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流体机械专业最牛的大学排名
1. 安徽理工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2. 大连理工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3. 大连理工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4. 上海交通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5. 北京化工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6. 西安交通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7. 东北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8. 南京工业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9. 华北电力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10. 华南理工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11. 武汉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12. 江苏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13. 河海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14. 燕山大学 - c
15. 兰州理工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16. 华中科技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17. 浙江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18. 西北工业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19. 上海理工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20. 西北工业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21.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22. 山东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2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24. 武汉科技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26. 中国农业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27. 西安理工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28. 浙江工业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点29. 沈阳工业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30. 南昌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31. 大庆石油学院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32. 江西理工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33. 扬州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34. 长江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35. 华西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36. 长安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37. 山东科技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38. 河南理工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39. 合肥工业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40. 青岛科技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41. 浙江理工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42. 昆明理工大学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43.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
Ⅱ 泵阀中国各大学院校流体机械专业有哪些好的学校毕业后工作好找吗
江苏大学都是挖去兰州理工大学的教授,像关醒凡,齐学义等,以前兰州理工大学在泵阀行业排名应该是前三吧,现在这个专业连国家重点学科都不是,真是悲哀!!
Ⅲ 天津大学工程热物理和武汉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哪个好主要是就业前景以及研究生阶段学习方面
肯定是天大,毫无疑问
Ⅳ 西安交大/哈尔滨工大/武汉大学还有兰州理工大学这几个学校的流体机械专业哪个比较好啊
我是兰州理工流体机械专业的,你把我们学校流体机械和这些名校相比就说明你是知道这个专业的情况的。我可以这样说,论实力我们学校的流体机械全国排名第6,是不会输给上面的这3家的,我们学校每年都有2人考取清华的研究生。可是论发展前景我们肯定是不如人家了,因为我们没资金。我们现在师资还可以,但是流体机械这个行业现在的人才缺失,我们的好老师大多会在将来另攀高枝的,除非学校在老师待遇上我们什么非常措施。流通机械出的学生就业是没问题的,严重的供不应求。
Ⅳ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的专业介绍
学院现有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能源化学工程7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院拥有流体机械及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流体机械与动力工程装备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射流理论与新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综合工程训练2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211”工程“九五”重点学科“发电厂动力工程及自动化”、“十五”重点学科“现代电力生产与电力系统”、三期重点学科“发电厂与电网安全经济清洁运行”及“985”工程二期拓展平台“先进能源发电技术及电力安全”等建设项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本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要求而开设的一个新兴专业。本专业主要研究核能安全利用、核电站运行优化与自动控制,主要包括先进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以及相应的自动化、智能化、远程化技术。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核动力工程、核技术等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较高的外语水平及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分三大板块:(1)工科平台课程: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2)学科平台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原子核物理;(3)专业核心课程:反应堆物理、核辐射防护、反应堆安全分析、核电站系统与设备、核电站仪表与控制、核电站运行等。
毕业生可在与能源、核电站、核工程相关的管理机关、研究设计单位、大中型企业和大专院校等从事核能发电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调试、经营、管理和教学工作。武汉大学和巴黎十一大学有联合培养核能专业硕士研究生协议,给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 能源动力是维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也是我国和世界各国优先支持和发展的热门学科和行业。本专业研究能源的高效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设备运行优化与自动控制,主要包括大型先进发电动力设备和流体机械的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清洁性,以及相应的自动化、智能化、远程化技术。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能源、动力、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试及智能化仪表、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系列课程、流体机械和发电动力设备原理、动力设备控制与优化、发电厂集控运行及自动化、能源利用系统分析与节能、大型动力设备状态监测、维护及故障诊断等。
毕业生可在大型能源、电力、动力工程等企事业单位,包括政府相关的管理机构、研究设计单位、大中型企业和大专院校等从事有关热力发电、核能发电、水力发电、抽水蓄能发电、跨流域调水以及制冷空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调试、经营、管理和教学工作。 现代机械工程是跨机械、材料、控制、电子、计算机、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本专业的特色是以现代生产过程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为主线,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突出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机械装备与产品设计、制造、控制、运行、维护与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及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数控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检测与检测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现代设计方法、液压传动与控制、工业机器人等。
本专业口径宽,适应面广。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每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事业单位、高校、科研设计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等。 控制论、信息论、相对论是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自动化站也就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为基础,依据控制理论与技术为背景,学习、研究各行各业进行自动化建设、方法技术、装置设备的专业。本专业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前言,主要培养具备控制理论、检测技术、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电力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系统知识的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传感器与信号调理、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人工智能、电力系统与电力拖动、系统工程、智能仪器、智能控制、数据库技术等。本专业的实验室在“211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突出了现代测控技术的实践和应用。
毕业生广泛投身于能源、电力、通信、导航及机电一体化事业。近年来,更多毕业生致力于新能源开发、新技术开发及各行各业与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关联的事业。大批毕业生进一步深造,到国际国内一流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水质问题是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专业是研究水在社会循环过程中水质变化规律和水质控制技术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化工、材料、电子、计算机、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等学科宽厚的理论基础、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掌握各个工业领域的水处理技术和金属材料保护技术,具备水处理工艺、设备和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水处理技术研究、水质工程规划、水处理系统设计、水质监测与控制、材料保护、水处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以及相关企业生产运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水质科学基础、水化学、水生态学、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工原理、发电厂水处理、核电站水质工程、水污染控制、材料保护、水质分析与监测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水处理设备自动化、水处理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水工业法学、水工业经济学等。
毕业生可在火电、核电、环境、市政、石油、化工、核工业、冶金、军工、电子、生物、制药、造纸、食品和饮料等行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规划设计、生产运行、施工监理、经营管理等工作。
Ⅵ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的历史沿革
1933年 武汉大学工学院设立机械工程系。
1952年 武汉大学成立水利学院。
1953年 武汉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从武汉大学分离,组建华中工学院。
1954年12月 武汉大学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离,成立武汉水利学院。
1958年12月 武汉水利学院更名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1959年8月 经原水利电力部和教育部批准,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开设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隶属新成立的电力工程系。
1960年 原水利电力部正式批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开设化学专业,学生培养从1959级起开始。1962年7月该专业改名为电厂化学专业,划归电力工程系管理。
1964年7月 电力系改名为第三系。12月北京电力学院的电厂化学专业调整到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设在三系,与原有的电厂化学专业合并。
1974年6月 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三系增设热工仪表自动化专业。
1975年4月 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组建了电厂热自和电厂化学系、水电站动力设备系。
1976年6月 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和电厂化学系增设电厂金属专业
1977年6月 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创建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
1978年4月 电厂热自和电厂化学系与水电站动力设备系合并为动力系
1980年8月 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原有机械师资班、工程机械专业、电厂金属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机械工程系。
1981年 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水利系增设机电排灌专业。
1982年6月 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机械系增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1986年 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增设电厂热能工程专业,动力系分成热能动力工程系和水能动力工程系。
1987年1月 经国家教委批准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隶属机械工程系。
1993年2月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96年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在热能动力工程系、水能动力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的基础上组建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1998年12月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进行学科和院系调整,流体机械及工程系(原机电排灌专业)转入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新的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下设动力工程系、机械与材料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并以系为运作实体。各专业按照国家新的学科目录进行调整、合并、更名。
2000年8月 新武汉大学成立,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机械学科合并组建成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新的学院下设动力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自动化系、材料工程系。
2003年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在原电厂化学专业历史积淀的基础上试办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时,成立水质工程系。
2008年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增设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2013年 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名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Ⅶ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流体机械就业怎么样
如果是男生,这专业就业很好,像东风、神龙每年几乎都抢着预定武大机械学院的
如果是女生,建议你现在就放弃,找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