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按要求填空:(1)利
(1)该装置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药品一般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能反应,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锌难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当将装置中的导气管关闭后,生成的H2使装置中的气压增大,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使反应停止,所以能用图中的装置制取氢气;金属铜能稀硝酸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即3Cu+8HNO3=3Cu(NO3)2+2NO↑+4H2O,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能用图中的装置制备,
故答案为:H2、NO;
(2)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盐酸和品红溶液不反应,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将氯气滴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实验Ⅰ结论合理;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气和水反应也生成盐酸,所以实验Ⅱ无法判断是哪部分的盐酸,所以不合理,
故答案为:实验Ⅰ结论合理,实验Ⅱ结论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不能说明酸性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产物造成的;
(3)①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则烧杯内气体的压强会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中的溶液会倒流于试管丁,所以先关闭止水夹 ab,再打开止水夹 c,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
故答案为:ab;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丁中.
5. 化学实验带小孔的塑料片怎么控制物质反应随时停止或开始的
图A是带有孔塑料板,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反应时打开弹簧夹,液体由漏斗中流下固体药品接触反应发生,反应停止时,关闭弹簧夹,产生的气体排不出去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脱离反应停止。
你们老师说的有一定道理,对于A来讲只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不能控制反应速率;
对于B、C既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同时也能控制反应速率,想使反应发生时,B、C可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如果是反应慢可以多滴点,反应快了可少滴点,想使反应停止,可停止滴加液体药品,所以对于B、C来讲既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同时也能控制反应速率。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6. 化学试验中试管里的有孔塑料板怎样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多孔塑料板只是放置颗粒状固体药品,关键还是导气管胶皮管的弹簧夹,打开弹簧夹酸液下来就会和锌粒接触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当夹上弹簧夹产生的气体就无法导出会对液体形成压强,从而将酸液向下压回长颈漏斗,当液体与固体分离时,停止反应。气液平衡。想继续反应则只需再次打开弹簧夹,液体再次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所以通过弹簧夹的控制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这就是此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 供你参考,祝您进步,请采纳!谢谢
7. 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的实验装置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在有孔塑料板上加锌粒,再通过长颈漏斗倒入稀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 2 SO 4 ═ZnSO 4 +H 2 ↑;
(2)图示方法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氢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氢气难溶于水;
(3)该装置可通过止水夹的关闭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打开夹子,固液接触产生气体,关闭夹子,试管内压强增大,将硫酸压入长颈漏斗,反应终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盐酸常温反应,不需加热,也可用此发生装置;
(4)实验室制取大量CO 2 气体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为原料,因为 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CaSO 4 微溶于水,使大理石和硫酸隔绝,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所以不能用块状的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但大理石粉末与硫酸能充分接触,所以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锌粒;通过长颈漏斗倒入稀硫酸;Zn+H 2 SO 4 ═ZnSO 4 +H 2 ↑;
(2)排水法;氢气难溶于水;
(3)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也不需加热;
(4)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使大理石和硫酸隔绝,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所以不能用块状的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但大理石粉末与硫酸能充分接触,故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
8. 九年级化学怎样区别反应速率和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实验装置
图二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液体为盐酸,上面是有孔塑料板,有孔塑料板上是锌,要反应的话把塑料板放下去,停止反应就把塑料板放到液面以上图是自己画的,有点丑,囧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参考资料上,如图,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现在明白了吧困!!

9.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按要求填空:(1)利
(1)B装置为块状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并不用加热,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H2、CO2、H2S等,故答案为:H2、CO2、H2S等;
(2)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有杂质气体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要进行干燥的氯气不具备漂白性的验证试验,再进行实验Ⅰ才能得到结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也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一定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的酸性,故答案为:不合理,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不合理;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3)验证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可根据反应Cl2+2Br-=2Cl-+Br2设计实验,在A装置中制备氯气,生成的气体通入到装有溴化钠溶液的C中,如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
故答案为: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盐酸、二氧化锰、溴化钠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
(4)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5)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收集于试管丁中,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要先关闭a、b,然后用微热法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中,
故答案为:a、b;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中;
(6)NO2和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 最后剩余气体可能为氧气,也可能是NO气体,设NO2和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0mol,
若剩余气体为氧气,设参加4NO2+O2+2H2O=4HNO3 反应消耗的氧气为x,则有消耗的NO2为4x,即:5x=9mol,x=1.8mol.即氧气为2.8mol,V(NO2)=7.2mol;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7.2molNO2与2.8molO2的质量之和为7.2mol×46g/mol+2.8mol×32g/mol=420.8g,平均摩尔质量
=42.08g/mol,平均分子量42.08;
若剩余气体为NO气体,试管9/10充满水,则剩余1molNO,根据3NO
2+H
2O=2HNO
3+NO,说明过量的NO
2为3mol,反应4NO
2+O
2+2H
2O=4HNO
3消耗的气体总体积为7mol,设反应消耗的氧气为y,则有消耗的NO
2为4y则有5y=7mol,y=1.4mol,即此时氧气为1.4mol,V(NO
2)=8.6mol;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8.6molNO
2与1.4molO
2的质量之和为8.6mol×46g/mol+1.4mol×32g/mol=440.4g,平均摩尔质量
=44.04g/mol,平均分子量44.04;
故答案为:42.08或44.04.
10. 如图三种实验装置的优点及反应过程
甲图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只需加液体,当液体溢出水杯,反应开始;乙和丙图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上下移动铜丝或多孔塑料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