)、进行线束固定。
12)、需要在外面连接电器件插接件且需再塞回固定的线束,除为保证线束维修性而留足拉出操作时需要的长度,还要考虑固定后的线束堆积空间和线束固定方式。
13)、设计时线束分支必须有足够的松弛度(大于线束最小长度25 mm)、,使其不对所连电器件产生预应力。
14)、由于车辆差异化,装配时暂未用到的线束分支,按照100~200 mm理顺后按图5所示固定在主干线或支架上,捆扎线束时最小弯曲半径不能小于线束直径的2倍。比如某越野车底盘线束备胎升降开关分支的处理,由于该车备胎升降开关布置在车厢上,因而在进行底盘装配时需要将该段线束可靠捆扎于底盘线束主干上。
15)、根据线束位置不同、工况不同,设计不同的线束防护形式,如车门线束以及内饰板内部的左右车身线束,由于空间狭小,一般考虑采用胶带防护;底盘与车体接触较多,且暴露在室外,一般采用具有防水性能的闭口波纹管防护;在整车温度较高部件(如发动机等)、附近布线,需要采取隔热措施。
4、电气回路尽可能缩短
电气线束回路一定要尽可能缩短。考虑好拆装工艺后,就要考虑怎样才能尽量缩短电线回路,因为较短的回路有以下几点优势:
①线路段消耗电压低,电压就可以匹配到电器件上,它们相应的信号强度较高;
②减轻整车质量;
③降低线束成本。
5、线束分段设计要慎重
有些时候为了实现装配的工艺性,在进行汽车电气线束三维设计的时候可能会将原本可以是1段的线束分成2段,这样就势必增加线束插接件,在进行分段设计时针对插接件的增加一定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线束上总的电压降增加,电器件上的信号强度衰减。
2)、插接件的增加,势必会造成电气连接的不可靠连接点增加。
3)、为了固定增加的插接件,势必要增加支架或考虑其他固定方式。
4)、增加电线束组装工时和物料成本。
鉴于以上几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线束分段,采用贯穿式线束设计。
❾ 德龙x3000电器原理
德龙新M3000车型根据电器组成结构,可将全车电路分为电源部分、钥匙开关部分、起动电路部分、喇叭、空气干燥器、信号灯部分、仪表部分、灯光部分、排气制动、驻车制动、后视镜加热、暧风、雨刮、车速表、预留接口、照明、收放机、差速锁、挂车插座、巡航、油门、故障诊断、发动机传感器、进气加热、诊断接口、空调、车下启动、多态开关、辅助远光灯、电动玻璃升降器等。
❿ 比亚迪宋bcm位置
BCM位于驾驶员左上方的黑盒子里。Bcm是指车身控制模块,主要用来控制车上的很多电器设备。车身控制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电动门窗控制、中央门锁控制、遥控防盗、照明系统控制、电动后视镜加热控制、仪表背光调节、电源分配等。在汽车工作过程中,车内不同设备的功能由车身控制模块协调,车内部分设备绑定电子架构的bcm。这样,减少了必要的插入式连接和电缆线束的数量,同时提供了最大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车身控制模块可以降低汽车的整体能耗。如果汽车的某个部件出了问题,车身控制模块可以在验车时提供诊断界面。车身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汽车的灯光。当车身控制模块检测到小灯电路对地短路或电路电流过大时,会自动开启保护功能,防止汽车电路因电流过大而烧坏。汽车雨刮器电路复杂。使用控制模块后,可以节省汽车线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