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消能减震阻尼器有哪些
汽车 摩托车
❷ 什么是抗震概念设计它包含哪些内容
由于地震作用的大小和特性以及它所引起的结构反应很难正确估算,所以在抗震设防时,不能完全依赖于计算,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正确的方案设计,这就称为概念设计。
其主要内容有:选择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合理规划,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建筑物的体形和结构力求规整和对称;尽量减轻建筑物的质量,降低其重心;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增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延性;遭遇大震时,框架结构不应发生柱铰机构等。
技术应用
1、隔震技术
目前,国际上较热门的工程抗震新技术就是隔震技术,它是通过把如橡胶隔震垫等隔震消能装置安放在结构物底部和基础(或底部柱顶)之间,来隔开上部结构和基础,从而改变结构的动力作用和动力特性,有利于减轻结构物的地震反应。
实践证明,隔震技术具有很大的垂直承载力及垂直压缩刚度,具有足够大的初始刚度及较小的水平变形刚度,能够抵抗风荷载和轻微地震,且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因此,主要适用于较重要的如学校、医院、商场、科研机构及重要的指挥职能单位的低层和多层建筑。
2、消能减震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主要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其原理是指在建筑结构的某些部位,如节点、剪力墙、支撑、连接件或连接缝等,设置消能元件,通过消能装置产生摩擦非线性滞回变形耗能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以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
❸ 抗震设计与隔震设计有什么区别
抗震、防来震、隔震、减震,都是我国源抗震工作的内容,不信请看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12章,隔震就是减震、消能的一种措施。
12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l49
12.1一般规定………………………………… 149
12.2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l50
12.3房屋消能减震设计要点………………… l56
❹ 什么是工程结构减震控制,基础隔震原理是什么
首先回答“什么是工程结构减震控制”
在结构上加设耗能装置是当今抗震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抗震手段,此方法主要是将耗能装置根据结构的特性均匀地分布于其上,使耗能装置与结构共同参与抗震,以达到増强整体结构抗震能力的目的。与传统的抗震设计理论不同的是,在主体结构上加设能够消耗地震能量的耗能装置这种新型的抗震设计理论是一种主动的抗震设计理论,是对传统抗震设计理论的一次提高。
然后回答“基础隔震原理是什么”
基础隔震是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水平柔性层,延长结构侧向振动的基本周期,使基础隔震结构基本周期远离地震动卓越周期,则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横向剪力大幅度减小。因此结构在地震反应过程中大变形主要集中在基础隔震层处,而结构本身的相对变形很小,此时可近似的认为上部结构是一个刚体,从而为建筑物能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但是水平刚度较小的柔性隔震层变形较大,是整个结构安全保障的关键。与传统的抗震结构相比较,基础隔震结构具有如下特点:提升了结构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舒适感;减少非结构构件破坏和保证精密设备的功能可以正常使用。基础隔震的水平柔性层一般由隔震垫和阻尼器组成,隔震垫和阻尼器的相关产品、隔震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日趋成熟并已进入相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和规程。
❺ 什么是消能减震结构
采用了消能减震技抄术的结构就是消能减震结构。
设置消能构件或装置,在结构振动过程中,利用结构变形产生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使消能装置做功消耗结构振动能量,从而降低结构反应,达到预期抗震要求的建筑结构。
常用的消能装置有黏滞性消能器(如黏滞油缸消能器、黏滞阻尼墙)、黏弹性消能器、摩擦型消能器及金属屈服型消能器等。
(5)消能减震设计装置扩展阅读:
在结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构件)设置耗能(阻尼)装置(或元件)。在主体进入非弹性状态前装置(或元件)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
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粘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能量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少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减震效果明显,可降低地震作用20%—30%,适用于多、高层建筑抗震及超高层、大跨结构及结构抗风。
❻ 什么是消能减震技术
消能减震主要是依靠阻尼器消耗地震能量,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