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设计鼓风机传动装置的V带传动。请专业人帮忙做下!谢谢!
一、根据功率、小带轮转速,查表《普通V带选型图》,得知带型为:A型带
二、初定内小带轮外径容D1
1、查表《V带轮的基准直径系列》查得:A带最小直径>85
2、根据电机轴的直径进行结构设计
为了结构紧凑,所以:初定小带轮外径D1=100mm
三、计算传动比ι
ι=n1/n2=1440/554=2.6
四、计算大带轮外径D2
D2=D1×ι=100×2.6=260mm
❷ 鼓风机V带设计步骤
第一篇 通风机概述
第一章 通风机型号与规格
第二章 离心通风机的结构、形式及主要部件
第三章 轴流通风机的结构、形式和主要部件
第二篇 通风机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理想气体的一元流动理论
第二章 理想气体的方程式
第三章 通风机理论压力方程
第四章 离心通风机的理论特性曲线
第五章 混合气体湿空气
第六章 气体物性参数
第七章 计算机在通风机设计的应用
第三篇 风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及无因次参数
第一章 风机性能参数的确定
第二章 流量
第三章 压力与功率
第四章 风机的主要无因次参数
第五章 由无因次转化为有因次参数的实例
第六章 常用风机的空气动力略图
第四篇 离心通风机设计
第一章 离心通风机的物性参数
第二章 离心通风机主要无因次性能参数
第三章 考虑可压缩性影响时的气动力功率和效率
第四章 环流系数
第五章 离心通风机的叶片数
第六章 离心通风机的实际压力与压力系数
第七章 气体在离心通风机叶轮内的实际流动情况
第八章 离心通风机的损失、功率与效率
第九章 离心通风机实际物性曲线
第十章 离心通风机管网特性曲线
第十一章 离心通风机的工况和合理工作区域
第十二章 对离心通风机设计的要求
第十三章 叶轮主要尺寸的确定
第十四章 多叶通风机
第十五章 叶轮的气动力计算步骤
第十六章 无叶扩压器
第十七章 机壳
第十八章 扩散器
第十九章 集风器与进风箱
第二十章 离心通风机气动力计算实例
第五篇 轴流通风机气动设计
第一章 轴流通风机基本理论
第二章 普通轴流通风机的空气动力设计
第三章 子午加速流通风机的空气动力设计
第四章 动叶栅的反作用度
第五章 对旋式轴流通风机
第六章 对旋式轴流通风机OBB-79-80型气动略图
第七章 OBB-79JI-91型气动略图
第八章 OBB-84-84B型气动略图
第六篇 通风机的相似设计
第一章 相似原理概述
第二章 空气动力学略图和无因次性能曲线
第三章 同系列通风机的对数坐标图
第四章 通风机性能的相似换算
第五章 通风机的选择性能曲线
第六章 通风机的相似设计
第七章 影响通风机相似设计和计算公式的几个主要因素
第七篇 通风机的配套件设计
第一章 联动器
第二章 底角垫板
第三章 电动机导轨
第四章 V带与带轮
第五章 地脚螺栓
第六章 膜片联动器
第七章 风机配套专用电动机
第八篇 风机配套用电动机设计
第一章 风机配套用电动机
第二章 风机配套特殊用途电动机
第三章 风机配套常用电动机
第四章 电动机的选择
第五章 电动机的起动
第六章 风机的调速与节能
第七章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与维护
第九篇 通风机管理网设计
第一章 管网设计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通风机管网及管网的特性
第三章 串联管网及并联管网的特性
第四章 通风机在管网中的工作
第五章 管道的沿程压力损失
第六章 管道的局部压力损失
第十篇 风机连接管道设计
第一章 管道设计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管道的沿程压力损失
第三章 管道局部压力损失
第十一篇 通风机型号与规格的选择计算
第一章 通风机型号与规格的选择条件
第二章 通风机型号与规格的选择计算
第十二篇 通风机主要零部件强度计算及材料选用
第一章 离心通风机叶轮的强度计算
第二章 轴流通风机叶轮片强度计算
第三章 主轴的强度计算
第四章 转子的临界转速
第五章 轴流通风叶片的振动
第六章 转子的转动惯量
第七章 轴向推力的计算与滚动轴承的作用
第八章 通风机主要零部件材料的选用
第十三篇 通风机转子平衡
第一章 刚性转子平衡的力学原理
第二章 通风机转子种类及平衡品质等级
第三章 平衡品质等级表示方法
第四章 许用不平衡的确定
第五章 平衡品质的检验和复验
第六章 平衡误差
第七章 平衡工艺和方法
第八章 平衡设备
第九章 整机全速现场动平衡
第十四篇 通风机噪音控制及降噪措施
第一章 通风机噪音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通风机噪音的有关标准
第三章 通风机频谱特性及预算方法
第四章 通风机噪音源
第五章 通风机噪音测量技术
第六章 降低风机空气动力噪音的方法
第七章 消声器及其选用
第十五篇 常用通风机的性能
第一章 离通风机的形式与型号
第二章 离心通风机的性能
第三章 轴流式通风机的性能
第四章 离心式鼓风机、压缩机及轴流式压缩机的性能
第五章 钢板机壳鼓风机的性能
第十六篇 通风机的性能测试
第一章 通风机试验的类别和目的
第二章 测量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的仪表及测量方法
第三章 测量气体压力的仪表及测量方法
第四章 测量通风机轴功率的设备、仪表及方法
第五章 测量转速的仪表及方法
第六章 通风机流量的计算
第七章 现场性能测式举例
第十七篇 风机的安装、动行与维护
第一章 C、D型离心式鼓风机、E型压缩机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第二章 通风机的安装、运转与维护
第三章 电动机的选择与转子起动时间的计算
第四章 风机的减振
第十八篇 风机的故障排除
第一章 故障的检查准备工作
第二章 故障的表现形式、判定排除
第三章 常用备件及选择件故障论断诊断
第四章 风机的修理
第十九篇 附录
❸ 试设计一滚筒带式输送机的普通v带传动装置。已知其电机额定功率p=5kw,转速n1=960r/min
(1)确定计算功率,得工况系数KA=1.2,故有Pca=KAP=1.2×7kW=8.4kW
(2)选择V带型号,根据=8.4kW,n1=960r/min,选用B型。
(3)确定带轮直径并验算带速,初选小带轮基准直径dd1180mm。验算带速:v=m/s=9.05m/s,在5m/s~30m/s之间,故带速合适。取滑动率ε=0.02,可得大带轮的直径:dd2=mm=513.2mm故圆整dd2=500mm。减速器实际转速:n2=r/min=338.7r/min误差:δ=×100%=2.6%<5%故dd1=180mm,dd2=500mm合适。
(4)确定中心距和基准长度根据0.7(dd1+dd2)≤a0≤2(dd1+dd2),初定中心距a0=550mm。计算带的基准长度:Ld0=2a0+mm=2214.2mm取基准长度Ld=2240mm。实际中心距为:a=a0+mm=562.9mm圆整中心距为:a=560mm。
(5)验算小带轮包角α1=180°-×57.3°=147.3°>120°,合适。
(6)计算V带根数由dd1=180mm,则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Pr=(P0+△P0)?Kα?KL=(3.25+0.30)×0.914×1.00kW=3.245kW故根数z==2.6,取3根。
(7)计算单根V带上的初拉力最小值:B型带的单位长度质量q=0.18ks/m,则有:
(8)计算压轴力:(Fp)min=2z(F0)minsin=2×3×283×sinN=1628N。
❹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一、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如前所述,带传动靠摩擦力工作。当传递的圆周阻力超过带和带轮接触面上所能产生的最大摩擦力时,传动带将在带轮上产生打滑而使传动失效..
❺ 设计某风机用普通V带传动,已知电机额定功率P=11KW,转速n1=970r/min,风机主轴转速n2=500,每天工作24小时
机械传动设计中的带传动设计中可以查到,只是要参教地理空间位置和选取的带的根数。
❻ 机械传动设计V带传动
在国标《GB/T 13575.1-1992 带传动 普通V带传动》中只有选型图,没有表格,供参考。
❼ 急急急!!!详细答案 设计某鼓风机用普通V带传动,已知电机额定功率P=10KW,转速n1=1450r/min,从动轴...
史姜越
❽ 机械零件CAD设计 ——普通V带传动及键设计
到图书馆去借相应的资料是比较好的,网上许多的课程设计是错误的,不能全信。
❾ 设计某风机用普通V带传动,已知电机额定功率P=10KV,转速n1=1450r/min,从动轴转速n2=400r/min,
1.确定计算功率Px;24小时运行加系数1.3,Px=1.3P=13KW。
2确定皮带型号:B型带,依据转速1450R/MIN,功率确定。
3确定小带轮直径:140。依据B型带最小直径考虑;
4确定大轮直径;D2=D1(N1/N2)*η=140*(1450/400)*0.98=497,园整:500。
以下还有校带速,计算胶带长度:L=2a+π/2(D1+D2)+(D2-D1)^2/4a=2*1500+π/2(140+500)+(500-140)^2/4*1500.
基本完成选带轮,定皮带型号长度规格问题.
❿ 机械零件CAD设计 ——普通V带传动及键设计
1)计算功率
由表查得:工作情况系数 =1.2,
故 = * =1.2*5.5=6.6kw
2) 选取普通V带型号
根据 =6.6kw, =144.r/min由机械设计基础书本图12-13确定选用A型V带
3)确定小带轮和大带轮的基准直径 ,
由表12.7取 =100mm, =1%,则
= / * (1- )=480/80*100*(1-0.01)=297mm
据表取 =300mm,则大带轮的实际转速
= * *(1- )/ =1440*100*(1-0.01)/300=475.2r/min
其误差绝对值小于5%,故允许。
4)验算带速
= * * /(60*1000)=3.14*100*1440/(60*1000)=7.536m/s
在5m/s~25m/s范围内,带速合适。
5)确定带长和中心距
由书本式12-18得
0.55( + )+h≤a≤2*( + )
即 228≤a≤800
初步选取中心距 a=600mm, 由式12-2得带长
=2*a+ *( )/2+ /(4*a)
=2*600+3.14*(100+300)/2+
=1844.667mm
由表12.3选取基准长度 =1800mm
由式12-3计算实际中心距
a=
=
=577.340mm<800mm
6) 验算小带轮包角
由式12-1得 =180°- *57.3°/a
=180°-(300-100)*57.3°/577.340
=160.15°>120° , 合适。
7)确定V带根数
由书本表12.4查得 =1.322kw,由表12.5查得 =0.17kw,
由表12.8查得 =0.95, 由表12.3查得 =1.01
由式12-19得
Z= = =4.616
故取 Z=5(根)
8)求压轴力
压轴力由表12.2查得 q=0.10kg/m,
由式12-20得 单根V带张紧力
= =
=98.362(N)
由式12-21得 压轴力
=2*5*98.362*sin
=935.836(N)
①轴Ⅰ上的键的校核
轴Ⅰ上的键12*8*70和键14*9*63
因为轴、键、轮毂的材料均为钢,故有书本表9.11查得 ,
,故轴Ⅰ上的键联接强度足够,合适。
②轴Ⅱ上的键的校核
轴Ⅱ上的键16*10*90和键16*10*56
因为轴、键、轮毂的材料均为钢,故有书本表9.11查得 ,
,
,故轴Ⅱ上的键联接强度足够,合适。
③轴Ⅲ上的键的校核
轴Ⅲ上的键22*14*80和键20*10*100
因为轴、键、轮毂的材料均为钢,故有书本表9.11查得 ,
,
,
,
故轴Ⅲ上的键联接强度足够,合适。
11.联轴器的选择
故选用联轴器的型号为 LX4型 ZC75*107.
这个是我以前做过的,你代入自己的数据算一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