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AO沿平面EOM射到镜面O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内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容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所以沿OM将纸板FOM向前或向后折,此时纸板EOM和FOM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纸板FOM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2)表格内容包括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实验次数;如下表: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
2 | ||
3 |
㈡ 20.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佛腾”实验,其中小(1)下表为记录实验数
(1)此实验中需要抄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用的测量器材有秒表和温度计.
故答案为:秒表.
(2)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因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由此判断此时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98;低于.
㈢ 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
(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有:
v5=
x46 |
t46 |
0.216+0.264 |
2×0.1 |
1 |
2 |
1 |
2 |
1 |
2 |
1 |
2 |
g |
2 |
1 |
2 |
g |
2 |
㈣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点燃酒精灯并在灯芯上洒些盐,竖立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
A、肥皂薄膜不是平面镜,火焰不会在上面成像,A错误; B、观察到干涉图样是因为薄膜的前后面反射的光程差造成的,因此要顺着光的方向,即在酒精灯的同侧,B正确; C、观察的干涉图样的颜色是明暗相间的干涉图样,C错误; D、薄膜干涉时前后两面反射的光程差造成的而非色散,D错误; 故选 B |
㈤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
(1)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抄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点5的瞬时速度:v5=
0.2160+0.2640
2×0.1
m/s=2.4m/s.
(2)在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
1
2
(m1+m2)v52=
1
2
×0.2×2.42J≈0.58J.
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m2-m1)gx=0.1×9.8×(0.384+0.216)J≈0.60J.
故答案为:(1)2.4;(2)0.58;0.60.
0
㈥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个重物
(1)弹簧测力计读数,每1N被分成10格,则1格就等于0.1N.图指针落在3N到4N的第8格处,所以3.80N.
(2)A、细线应尽可能长一些,能更加准确的记录力的方向,故A正确;
B、实验通过作出三个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须要知道.故B正确;
C、细线AO与BO之间的夹角适当大一点,不一定需要大于90°,故C错误;
D、当结点O位置确定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也确定,由于重物的重力已确定,两力大小与方向均一定,因此弹簧测力计B的大小与方向也一定,所以不需要改变拉力多次实验.故D错误;
本题选不必要的,故选:CD.
(3)A、图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故A错误,B正确;
C、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D、本实验将细绳都换成橡皮条,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故选:BCD
(4)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原理,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的,
故选:B.
故答案为:①3.80;②CD;③BCD;④B.
㈦ 现有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
(1)B;H 2 SO 4 +Zn=ZnSO 4 +H 2 ↑;F;(2)A;(3)操作简便,不用加热.
㈧ 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滑轮下面挂着一个钩码
砝码上升抄10cm(暂且假设那个尺子的单位为cm),那测力器移动距离为10*2=20cm,所做的功为20cm*0.6N=12cmN=0.12Nm ㈨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溶液导电性实验。 (1)用一定量的硫酸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发现灯
㈩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中左侧是洒有食盐的酒精灯火焰,右侧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