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6分)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B处放置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用注射器注入少量
(1)滤纸变红;碱 (2)防止液体倒吸;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 2 +Ca(OH) 2  CaCO 3 ↓+H 2 O木炭燃烧的条件是: 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 某同学做了图所示的实验. 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2号试管中加入2毫
(1)含有唾液的2号试管,颜色不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唾液淀粉酶在37℃时作用最好,所以唾液淀粉酶发挥高效的催化能力需要适宜的温度. 1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2号试管中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1号试管中颜色变蓝,原因是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3)、(5)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2号试管是实验组,1号试管是对照组,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4)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会抑制酶的活性,将实验装置放在70℃的环境下,酶的活性受到影响,2号试管中的淀粉也没有被分解或分解不彻底,因此滴加碘液后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会变蓝色. 故答案为:(1)唾液;淀粉(2)37;唾液淀粉酶在37℃时作用最好;对照;变蓝;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不变蓝;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3)对照;1号;2号(4)蓝色;蓝色(5)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③ 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B处放置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用注射器注入少量浓氨水。
(1)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分子不断地运动(2)②防止C中液体倒吸④B处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
④ 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某同学使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 1 、G 2 为两个光电门,它们
(1)实验开始应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在不挂重物的情况下轻推滑块,若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块通过光电门速度相等,则光电门的挡光时间相等,证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 (2)A、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来代替,由v= 求出,D越小,误差越小,故A正确. B、本实验不需要测量细绳对滑行器的拉力,即不需要用砝码的质量代替细绳的拉力,所以不需要满足砝码的质量m应远小于滑行器的总质量M这个条件,故B错误. C、光电门G 1 、G 2 的间距x越大,x相对误差越小,故C正确. D、用来牵引滑行器M的细绳必须与导轨平行,以减小阻力,保持满足实验阻力足够小的条件,故D错误. 故选:AC. (3)滑行器经过光电门G 1 、G 2 的速度近似等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v 1 = ,v 2 = 砝码的重力势能减少量为:△E p =mgx;砝码及滑行器(连同挡光片)的动能增加量相等为:△E k = (M+m) - (M+m) 若表达式△E p =△E k ,即得:mgx= (M+m)( ) 2 - (M+m)( ) 2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成立,则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 故答案为: (1)相等; (2)AC; (3)mgx= (M+m)( ) 2 - (M+m)( ) 2 . |
⑤ 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在
(1)①可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二氧化专锰 | .
⑥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了两个兴趣实验。 (1)检验装置Ⅰ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K 1 和K 2 ,
(1)继续加入液体,液面不再下降(2)2H 2 O 2  2H 2 O + O 2 ↑ (3)装置II内的液面下降,导管中液面升高,盐酸流向装置III (2分) 氢前金属(锌、铁、镁等);CaCO 3 +2HCl =CaCl 2 + H 2 O + CO 2 ↑
与某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1和2相关的资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