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制冷装置自动化基本任务是什么
维持基本的制冷运转
㈡ 制冷设备原理
制冷设备是制冷机与使用冷量的设施结合在一起的装置。设计和建造制冷装置,是为了有效地使用冷量来冷藏食品或其他物品;在低温下进行产品的性能试验和科学研究试验;在工业生产中实现某些冷却过程,或者进行空气调节。物品在冷却或冻结时要放出一定的热量,制冷装置的围护结构在使用时也会传入一定的热量。因此为保持制冷装置中的低温条件,就必须装设制冷机,以便连续不断地移去这些热量,或者利用冰的熔化或干冰的升华吸收这些热量。制冷设备的冷却方式有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两种。直接冷却是将制冷机的蒸发器装设在制冷装置的箱体或建筑物内,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直接冷却其中的空气,靠冷空气冷却需要冷却的物体。这种冷却方式的优点是冷却速度快,传热温差小,系统比较简单,因而得到普遍应用。间接冷却是靠制冷机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从而使载冷剂(例如盐水)冷却,再将载冷剂输入制冷装置的箱体或建筑物内,通过换热器冷却其中的空气。这种冷却方式冷却速度慢,总传热温差大,系统也较复杂,故只用于较少的场合,如盐水制冰和温度要求恒定的冷库等。[1]
按照冷却目的和冷量利用方式的不同,制冷装置大体可分为冷藏用制冷装置、试验用制冷装置、生产用制冷装置和空调用制冷装置四类。
冷藏用制冷装置主要用于在低温条件下贮藏或运输食品和其他货品,包括各种冰箱、冷库、冷藏车、冷藏船和冷藏集装箱等。
㈢ 冰箱什么是单循环制冷和双循环制冷有和差别
单循环:
冷冻室受控于冷藏室, 只要冷藏室出现温差压缩机就要工作, 这时冷冻室被迫也要制冷,冷气要经过冷藏冷冻这样一个大循环。
双循环
双制冷双循环系统采用冷藏室与冷冻室各自封闭设计,各自形成独立的风冷制冷循环系统,保证冷藏室内的空气不会进入冷冻室,冷冻室内的空气不会进入冷藏室。
二者差别:
单循环冰箱压缩机会频繁启动,噪音大,耗电量大,而且制冷不均匀, 冷冻室往往会出现过冷现象,结很厚的霜。
双循环比单循环更省电,更安静,控温更加精确,冷冻室也可以提供更高的冷冻能力。
单循环制冷系统由蒸发器、单级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氨器、氨液分离器、节流阀及其它附属设备等组成,相互间通过管子联接成一个封闭系统。
其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液态制冷剂蒸发后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压缩机是系统的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
双循环可实现冷藏室、冷冻室独立精确控温,同时冷藏室内可达80%的保湿率已经接近自然界的极限,能充分锁住食物水份、保鲜效果更优越。
能够变冰箱的传统“被动保鲜”为“主动养鲜”,保持食物原生态状态下的营养和口感。
㈣ 请问现时的冷却方法总的来说有几种原理、优点等又分别是什么
----------《制冷方法》---------------
本篇提示:
要求掌握:"制冷"的定义;蒸气压缩式制冷、蒸气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吸附式制冷、热电制冷、气体膨胀制冷、绝热放气制冷和气体涡流制冷等制冷方法的热力学原理,系统组成,制冷循环及制冷机特性的理论分析和计算。
* * * *
制冷技术是为适应人们对低温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制冷作为一门科学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某物体或流体冷却,使其温度降到环境温度以下,并保持这个低温。 这里所说的"冷"是相对于环境而言的。灼热的铁放在空气中,通过辐射和对流向环境传热,逐渐冷却到环境温度。它是自发的传热降温,属于自然冷却,不是制冷。制冷就是从物体或流体中取出热量,并将热量排放到环境介质中去,以产生低于环境温度的过程。 机械制冷中所需机器和设备的总合称为制冷机。制冷机中使用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剂。制冷剂在制冷机中循环流动,同时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即不断地从被冷却对象中吸取热量,向环境排放热量。制冷剂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的综合为制冷循环。为了实现制冷循环,必须消耗能量。所消耗能量的形式可以是机械能、电能、热能、太阳能或其它可能的形式. 制冷技术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①研究获得低温的方法和有关的机理以及与此相应的制冷循环,并对制冷循环进行热力学的分析和计算。
②研究制冷剂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提供性能满意的工作介质。机械制冷要通过制冷剂热力状态的变化才能实现。所以,制冷剂的热物理性质是进行循环分析和计算的基础数据。此外,为了使制冷剂能实际应用,还必须掌握它们的一般物理化学性质。
③研究实现制冷循环所必须的各种机械和技术设备,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以及制冷装置的流程组织、系统配套设计。此外,还有热绝缘问题,制冷装置的自动化问题,等等。
1.1 物质相变制冷
本章提示:
重点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和蒸气吸收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系统组成,制冷循环及制冷机特性的理论分析和计算。
一般掌握:蒸气喷射式、吸附式制冷的制冷方法。
* * * *
物质有三种集态气态、液态、固态。物质集态的改变称之为相变。相变过程中,由于物质分子的重新排列和分子热运动速度的改变,会吸收或放出热量。这种热量称作潜热。物质发生从质密态到质稀态的相变是将吸收潜热;反之,当它发生有质稀态向质密态的相变时,则放出潜热。
物质相变制冷是利用液体在低温下的蒸发过程及固体在低温下的熔化或升华过程向被冷却物体吸收热量---即制冷量。因此,相变制冷分为液体气化制冷与固体熔化与升华制冷,由于液体自身具有流动性,液体气化制冷是广泛应用的。液体汽化成蒸气的过程吸收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为了使其连续不断地工作,成为一个循环,便必须使制冷剂在低压下蒸发汽化、蒸气升压、高压气体液化和高压液体降压。
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和吸附式制冷都具备上述四个基本过程,属于液体汽化制冷。
1.1.1制冷的基本热力学原理
从热力学角度说,制冷系统是利用逆向循环的能量转换系统。按补偿能量的形式(或驱动方式),前面所提及的制冷方法归为两大类:以机械能或电能为补偿的和以热能为补偿的。前者如蒸气压缩式、热电式制冷机等;后者如吸收、蒸气喷射、吸附式制冷机等。两类制冷机的能量转换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制冷机的能量转换关系
(a) 以电能或机械能驱动的制冷机 (b) 以热能驱动的制冷机
热力学关心的是能量转换的经济性,即花费一定的补偿能,可以收到多少制冷效果(制冷量)。为此,对于机械或电驱动方式的制冷机引入制冷系数来衡量;对于热能驱动方式的制冷机,引入热力系数
来衡量。 (1) (2)
式中 ----- 制冷机的制冷量;
―― ------ 冷机的输入功;
―― ----- 驱动热源向制冷机输入的热量。
国外习惯上将制冷系数和热力系数统称为制冷机的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ce of Performance)。我们要研究一定条件下COP的最高值。
对于电能或机械能驱动的制冷机,参见图1(a)。制冷机消耗功w实现从低温热源(被冷却对象,温度 )吸热,向高温热源(通常为环境,温度
)排热。假定两热源均为恒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排热量为 ,由低温热源的吸热量(即制冷量)为 ,制冷机为可逆循环。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3)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两个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机,一个循环的熵增等于零,即
(4)
将式(3)代入式(4)得
即 (5)
由定义式(1),则可逆制冷的制冷系数为
(6)
式(6)说明:①两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制冷机,其制冷系数只与热源温度有关,而与制冷机使用的制冷剂性质无关。② 的值与两热源温度的接低程度有关, 与
越接近( / 越小),则 越大;反之 越小。实际制冷机制冷系数 随热源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可逆机是一致的。
对于以热能驱动的制冷机,参见图 。制冷机从驱动热源(温度为 )吸收热量
作为补偿,完成从低温热原吸热,向高温热源排热的能量转换。我们假定驱动热源也是恒温热源,其它假定同前。那么类似地推导热能驱动的可逆制冷机的性能系数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7)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循环中
即
(8)
利用式(7), (8)和定义式(2)得出,热能驱动的可逆制冷机的热力系数 (9)
上式右边的第一个因子就是上面导出的在 , 温度之间工作的可逆机械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而第二个因子 则是在 ,
温度之间工作的可逆热发动机的热效率。故它相当于用一个可逆热机,将驱动热源的热量 转换成机械功 , = 再由 去驱动一个可逆机械制冷机。见图2。这说明 与
在数量上不具备可比性,因为补偿能 与 的品位不同。
图2 热能驱动的制冷机等价关系图
式(9)同样说明,热能驱动的可逆制冷机的性能系数(或热力系数)也只与热源的温度 , 和 有关,而与工质的性质无关。 越高(驱动热源的品位越高)、 与
越接近,则 越大;反之, 越小。
式(6)和式(9)给出一定热源条件下制冷机性能系数的最高值 ,
。故它们是价实际制冷机性能系数的基准值。实际制冷机循环中的不可逆损失总是存在的,其性能系数COP恒小于相同热源条件下可逆机的性能系数COPc。用制冷循环效率
评价实际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完善程度(与可逆循环的接近程度), 又叫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定义
(10)或 (机械能或电能驱动的制冷机) (11a) (热能驱动的制冷机)
(11b)恒有 (12)
越大,说明循环越好,热力学的不可逆损失越小;反之, 越小,则说明循环中热力学不可逆损失越大。
性能系数COP和热力完善度
都是反映制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但二者的含义不同,COP反映制冷循环中收益能与补偿能在数量上的比值。不涉及二者的能量品位。COP的数值可能大于1、小于1或等于1。COP的大小,对于实际制冷机来说,与工作温度、制冷剂性质和制冷机各组成部件的效率有关;对于理想(可逆)制冷机来说,只与热源温度有关。所以用COP值的大小来比较两台实际制冷机的循环经济性时,必须是同类制冷机,并以相同热源条件为前提才具有可比性。而
则反映制冷机循环臻于热力学完善(可逆循环)的程度。用
作评价指标,使任意两台制冷机在循环的热力学经济性方面具有可比性,无论它们是否同类机,也无论它们的热源条件相同或是不同。
1.1.2 物质相变制冷概述
冰相变冷却
冰相变冷却是最早使用的降温方法,现在仍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农业、科学研究等各种领域。冰融化和冰升华均可用于冷却。实际主要是利用冰融化的潜热。
常压下冰在0摄氏度融化,冰的汽化潜热为335kj/kg。能够满足0摄氏度以上的制冷要求。
冰冷却时,常借助空气或水作中间介质以吸收贝冷却对象的潜热。此时,换热过程发生在水或空气与冰表面之间。被冷却物体所能达到的温度一般比冰的溶解温度高5-10摄氏度。厚度10厘米左右的冰块,其比表面积在25-30平方米/立方米之间。为了增大比表面积,可以将冰粉碎成碎冰。水到冰的表面传热系数为116W/(平方米*K)。空气到冰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与二者之间的温度差以及空气的运动情况有关。
冰盐相变冷却
冰盐是指冰和盐类的混合物。用冰盐制作制冷剂可以获得更低的温度。
冰盐冷却是利用冰盐融化过程的吸热。冰盐融化过程的吸热包括冰融化吸热和盐溶解吸热这两种作用。起初,冰吸热在0摄氏度下融化,融化水在冰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接着,盐溶解于水,变成盐水膜,由于溶解要吸收溶解热,造成盐水膜的温度降低;继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冰进一步溶化,并通过其表层的盐水膜与被冷却对象发生热交换。这样的过程一直进行到冰的全部融化,与盐形成均匀的盐水溶液。冰盐冷却能到达的低温程度与盐的种类和混合物中盐与水的比例有关。
工业上应用最广的冰盐是冰块与工业食盐NaCl的混合物。
干冰相变冷却
固态CO2俗称干冰。
CO2的三相点参数为:温度-56摄氏度,压力0.52MPa。干冰在三相点以上吸热时融化为液态二氧化碳;在三相点和三相点一下吸热时,则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蒸气。
干冰是良好的制冷剂,它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无害。早在19世纪,干冰冷却就用于食品工业、冷藏运输、医疗、人工降雨、机械零件冷处理和冷配合等方面。
其他固体升华冷却
近代科学研究中心为了冷却红外探测器、射线探测器、机载红外设备等的需要。采用了固态制冷剂升华的制冷系统。其制冷温度取决于固体的种类、系统中的压力和被冷却对象的热负荷。通过改变升华气体的流量来调节系统中的被压和温度,就可以保持一个特定的温度。这种制冷系统的工作寿命由固体制冷剂的用量和被冷却对象的热负荷决定,有达1年之久的。固体升华制冷的主要优点是升华潜热大,制冷温度低,固体制冷剂的贮存密度大。
液体蒸发制冷
液体气化形成蒸汽,利用该过程的吸热效应制冷的方法称液体蒸发制冷。
当液体处在密闭的容器内时,若容器内除了液体和液体本身的蒸汽外不含任何其它气体,那么液体和蒸气在某一压力下将达到平衡。这种状态称饱和状态。如果将一部分饱和蒸汽从容器中抽出,液体就必然要再气化出一部分蒸汽来维持平衡。我们以该液体为制冷剂,制冷剂液体气化时要吸收气化潜热,该热量来自被冷却对象,只要液体的蒸发温度比环境温度低,便可使被冷却对象变冷或者使它维持在环境温度下的某一低温。
为了使上述过程得以连续进行,必须不断地从容器中抽走制冷剂蒸汽,再不断地将其液体补充进去。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蒸汽抽出,再令其凝结为液体后返回到容器中,就能满足这一要求。为使制冷剂蒸气的冷凝过程可以在常温下实现,需要将制冷剂蒸气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这样,制冷剂将在低温低压下蒸发,产生制冷效应;又在常温和高压下凝结向环境温度的介质排放热量。凝结后的制冷剂液体由于压力较高,返回容器之前需要先降低压力。由此可见,液体蒸发制冷循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过程: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下气化产生低压蒸汽,将低压蒸汽抽出并提高压力变成高压气。将高压气冷凝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再降低压力回到初始的低压状态。其中将低压蒸汽提高压力需要能量补偿。
1.1.3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
要求掌握:专业术语(如制冷量、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体积制冷量等);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特点及工作过程,压焓图,理论制冷循环的定义和热力计算,影响实际制冷循环的因素,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变化对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制冷剂和载冷剂的定义、性质和使用的温度范围;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中最常见的两种循环方式的流程和热力计算,中间压力的确定;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流程和热力计算。
* * *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用管道将它们连接成一个密封系统。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以低温与被冷却对象发生热交换,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并气化,产生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后以高压排出。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冷凝器,被常温的冷却水或空气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流经膨胀阀时节流,变成低压低温的气液两相混合物,进入蒸发器,其中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制冷,产生的低压蒸汽再次被压缩机吸入。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制冷机,因此它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可逆制冷循环
逆卡诺制冷循环
定义:设有恒温热源和恒温热汇,其温度分别为TL 和TH ,在这两个温度 之间的可逆制冷循环是卡诺制冷循环。卡诺制冷循环的原理图如下所示:
图1 逆卡诺循环
劳伦茨循环
劳仑兹循环热源的热容量是有限的,在与制冷工质进行热量交换过程中,热源的温度也将发生变化,即被冷却物体(冷源)的温度将逐渐下降,环境介质(热源)
的温度将逐渐上升。为了达到变温条件下耗功最小的目的,应使制冷工质在吸、
排热过程中其温度也发生变化,而且变化趋势与冷、热源的变化趋势完全一样,使制冷工质与冷、热源之间进行热交换过程中的传热温差始终为无限小,没有不可逆换热损失,
另外两个过程仍分别为可逆绝热压缩与可逆绝热膨胀过程,如图2所示。这样,
1-2-3-4-1即为一个变温条件下的可逆逆向循环--劳仑兹循环。显然,实现这一循环所消耗 的功为最小,制冷系数达到在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值。
图2 劳仑兹循环
为了表达变温条件下可逆循环的制冷系数,可采用平均当量温度这一概念。若用T0m表示工质的 平均吸热温度,用Tm表示工质的平均放热温度,则
(1)
(2)
与的大小分别可用面积41562和23652表示,平均吸热温度 T0m与平均放热温度
Tm就是以熵差为底、面积分别等于41564和23652的矩形的高度。变温情况下可逆循环的制冷系数可表示为
(3)
即相当于工作在T0m,Tm 之间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劳伦茨循环如右图所示,循环由两个变温过程和两个等熵过程组成。
单级蒸气压缩混合工质制冷循环
制冷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冷却介质和被冷却物体的温度将发生变化,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因温差传热而引起的不可逆损失。为了减少这种不可逆损失,制冷工质和传热介质之间应
保持尽可能小的传热温差。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等压下冷凝或蒸发时温度均发生变化,冷凝时温度由Tk 逐渐降低至Tk', 蒸发时温度由T0逐渐升高至T0'
,我们利用这一特性,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就可以达到减少传热温差的目的,如图3所示。极限情况下循环即变为劳仑兹循环。
图3 变温热源时逆卡诺循环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T-S图及p-h 图如图4所示。它与纯制冷剂循环的区别仅在于制冷剂在冷凝和蒸发晨温度在不为断地变化。
(a)T-S图 (b)p-h图图4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T-S图及p-h图
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不仅可以达到节能,而且可以扩大温度使用范围。
物质相变制冷--1.1.3.2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
1.1.3.2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其工作过程如下:制冷剂在压力温度下沸腾,低于被冷却物体或流体的温度。压缩机不断地抽吸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气,并将它压缩到冷凝压力,然后送往冷凝器,在压力下等压冷却和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冷却和冷凝时放出的热量传给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空气),与冷凝压力相对应的冷凝温度一定要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冷凝后的液体通过膨胀阀或其他节流元件进入蒸发器。
㈤ 制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
⑴ 考取制冷工程师资格证书需要准备哪些课程
2. 认证条件
2.1 申领《制冷工程师资格证书》的条件
2.1.1 要求本人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道德回规范,并提供以下答有效文件:
2.1.2 学历证书和有关专业继续教育证书的复印件;
2.1.3 工程师外语合格证书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2.1.4 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 NIT )或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2.1.5 通过制冷工程师资格考试;
2.1.6 实际工作经历: 本科毕业 4 年以上(非制冷空调及相关专业需 5 年);专科毕
业 5 年以上(非制冷空调及相关专业需 6 年);相应专业硕士生毕业1年以上,
其中必须有 1 年以上在生产企业或科研部门工作经历;同等学历者须有 15 年
以上的工作经历;
2.1.7 必须提供技术总结(3000字左右)以及公开出版的论著、译著、论文(只提供发
表刊物封面、目录、本人论文第一页的复印件)。以上材料1式3份,论著、译
著和论文不作硬性要求;
2.1.8 工作总结报告(由本人工作单位写出工作业绩评语,并需经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及
公章证明)。
⑵ 制冷等级证书在哪里可以考
中国制冷学会制冷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实施细则
(试行)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制冷学会的作用,逐步实现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和技术资格的国际互认,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 总则
1. 制冷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旨在为用人单位聘任相应技术职务提供相应的任职资格,并与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密切结合,以满足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长新知识,以适应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制冷技术及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2. 制冷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面向全国制冷专业技术人员,考评结合,实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3. 资格认证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 *** 部门的指导和支持,而且要与高等院校及其管理部门、企业及用人单位、有关行业协会、学会等密切合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是认证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 制冷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考试
1. 由中国制冷学会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委员会(以下简称资格认证委员会)组织实施。
2. 准备申请制冷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但未经过制冷专业知识系统学习与培训的人员,需要参加资格认证委员会组织的制冷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和考核;中国制冷学会给培训合格者颁发继续教育合格证书,凭继续教育证书办理制冷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申请手续。
3. 根据制冷专业技术知识结构和制冷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由相关专家编写或指定有关继续教育教材和考试大纲。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概念题,考核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部分是案例题,考核对基本技术方法综合运用能力。
4. 进修方式:
继续教育采取函授辅导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格认证委员会提供或指定教材和辅导材料,并组织函授与面授事宜。
5.资格考试:
申请工程师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必须参加资格认证委员会举行的每年一次的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进行资格认证的评定。
⑶ 制冷工程师资格证怎么考,会考哪些方面
制冷冷藏工程师招生简章 职业定义:从事制冷、冷藏系统和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制冷、冷藏系统和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能力。 职业概况:热能报考制冷冷藏工程师系列,最对口的专业是制冷冷藏技术。其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机械基础、制冷原理、制冷机器与设备、食品冷加工工艺、制冷装置自动化、制冷装置安装管理与操作、小型制冷装置、冷藏库设计、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基本训练、制冷空调测控技术实训、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实训、制冷设备安装与检修实训等课程。设置的专业方向,包括制冷设备维护;制冷、冷藏系统运用。就业领域,是在冷藏库、中央空调系统的企业、食品加工行业中,从事制冷系统或冷冻、保鲜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等工作。 职业资格:该职业资格共分三级:助理制冷冷藏工程师、制冷冷藏工程师、高级制冷冷藏工程师。 深圳市博文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职业技能认证及鉴定的咨询顾问,为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JYPC)代理,可代理颁发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的职业资格鉴定证书证书项目包括下面内容:土建类、法律类、交通运输类、公安类、文化教育类、材料与能源类生化与药品类、电子机算机类、水利类、环保气象安全类、旅游类、农林牧渔类、制造类、财经类、轻纺食品类、医药卫生类、资源与测绘类、几乎涵盖了全部职业领域共计200多项职业岗位.
⑷ 制冷工程师怎么考
制冷工程师需考取《制冷工程师资格证书》,根据职称等级划分,具体考取条件如下:
一、助理暖通制冷工程师:
1、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力学生;
2、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力应届毕业生并有相关实践经验者;
二、暖通制冷工程师:
1、已通过助理暖通制冷工程师资格认证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力应届毕业生;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三、高级暖通制冷工程师:
1、已通过暖通制冷工程师资格认证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四、考试相关:
每年统考四次,时间为4月、6月、10月和12月。关注中国人事考试网具体报名时间,进行网上报名、缴费,然后到期参加考试,进行证书考取。
五、发证机关:
经职业技能鉴定、认证考试合格者,颁发加盖全国职业资格认证中心(JYPC)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钢印的《注册职业资格证书》。
(4)制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扩展阅读:
报考制冷工程师要求本人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道德规范,并符合以下条件:
1、要求本人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道德规范;
2、学历证书和有关专业继续教育证书的复印件;
3、工程师外语合格证书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4、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 NIT )或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5、通过制冷工程师资格考试;
6、实际工作经历: 本科毕业 4 年以上(非制冷空调及相关专业需 5 年);专科毕业 5 年以上(非制冷空调及相关专业需 6 年);相应专业硕士生毕业1年以上,其中必须有 1 年以上在生产企业或科研部门工作经历;同等学历者须有 15 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⑸ 制冷行业有什么好的资格证书
制冷设备工程师 预算师?!
⑹ 中专生想考制冷工程师证
2. 认证条件 2.1 申领《制冷工程师资格证书》的条件 2.1.1 要求本人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道德规范,并提供以下有效文件: 2.1.2 学历证书和有关专业继续教育证书的复印件; 2.1.3 工程师外语合格证书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2.1.4 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 NIT )或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2.1.5 通过制冷工程师资格考试; 2.1.6 实际工作经历: 本科毕业 4 年以上(非制冷空调及相关专业需 5 年);专科毕 业 5 年以上(非制冷空调及相关专业需 6 年);相应专业硕士生毕业1年以上, 其中必须有 1 年以上在生产企业或科研部门工作经历;同等学历者须有 15 年 以上的工作经历; 2.1.7 必须提供技术总结(3000字左右)以及公开出版的论著、译著、论文(只提供发 表刊物封面、目录、本人论文第一页的复印件)。以上材料1式3份,论著、译 著和论文不作硬性要求; 2.1.8 工作总结报告(由本人工作单位写出工作业绩评语,并需经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及 公章证明)。
⑺ 制冷专业证书都有哪些
工程师是要通过国家统考来定的,跟你专业关系不是严格对应。操作类的有初级、中级、高级制冷维修工以及制冷技师等。
⑻ 制冷专业可以考的证书
可以在你拿到毕业证后办理制冷助理工程师(大专毕业需要三年的工作经历,本科需要一年),五年后就可以考制冷初级工程师。现在你还可以考一个中级焊工证。
我以前在格力空调上班的,担任售后服务主管一职。你的证越多不一定就好,主要是你的技术要过硬。好好加油吧~~~
⑼ 制冷工职业资格证书(四级/中级技能)能直接申请工程师职称吗本人助工没办。
不能,这俩发证机构不一样。制冷工是工人办理的资格证。工程师是干部办理职称。
⑽ ”制冷中级职称”属于什么职称
属于中级职称。
中级职称,一般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或三年以上(不同专业所需年限不同);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职称四年以上。
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中级职称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职称主要代表社会地位,有高职称的人享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福利待遇,与实际技能未必有直接关联。职称通过申报、评审,由主管部门授予,一般认为决定是否授予职称是由主管部门领导决定,评审主要是形式。
(10)制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扩展阅读:
申报条件
员级职称
(1)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
助理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取得员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
(4)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
中级职称申报条件
(1)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合格,可评为中级职称。
(2)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
(5)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
(具体时间以地方所在地人事局网站信息为准,如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即可。)
㈥ 制冷的基本原理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
㈦ 制冷装置的系统及冷却方式
1.自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2.强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3.自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4.强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自然对流
载冷剂间接冷却 ←↖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系统比较简单、节能
蒸发器安装在用冷场合,利用制冷剂的蒸发来直接冷却用冷场合的空气,通过空气再去冷却被冷却物体。
整个用冷场合的空气流动是由于蒸发器周围的空气被冷却以至于温度降低、密度变大后引起的。
强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与前面的不同之处在于:用冷场合的空气通过风机的作用强制流过蒸发器,并在用冷场合内循环流动。
优点:换热系数高,总传热温差小,蒸发器换热面积小,制冷剂冲注量小,金属消耗量小,温度场均匀,冷却速度快。
缺点:冷却物品的干损耗;
风机耗能,又将耗能转变为热量增加了蒸发器的负荷。
适用:间冷式冰箱,冷藏汽车,冷藏船,冷库冻结间等。
在制冷系统规模较大,用冷场合比较分散的情况下,采用制冷剂蒸发冷却物体,必然会导致如下状况:
制冷剂循环管路长,制冷剂外泄的可能性增大;
自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优点:减少制冷剂泄露的可能性;
具有一定的蓄冷能力;
温度调节方便;
缺点:冷损大(传热级数多);
泵功耗;系统稍复杂
强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优点:提高了冷却盘管的传热性能,温度场分布均匀
缺点:冷损大(传热级数多);
泵功耗,风机功耗;系统稍复杂
干损耗。 结霜原因及霜的危害:
制冷装置中蒸发器的外壁面温度低于0℃,该表面就会接霜。(水蒸气)
危害:传热系数下降,制冷量下降,功耗增加。
统计数据:钢管,霜层厚度=蒸发器管壁厚度,霜层热阻比钢管热阻大94~443倍(视久积还是新积而定)。
强制对流:如冷风机多用肋片管,接霜时,不但传热热阻增大,而且使空气流动阻力增大。
除霜的方法及各自优缺点、适用场合:
1.扫霜、水冲霜、
2.制冷剂过热气体融霜(热气融霜、反循环融霜)、
3.制冷剂过热气体和水结合融霜、
4.用电加热器、蒸汽加热器或温水加热器融霜
(1)扫霜、水冲霜
扫霜:
不停机:不彻底,库温影响不是太大,劳动强度大。
停机:较彻底,影响库温和生产,强度大。
水冲霜:较简单。控制水温25℃。
不停机:影响库温不是太大,防止水对冷库的危害。
停机:影响库温和生产
(2)制冷剂过热气体融霜和水结合融霜
来自压缩机的过热蒸汽通过接霜的蒸发器(相当于冷凝器,制冷剂由气态变为液态,放热给蒸发器外表面),使冰霜与蒸发器脱开,然后淋水,可以把霜除掉。
停水后,利用制冷剂过热蒸汽“烘干”蒸发器外表面(以免结冰)。
特点:速度快,效果好,操作复杂。
适用:大型及中型制冷装置,一机多库。常用在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系统。
(3)电热融霜
电热融霜:在蒸发器下面装电热器,一般适用单个库房或小型制冷装置。
载冷剂系统多采用该形式。
用电加热器、蒸汽加热器或温水加热器融霜虽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但要耗费电能,温度容易波动。
载冷剂间接冷却系统的热盐水融霜
总结:
电热融霜与热气融霜系统的根本不同点:
1.耗能方式;
2.被融霜的蒸发器内部制冷剂相变情况不同:热气融霜的蒸发器内制冷剂是被冷却,由气态变为液态,要注意排液或防止压缩机的液击。
3.电热融霜的蒸发器内制冷剂却是被加热,由液态变为气态,要防止回气压力、蒸发温度和库温过高。
㈧ 制冷装置自动化控制调节过程中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压力,温度,湿度,流量,液位等。
作为制冷设计技术的一种应用,制冷装置主要是研究和选用性能匹配的主机与辅机,并有不同的管道连接组成不同特性的制冷系统,它是用于与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通风、机械传送、电力电照以及自动控制等多个工种密切组合的一种装置,是多学科研究的结晶。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制冷装置在工业、农业、商业、科学技术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食品冷藏和空气调节,直接关系到很多部门的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㈨ 冷库制冷系统是怎样实现自动控制的
冷库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是由控制对象和控制器件组成的闭合系统。通过一定的线路和众多的控制元件来实现的。现以一个简单的冷库制冷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对冷库的自动控制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5-4所示是两间冷藏库,由一台压缩机集中供冷。为了实现装置的自动运行调节,在系统中增设了油压继电器、高低压压力继电器、水量调节阀、电磁阀、热力节流阀,温度控制器、单向止回阀和蒸发压力调节阀等部件。各器件的基本功能如下:
水量调节阀、电磁阀和节流阀主要是用来控制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流量和冷却系统中冷却水的流量。
油压继电器、高低压力继电器和蒸发压力调节阀主要用来控制制冷系统的工作压力,保证整个制冷装置正常启动、安全运行和自动停机。
温度控制器主要用来控制制冷系统的工作温度及冷藏库的库温,以控制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