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制冷装置的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制冷装置的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发布时间:2023-02-09 00:10:21

A. 单冷式空调器制冷过程

空调器制冷运行需要管路系统进行包含四个过程的循环:
压缩过程(由室外的压缩机完成对气态制冷剂的压缩,产生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送入室外换热器)——冷凝过程(压缩后的气体进入室外的热交换器即冷凝器,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降温后变为常温的液态制冷剂,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循环工作过程)——节流过程(液态制冷剂经过节流部件降压,成为低压液态制冷剂,为下一步的蒸发创造条件。节流部件通常是毛细管或者是电子膨胀阀)——蒸发过程(节流以后的制冷剂进入室内热交换器即蒸发器,空调运行时蒸发器处于低压状态,液态制冷剂进入后立即会蒸发即沸腾,制冷剂由液态转为气态时将吸收热量,降低室内蒸发器的温度,在室内风扇的作用下,室内热空气穿过蒸发器完成降温)。吸收热量后的气态制冷剂再次回到压缩机进行重复循环,实现空调的连续制冷运行。
凡是采用制冷剂进行制冷的装置都要进行这样的循环过程:
压缩-冷凝-节流-蒸发。
这个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压力、温度、物态的变化,这样的变换过程实现热量的连续转移,而压缩机则是为这个连续的循环过程提供动力,压缩机的动力来自于电能。

B. 空调制冷的原理和过程

空调的制冷原理是?
反卡诺循环一种被称为制冷剂的低沸点介质在制冷装置的四个部件之间循环。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低压气态工质进入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工作介质的沸点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就像水在海平面沸腾时处于最高温度一样)。高沸点的介质进入冷凝器并开始液化,此时工作介质放出热量并变成液体。接下来,在进入蒸发器前通过节流阀。节流阀降低工作介质的压力,压力降低的工作介质开始在蒸发器中蒸发。此时工质吸收热量,成为低压气体。然后进入压缩机,制冷剂已循环。通过制冷剂的气化和液化过程,热量从蒸发器转移到冷凝器。家用空调蒸发器在室内,冷凝器在室外实现制冷。冰箱的蒸发器在冷冻室,冷凝器在外面散热,就是以前在旧冰箱外面看到的盘管。

空调的原理是什么??
蒸发和吸热,这就够简单了!
谁能超级通俗的把空调的制冷原理陈述一下,让我好记住,不要复制哦

类似于冰箱,空调制冷是充满比热容高的气体,在制冷时,室内热空气将热量传递给气体,向室外散发热量,从而实现制冷。加热的效果正好相反
空调制冷的原理和过程?
汽车空调的制冷原理与其他制冷装置相同。制冷剂工质被蒸发器中的液体吸收。低温液体吸收蒸发潜热,成为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吸入压缩。压缩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然后流入冷凝器,由空气冷却。是风冷汽车空调吗?雪了制冷剂气体凝结,凝结的高温高压液体存储在电容器和蓄电池,底部的冷凝风扇时所释放的热量扩散到车的外面,在高温高压液体流经膨胀阀,用低温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吸收潜热蒸发和制冷,这样完成制冷循环。汽车空调和其他空调制冷是一样的。用人工方法降低温度(或把温度从较高的物体转移到较低的物体)称为“人工冷却”,简称“冷却”。蒸汽压缩循环制冷(空调)系统通过四个过程完成。即:节流过程-蒸发过程-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节流,通过节流装置,即节流阀(也称调节阀或膨胀阀,在汽车空调中通常称为膨胀阀或孔管)。制冷剂的高压液体通过阀门的狭窄通道,使其流量和压力降低,成为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此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发生了变化,但制冷剂的液体形式没有变化。通过一种叫做蒸发器的热交换装置进行蒸发。沸腾(汽化)发生时,低压液体传热(即传热,实际上是热吸收)与热量在外部(驾驶室)。这样空间的温度就会不断降低。沸腾(汽化)后,产生低压制冷剂蒸汽,制冷剂形式由低压液体变为低压气体,但压力不发生变化。压缩时,通过气体压缩装置,即制冷压缩机。低压、低温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压缩后成为高压、高温气体。与此同时,只有压力发生了变化,而气体的形状没有变化。冷凝,通过一个热交换装置,即冷凝器(也叫散热器)。高压高温制冷剂气体,其中热量被输送到外界(实际上是为了放热),冷凝(冷却)成高压液体,从而改变制冷剂的形式,从高压蒸汽变成高压液体,但压力不变。整个制冷过程是通过这四个装置形成循环系统来完成的。这个系统是用管道连接的。制冷剂在该系统中循环使用,不断降低温度。为了使制冷能够正常,在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加装了存储干燥器(通常称为过滤干燥器或干瓶)。干燥和过滤制冷剂的水分和杂质,并储存制冷剂的制冷循环。此外,还有一些辅助装置,如冷凝器的散热电子风扇,蒸发器的鼓风机,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在低压侧蒸发器到压缩机之间的气液(油)分离器等。为了使空调系统能够自动、安全的运行,低压侧蒸发器上设有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或传感器);整个电气系统由计算机或控制器控制,实现自动化运行。

C. 我想知道华中科技大学的制冷与冷藏技术的本科课程有哪些

分类: 教育/科学 >> 院校信息
解析: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课表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学进程 军 训 上 课 考试

课程名称学时及学分 *** 思想概论 24 /1.5课内+12 /0.5课外 思想道德修养24/1.5课内+27/1.5课外 大学英语 56/3.5微积分(一) 88/5.5 体育 32/2 军事理论 16/1 工程制图40/2.5 大学计算机基础 16+16上机/2

课 班 程 级星 节 期 次 热 能 与 动 力 工 程

0501(30) 0502(30) 0503(30) 0504(30) 0505(30) 0506(30) 0507(30) 0508(30) 0509(30) 0510(30) 0511(30) 0512(30) 0513(30) 0514(30)

一 1-2 大学英语 4,6—18

3-4 微积分(一) 6—18 西十二 S204(考试—20周) 王汉蓉副教授 微积分(一) 4,6—18 西十二 N212(考试—20周) 谢鹏副教授 微积分(一) 4,6—18 西十二 S201(考试—20周) 俞小清副教授

5-6 大学计算机基础 5-19单 西十二S204计算机基础上机8-18 双 计算中心(考试—20周) 李站春讲师 大学计算机基础 5-19单 西十二 N212计算机基础上机8-18 双 计算中心(考试—20周) 张小兵讲师 思想道德修养4,6—16 西十二N 210梁红副教授

7-8 大学计算机基础 19 西十二 S204计算机基础上机8-18 双 计算中心 大学计算机基础 19 西十二 N212计算机基础上机8-18 双 计算中心

9-10

二 1-2 思想道德修养 4,6—16 西十二 S204 王卉讲师 思想道德修养 4,6—16 西十二 S209谭亚莉讲师 大学计算机基础5-19单西十二N202计算机基础上机8—18 双计算中心(考试—20周) 齐敏讲师

3-4 大学计算机基础 19 西十二 N202计算机基础上机8—18 双计算中心

5-6 *** 思想概论 4,6—16 西十二 S204(考试—18周六下午) 张德鹏副教授 *** 思想概论 4,6—16 西十二 N202(考试—18周六下午) 相秀丽讲师 *** 思想概论4,6-16西十二N203(考试—18周六下午)郑治副教授

7-8 军事理论 4,6—12 西十二 N209 军事理论 4,6—12西十二 N210

9-10

三 1-2 军事理论 4,6—12 西十二 S204

3-4

5-6 微积分(一) 4,6—18 西十二 S204 微积分(一) 4,6—18 西十二 N212 微积分(一) 4,6—18 西十二 S201

7-8 大学英语 4,6—18

9-12 工程制图上机:9-12班: 15

四 1-2

3-4 体育(西操场) 4—19

5-8

9-12 工程制图上机:1-2班,5-6班9,12,15 3-4班:11,13,15 7-8班:10,13,16 9-12班: 11,13 13-14班: 9,14,17

五 1-2 微积分(一) 4,6—18 西十二 S204 微积分(一) 4,6—18 西十二 N212 微积分(一) 4,6—18 西十二 S201

3-4

5-67-8 工程制图(三) (考试—19周日下午)

1-2班:4,6-8,10-11,13-14,16-17西十二 S305 黄正东教授 9-10班:4,6-10,12,14,16-17西十二 N305 何建英副教授 3-4班:4,6-10,12,14,16-17 西十二 S306 李喜秋讲师 11-12班:4,6-10,12,14,16-17西十二 N306 罗年猛讲师5-6班:4,6-8,10-11,13-14,16-17西十二 S307 魏迎军副教授 13-14班:4,6-8,10-13,15-16 西十二 N307 刘世平讲师7-8班:4,6-9,11-12,14-15,17 西十二 S308 常明教授

9-10

(9—1)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课表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学进程 上 课 考 上 课 考

课程学时及学分 英 语 56/3.5 大学物理 56/3.5 物理实验 24/1.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32+6(课外)/2 体 育 16/1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40/2.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0/2.5 理论力学 60/4 电路理论 40/2.5因特网与应用(二选一) 28+12(上机)/2.5 网络技术基础(二选一) 30+10(上机)/2.5 电工实习 2/2周

课 专业星 程 班 节 期 次 热 能 与 动 力 工 程

040125人 040230人 040329人 040430人 040529人 040630人 040729人 040829人 040930人 041030人 041130人 041230人 041329人 041427人 041528人

一 1—2 复变函数1—8 (考试—10周六晚) 概率论9—12 14—19(考试—20周)

周 磊讲师; 吴娟讲师 西十二楼N302 刘金山副教授; 胡吉卉讲师 西十二楼N303 段志文副教授; 胡晓山副教授 西十二楼N304

3—4 电路理论1—6张鄂亮副教授西十二S1027-10实验(3-4、5班[16-29号]) 理论力学1-12,14-16郑慧明讲师 西五206 理力1-12,14-19杨洪武讲师西五209 理力1-12,14-19刘军华副教授西五405 电路理论1—6林红副教授西十二S202

5—6 体育3-12,14-19 西操场

7—8 电路实验9—12 (0410—0411班)

9—10 电路实验5

11—12 电路实验5

二 1—2 英语4—12,14—18 (考试—20周)L1:(1—4班:西五楼305袁国旗); (5—8班:西五楼314 熊敦礼); (9—12班:西五楼310 汤小川); (13—15班:西五楼313张欣)L2:(1—5班:西五楼413诸 光); (6-10班: 西五楼 506张再红); (11—15班:西五楼 510 徐 敏)

3—4 因特网与应用 11—12,14—18 (1—15班选修86人西十二楼N306 丁国忠讲师)

网络技术与应用10—12,14—18 ( 1—4,10班:选修113人, 西十二楼N203 王 海副教授); (5-9班:选修119人,西十二楼N211龙 妍讲师): (11—15班:选修117人, 西十二楼S103李 嘉讲师)

5—6 理力7-12,14-19朱鸿茂教授西十二楼S205 理力7-12,14-19杨汉文讲师西十二楼S206 电路理论1—10张鄂亮副教授西十二楼S207 电路理论1—8 骆建副教授西十二楼N211; 9-12实验(8-9班) 理力6-12,14-19匡健副教授西十二楼S208 理力6-12,14-19张朝新副教授西五楼209

7—8 大学物理2—12,14—16 (考试—17周六晚)

西五楼119 李瑞霞副教授 西五楼319 杨克升讲师 西五楼320 刘书龙讲师

9—10

三 1—2 电路理论1-4,6 西十二N3035实验(14-15班)

电工实习1-9 1-8班 西二楼电工基地 电工实习10-12,14-19 9-15班 西二楼电工基地

3—4 电路理论1-4,6 西十二N3035实验(14-15班)

电工实习1-9 1-8班 西二楼电工基地 电工实习10-12,14-19 9-15班 西二楼电工基地

5—8 物理实验11—12,14—-17 (1-8班) 科技楼物理实验室 (考试—20周) 物理实验3—8 (9-15班) 科技楼物理实验室 (考试—11周六晚)

9—10

四 1—2 理力1-12,14-19西十二楼S208 理力1-12,14-19西十二楼S206 电路理论1—6西十二楼S2077-10实验(6-7班) 理力7-12,14-19 西五楼410 理力7-12,14-19西五楼413 理力1-12,14-19西五楼414 理力1-12,14-19西五楼509

3—4 复变函数1-8; 概率论9-12 14-19

西十二楼N302 西十二楼N303 西十二楼N304

5—6 政治经济学原理1-12,14-17 (考试—18周六晚)

西十二楼N311 西十二楼N310 西十二楼S302

7—8 电路理论1—10西十二楼N202 理力7-12、14-19西十二楼S205 电路理论1—10骆 建 西十二楼N203

五 1—2 大学物理2—12,14—16

西五楼219 西五楼319 西五楼320

3—4 因特网与应用11—12, 14—18 (1—15班:选修86人,西五楼405 )

网络技术与应用11—12, 14—18 ( 1—4,10班:选修113人, 西十二楼N211 王 海副教授); (5-9班:选修119人,西十二楼N210 龙 妍讲师):(11—15班:选修117人,西十二楼N110 李 嘉讲师)

5—6 复变函数1—3西十二楼N210 复变函数1—3西十二楼N202 复变函数1—3西十二楼N303

7—8 英语4—12,14—18L1:(1—4班;科技楼510 袁国旗); (5—8班:科技楼502熊敦礼); (9—12班:科技楼506 汤小川); (13—15班:科技楼606张欣)L2:(1—5班:科技楼614 诸 光); (6—10班:科技楼610张再红); (11—15班:科技楼602徐敏)

9—10 电路理论7-10实验(1-2、5班[1-15号])

注:网络技术与应用、因特网与应用上机由任课教师安排。

(9-2)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课表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学进程 上 课 考试 零 件 设 计 上 课 考试

课程学时及学分 机械设计28+4实验/2 工程控制基础40/2.5工程测试技术40/2.5 流体力学(一)32+4实验/2传热学(一)30+2实验/2流体力学(二)30+2实验/2传热学(二)24+2/1.5 微机原理40+8实验/2.5 数字电路24/1.5 CAD技术28+4(上机)/2 工程热力学(一)24/1.5 零件设计3周/3

课 班 程 级星 节 期 次 热 能 与 动 力 工 程

0301(29) 0302(27) 0303(26) 0304(27) 0305(24) 0306(27) 0307(25)

一 1—2 机械设计 1—7 西五214 李成刚教授CAD技术9—12,17—19 西五214 蒋炎坤副教授 工程测试技术1—10 西五213 吴钢副教授

工程热力学 11,12,17—19 西五213 黄晓明讲师 工程热力学 11,12,17—19 西五410 杜一庆副教授

3-4 传热学(一) 1—8 西五213 许国良教授传热学(二) 9—11,17—19 传热学(一) 1-8 (二) 9-11,17-19 西五301明廷臻讲师 范爱武讲师 流体力学(一)1-8 西五302 (二)9-12,17-19 赵汉中教授

5-6 数字电路 1—6 西十二 N302 周永萱副教授 机械设计1-7西五302 凌玲讲师

微机原理7-12,17-19 西十二N208孙开放副教授 微机原理10—12,17—19西十二S102 徐安静副教授

7-8 1班:机设现场教学及实验:1,3,4 微机原理7—9西十二N302

9-12 CAD技术上机17,18

二 1-2 工程控制基础 1—10 西五106 黄勇理副教授 工程热力学 11,12,17—19西五106黄晓明讲师 流体力学(一) 1—8 西五301 (二) 9—12,17—19李万平副教授 传热学(一)1-8(二)9-11,17-19 西五302 刘伟教授 杨昆讲师

3-4 流体力学(一) 1—8西十二S207 李万平副教授流体力学(二) 9—12,17—19 机械设计1-7西五301 万立副教授

CAD技术9—12,17—19西十二N302 蒋炎坤副教授

5-6 2班:机设现场教学及实验:1,3,4 6-7班:数字电路 1—6 西十二N302(与8-9班合)周永萱副教授

7-8 3班:机设现场教学及实验:1,3,4

9-10 全英语教学(30人):传热学(一) 1—8 (二) 9—11,17—19 西五301 邬田华教授

三 1-2 数字电路 1—6 西十二N302 周永萱副教授 7班:机设实验:1,3,4

微机原理7—12,17—19西五306

3-4 传热学(一) 1—8 西五413传热学(二) 9—11,17—19 工程控制基础1—10 西五414 高伟教授

工程热力学 11,12,17-19西五301

5-6 工程测试技术 1—10 西五213 郑正泉副教授 丁国忠讲师 工程热力学 11,12,17—19 西五301 机械设计 1-6 西五403

7-8 流体力学(二) 19 西十二N310 4班:机设现场教学及实验:1,3

9-10 微机原理7—12,17—19西十二S305

四 1-2 工程控制基础 1—10 西五405工程热力学 11,12,17—19 西五405 传热学(一) 1—8 西五301 (二) 9—11,17—19 传热学(一)1-8 西五302(二)9-11,17-19

3-4 机械设计 1—6 西五405CAD技术9—12,17—19 西五405 流体力学(一) 1-8 西五301 (二) 9-12,17-19 流体力学(一)1-8 西五302 (二)9-12,17-19

5-6 工程测试技术1—10 西五405

7-8 5班:机设现场教学及实验:1,3

9-10 全英语教学(30人):传热学(一) 1—8 (二) 9—11,17—19西五301

五 1-2 流体力学(一) 1—8 西五213流体力学(二) 9—12,17—19 机械设计 1—7 西五301

CAD技术9—12,17—18 西五214

3-4 工程测试技术 1—10 微机原理11,12 西五213工程热力学 17,18 流体力学(二)19 西五213 工程控制基础1—10西五214 微机原理11,12西五214 6-7班:流体力学(二) 19西五214

5-6 工程热力学 17,18西五302流体力学(二) 19西五302 数字电路 1-6西五119(与8-9合) 工程热力学 17,18西五302

7-8

9-10

注:零件设计安排在14—16周,14周周一至周三上课教室另行通知,其他时间上机,指导教师:李成刚 王学林 吴昌林 胡于进

吴丕兰 冯丹凤 吴义忠。流体力学、传热学、微机原理实验课由教研室安排

(9—3)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课表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学进程 上 课 考试 零 件 设 计 上 课 考试

课程学时及学分 机械设计28+4实验/2 工程控制基础40/2.5工程测试技术40/2.5 流体力学(一)32+4实验/2传热学(一)30+2实验/2流体力学(二)30+2实验/2传热学(二)24+2/1.5 微机原理40+8实验/2.5 数字电路24/1.5 CAD技术28+4(上机)/2 工程热力学24/1.5 零件设计3周/3

课 班 程 级星 节 期 次 热 能 与 动 力 工 程

0308(27) 0309(26) 0310(28) 0311(24) 0312(29) 0313 (28)

一 1—2 传热学(一) 1—8 (二) 9—11,17—19 黄素逸教授西五405 王晓墨副教授 传热学(一) 1-8 (二)9-11,17-19西五406 邬田华教授

3-4 数字电路 1—6 西五414 周永萱副教授

微机原理7—12,17—19 西五414 徐安静副教授 微机原理7—12,17—19 西十二N308 黄劲讲师

5-6 工程控制基础1—10 西五213 陈良才副教授工程热力学 11,12,17—19西五213 黄文迪教授 11班:机设现场教学及实验:2,4工程热力学 11,12,17—19西十二N308 彭仕文教授

7-8 1 12班:机设现场教学及实验:2,4

9-10

二 1-2 工程测试技术1—10 西五210 张秀芳讲师 机械设计 1—7 西五214 王彦伟讲师 吴义忠讲师CAD技术9—12,17—19西五214 戴勇峰讲师

3-4 流体力学(一)1-8(二)9-12,17-19 西五206 李光正教授 流体力学(一)1-8(二)9-12,17-19西五209 李国栋副教授

5-6 8-9班:数字电路 1-6 西十二N302周永萱副教授(与6-7班合) 13班:机设现场教学及实验:2,4

7-8 8班:机设现场教学及实验:1,3,4

9-10 全英语教学(30人):传热学(一) 1—8 (二) 9—11,17—19西五301 邬田华教授

三 1-2 工程控制基础1—10 西五210工程热力学 11,12,17—19 西五210 工程控制基础1—10 西五213 李嘉讲师工程热力学 11,12,17—19西五213

3-4 机械设计 1—7 西五210 胡于进教授CAD技术9—12,17—19 西五210 戴勇峰讲师 工程测试技术1—10西五213 张师帅副教授流体力学(二) 19西五214

5-6 9班:机设现场教学及实验:1,3,4微机原理10—12,17—19 西十二N305 微机原理7—12,17—19 西十二N306

7-8 微机原理7—9西十二N305 10班:机设现场教学及实验:1,3,4

9-12 CAD技术上机17,18

四 1-2 工程测试技术1—10 西五406流体力学(二) 19 西五406 机械设计1—7 西五409 CAD技术9—12,17—19 西五409

3-4 传热学(一) 1-8 (二)9-11,17-19西五406 流体力学(一)1-8(二)9-12,17-19西五409

5-6 数字电路 1—6 西五406

7-8

9-10 全英语教学(30人):传热学(一) 1—8 (二) 9—11,17—19 西五301

五 1-2 流体力学(一)1-8(二)9-12,17-19 西五509 传热学(一) 1-8(二)9-11,17-19 西五510

3-4 机械设计 1—6 西五509 CAD技术9—12,17—19 西五509 工程测试基础1—10 微机原理11,12 西五510

5-6 8-9班:数字电路 1—6 西五119 (与6-7班合) 工程控制技术1—10 工程热力学 17,18西五510

微机原理11,12西五510 工程热力学 17,18西五214

7-8

9-10

注:零件设计安排在14—16周,14周周一至周三上课教室另行通知,其他时间上机,指导教师:张卫国 戴同 姜柳林 饶芳 凌玲

武士兴。流体力学、传热学、微机原理实验课由教研室安排,

(9—4)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课表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学进程 上 课 设 计 : 设 计

课程学时及学分 A组:制冷原理与装置40/2.5 低温原理与设备40/2.5 制冷压缩机40/2.5 流体机械现代设计40/2.5B组:汽轮机原理40/2.5 电站锅炉 40/2.5 热力发电厂 32/2 水电站及生产过程 24/1.5 水力机械现代设计方法 40/2.5C组:发动机原理56/3.5 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48/3 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24/1.5 动力机械电子控制技术32/2课程设计(4周/4学分);7—10周半天 11—12周全天 工程设计(7周7学分):14—20周全天

课 专业星 程 班 节 期 次 热能与动力工程0201—0213班

A组 (97人) B组(92人)1-6班 B组(87人)7-13班 C组(83人)

一 1—2 流体机械现代设计1—10西五楼409 王嘉冰讲师 王军副教授 水机现代设计方法 1—10孙建平副教授 西五楼410 水机现代设计方法 1—10 张双全讲师 西五楼413 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1—10 刘会猛副教授 西五楼414

3—4 制冷原理与装置 1—10西五楼409何国庚副教授 电站锅炉 1—10 西五楼410 张秀芳讲师 电站锅炉 1—10西五楼413 张小平讲师 发动机原理 1—8,10 西五楼406黄荣华教授

5—6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7—8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9—10

二 1—2 低温原理与设备 1—10西五楼205舒水明教授 汽轮机原理 1—10西五楼109王坤讲师 黄树红教授 汽轮机原理1—10 李爱军讲师 西十二楼S206 动力机械电子控制3—10 张宗杰教授 西十二楼S205

3—4 制冷压缩机 1—10西五楼205张晓青副教授 热力发电厂1—10西五楼109张燕萍讲师 热力发电厂1—10 李建兰讲师 西十二楼S206 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4—10郎 静副教授 西十二楼S205

5—6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7—8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9—10

三 1—2 制冷原理与装置 1—10 西五楼109 电站锅炉 1—10西五楼205 水电站及生产过程1—6吴钢副教授 西五楼206 发动机原理 1—10 西五楼209

3—4 流体机械现代设计1—10西五楼109 水电站及生产过程1—6 吴钢副教授 西五楼206 电站锅炉 1—10西五楼205 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 1—10西五楼209

5—6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7—8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9—10

四 1—2 制冷压缩机 1—10 西五楼206 水机现代设计方法 1—10西五楼109 水机现代设计方法 1—10 张双全 西五楼205 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4—6、8-9西五楼209

3—4 热力发电厂1—10西五楼109 热力发电厂1—10西五楼205 动力机械电子控制3—10西五楼209

5—6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7—8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五 1—2 汽轮机原理1—10 西五楼109 水电站及生产过程1—6西五楼205 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2—5西五楼214

3—4 低温原理与设备1—10 西五楼209 水电站及生产过程1—6 西五楼205 汽轮机原理 1—10西五楼109 发动机原理 1—7,9-10 西五楼206

5—6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7—8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课程设计 7—10

注:1、第11、12周全天课程设计教室另行通知。

2、13周为考试周,其他时间不安排考试。

(9-5)

D. 制冷机房课程设计:夏季采用冷水机组制冷,冬季连室外热网,采用板式换热器

当然可以共用。
不管是冬季用板式换热器作为中间换热器来供热,还是夏天使用冷水机组回来实现制冷降温,答最终的终端空调系统都是同一个相对封闭的闭式水循环系统。
既然是同一个闭式水循环系统,就可以使用同一套定压补水装置,而不需要分开单独设计补水装置。

E. 冷库制冷系统是怎样实现自动控制的

冷库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是由控制对象和控制器件组成的闭合系统。通过一定的线路和众多的控制元件来实现的。现以一个简单的冷库制冷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对冷库的自动控制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5-4所示是两间冷藏库,由一台压缩机集中供冷。为了实现装置的自动运行调节,在系统中增设了油压继电器、高低压压力继电器、水量调节阀、电磁阀、热力节流阀,温度控制器、单向止回阀和蒸发压力调节阀等部件。各器件的基本功能如下:

水量调节阀、电磁阀和节流阀主要是用来控制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流量和冷却系统中冷却水的流量。

油压继电器、高低压力继电器和蒸发压力调节阀主要用来控制制冷系统的工作压力,保证整个制冷装置正常启动、安全运行和自动停机。

温度控制器主要用来控制制冷系统的工作温度及冷藏库的库温,以控制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F. 制冷装置的系统及冷却方式

1.自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2.强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3.自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4.强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自然对流
载冷剂间接冷却 ←↖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系统比较简单、节能
蒸发器安装在用冷场合,利用制冷剂的蒸发来直接冷却用冷场合的空气,通过空气再去冷却被冷却物体。
整个用冷场合的空气流动是由于蒸发器周围的空气被冷却以至于温度降低、密度变大后引起的。
强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与前面的不同之处在于:用冷场合的空气通过风机的作用强制流过蒸发器,并在用冷场合内循环流动。
优点:换热系数高,总传热温差小,蒸发器换热面积小,制冷剂冲注量小,金属消耗量小,温度场均匀,冷却速度快。
缺点:冷却物品的干损耗;
风机耗能,又将耗能转变为热量增加了蒸发器的负荷。
适用:间冷式冰箱,冷藏汽车,冷藏船,冷库冻结间等。
在制冷系统规模较大,用冷场合比较分散的情况下,采用制冷剂蒸发冷却物体,必然会导致如下状况:
制冷剂循环管路长,制冷剂外泄的可能性增大;
自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优点:减少制冷剂泄露的可能性;
具有一定的蓄冷能力;
温度调节方便;
缺点:冷损大(传热级数多);
泵功耗;系统稍复杂
强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优点:提高了冷却盘管的传热性能,温度场分布均匀
缺点:冷损大(传热级数多);
泵功耗,风机功耗;系统稍复杂
干损耗。 结霜原因及霜的危害:
制冷装置中蒸发器的外壁面温度低于0℃,该表面就会接霜。(水蒸气)
危害:传热系数下降,制冷量下降,功耗增加。
统计数据:钢管,霜层厚度=蒸发器管壁厚度,霜层热阻比钢管热阻大94~443倍(视久积还是新积而定)。
强制对流:如冷风机多用肋片管,接霜时,不但传热热阻增大,而且使空气流动阻力增大。
除霜的方法及各自优缺点、适用场合:
1.扫霜、水冲霜、
2.制冷剂过热气体融霜(热气融霜、反循环融霜)、
3.制冷剂过热气体和水结合融霜、
4.用电加热器、蒸汽加热器或温水加热器融霜
(1)扫霜、水冲霜
扫霜:
不停机:不彻底,库温影响不是太大,劳动强度大。
停机:较彻底,影响库温和生产,强度大。
水冲霜:较简单。控制水温25℃。
不停机:影响库温不是太大,防止水对冷库的危害。
停机:影响库温和生产
(2)制冷剂过热气体融霜和水结合融霜
来自压缩机的过热蒸汽通过接霜的蒸发器(相当于冷凝器,制冷剂由气态变为液态,放热给蒸发器外表面),使冰霜与蒸发器脱开,然后淋水,可以把霜除掉。
停水后,利用制冷剂过热蒸汽“烘干”蒸发器外表面(以免结冰)。
特点:速度快,效果好,操作复杂。
适用:大型及中型制冷装置,一机多库。常用在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系统。
(3)电热融霜
电热融霜:在蒸发器下面装电热器,一般适用单个库房或小型制冷装置。
载冷剂系统多采用该形式。
用电加热器、蒸汽加热器或温水加热器融霜虽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但要耗费电能,温度容易波动。
载冷剂间接冷却系统的热盐水融霜
总结:
电热融霜与热气融霜系统的根本不同点:
1.耗能方式;
2.被融霜的蒸发器内部制冷剂相变情况不同:热气融霜的蒸发器内制冷剂是被冷却,由气态变为液态,要注意排液或防止压缩机的液击。
3.电热融霜的蒸发器内制冷剂却是被加热,由液态变为气态,要防止回气压力、蒸发温度和库温过高。

G. 制冷系统设计过程中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怎么合理设计

一、冷凝温度

1、冷凝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及流量、冷凝面积及冷凝器的形式等。降低冷凝温度,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制冷量,减少功率消耗,从而提高制冷系数,提高运行的经济性。

2、但冷凝温度也不应该过低(尤其在冬天需特别予以注意),否则将会影响到制冷剂的循环量,反而使制冷量下降。

3、冷凝温度过高不仅制冷量下降,功率消耗增加,而且会使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增高,润滑油温度升高,粘度降低,影响润滑效果,甚至结碳,使气阀密封性能下降,直接影响到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和寿命。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冷凝温度,必要时也应给予调整。

二、蒸发温度

1、蒸发温度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沸腾的温度,它与相应的蒸发压力是对应的。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压力也升高。

2、蒸发温度是制冷装置运行中最重要的参数。如果蒸发温度te过高,则满足不了被冷却对象的低温要求。被冷却对象如果为易腐食品,达不到要求的低温将影响食品质量,甚至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

3、蒸发温度过低,将使制冷装置的运行经济性下降,并带来其他一系列不良后果。在一定的冷凝温度下,蒸发温度te降低,则相应的蒸发压力P也降低。

(7)制冷装置的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扩展阅读:

制冷系统组成:

1、压缩机

压缩机是制冷循环的动力,它由电动机拖动而不停地旋转,它除了及时抽出蒸发器内蒸气,维持低温低压外,还通过压缩作用提高制冷剂蒸气的压力和温度,创造将制冷剂蒸气的热量向外界环境介质转移的条件。即将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以便能用常温的空气或水作冷却介质来冷凝制冷剂蒸气。

2、冷凝器

冷凝器是一个热交换设备,作用是利用环境冷却介质(空气或水),将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蒸气的热量带走,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冷却、冷凝成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值得一提的是,冷凝器在把制冷剂蒸气变为制冷剂液体的过程中,压力是不变的,仍为高压。

3、节流元件

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不能直接送入低温蒸发器、根据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对应原理,降低制冷剂液体的压力,从而降低制冷剂液体的温度。将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通过降压装置——节流元件,得到低温低压制冷剂,再送入蒸发器内吸热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冰箱、空调常用毛细管作为节流元件。

4、蒸发器

蒸发器也是一个热交换设备。节流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在其内蒸发(沸腾)变为蒸气,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使物质温度下降,达到冷冻、冷藏食品的目的。在空调器中,冷却周围的空气,达到对空气降温、除湿的作用。

H. 制冷量为75的R134a课程设计

有一本书就够了吧,制冷装置技术还是什么的,本身这不是个麻烦事,

阅读全文

与制冷装置的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条检测线的设备需要多少钱 浏览:62
暖气片回水阀门是什么阀 浏览:647
仪表盘控制柜怎么接线 浏览:608
制动传动装置的布置形式 浏览:519
生化仪器试剂过期怎么改 浏览:315
广东精艺发五金制品厂 浏览:646
神经网络数据训练工具箱 浏览:756
领界仪表显示模式怎么设置 浏览:530
东莞市有哪些日资五金制品厂 浏览:895
管道泵一般用什么阀门 浏览:790
阀门DN150A是什么意思 浏览:974
超声波液位计sl什么意思 浏览:830
机械三位开关怎么接线图 浏览:935
彩镀设备一般多少钱 浏览:522
调制冷水面主坯主要用什么手法 浏览:656
家用暖气阀门开关进户阀 浏览:754
机械设计工作室怎么开 浏览:281
自动化高度检测装置 浏览:11
怎么建造机械车迷你 浏览:649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装置改装 浏览: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