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请你对设计的装置进行交流

请你对设计的装置进行交流

发布时间:2023-01-24 01:47:23

1. 我自己设计了一个磁铁切割密绕线圈的产电装置,请问它产生的是否是交流电怎样进行交流到直流转化重金~

旋转的磁场切割导线或线圈产生交变的电场,相对平行移动的产生的是与移动方向相关的电场(单向直流、双向交流)。通常所说的三相交流电是指以正弦波变换的电场,直流电指固定方向的电场。交流电转换为直流嘛......有半波整流和全波整流两种。半波整流又分:普通半波整流、滤波稳压半波整流(脉冲波形为矩形),全波整流也是一样,但全波滤波稳压全波整流一般用于要求较高的电子电路。

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


【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A、B两套装置:
(1)实验A和B的区别在于红磷的位置,而这一点与氧气的密度有关,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红磷在稍微低的位置更利于反应的进行,也更利于氧气的消耗,所以实验设计A更合理.
(2)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红磷在装置内燃烧,发出大量白烟,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在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容器容积的

1
5

【改进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而实验C是在装置内点燃,这样红磷不会在装置外的空气中燃烧,也就是红磷燃烧的产物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散失到空气造成环境污染,也节约了红磷,即C装置的优点是:环保,同时也利于实验的结果的准确.
(1)至于其他的实验现象及误差分析,要考虑全面就可以.首先注意误差是小于
1
5
,这样就与药品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有关,即红磷的量不足或者气密性等方面的问题.
(2)对于氮气的性质,在回答时要和氧气对比回答,氧气反应掉了,而氮气剩余了,说明氮气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在有水环境中氮气能够安然无恙,说明氮气难溶于水和也不和水发生反应.因此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反思与交流】实验原理是通过可燃物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外界液体就可以等体积进入,从而测定出氧气的体积.所以改进实验要建立的此原理上.至于实验出现的失败,就与该原理有关,与是否能够消耗氧气有关,与能否完全消耗氧气有关,与外界气体能否有效进入有关,而在具体回答是要结合本题的环境来回答: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不能使内部气压减少,从而导致不能使外界液体进入.总结以上分析,在选择该实验的替代物质时,物质应该满足:能够和氧气等单一物质反应,且本身不能是气体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如果能够想办法处理后期生成的气体也可以考虑使用).
故:(1)通过可燃物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外界液体就可以等体积进入,从而测定出氧气的体积.
(2)在实验前集气瓶底预先要放点水,其作用是: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碳.
(3)能够和氧气等单一物质反应,且本身不能是气体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如果能够像办法处理后期生成的气体也可以考虑使用).故答案为: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
故答案为:
【设计实验】(1)A;
(2)红磷在装置内燃烧,发出大量白烟,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在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容器容积的
1
5

【改进实验】环保,同时也利于实验的结果的准确.
(1)红磷的量不足;或者装置气密性不够好;没有等到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2)
1
5
4
5
.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合理即可,不求全面)
【反思与交流】(1)通过可燃物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外界液体就可以等体积进入,从而测定出氧气的体积;
(2)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碳;
(3)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为固体.

3. Ⅰ.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

Ⅰ(1)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吸收,故瓶内的气压变小,故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将左移,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Ⅱ(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小刚同学设计并完成如图2所示的实验.请你对他的实验进行分析,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有机物)全部转运和消耗.
(2)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黄白色色.
(3)加碘液后变蓝,淀粉遇碘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4)为使实验更具说服力,探究实验往往设置对照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缺乏对照.
故答案为:
I.(1)光合作用
(2)左移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II.(1)淀粉
(2)酒精
(3)淀粉
(4)无对照实验
(在第①步骤和第②骤之间: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盖住同一个叶片的一部分)

4. 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

(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掌握的呼吸作用,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由于呼吸作用过程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的石灰水吸收,因此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将向左移动;澄清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CaCO3,因此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故答案应为:
(1)光合
(2)左移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产生了CO2

5.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给你做个参考
一、前言
(一)
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将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结构设计,计算能力,熟悉一般的机械装置设计过程。
(二)
传动方案的分析
机器一般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组成。传动装置是用来传递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变换其运动形式以满足工作装置的需要,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动装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重量和成本。合理的传动方案除满足工作装置的功能外,还要求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传动效率高和使用维护方便。
本设计中原动机为电动机,工作机为皮带输送机。传动方案采用了两级传动,第一级传动为带传动,第二级传动为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带传动承载能力较低,在传递相同转矩时,结构尺寸较其他形式大,但有过载保护的优点,还可缓和冲击和振动,故布置在传动的高速级,以降低传递的转矩,减小带传动的结构尺寸。
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高,适用的功率和速度范围广,使用寿命较长,是现代机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机构之一。本设计采用的是单级直齿轮传动。
减速器的箱体采用水平剖分式结构,用HT200灰铸铁铸造而成。
二、传动系统的参数设计
原始数据:运输带的工作拉力F=0.2 KN;带速V=2.0m/s;滚筒直径D=400mm(滚筒效率为0.96)。
工作条件:预定使用寿命8年,工作为二班工作制,载荷轻。
工作环境:室内灰尘较大,环境最高温度35°。
动力来源:电力,三相交流380/220伏。
1
、电动机选择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功率选择:
①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0.98×0.99 ×0.96×0.99×0.96
②工作机所需的输入功率:
因为 F=0.2 KN=0.2 KN= 1908N
=FV/1000η
=1908×2/1000×0.96
=3.975KW
③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3.975/0.87=4.488KW
使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 =(1~1.3)P ,由查表得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 = 5.5KW 。
⑶、确定电动机转速:
计算滚筒工作转速:
=(60×v)/(2π×D/2)
=(60×2)/(2π×0.2)
=96r/min
由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取圆柱齿轮传动一级减速器传动比范围I’ =3~6。取V带传动比I’ =2~4,则总传动比理时范围为I’ =6~24。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n’ =(6~24)×96=576~2304r/min
⑷、确定电动机型号
根据以上计算在这个范围内电动机的同步转速有1000r/min和1500r/min,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情况,同时也要降低电动机的重量和成本,最终可确定同步转速为1500r/min ,根据所需的额定功率及同步转速确定电动机的型号为Y132S-4 ,满载转速 1440r/min 。
其主要性能:额定功率:5.5KW,满载转速1440r/min,额定转矩2.2,质量68kg。
2 、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
(1)、总传动比:i =1440/96=15
(2)、分配各级传动比:
根据指导书,取齿轮i =5(单级减速器i=3~6合理)
=15/5=3
3 、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
⑴、计算各轴转速(r/min)
=960r/min
=1440/3=480(r/min)
=480/5=96(r/min)
⑵计算各轴的功率(KW)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m=5.5KW
所以
P =5.5×0.98×0.99=4.354KW
=4.354×0.99×0.96 =4.138KW
=4.138×0.99×0.99=4.056KW
⑶计算各轴扭矩(N•mm)
TI=9550×PI/nI=9550×4.354/480=86.63N•m
=9550×4.138/96 =411.645N•m
=9550×4.056/96 =403.486N•m
三、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一)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选择齿轮材料及精度等级
考虑减速器传递功率不大,所以齿轮采用软齿面。小齿轮选用40Cr调质,齿面硬度为240~260HBS。大齿轮选用45#钢,调质,齿面硬度220HBS;根据指导书选7级精度。齿面精糙度R ≤1.6~3.2μm
(2)确定有关参数和系数如下:
传动比i
取小齿轮齿数Z =20。则大齿轮齿数:
=5×20=100 ,所以取Z
实际传动比
i =101/20=5.05
传动比误差:(i -i)/I=(5.05-5)/5=1%<2.5% 可用
齿数比: u=i
取模数:m=3 ;齿顶高系数h =1;径向间隙系数c =0.25;压力角 =20°;
则 h *m=3,h )m=3.75
h=(2 h )m=6.75,c= c
分度圆直径:d =×20mm=60mm
d =3×101mm=303mm
由指导书取 φ
齿宽: b=φ =0.9×60mm=54mm
=60mm ,
b
齿顶圆直径:d )=66,
d
齿根圆直径:d )=52.5,
d )=295.5
基圆直径:
d cos =56.38,
d cos =284.73
(3)计算齿轮传动的中心矩a:
a=m/2(Z )=3/2(20+101)=181.5mm 液压绞车≈182mm
(二)轴的设计计算
1 、输入轴的设计计算
⑴、按扭矩初算轴径
选用45#调质,硬度217~255HBS
根据指导书并查表,取c=110
所以 d≥110 (4.354/480) 1/3mm=22.941mm
d=22.941×(1+5%)mm=24.08mm
∴选d=25mm
⑵、轴的结构设计
①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可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左面由轴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轴向固定,联接以平键作过渡配合固定,两轴承分别以轴肩和大筒定位,则采用过渡配合固定
②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
Ⅰ段:d =25mm
, L =(1.5~3)d ,所以长度取L
∵h=2c
c=1.5mm
+2h=25+2×2×1.5=31mm
考虑齿轮端面和箱体内壁,轴承端面和箱体内壁应有一定距离。取套筒长为20mm,通过密封盖轴段长应根据密封盖的宽度,并考虑联轴器和箱体外壁应有一定矩离而定,为此,取该段长为55mm,安装齿轮段长度应比轮毂宽度小2mm,故II段长:
L =(2+20+55)=77mm
III段直径:
初选用30207型角接触球轴承,其内径d为35mm,外径D为72mm,宽度T为18.25mm.
=d=35mm,L =T=18.25mm,取L
Ⅳ段直径:
由手册得:c=1.5
h=2c=2×1.5=3mm
此段左面的滚动轴承的定位轴肩考虑,应便于轴承的拆卸,应按标准查取由手册得安装尺寸h=3.该段直径应取:d =(35+3×2)=41mm
因此将Ⅳ段设计成阶梯形,左段直径为41mm
+2h=35+2×3=41mm
长度与右面的套筒相同,即L
Ⅴ段直径:d =50mm. ,长度L =60mm
取L
由上述轴各段长度可算得轴支承跨距L=80mm
Ⅵ段直径:d =41mm, L
Ⅶ段直径:d =35mm, L <L3,取L
2 、输出轴的设计计算
⑴、按扭矩初算轴径
选用45#调质钢,硬度(217~255HBS)
根据课本P235页式(10-2),表(10-2)取c=110
=110× (2.168/76.4) =38.57mm
考虑有键槽,将直径增大5%,则
d=38.57×(1+5%)mm=40.4985mm
∴取d=42mm
⑵、轴的结构设计
①轴的零件定位,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可以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左面用轴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轴向定位,周向定位采用键和过渡配合,两轴承分别以轴承肩和套筒定位,周向定位则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轴呈阶状,左轴承从左面装入,齿轮套筒,右轴承和皮带轮依次从右面装入。
②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初选30211型角接球轴承,其内径d为55mm,外径D=100mm,宽度T为22.755mm。考虑齿轮端面和箱体内壁,轴承端面与箱体内壁应有一定矩离,则取套筒长为20mm,则该段长42.755mm,安装齿轮段长度为轮毂宽度为2mm。
则 d =42mm L = 50mm
L = 55mm
L = 60mm
L = 68mm
L =55mm
L
四、滚动轴承的选择
1 、计算输入轴承
选用30207型角接触球轴承,其内径d为35mm,外径D为72mm,宽度T为18.25mm.
2 、计算输出轴承
选30211型角接球轴承,其内径d为55mm,外径D=100mm,宽度T为22.755mm
五、键联接的选择
1 、输出轴与带轮联接采用平键联接
键的类型及其尺寸选择:
带轮传动要求带轮与轴的对中性好,故选择C型平键联接。
根据轴径d =42mm ,L =65mm
查手册得,选用C型平键,得: 卷扬机
装配图中22号零件选用GB1096-79系列的键12×56
则查得:键宽b=12,键高h=8,因轴长L =65,故取键长L=56
2 、输出轴与齿轮联接用平键联接
=60mm,L
查手册得,选用C型平键,得:
装配图中 赫格隆36号零件选用GB1096-79系列的键18×45
则查得:键宽b=18,键高h=11,因轴长L =53,故取键长L=45
3 、输入轴与带轮联接采用平键联接 =25mm L
查手册
选A型平键,得:
装配图中29号零件选用GB1096-79系列的键8×50
则查得:键宽b=8,键高h=7,因轴长L =62,故取键长L=50
4 、输出轴与齿轮联接用平键联接
=50mm
L
查手册
选A型平键,得:
装配图中26号零件选用GB1096-79系列的键14×49
则查得:键宽b=14,键高h=9,因轴长L =60,故取键长L=49
六、箱体、箱盖主要尺寸计算
箱体采用水平剖分式结构,采用HT200灰铸铁铸造而成。箱体主要尺寸计算如下:
七、轴承端盖
主要尺寸计算
轴承端盖:HT150 d3=8
n=6 b=10
八、减速器的
减速器的附件的设计
1
、挡圈 :GB886-86
查得:内径d=55,外径D=65,挡圈厚H=5,右肩轴直径D1≥58
2
、油标 :M12:d =6,h=28,a=10,b=6,c=4,D=20,D
3
、角螺塞
M18
×
1.5 :JB/ZQ4450-86
九、
设计参考资料目录
1、吴宗泽、罗圣国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2、解兰昌等编著.紧密仪器仪表机构设计.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11

6.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比较,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我们前面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把昨天发的探究方案拿出来。

同学交流“探究方案”上的参考信息。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探究方案”中各组实验操作时具体的装置:(可用自荐仪器,也可选用桌上给定的某些仪器。注:学生事先不知道桌上给定有哪些具体仪器。)

每组桌上均有的仪器: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每组桌上提供的不同仪器分别为:

第一组:烧杯、过滤漏斗

第二组:烧杯、破试管、铜丝、单孔橡皮塞

第三组:U型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橡皮塞

第四组:平底烧瓶、单孔橡皮塞

第五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

第六组:试管,单口橡皮赛、铁架台(带铁夹)

第七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

第八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注射器

第九组:带支管的烧瓶、橡皮塞

第十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验证气体是二氧化碳。

同学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同学与小组评价自己所设计和开展实验的情况,与同学合作进一步完善所设计的试验。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附: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和实践”报告

宜昌市九中 班 组 组长 组内成员 探究时间

一、探究时参考信息

1.碳酸钠(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从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推测)

(1)把燃烧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 ,说明 。

(2)打开汽水瓶盖可观察到 ,这个事实说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 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为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C(OH)2]反应。

3.铜与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等酸不反应。

4.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 1.977 g/L,空气密度为 1.293 g/L。

二、探究内客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重点比较反应速度快慢)

可供选择的原料有: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钙粉末(CaCO3)、碳酸钠粉末(Na2CO3)、稀盐酸(有效成分HCl)、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点滴板(或自制点滴板或试管)、胶头滴管、药匙。

步骤(可以用图式表示):

观察记录:

结论: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从下列给定的仪器(也可以从其他未给出的仪器)中选择适当仪器,以小组为单位,你们能设计几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画出它们的简图。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缺点,交流这样设计的理由。

设计的几组装置为:(可用装置图表示)

(2)用自制仪器或代用品或其他仪器设计的装置:

(3)实验操作时实际采用的装置: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1)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2)验满方法:

4.证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操作:

现象为:

5 同学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6.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2

一、教学设计思路

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筑一幢大楼,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真正的建筑师应该是学生自己,而不是教师。为此,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教学活动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前,师生利用生活废品自制教具,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解决大额班实验仪器不足的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中,让学生收集、整合实验室制取O2的有关信息,推理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再结合思路设计CO2的实验室制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验证、验满CO2,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探究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后,让学生利用本节所学知识再设计一套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参加班级展览,将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师成为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学过程的参与者。

二、教案

课 题 CO2制取的研究

授课人

学 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进行CO2制取的探究实验;

2、通过探究,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原理、装置和操作;

3、了解CO2的部分物理性质,学会收集、检验和验满CO2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推理、解决问题;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增强学生对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

1、讨论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及收集、检验CO2的方法。

难点

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设计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法

对比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仪器药品

仪器: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注射器、胶头滴管、火柴等。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大家从空气中吸进了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O 2 ,请问:能否以空气为原料制取O 2 ?为什么?实验室制取O 2 的方法有哪些?”


做一次深呼吸。


【回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激活思维,为问题的引出做好铺垫。

整理旧知,引领思路,获取新知


【请填表】



反应原理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密度比空气的大小是否与水反应氧气

【请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适合于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吗?为什么?能改吗?怎样改?


【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渡


“吸进O 2 ,呼出了CO 2 ,如果需要一定量的CO 2 ,能否以空气为原料制得?”


【设问】在实验室如何制取CO 2 呢?(揭开本节课的探究主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生练习、讨论、回答。








推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选择理想药品;2、确定合适的实验装置;3、验证气体。





再做一次深呼吸。


让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引发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达到轻松突破难点的学习效果。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分组实验,探究理想药品


【提供给学生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


【说明】从反应速率,生成的气体是否易于收集等方面考虑。


【小结】 实验室制取CO 2 的化学反应


原理: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分组试验:观察、记录。




通过比较,选出实验室制取CO 2 的理想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让学生通过操作,更直观地理解实验室制取CO 2 应选择的理想药品。初步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理想药品的选择依据。 开动脑筋,设计实验装置

【问】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吗?


【激励】相信你能当一个小设计师,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屏幕显示】可供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仪器(也可另选或自制仪器,还可利用代用品)。


【展示学生作品】实验装置。请学生说出每种装置的优缺点,选出最佳方案。


【小结】实验室制取CO 2 的实验装置。


1、制取;2、收集。


分析、讨论、设计实验室制取CO 2 的实验装置,然后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不需加热;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与表达。



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展示自我

【请你告诉大家】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如何制取CO 2 ?


【动画】实验室制取、验证、验满CO 2 。


表达、交流、自查。 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自查自纠的能力。 自制二氧化碳

请用自制仪器制取、验证、验满CO 2 ,并记录实验现象。


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1、现象;2、验证方法;3验满方法。


让学生从探究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巩固新知,自我检测,拓展思维


【请让我来告诉你】1、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填代号)


⑴写出标有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② ;③ ;④ 。





⑵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⑶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铵(NH 4 Cl)与固体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氨气(NH 3 ),化学方程式为NH 4 Cl+NaOH





NaCl+NH 3 ↑+H 2 O,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能溶于水形成氨水。根据以上知识推断:实验室制取NH 3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


2、【趣味实验】鸡蛋在醋酸中潜水。


问:你能解释其中的奥秘吗?


学生抢答。









观察,讨论。


当堂训练,及时反馈,检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正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谈收获体会


1、本课题研究什么内容?


2、有哪些收获?


3、从这些知识中你想到了什么?


4、运用这些知识你想做点什么?


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澄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模糊点、疏漏点。

【课外探究】


1、小发明:就地取材,选用你家中现有的物品(墨水瓶、塑料瓶、圆珠笔芯等),自制一套制取CO 2 的装置,参加班级展览、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试验。


2、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工业制取CO 2 的原理和方法。


学生自制仪器,开展社会调查。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科学品质;强化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3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重点突破:通过提问预让学生思考的教材P112第5题已知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演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盐酸及稀硫酸的反应确定反应原理,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和硫酸;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到课堂展示,让部分学生到台上演示实验,教师针对学生演示指出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难点突破: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分析对比两套装置,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四、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这样学生虽能一下子记住所用药品,但是过后接触到其它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故本人在介绍完教材中所用药品后又初充介绍为什么不用浓盐酸或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而有关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则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具体设计如下:

①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学生所举例子后直截了当介绍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反应原理,并投影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比较演示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CO2,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不纯,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后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硫酸与碳酸钙进一步发生反应。反应无法彻底进行。也不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时应注意的事项。由此确立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②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A、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B、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C、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D、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在教学中本人将相关比较以表格形式列出,用媒体展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氧气制取的装置一边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用表格归纳出方法并投影出来。

③投影教材P111有关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相关仪器进行实验。

本人在组织课堂的同时依据投影上的注意事项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操作。如:A、长颈漏斗末端插在液面下。B、导管伸入锥形瓶不能过长(

7. 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参与实验室气体制备的研究与实践,实验仪器如图所示(导管、橡皮塞等未画出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A装置玻璃导管几乎伸到试管底部,加入一定稀盐酸后,导管口可能被液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排出,则收集不到二氧化碳;
AB装置不能使反应的固体和液体分离,故无法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C装置用注射器滴加稀盐酸,可逐滴滴加盐酸,控制反应的速率,而不是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注意速度和起止是两个概念;使用D装置时,将固体药品装在铜网兜中,液体药品装在锥形瓶中,需要气体时将铜网兜伸入液体药品中,不需要气体时将铜网兜从液体药品中拿出,故可使反应随进随止;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4)气体发生的选择依据: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选择;
故答案为:(1)

制取气体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收集方法和依据
氧气 固体 加热 排水法 O2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 固体和液体 常温 向上排空气 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2)A;D;
(3)CaCO3+2HCl=CaCl2+CO2↑+H2O;
(4)反应条件.

8. 请问你设计无功补偿装置需要放电线圈和电抗器吗 我这是做这方面销售的 有没有跟你交流交流呢

呵呵
标准是要求都用的,但我见到的低压电容屏,厂家为了节省成本,绝大版多数都不装电抗器(那玩意可权贵啦,有上百公斤重,都是论斤卖的)。放电线圈也很少有人用了,有的用指示灯放电,有的干脆啥也没有。当然,如果用复合开关,或者可控硅做电容投切开关,不存在放电的问题。

9. 将重物从楼下搬到楼上是很辛苦的.一位同学想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了一个升降装置,用电动机提供动力将物体

若不考虑摩擦和绳重,假设每个滑轮的重一样,
(1)省力方面:甲图方案,物重和动滑轮重由三股绳子承担;乙图方案,物重和动滑轮重由五股绳子承担;可见乙图更省力;
(2)费距离方面:甲图方案,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3h;乙图方案,s′=5h;可见乙图更费距离,需要更多的绳子;
(3)机械效率方面:两个方案比较,提升相同的重物,做的有用功相同,但乙图要多提一个动滑轮,多做额外功,做的总功多,所以乙图的机械效率低,甲图机械效率高.

10.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说课稿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说课稿该怎么准备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在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他是培育学生学习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 方法 等思路的最好的教材,上好本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价知识、化学基础实验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就本节课来说,既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的巩固提升,又是对制取气体知识的构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形成初中化学制取气体的完整知识体系,包括药品选择探究等五个方面,这些知识在今后学习相关知识时能够起到全面的指导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的学习。

重点突破:(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2)学生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及时反馈矫正。

教学难点:确定实验室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难点突破: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的过程,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的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知道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物理性质有关,能生成CO2的反应,想到木炭的燃烧,碳还原氧化铜,碳酸分解,但是没有关于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的知识。一个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是:素质参差不齐,中等水平学生较多,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近十来个。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学一些基础知识,有关提高部分,可将课后巩固练习题作为提高题。还要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组织,如提问辅导,巡回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能说出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建立制取气体的知识体系能独立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

(2)通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研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的过程,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的探究过程。利用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完成两个探究实验。通过设计的装置的环节提高对装置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 教学方法 与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

2.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教学着重实现了学生的参与性,因为学生主动学习是获得知识技能最佳的途径。另外,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多个探究环节,自然的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很好的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验能力。另外的突破是,多手段实现即时反馈目的。

教学分为三个环节,新课引入、讲授新课、 反思 提升、布置作业。

一)引入新课。情景引入,在处理大理石制品时出现了意外现象,意外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学生通过猜想和验证、得结论,完成第一个探究过程。然后再思考,这个实验有什么利用价值?从而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然后板书本节的教学目标,介绍重难点,等待学生完成每一部分板书。

二)讲授新课。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这个环节上面,我采取让学生先发散后收敛的 思维训练 方式。让他们从已有知识中选择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再通过热烈讨论,从中选出最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个方法。接下来从几个相似的药品中通过分组实验选择最适合的一个。然后学生完成板书,实现即时反馈与矫正。反应原理这个环节,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复分解反应,教学时直接讲授,不做过多展开,使教学突出重点。但是尝试了教授反应规律交换思想,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方程。制取气体这个环节,由于已经有氧气制备的知识储备,这部分知识以及比较有基础,简单的复习氧气制备气体装置后,不对二氧化碳再做知识回顾,让学生自己提炼知识点,展开选择和设计,然后通过视频投影展示学生设计,便于发现问题再次实现反馈及时目的。接下来,教学进入演示阶段,请学生代表完成制取和检验气体的操作,检验他们的制取气体的技能。再通过学生对他们的实验过程问题的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同时也实现了多层面学生的参与性。

三)课堂反思

教师提出问题:上述实验装置反应大现在还没有停止,你对此有什么认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请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方案、解决问题,这样实现了知识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善于对实验进行反思的学习习惯。

四)作业布置

配套讲义。

六、教具准备:

仪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 导气管( 弯、直) 、 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小黑板 。

药品: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

七、教学流程

创设教学情境,组织讨论,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及反应药品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出示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仪器,让学生设计、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随堂小结, 进行练习。→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实验室怎样制取二氧化碳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

(二)装置的确定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气体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

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说课稿(二)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今天的课题进行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分析。首先我来谈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则在本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形成的最好范例,上好本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提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 经验 ,各项实验技术也初步具备。此时,正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时机。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三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配合教学大纲,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和方法;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3)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4)练习药品取用、装置气密性检验和排气法集气等实验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整个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意义;

(2)经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会拟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能灵活运用现有仪器自主设计实验装置;

(4)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反思,熟悉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求实、合作、创新的学习品质;

(2)通过最终成功的操控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快乐感,并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制法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出色的完成一系列探究试验。

2、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试验归纳、 总结 ,正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

当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的提问,适当的引导、指导,恰到好处的点拨,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点。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教学宗旨,也是建构主义教学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正是围绕这个主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法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竞赛教学法:

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

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五、学法指导

1、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能使用 其它 药品,通过研究发生装置,选择其它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2、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大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

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4、归纳学习:

边实验边记录边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这一主线展开,具体分为五个步骤:

六、教学过程

1、悬疑

古希腊 教育 家亚里斯多德讲过一句 名言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这节课,我先给学生讲了两个小 故事 :很早以前,在西德的一个州,有一片奇异的泽地:每当猎人牵着狗通过的时候,猎人安然无恙,狗却死了。当时那里人们都 传说 这泽地上有魔鬼,它最嗜好吃狗。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山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传说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狗却死亡。

这两个故事情节中的悬疑色彩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妖怪是什么吗?大家想不想抓住这妖怪呢?

从而引出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温故

课上展示一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信息:

三种方法、两套装置;检密、验满、检验、收集均有回顾,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获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信息,进而为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做好知识准备。

这一环节其实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环节,在复习回顾了制氧气的信息后,对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装置和检密、验满、检验、收集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类比分析,为以下探究打好基础。

3、体验

内容一: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我给出浓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药品和试管若干,并提出让学生从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等方面去选择原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找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原料,这样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对比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找到了理想的原料后,就要选择适宜的装置。(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2)

内容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1)给定仪器,学生自我设计实验装置

我将几套常用的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图用幻灯片投影,并让学生回顾利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装置,然后按指定的图示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并进行检密、验满、检验、收集操作。然后小组间再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习,总结评价各自装置的优缺点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下面自选仪器组装实验创设了良好的铺垫。

(2)自选仪器,自主设计新方案

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从仪器库中选择仪器,并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充分发挥 想象力 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设计更多的方案,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淋漓尽致的自由挥洒。这个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3)展示分享:

让每一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让各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实验状况,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反思本组设计的缺陷,最后选出最佳设计,并由设计者发言与大家共同分享设计成果,使同学们彼此间互通有无,激发共鸣,共同提升。

极少数学生选择了单孔塞,多数学生选择了双孔塞配合长颈漏斗,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有孔塑料板,弹簧夹。

(4)归纳总结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及时提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大的方面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细小方面要考虑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

刚才我提到主线,悬疑和温故体现的是提问和分问,体验这个环节则体现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下面我来谈一下应用结论。

4、收获

请用你认为最适宜的药品,最理想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用最合理的方法,最快捷的方式去收

集、验满、检验。因为有了前面的探究,学生们很快的完成了布置的任务,此刻我及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表扬他们认真参与、大胆操作、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再创佳绩,让学生在激励声中爬的更高,走得更远。

5、延伸

(1)、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类比,让学生找到规律,指导探究其他气体的制取,从而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提升对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的把握。

七、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1、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三、检验和验满

1、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2、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已满。

四、延伸:

实验室制取气体

原料:价格便宜、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

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分层练习: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始终贯穿着提——分——实——分——应这一探究主线,着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和学法和谐统一,传授知识和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说课稿(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老君台中学的罗卫东,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粤教版化学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研究》。

【课前准备】

1.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 思维方式 正在由感性思维向 逻辑思维 过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本节课我将主要采取自学引导法和学案导学法,尽管学生平常做实验的机会不多,但通过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我相信学生完全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既是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复习巩固,又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考虑如何选择药品、设计发生装置和收集常见气体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②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探索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②、让学生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科学合作的品质。 ②、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②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

5.教学器材

本节课要用到的教学器材如大屏幕所示,增加了课本上没有涉及到的一些化学仪器和药品,希望通过四个小组间的对比实验,使学生对本节课药品的选择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个教学环节进行:

1.自学探讨阶段

首先, 由非常可乐饮料振荡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引入新课——

然后展示教学目标,接下来我提出本节课总的自学提纲: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是什么?让学生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导学的《第一部分 基础自学题》。

大约8分钟后,我让学生进行自学讨论总结,通过与氧气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选择对比,基本确定了本节课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发生装置。

2.实验探讨阶段

本阶段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时间大约10分钟。

首先,教师利用简易装置做演示实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进行检验和验满,让学生基本掌握实验步骤。

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第一组 用浓盐酸和石灰石进行反应;第二组 用稀盐酸和石灰石进行反应;第三组 用稀硫酸和石灰石进行反应;第四组 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进行反应;要求每组同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其中小组长做好实验现象的记录。

教师在实验中要巡视并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讨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制取二氧化碳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它一般需要六个步骤,而原料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是随意选择的。这也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以此达到了对本节课教学重点的第一次突破。

3.释疑探讨阶段

本阶段是实验探讨阶段的进一步深化过程,分四个探究活动进行,大约需10分钟。

学生分组实验活动进行大约10分钟后,然后教师组织四个小组逐个汇报实验现象,紧接着让学生按照学案导学的(第二部分 疑难探讨题)部分进行独立思考后再讨论(投影):(1)能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

(2)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行不行?(3)能否用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认真填写实验 报告 ,确定好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应该用稀盐酸和石灰石。

在确定好制取二氧化碳原料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学生看投影进行分组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要求四个小组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针管、滴瓶、滴管和饮料瓶等制一个简单的发生装置。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过程,每组由一位同学讲解并展示制作成果。

接下来,组织学生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最后,根据物质的性质确定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在这个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每一步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尝试用低成本的方法来获取科学知识,以此深化对本节课教学重点的第二次突破。

4.综合探讨阶段

本阶段也是总结阶段,大约需10分钟。

首先组织学生回顾小结,以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接下来组织学生解决学案导学的《第三部分 综合探讨题》,我设计了二个问题,(1)、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2)、实验室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依据是什么?这也是对自学阶段我提出的自学提纲(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是什么?)教学难点的分步解答,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至此,本节课首尾呼应,教学重点和难点已全部解决,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品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板书设计】 大约5分钟

【拓展应用】

你吃过醋蛋(皮蛋或软蛋)吗,你会检验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吗?请同学们利用本节知识做一做并写出检验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探究报告。

【教学反思】

一、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 实验器材的改进

阅读全文

与请你对设计的装置进行交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阀门本体安装是什么意思 浏览:329
16比亚迪宋仪表时间怎么调 浏览:767
cnc轴承如何保养 浏览:985
煤矿环保设备有哪些 浏览:237
广西五金批发市场在哪里 浏览:166
盘锦市五金机电市场 浏览:516
迈锐宝xl仪表代表什么 浏览:90
开图文社都需要什么设备 浏览:447
表前阀门怎么打开 浏览:326
防雷装置中的接地装置作用是什么 浏览:211
阀门上r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953
智能仪表销售怎么样 浏览:500
伸缩装置机械动图 浏览:717
所示装置是实验室用轻绳 浏览:233
刚开始卖阀门需要了解什么 浏览:29
智跑换仪表盘多少钱 浏览:35
分度线用什么仪表 浏览:421
买些什么器材可以练臂力 浏览:537
实验装置排序问题 浏览:724
挖孔桩机械多少钱1米 浏览: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