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图1,是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功和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
(1)橡皮筋拉小车时的作用力是变力,我们不能求变力做功问题,但选用相同的橡皮筋,且伸长量都一样时,若一根橡皮筋在回复原长时对小车做功为W,则两根伸长相同长度,做功为2W,橡皮条数的关系就是做功多少的倍数,故ABD错误,C正确.
(2)小车先加速,后匀速;在加速过程中,橡皮条在做正功,故需要测量最大速度,即匀速运动的速度,因而需要选用间隔均匀的点,即“FK”部分;
故答案为:(1)C;(2)“FK”.
2. 如图是研究电流做功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图中砝码被提起越高,表明电流做的功越多,(1)这
(1)这种研究物理规律采用的方法在物理学中叫做控制变量法.
(2)由表中实验序回号为答1、2的实验数据可知,在电流与电压相等时,通电时间越长,钩码上升的高度越大,电流做功越多,由此可得:在电压与电流一定时,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
(3)由表中第1次实验数据可知,电流做功W=UIt=1.5V×0.20A×1s=0.3J.
(4)滑动变阻器连入的阻值是15欧,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消耗的电功率:P=I2R=(0.32A)2×15Ω=1.536W.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2)在电压与电流一定时,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3)0.3J;(4)1.536W.
3. 如图1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功和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
(1)A.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需要采取平衡摩擦力的措施,实验中将木板左端适当垫高,故A错误;
B.为保证每根橡皮条对小车做功一样多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需保持一致,故B正确;
C.再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重复实验,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3W,不需要测量出每一次做功的具体的数值.故C错误;
D.实验中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故D错误.
故选B;
(2)橡皮筋做的功转化为小车动能,
由动能定理得:W=
1 |
2 |
1 |
2 |
4. 如图所示为“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中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这时,橡皮筋对小车
(1)实验中橡橡皮筋对小车所做功认为是合外力做功,因此需要平衡摩擦力,故木板应该是倾斜的.
(2)实验时,每次保持橡皮筋的形变量一定,当有n根相同橡皮筋并系在小车上时,n根相同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等于系一根橡皮筋时对小车做的功的n倍,这个设计很巧妙地解决了直接去测量力和计算功的困难,故实验中不需要测出一条橡皮筋对小车做功W的数值.
故答案为:(1)倾斜;(2)不需要.
5. 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1)如图是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做法能够实现橡皮筋对小车做
(1)D(2)D(3)等间距,等于
6. 如图是研究“电流做功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图中砝码被提起得越高,表明电流做的功越多,现
由图可知: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电动机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动机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起保护电路和改变电流、电压的作用,而电流做的功可通过砝码被提升的高度体现出来; 7. 下图是研究做功与内能的改变的实验装置,玻璃瓶内装有少量水,用塞子塞紧瓶口 (1)D (2)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白气,该现象表明:瓶内空气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 8. 如图所示为“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中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这时,橡皮筋对小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