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小伟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小伟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发布时间:2023-02-02 14:50:10

㈠ 一道高三化学实验题

(1)D装置的作用: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
这是一个定量分析的实验,通过A中Na2CO3产生的CO2被C中的碱石灰吸收,测得这里的质量增加就是生成的CO2的质量,然后计算Na2CO3的纯度。所以空气中含有的少量CO2和H2O蒸汽若也被吸收,会造成测得的CO2质量偏大,即计算的Na2CO3的含量偏大。所以再加装一个碱石灰,可以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对实验的影响。

分液漏斗中“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盐酸HCl有挥发性,会使得生成的CO2中混有HCl,但是又很难除去,一般会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但是会生成CO2,而导致测得的CO2质量偏大。若不除去,到了C中,HCl也会被碱石灰吸收,导致测得的CO2质量偏大。

(2)实验前称取17.90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 8.80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9.6%
C的质量增加就是生成的CO2的质量,而CO2都来自Na2CO3,关系是
Na2CO3 ------ CO2
106g------------44g
17.90x-----------8.80g
解得,x=
此处的数据有问题,建议再查查,可能是你没把题目打清楚
1、如果只有Na2CO3和其它不生成CO2的杂质混合,是不是CO2的增重,或者原固体样品的质量错了。
2、还可能是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
这样,解法略改,设NaHCO3质量为x,Na2CO3质量y
则,它们生成的CO2的总和为8.8g
x+y=17.9
x/84+y/106=8.8/44
解得,x=12.6g,y=5.3g
Na2CO3的质量分数=5.3/17.9=29.6%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缺少一个驱赶残留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这个实验是定量实验,所以对数据的测量要求较高,这里有2个缺陷
1是生成的CO2会残留在装置中,而没有被C中的碱石灰完全吸收,会导致C中增重偏少,即测得的CO2偏少。
2是装置中原来存在的空气中的CO2也会对测量的质量带来影响
所以,这个实验一般会在整个装置的前面再加装一个鼓气的装置,而鼓入的空气则要先经过碱石灰,就是将装置中原有的空气中的CO2先排尽,再反应,最后再鼓气,将装置中残留的CO2都赶入C中被吸收,再测量C的增重就是较准确的CO2的质量了。

㈡ 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俗称绿矾,加热至高温会分解产生水、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某化学兴趣小


(2)①据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否认猜想中的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因每两个FeSO4分解生成1个Fe2O3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故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3,故答案为:每两个FeSO4分解生成1个Fe2O3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
③因三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硫也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小红认为小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样判断的理由是SO2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④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瓶中物质应为氯化钡溶液,
(3)①虚线方框装置中BaC12溶液的作用是为了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3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观察到的观象为溶液变浑浊;再在D中加入碳酸钠,产生气泡,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3;②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反应条件可写出方程式:2FeSO4

高温
.

㈢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按要求填空:(1)利

(1)B装置为块状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并不用加热,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H2、CO2、H2S等,故答案为:H2、CO2、H2S等;
(2)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有杂质气体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要进行干燥的氯气不具备漂白性的验证试验,再进行实验Ⅰ才能得到结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也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一定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的酸性,故答案为:不合理,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不合理;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3)验证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可根据反应Cl2+2Br-=2Cl-+Br2设计实验,在A装置中制备氯气,生成的气体通入到装有溴化钠溶液的C中,如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
故答案为: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盐酸、二氧化锰、溴化钠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
(4)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5)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收集于试管丁中,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要先关闭a、b,然后用微热法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中,
故答案为:a、b;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中;
(6)NO2和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 最后剩余气体可能为氧气,也可能是NO气体,设NO2和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0mol,
若剩余气体为氧气,设参加4NO2+O2+2H2O=4HNO3 反应消耗的氧气为x,则有消耗的NO2为4x,即:5x=9mol,x=1.8mol.即氧气为2.8mol,V(NO2)=7.2mol;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7.2molNO2与2.8molO2的质量之和为7.2mol×46g/mol+2.8mol×32g/mol=420.8g,平均摩尔质量

420.8g
10mol
=42.08g/mol,平均分子量42.08;
若剩余气体为NO气体,试管9/10充满水,则剩余1molNO,根据3NO2+H2O=2HNO3+NO,说明过量的NO2为3mol,反应4NO2+O2+2H2O=4HNO3消耗的气体总体积为7mol,设反应消耗的氧气为y,则有消耗的NO2为4y则有5y=7mol,y=1.4mol,即此时氧气为1.4mol,V(NO2)=8.6mol;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8.6molNO2与1.4molO2的质量之和为8.6mol×46g/mol+1.4mol×32g/mol=440.4g,平均摩尔质量
440.4g
10mol
=44.04g/mol,平均分子量44.04;
故答案为:42.08或44.04.

㈣ 小伟生日,妈妈做了很多菜,小伟发现妈妈将拌了“安多夫”粉的肉类加入食醋腌制时产生大量气泡,引发了极

【进行实验1】要验证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可以使用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则说明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故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碳酸钠溶液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猜想正确
【进行实验2】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
【进行实验3】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有水雾出现,说明生成了水,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没有现象,故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甲 加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2.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乙 / 无明显现象 /
【交流与讨论2】
(1)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故填:2NaHCO3
.

㈤ 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

(1)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二氧化碳中,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而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小,从而使试管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或是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锥形瓶中的溶液要变浑浊;
(2)仅凭(1)中的现象不足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为水,
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也会使锥形瓶中压强变小,且二氧化碳也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而产生(1)中现象;
(3)根据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同时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足量的,所以可以判断在该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氢氧化钠,可能存在的溶质为碳酸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丁同学猜想可能含有NaOH、Na2CO3
(1)注意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可能同时存在,因为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乙同学猜想是错误的,原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可能同时存在;
[物质鉴别]:根据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以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1)澄清石灰水倒流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溶液变浑;
(2)不能;因为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使石灰水倒吸入试管,碳酸和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
(3)NaOH、Na2CO3
(1)乙同学猜想是错误的,原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可能同时存在;
[物质鉴别]:

化学方程式
试剂1:碳酸钠溶液 Ca(OH)2+Na2CO3=CaCO3↓+2NaOH
试剂2:适量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㈥ 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已经全部变质,兴趣小组中小伟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变质固体

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变质情况进行了研究.把一小块固体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里,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发现其固体表面逐渐湿润,部分熔化成液体后又逐渐形成晶体,最终变成粉末.请回答兴趣小组产生的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应怎样保存?
密封保存

(2)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变湿,主要原因是什么?
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而潮解

(3)氢氧化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产物主要是什么
碳酸钠

(4)用酚酞试液
不能
(填“能”或“不能”)检验氢氧化钠变质.为什么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5)除加酸以外,怎样用其他方法检验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取试样溶于水,加入CaCl2[Ca(NO3)2或BaCl2或Ba(NO3)2或Ba(OH)2或Ca(OH)2等]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已经全部变质,兴趣小组中小薇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变质固体样品,放在右图所示装置中,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变质产物的质量,确定是否全部变质.
①你认为这个方案
不行
(填“行”或“不行”).理由是什么?
变质产物(含结晶水等)不是纯净的碳酸钠,同时CO2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集气,用排水法收集误差较大

②请你另外设计一个方案,并简要说明实验方法和结论.
将试样溶于水,加入足量CaCl2溶液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如果滤液不变色,则氢氧化钠已经全部变质,如果滤液变红,则部分变质

㈦ 小伟同学按如图1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甲、乙、丙是三个电表(电压表或电流表).闭合开关S后,灯泡L1

6A
0.5A
=12Ω,
③灯L2的电流:I2=I-I1=1.5A-0.5A=1A.
故答案为:(1)电路图如右图;
(2)甲表示数为1.5A;乙表示数为0.5A;丙表示数为6V;
(3)可以计算的物理量为①灯L1的功率P1=3W,
②灯L1的电阻R1=12Ω,
③灯L2的电流I2=1A.

与小伟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换下旧机械硬盘怎么用 浏览:567
油点工具箱下载 浏览:182
电动车仪表总成如何加装大灯 浏览:491
c067制冷片需要什么散热器 浏览:538
换轴机械键盘如何设置 浏览:602
贱人工具箱自动标注 浏览:930
机械钳工怎么考试时间 浏览:941
兰州二手工程机械市场在什么地方 浏览:237
如何提高供电设备检修质量 浏览:421
合肥峰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5
机床代号是什么 浏览:341
小轴承企业如何生存 浏览:392
实验室制No2发生装置图 浏览:761
生产pvc阀门的是什么机器 浏览:983
台铭超声波清洗机怎么样 浏览:465
宜宾宏一机械厂电话是多少 浏览:189
电传动装置分类 浏览:739
压力机床型号中E是什么意思 浏览:235
自来水阀门口径20什么意思 浏览:197
cnc数控机床直角怎么弄 浏览:939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