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要考虑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发生装置要考虑是固固反应还是固液反应等
收集装置要考虑如何滤去其中杂质及如何收集保存(如与空气的比重)
B. 确定实验室里制取空气的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需要判断:
(1)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
(2)当用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制气体时,
根据
不同的物质,选用装置
C. 实验室备气体时,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呃……是要选择发生装置么?一般有操作简便性,安全性,实验器材得到的难易,制得气体纯度,发生所需时间(快慢),发生需要的条件简单与否(温度、压强)……
如果是已经选好了,那么就是实验前的检验,一般要注意发生装置的密闭性。
D.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根据反映类型确定发生装置.
比如固体加热型、固液加热型、液体加热型……
收集装置主要考虑生成气体的性质.
比如能与空气反应:排水法.
能与水反应:排空气法或者排不溶解该气体的溶剂.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E. 化学实验中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应如何判断
气体制备装置一般分四大部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一、气体的发生装置
一)固+固(加热):适用于制O2、NH3、(CH4课本没有)
二)固+液体(不加热):适用于制CO2、H2 、H2S(SO2、NO2、NO课本没有制法)
三)固+液或液+液(加热):适用于制C2H4、Cl2、SO2、乙酸乙酯、蒸馏(HCl课本没有)
根据气体溶解性(分子极性)和密度(相对分子量,与29比较)不同,把气体的收集方法分为排液法(常为排水法)和排气法(常为排空气法)。装置图见下:
一)排液法: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例如:H2、O2、CO、CH4、NO(只能用排液法收集)、CH2=CH2、CH≡CH等。注:Cl2不用排水法收集,但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CO2可以用排饱和NaHCO3收集。注意导管只能伸入集气瓶内少许。
二)排气法:不与空气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气体;又可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把空气尽量排出。为了减少空气扩散,集气瓶口可盖上毛玻璃片;试管口轻轻塞上一小团疏松的棉花
(1)向上排空气法:式量大于29的气体。如O2、CO2、SO2、H2S、Cl2、NO2(只用排空气)、HCl等;。
(2)向下排空气法:式量小于29的气体。如H2、CH4、NH3等;
F. 化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生装置的选择方法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反应制取,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版故选发生装置权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发生装置应选用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所以收集装置可选用C或E;
故答案为:B;D;A;C(或E).
G. (1)按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要达到实验目的,反应物或装置方面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该实验还可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要达到实验目的,首先装置的气密性要好,不能漏气,其次,瓶内的氧气要完全消耗掉,这就要求红磷要足量;反应后剩下的主要是氮气,说明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①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氢后面的金属不和酸反应,故可选择稀硫酸进行实验;
②锌的活动性比银强;③可以找一种介于锌和银之间的金属的溶液,通过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二者的活动性.如可选择硫酸铜,锌能和硫酸铜反应,银和硫酸铜不反应.
故答案为:(1)密闭性好(或不漏气)和红磷足量(或红磷过量).
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2)①稀硫酸(或稀盐酸);Y>X
②Ag
③将X和Y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Y能置换铜,X不能;
Zn+CuSO4=ZnSO4+Cu;
H.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反应的条件
分析: (1)在实验室制取气体,“制取”则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2)发生装置的选定与①反应物状态;②反应条件有关;(3)收集装置的选定则与①密度;②溶解性;③能否与水反应有关. 发生装置的选定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定与生成物的溶解性、密度、可否与水反应有关.A、反应条件是选择发生装置时必须考虑的,如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就要选用酒精灯等加热装置,故不可选;B、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是选择发生装置时考虑的,如制取二氧化碳时,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就要选用到长颈漏斗等仪器,故不可选;C、生成物的性质和状态是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的,如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就可选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就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故不可选;D、生成物的颜色与收集方法无关,在收集时不必考虑,故可选.故选D. 点评: 先理清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才会选择仪器组装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