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南交通大学吴广宁教授:轨道交通弓网受流技术的研究进展
2020年8月26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2020第九届电工技术前沿问题学术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 (FAFEE 2020)在西安盛大举行,其主题为“智能融合电气 创新引领发展”。在征求大会演讲专家的同意后,本号将把部分报告分享给大家,请各位读者持续关注。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导,IEEE Fellow,IET Fellow,CIGRE B2国际大电网组织中国国家代表,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吴广宁教授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基金项目3项,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制定IEEE国际标准4项、行业标准2项,撰写专著10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216篇,授权发明专利31项。
吴广宁教授以保障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关键设备安全运营为总体目标,紧扣“核心材料-关键装备-系统防护”的总体思路,在轨道交通先进电工材料、牵引供电设备状态检测、牵引供电系统过电压与防护三个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武广、京沪、哈大等高速铁路及大秦、朔黄等重载铁路,获得国家 科技 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及中国铁道学会等省部级一等奖3项,为实现我国高铁技术及装备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吴广宁教授在演讲中指出,川藏铁路是人类 历史 上最具挑战性的铁路工程。川藏铁路拟采用刚性接触网供电,它是川藏铁路弓网供电系统最经济、最可靠的方案。现有刚性弓网系统主要应用于地铁线路,出现了振动冲击频繁等问题。川藏铁路电压等级、运营速度均大幅提高,环境严苛,线路坡度大、隧道长,海拔高,弓网系统耦合振动极易发生,空气间隙耐压强度降低,刚性弓网系统机械/电气损伤问题将更加严重,国内外尚无经验。因此,实现川藏铁路高速刚性弓网稳定受流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需求。
吴广宁教授表示,针对未来高速铁路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工作集中在列车运行速度与受流极限的匹配。随着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升,列车由于轮轨黏着问题,导致牵引力不断下降,运行阻力随速度指数增长,弓网受流质量与效率随速度逐渐下降,弓网受流系统瓶颈效应逐渐体现。因此,探明牵引力,运行阻力和受流效率三者随速度发展的交汇边界,进一步提升弓网系统服役性能,探寻弓网受流的运行速度极限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❷ 什么叫 6C 系统
6C 系统是一个安全监控平台。
“6C系统”包括高速弓网性能综合检测、接触网安全状态巡检、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接触网与受电弓滑板监测、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6个系统,具有检测监测、综合诊断、数据存储、视频显示和数据通信等功能,是具有综合处理功能的安全监控平台。
6C系统中的中央处理系统对各监控子系统进行数据集中、信息共享,并通过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历史数据纵向对比,不同数据横向对比,发掘出监测数据所反映出的设备状态,在检修时及时解决设备存在的故障及安全隐患。
6C系统的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能够在300Km/h的速度里,每秒钟能够拍摄17张图片,可完成指定区段的接触网异常状态检测及杆号、公里标自动识别,并将采集的图片和检测数据自动保存,实现一杆一档。
通过“6C系统”,工作人员能够时刻观察到设备的细微变化,并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故障,确保供电安全。
(2)弓网离线紫外检测装置扩展阅读:
在列车运行系统中,也有6C系统的身影;
1、高速弓网综合检测装置:
该装置是综合检测列车安装的车载式接触网检测设备,随着综合检测列车在高速铁路上巡回检测运行,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参数和状态、高速弓网关系进行综合性检测。
2、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
该装置是在运营动车组上临时安装的检测设备,对接触网的状态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接触悬挂部件技术状态,指导接触网状态维修。
3、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
该装置可以随着运营动车组的运行监测接触网、受电弓的运行状态,以实现高速铁路接触网状态的全覆盖、全天候的动态检测。
4、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
该装置安装在接触网作业车或专用车辆上,周期性地对接触网悬挂系统的零部件及接触网几何参数,特别是腕臂区域的零部件进行高分辨率成像检测,在检测数据的自动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维修建议,指导接触网检修。
❸ 在高铁动车车顶上看到的,貌似是某种激光,一直闪。请问哪位大神知道这是什么
高速摄像机,简称3G,也叫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对于高铁供电部专门排查弓网属异常故障很有帮助,通过分析拍摄的视频,可以判断列车运行区段的弓网状态是否正常,指导供电部门对接触网状态进行检查。
❹ 高铁上面那个一直闪的什么东西
弓网检测装置,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闪光灯和一个摄像头,机械师可以在机械师室实时检测受电弓和接触网的状态
❺ 弓网系统的动力来源是什么,是机车的动力么
动车和高铁的动力都是电力。电力是通过外设的裸电线与列车上的受电弓接触,产生电路。回路是通过铁轨返回到变电站的。可以看下面的示意图。
实际上,电力输电线路的供电还是很复杂的。在现代列车运行里,轮轨系统和弓网系统是列车运行的最主要的两个系统。
弓网系统,英文Pantograph-OCS system,高速列车的动力来自于铁道边的高压电,而电力输送靠列车上的受电弓与电网接触,由受电弓和接触网组成的电力系统就叫弓网系统,这个系统也可以用来控制列车的行、停。
弓网动力学(pantograph-catenary dynamics)研究电气化铁道机车(动力车)受电弓与接触网动态作用关系与振动问题的学科领域。
电力机车是通过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导线间的滑动接触而获取电能的,当运动的受电弓通过相对静止的接触网时,接触网受到外力干扰,于是在受电弓和接触网两个系统间产生动态的相互作用,弓网系统产生特定形态的振动。当振动剧烈时,可以造成受电弓滑板与接触导线脱离接触,形成离线,产生电弧和火花,加速电器的绝缘损伤,对通信产生电磁干扰,更严重的是直接影响受流,甚至会造成供电瞬时中断,使列车丧失牵引力和制动力。而弓网之间接触力过大时,虽可大大降低离线率,但接触导线与受电弓滑板磨耗增大,使用寿命缩短。因此,良好的弓网关系是确保列车稳定可靠地受流的基本前提。
弓网动力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研究并抑制弓网系统有害振动,确保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相互适应、合理匹配,为不同营运条件(特别是高速运行)下的受电弓与接触网结构选型和参数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评价弓网关系和受流质量,一般采用弓网接触压力、离线率、接触导线抬升量、受电弓振幅、接触网弹性系数、接触导线波动传播速度和受电弓追随性等指标。弓网动力学的研究,通常以理论研究为主,并结合必要试验,通过建立受电弓与接触网振动模型来预测上述性能指标,从而改进或调整系统设计。
弓网系统最初的动态设计只是基于一些简化的数学模型而进行的,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弓网系统的模型越来越复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模拟工具被用于弓网系统动力学仿真和优化设计,从而使得弓网动力学研究领域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
❻ 如何打造一个电网设备检测中心工作室
充分利用好既有的弓网检测装置和设备。
为打造一个电网设备检测中心工作室,要充分利用好既有的弓网检测装置和设备,对接触网运行过程中的动、静态数据进行监测、对比、分析、处理,从而对武广客运专线和普速线(含广深线,下同)接触网设备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精细化维护和检修,实现“重检测、勤巡视、慎检修”新的运行检修理念。机务处按照集团公司领导指示,筹建集团接触网检测分析中心。
检测中心是代表国家电力行业的、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的、面向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及产品的国家级权威质量检验机构,已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和实验室国家认可,具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具有社会第三方的公正地位。
❼ 王黎的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十余项,各铁路局合作项目百余项,其中省部级鉴定项目五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六项,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
近年主持科研项目十多项,成都铁路局科委“无线数据传输系统”(2003-2004,已完成);横向课题“在线式受电弓状态图像分析测量系统的研制”(2003-2004,已完成);,校基金项目“电力机车入库受电弓及车顶状态检测预研”(1999-2001,已完成);郑州铁路局“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2002-2001,已完成);北京铁路局“弓网状态动态检测装置”(2000-2002,已完成);北京铁路局“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2000-2001,已完成);“机车及车辆走行部动态检测装置(2002J40)”2003年9月通过铁道部技术成果鉴定,其中两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车电线路检测装置”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川科鉴[2001]第327号);铁道部“电力机车车顶及电气综合状态检测系统(2000J49)”2001年通过铁道部技术评审;成都铁路局“机车入库受电弓检测”2003年通过成都局验收;郑州铁路局“机车运行状态动态检测装置”已完成;成都铁路局“接触网导线高度自动检测装置”,在研;成都铁路局“弓网状态故障图像存储及分析装置”,在研。
❽ 成都弓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成都弓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2004年2月,其前身为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接触网检测项目组,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弓网系统全面解决方案的专业化公司。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弓网检测设备、弓网关系测试、弓网技术咨询、弓网仿真软件、接触网施工预算软件、弓网技术培训、接触网零部件开发等。
法定代表人:曾明
成立时间:2004-02-13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1010600008703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银沙北街92号4层1号
❾ 王黎的科技成果
在电气化铁路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取得国内本行业特别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
①“弓网状态动态检测装置”是铁道部立项和鉴定的科研项目(排名第一),它采用光电反射式传感器检测接触导线拉出值,空气隔离的光电信号传输系统实现高低电压隔离的信号传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装置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000年发明专利,200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铁道部机务系统重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已在全国10个电气化铁路局、50多个机务段推广应用200台次,运行线路覆盖全国电气化里程98%以上,安装车型包括国内运营的各类电力机车,四川电视台“科海星空”栏目和中央二台做了专题报道。
②“弓网故障快速自动降弓装置”是铁道部立项和鉴定的科研项目(排名第一),可在电气化铁路发生恶性弓网故障时实现快速自动降弓,最大程度地保护接触网和受电弓,鉴定意见“……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2002年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作为铁路机务系统的新三项安全检测设备,根据铁道部要求2001年起在全部新造机车和既有机车上加装,目前已在全路8个电气化铁路局和7个电力机车工厂安装运用2048套,其中,既有机车(郑州、北京、成都、昆明、柳州、上海铁路局、广铁集团等)共1466套,新造机车(株洲、大同、大连、资阳)556套,大修机车26套,为保障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行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③“内燃、电力机车通用电线路检测仪”,2000年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1年通过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川科鉴[2001]第327号,排名第一,2002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号:2002ED810019)。目前已在全路8个铁路局、40多个机务段运用120台,为机车状态修提供了技术参数。
④“机车入库受电弓及车顶状态检测装置”,2000年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0J49),2001年通过铁道部技术评审。该装置采用了先进的光电检测技术,光位置传感器检测滑板磨耗、光反射式传感器检测受电弓升降弓时间等,在电力机车入库,接触网不断电条件下自动检测受电弓及车顶状态的主要技术参数,代替目前断电、登车顶、目测等人工检测方法。已列为铁路机务系统的新三项安全检测设备,评为2004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目前在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福州、柳州、广铁等铁路局等安装运用。
⑤“机车车辆轮对动态检测装置”是2002年铁道部项目,2003年9月通过铁道部技术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一),已在兰州铁路局投入运用,是国内唯一进入日常运用阶段的轮对动态检测装置,列为2004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