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了通过一些明显的实验现象,
(1)a是烧杯,b是试管;
(2)A、B、C三套装置都是利用压强的改变验证反应的发生.A中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从而出现打开止水夹液体进入的现象;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从而导致瓶内压强减小,气球鼓起;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从而出现试管内液面上升,故三套装置都可以;
(2)氢氧化钠溶液中有两种物质:氢氧化钠和水,因此试管内内的液面上升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引起的;
(3)为了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确实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也可以根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来证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若两者没有发生反应,则现在的溶液中不会有碳酸钠,若两者发生反应,则会生成碳酸钠,所以可以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若看到有气泡产生,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1)烧杯;试管;(2)ABC;(3)CO2与NaOH溶液反应消耗了CO2;(4)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实验后的少量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2)向(1)试管中加入盐酸 | 产生气泡 | 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
㈡ 不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是() A.说明CO具有还原性 B.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利用了
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 A、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故正确; B、一氧化碳尾气点燃,说明可燃烧,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故正确; C、图中装置和实验,不能说明产物CO 2 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故错误.但符合题意. D、尾气点燃可以防止污染空气,有效地防止反应中多余的CO对空气的污染.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故正确; 故选:C. |
㈢ (1)如图为某同学探究CO化学性质时设计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叙述中符合如图实验设计意图的是______A、说明
(1)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一氧化碳表现还原性,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通过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体现,装置中未能反应,故B错误; C、装置中酒精灯加热,说明反应条件为加热,故C正确; D、尾气通到酒精灯点燃,一可防止污染环境,二燃烧释放的热量充分利用,故D正确. 故ACD正确;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CuO
故答案为:(1)ACD; (2)CO+CuO
|
㈣ 将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序号填入括号中设计意图: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
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尾气点燃,说明可燃烧;一氧化碳氧化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为二氧化碳;尾气点燃可以防止污染空气.则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氧化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故选D.
㈤ 如图,课堂上同学们利用图甲装置做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于是老师加了一个U形管,
(1)实验室用加热5%的过氧化氢方法制取氧气,由于氧气中含有的水分多,带火星的木条回不复答燃.故答案为:氧气中含有的水分多;
(2)乙装置设计的意图是将生成的氧气通过放在冷水中的u型管,使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除去,从而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答案为:将生成的氧气通过放在冷水中的u型管,使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除去,从而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乙装置中发生的变化有:过氧化氢分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其中过氧化氢分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属于化学变化;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乙装置中发生的变化有:过氧化氢分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其中过氧化氢分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属于化学变化;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属于物理变化;
(4)从除去水蒸气方面考虑,设计实验可加干燥管,用浓硫酸或固体氢氧化钠等.故答案为:从除去水蒸气方面考虑,设计实验可加干燥管,用浓硫酸或固体氢氧化钠等.
㈥ 按右图所示装置,在锥形瓶中盛浓硫酸,在分液漏斗中装入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中。
(1)水浮在浓硫酸上,水立刻沸腾,使酸液四溅。 (2)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所以浮在浓硫酸上;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使酸液四溅。 (3)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㈦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铝合金(合金元素为Mg Al)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国家规定其中铝含量不能低于7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方法为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或液封气体形成液面高度差,由装置图可知适合选择液封气体形成液面高度差,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安装好装置并在量气管内加人水,向下移动水准管,静置片刻,若水准管中液面与量气管液面维持一定的高度差,说明装置密封,
故答案为:安装好装置并在量气管内加人水,向下移动水准管,静置片刻,若水准管中液面与量气管液面维持一定的高度差,说明装置密封;
(2)铝与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氢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OH-+2Al+6H2O═2[Al(OH)4]-+3H2↑,
故答案为:2OH-+2Al+6H2O═2[Al(OH)4]-+3H2↑;
(3)量气管最大量程为50mL,则产生氢气的增大体积为50mL,所以氢气的最大物质的量为
0.05L |
22.4L/mol |
0.05 |
22.4 |
0.05 |
22.4 |
1 |
3 |
0.05 |
22.4 |
0.0448L |
22.4L/mol |
1 |
3 |
0.036g |
0.038 |
㈧ 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1)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
(1)由于装置II中,进入气体的导管比较短,因此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故可利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2)验证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所以可填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
(3)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5)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要回收二氧化锰,可先进行溶解、然后过滤,并洗涤、干燥;
(6)根据装置特点还可用来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作为洗气装置等,具体操作为:C中装水,导管尾处接上量筒,关闭K2,打开K1可以测定产生O2的体积
或D中装上浓硫酸,关闭K1,打开K2可以干燥O2;
故答案为:(1)②;
(2)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
(3)CaCO3+2HCl=CaCl2+H2O+CO2↑;
(4)生成CaSO4微溶,覆盖在未反应的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5)bcda;
(6)C中装水,导管尾处接上量筒,关闭K2,打开K1可以测定产生O2的体积.
或D中装上浓硫酸,关闭K1,打开K2可以干燥O2(答案合理即可)
㈨ 在学习一氧化碳化学性质时,关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老师让同学们设计实验装置.三个组的同学设计
(1)仪器名称为:铁架台、酒精灯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加热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
目有的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后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到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又被氧化成氧化铜;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看到的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化学方程式为CO+C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