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芳芳和兰兰运用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

芳芳和兰兰运用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

发布时间:2023-01-28 18:42:31

❶ 初二物理机械效率的复习

学习目标:1、能理解为什么使用机械不省功,即理解机械效率。2、能正确找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会推导出使用滑轮组时机械效率的常用公式。4、理解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 一、自主预习 1.功的分类:(1)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者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械效率:(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解疑 1.实验探究:使用机械省功吗? 实验:如图1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A提升0.2m;如图1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并借 助一只动滑轮将同样物体A提升0.2m。将实验数据填入实验表格。 比较弹簧测力计两次所做的功,一样吗? 实验后回答:使用机械时,会有_______________等有利因素,但由于机械本身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等因素,所以要做更多的功。由实验数据可知:直接提升物体时Gh=FS,使用动滑轮时Gh_____FS。探究归纳:使用机械不省_________。 2. 如何正确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析:有用功可理解为一种“目的”功。当你使用机械时,你的目的是什么,那么这时你对需要达到的目的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例如,你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时,使用机械的目的是将重物提高,那么你对重物所做的功(也就是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就是有用功,即W有用=Gh;又如用滑轮组拉动重物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时,使用机械的目的是水平移动重物,那么克服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即W有用=f S。 额外功是指对人们无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也就是克服机械自重、机械自身部件的摩擦以及其它辅助用品(如绳子、装物品的容器等)的重力而做的功,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总是存在的,因而人做的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总功是人使用机械时做的功W总=FS,结合功定义中的“同一性”原则,既然是人做的功,那么这里的F就是人使用机械时所用的力,S是人的力所通过的距离。当然,这其中既有通过机械对物体做的有用功,又有克服机械自身重力和摩擦等做的额外功,所以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是W总=W有+W额外。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情况下,同样情景下有用功和额外功也可能是不同的,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死记硬背含义。 例1:小红用塑料桶从井中打水;小军把不小心掉进井中的塑料桶打捞上来。在这两个情形中水桶中都有水。那么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两个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B、两个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总功 C、两个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额外功 D、小红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小军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3.机械效率的计算。 注意:在实际计算中,机械效率通常被表示为一个百分数,没有单位;由于W总_____W有,所以W有 /W总<1,因此机械效率必然_______________100%.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机器:η大于1或大于100%,那肯定是错误的。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就越大,这个机械的性能就越好。 例2: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将重400 N的货物抬高10 cm,手向下压杠杆的力是240 N,手下降的高度是________cm,人做的总功是________J,额外功是________J,杠杆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装置 物体A 重G/N 物体升高的高度h/m 对钩码做的功Gh/J 拉力F/N 拉力通过的距离s/m 拉力做的功FS/J 甲 2 0.2 0.4 2 0.2 0.4 乙 2 0.2 0.4 0.4 人教版新目标初二下英语同步辅导(一)初中二年级下un...初中二年级下Un...初二物理 机械效率学案一 第2页 共4页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使用滑轮组竖直方向拉物体时的机械效率 使用滑轮组做的总功W总=FS绳; 有用功W有用=Gh; W额外=W总-W有用 S绳= nh 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滑轮组水平方向匀速拉物体时的机械效率 总功W总=FS绳 有用功W有用=F拉S物=f S物 (F拉=f f为物体受到的阻力) S绳= n S物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W有用/W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用一个动滑轮,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拉力F为120N,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例4:如图2所示用滑轮组来匀速拉动一个重为100N的木箱,拉力F为25N,木箱受到的 摩擦力为60N,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4.比较:机械效率与功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两个物理量是从不同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功率大表示机械做功_______________;机械效率高表示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__________。 功率大的机械不一定机械效率高,例如内燃机车功率可以达到几千千瓦,但效率只有30%~40%,反之,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不一定大。例如,安装在儿童玩具汽车车里的电动机效率可达80%,但功率却只有几瓦特。 例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一定越快 B.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的功一定越多 D.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 例6:在建筑工地上,经常可以看到用来吊运货物的吊车。若吊车的机械效率为80%,将重为7000N的货 物匀速提升4m,所用的时间是10s,则吊车的功率是多少? 三、限时检测 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多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力; C.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功; D.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2.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3.起重机把质量为0.6 t的重物提升了3 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 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4.如图3所示滑轮组,被提起的是质量200 g的物体,对绳子自由端的实际拉力是0.8 N,当物体升高0.2 m时,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如图4所求,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重为20N,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F为2.5N,则在2s内拉力做的功是 J,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不计滑轮重力) 图2 图3 图4 初二物理 机械效率学案一 第3页 共4页 图2 初二物理 《机械效率》学案一 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一、温故知新。 1.机械效率:(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推导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预习。 1. 如何比较机械效率的高低? 机械效率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比较机械效率高低时不能只考虑其中一个因素。当总功一定时,机械做的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机械效率就越高;当有用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机械效率就越高;当额外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 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解疑 1.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实验: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组装好滑轮组,并使用滑轮组提起相应的重物,将三次实验数据填写在下表中,比较三次测算的机械效率是否相等。 名 称 拉力 F/N 弹簧测力计上 升的距离s/m 总功 W总/J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有用功 W有/J 机械 效率η 甲 0.24 6 0.5 2 乙 0.4 6 1 2 丙 0.3 1 2 结论: 1.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越大,机械效率越大,所以滑轮组可以增大___________,提高机械效率。 2.相同载重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重力越小,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减小滑轮组中____________,减小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提高机械效率。 3.改进机械结构,在滑轮的转轴上加润滑油,以减小___________,减小额外功占总功比例,提高机械效率。 注意: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要匀速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①如果不是匀速地拉,弹簧测力计示数忽大忽小,则W总偏大偏小,且滑轮组对钩码的拉力不等于钩码的重力,则W有偏大偏小,由η=W有/W总算出的机械效率偏大偏小. ②如果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于弹簧的自重而导致示数F偏小,η偏大 ③如果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由于滑轮和轴之间没有摩擦,则读数F偏小,η偏大. 例1:安阳四中八年级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下图2所示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_____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______图做的实验,请将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 物理量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4 2.4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5 0.3 机械效率η 74% 甲 乙 丙 图1 初二物理 机械效率学案一 第4页 共4页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如图3所示,该实验器材有:木板斜面、毛巾、棉布、小车、________和________。 (1)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应选用三个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不同的斜面进行实验,只有这样才能 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中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小车的重力,斜面的________及斜面的________,小车在三个不同斜面向上________运动时的三个拉力的大小.最后计算出有用功和总功,从而算出不同斜面的机械效率.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在此实验中,应选用三个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不同的斜面进行实验,测出不同斜面的________和小车在不同斜面上________运动时的拉力大小.通过计算,最后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说明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四、限时检测 1、芳芳和兰兰运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他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上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猜想1: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猜想2: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有关;猜想3:可能与被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都有关;猜想4;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高度有关。 芳芳和兰兰分别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了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1)请帮助兰兰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2)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3) 归 纳 她 俩 的 实 验 探 究 , 你 所 得 的 结 论 是: 。 2、斜面长1m,搞0.2m.;将10N重的物体A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需要用平行于斜面的力2.5N,那么:(1)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2)重物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多少额外功? (3)为了提高该斜面的机械效率,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A、以较快的速度将重物匀速拉到斜面顶端 B、以较慢的速度将重物匀速拉到斜面顶端 C、改用光滑的、板长和高度均不变的斜面 其 中 建 议 ____________( 填 番 号 )可 以 达 到 目 的 ; 理 由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斜面的高是1 m,长是4 m,把重1500 N的物体沿斜面推上去所用的推力是500 N,求: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物理量 控制因素 钩码重 (N) 绳端拉力 (N) 机械 效率 大致相同的 提升速度 10 4.2 79.4% 15 6.0 79.4% 探究结果 物理量 控制因素 钩码重 (N) 绳端拉力 (N) 机械效率 较小提升速度 10 4.2 79.4% 较大提升速度 10 4.2 79.4% 探究结果 图5 图4

❷ 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芳芳同学按照图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出现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原因是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是在理想情况得出,而实际中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是客观存在的.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只有匀速竖直向上拉,阻力的力臂才等于轮的半径,拉力的力臂才等于轮的直径时,这样才能有“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2)∵η=

W有
W总
=
G
2F

∴η1=
1N
2×0.7N
×100%≈71%
η2=
1.5N
2×1N
×100%≈75%
η3=
2N
2×1.3N
×100%≈77%;
∴当物重变大时,机械效率也变大.
故答案为:(1)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是存在的,竖直,匀速;(2)增大.

❸ 钩码重一定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什么有关

(1)83.3%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匀速提升的速度无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钩码重有关 (3)不正确。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❹ 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芳芳同学按照图6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应满足什么条件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主要原因是:动滑轮有重量。还应满足:不计绳子重量,绳与滑轮、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2)分析表中数据你还发现该装置的机械效率随物重的增大怎样变化?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随物重的增大而增大。

❺ 机械能与内能简单机械和功的几道题,看一下

实在看不懂,没图片,表也太乱啦

❻ 25.兰兰和芳芳运用如图16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

兰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重力有关,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芳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无关.(3)归纳她们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匀速提升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与物体的重力有关,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❼ 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芳芳同学按照图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通

(1)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是在理想情况得出的结论,而实际中动滑轮的物重和摩擦是客观存在的.
(2)∵η=

W有
W总
=
G
2F

∴η1=
1
2×0.7
×100%≈71%
η2=
1.5
2×1
×100%=75%
η3=
2
2×1.3
×100%≈77%;
(3)由(2)知,当物重变大时,机械效率也变大.
故本题答案为:(1)动滑轮有自重;滑轮和绳子间有摩擦;竖直匀速向上提;
(2)75%;
(3)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

❽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改变绳子的绕法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怎么变

(1)注意分析芳芳和兰兰所测的物理量,注意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就可以分析出她们的猜想,她们的实验中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2)要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100%= ×100%= ×100%= ×100%,据此计算出兰兰实验中的机械效率. (3)把芳芳和兰兰的实验结论综合在一起,注意变量和不变量,同时注意观察机械效率是否变化,若变化的话是由哪个物理量引起的. 【解析】 (1)①芳芳的数据记录中,钩码的重力相同,但是提升的速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机械效率与匀速提升的速度的关系; ②兰兰的数据记录中,提升的速度相同,钩码的重力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机械效率与钩码重力的关系; ③芳芳和兰兰的实验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故答案为:1;2;控制变量法. (2)由图可见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3段,因此兰兰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是: η= ×100%= ×100%=88.9%. 故答案为:88.9%. (3)总结芳芳和兰兰的结论,可以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匀速提升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匀速提升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与物体的重力有关,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❾ 兰兰和芳芳运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时,老师提出:如果各滑轮组

(1)由图知,此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s=3h
因此当钩码重为15N时,其机械效率为:η=

W有用
W总
×100%=
Gh
Fs
×100%=
15N×h
6N×3h
×100%=83.3%
(2)兰兰:由表格中数据知,两次实验物体被提升的速度相同,第二次提升钩码的重力大,机械效率也高,所以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
芳芳:两次被提升钩码的重力相同,第二次比第一次提升的速度大,两次测量的机械效率相同,所以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3)总结兰兰和芳芳的结论,可以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匀速提升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1)83.3%;(2)兰兰:同一滑轮组提升速度相同时,被提升钩码越重,机械效率越大;芳芳:同一滑轮组,以不同的速度提升相同的重物,机械效率没有改变;(3)滑轮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与提升速度无关.

❿ 初二物理知识竞赛题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32分)
1、一重物受50N的水平推力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推力增到100N时物体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_(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所受的合力是_______。
2、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在绕地球14圈、完成预定的科学实验后,准确地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当航天员杨利伟随飞船从太空返回地面时,他的质量_______,密度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开汽水瓶盖的起子属于 杠杆,理发剪刀属于_________杠杆。
4、如图1,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已知钩码重G,匀速向上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滑轮组此时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___。
5、一块砖的三条边长分别为5cm、10cm、20cm,物重为G,将它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_。
6、小明和妈妈站在自动扶梯上如图2,在扶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则小明和妈妈的动能________,势能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
7、重100N的物体在50N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5m,拉力做功__________J,重力做功______J。
8、如图3展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 。曹冲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相关的知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______ ___,分子间没有_____________。
10、在探究固体分子间是否有间隙的实验中,将机油装入一个壁很厚、相当坚固的钢筒中,然后加上2万个标准大气压,结果发现钢筒“流泪”了,也就说机油从钢筒里渗透出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你觉得下面哪个概念与“漂浮物体所受的浮力”是有联系的.备选概念:质量、密度、摩擦、平衡力.
你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只普通的酒瓶,内装有大半瓶酒,正放时酒对瓶底的压强为p1,若倒置时酒对瓶盖的压强为p2,则p1_______ p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分)。
13、如图4,用滑轮组提升重物C,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2分)
14、卫生间的下水管中间常常要装一段U形管,它的作用是使U形管中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应用的物理知识主要是_________。
15、铁钉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在下沉过程中,铁钉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6、用一动滑轮将重200N的砂子提到9 m高的楼上,所用的力是120 N,那么,有用功是______J,机械效率为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7、两位同学沿相反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各用20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 。
A.0N B.40N C.20N D.小于10N
18、用螺钉紧固机器零件时,通常要在螺帽与零件之间及螺母与零件之间各垫一个较大的垫圈片,使用垫圈片的目的是( ) 。
A.螺钉拧得更紧
B.使紧固的零件更美观
C.减小螺母、螺帽对零件的压力
D.以防零件的紧固处发生变形
19、如图5,A瓶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与另一只装满空气的瓶B,口对口放置,中间用一玻璃片隔开,当抽掉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将看到装满空气的瓶B内跑进了二氧化氮的气体,这是因为 ( )
A.地球的吸引,使得二氧化氮气体运动到空气瓶B中
B.二氧化氮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两种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D.两种气体在进行着扩散
20、如图6,你玩过蹦蹦杆吗?如图3当你依靠自身重力挤压蹦蹦杆下端的弹簧,在挤压和跃起时的能量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 )
A.挤压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B.跃起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挤压和跃起过程能量转化关系相同
D.挤压过程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21、甲乙两个集装箱质量相同,用起重机将甲集装箱以0.5m/s的速度提升10m,再将乙集装箱以lm/s的速度提升相同高度,那么起重机 ( )
A.第一次做功多,功率大
B.第二次做功多,功率大
C.两次做功一样多,功率一样大
D.两次做功一样多,第二次功率大
22、历史上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问题时,下面哪一种思维方法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
A.类比法 B.理想实验法 C.替代法 D.等效法
23、用一只量筒、水、一根细针做实验,来测木块的某些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能测木块的体积
B.只能测木块所受的浮力
C.只能测木块的体积、质量和密度
D.木块的体积、所受的浮力、质量和密度都能测量
24、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跳远运动员想利用这一自然现象使自己跳得远一些,正确结论是( )
A.由东向西跳最有利 B.由西向东跳最有利
C.由南向北跳最有利 D.无论向什么方向跳效果都一样
25、图7是某小组测量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后所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26、现有几堆稻谷,要比较它们的质量好坏(这里所谓“质量”好的是指不饱满的谷子粒数较少,饱满的谷子粒数较多),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体积相同,比较质量 B.质量相同,比较体积
C.比较一定颗粒数的质量 D.比较颗粒的大小

三、问答题(4分)
27.小型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要求前排乘客及驾驶员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什么?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每格2分,共30分)
28、芳芳和兰兰运用如图8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缠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他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猜想1 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2 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有关;
猜想3 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都有关;
猜想4 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芳芳和兰兰分别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了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1)请帮助兰兰完成表中一项计算;
(2)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物理量
控制因素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率
较小提升速度 10 4.2 79.4%
较大提升速度 10 4.2 79.4%
探究结果

物理量
控制因素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率
大致相同的速度提升速度 10 4.2 79.4%
15 6.0
探究结果

(3)归纳她俩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图9,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A、hB、hC高处滚下(mA=mB<mC,hA=hC>hB),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选择_________两图来进行比较。
(2)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_______球的动能最大。
(3)为了探究动能大小跟速度关系应选择_________两图来进行比较。
(4)为了探究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请围绕这一问题作一探究。
你的猜想是:

30、如图10所示,四个同学进行搬物体比赛,比较图①②可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图③④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在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和同学们测得图11中(a)、(b)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1)实验后小明想:对于同一个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是否不变呢?经过思考后他认为:即使像图9—20中(a)那样已绕好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也不是固定的,还应该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并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自己所做的上述实验告诉他的同学,大家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大家认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是没有用的,但又不得不做,所以,叫___ __(选填“无用功”“有用功”或“额外功”) 。因此,动滑轮的重也应该是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小明说,其实大家已测得的(a)、(b)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就可以证明了这点。小明及同学们的探究精神值得学习,同时,我们应该知道,滑轮组机械效率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与_______ _______等有关。
(3)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果没有刻度尺,对于图9—20(b)所示滑轮组,只要测出钩码重为G,然后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选填“匀速”或“变速”)上升,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值F,就可算出η=_________。

五、计算题(每题7分,共14分)
32、如图12是某养鱼专业户设置在渔池中央的增氧机,它由三个相同的浮球和连杆把电动潜水泵固定在一起构成,整个设备总质量300kg,潜水泵额定电功率3kW,增氧机不工作时,浮球有一半露出水面,增氧机工作时,即潜水泵抽水,每5min可将144×104kg水送到5m高的空中让其自由下落,从而达到增氧目的。
(1)连杆和水泵的体积不计,每个浮球的体积是多少?
(2)增氧机正常工作时,其效率为多少?
(3)增氧机工作时,试分析浮球露出水面的体积有何变化?(不计算,只作答)

33.质量为50kg的运动员练习10m跳台跳水,某次向上跃起后在空中的最高点A距水面的高度为10.6m,如图13所示,运动员进入水中的最大深度为3m,ρ人=ρ水=1.0×103kg/m3,g=10N/kg(不考虑人的身高) 。
(1)请说出运动员向上跃起后在空中的两个运动过程及每个过程的能的转化。
(2)根据以上数据,求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物理量(求出四个不同类型的物质量可得满分)。

阅读全文

与芳芳和兰兰运用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阀门上r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953
智能仪表销售怎么样 浏览:500
伸缩装置机械动图 浏览:717
所示装置是实验室用轻绳 浏览:233
刚开始卖阀门需要了解什么 浏览:29
智跑换仪表盘多少钱 浏览:35
分度线用什么仪表 浏览:421
买些什么器材可以练臂力 浏览:537
实验装置排序问题 浏览:724
挖孔桩机械多少钱1米 浏览:426
沈阳机床重量怎么样 浏览:772
新上铸造厂怎么样 浏览:308
现在家里一般是什么水电阀门 浏览:937
老房子暖气阀门在顶楼吗 浏览:139
苏州健身器材厂家有哪些 浏览:373
踏板车换后轮轴承收多少钱 浏览:245
超声波洗项链效果怎么样 浏览:400
宁波器材去哪里买 浏览:869
鄞州户外儿童游乐设备哪里能买 浏览:843
收购哪些废旧专用器材违法 浏览: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