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萃取装置
超临界萃取装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研究分析型,主要应用于小量物质的分析,或为生产提供数据。二是制备生产型,主要是应用于批量或大量生产。
超临界萃取装置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八部分:萃取剂供应系统,低温系统、高压系统、萃取系统、分离系统、改性剂供应系统、循环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具体包括二氧化碳注入泵、萃取器、分离器、压缩机、二氧化碳储罐、冷水机等设备。由于萃取过程在高压下进行,所以对设备以及整个管路系统的耐压性能要求较高,生产过程实现微机自动监控,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并降低运行成本。
『贰』 加什么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是无水实验
根据辣椒色素的理化性质,工业上多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将茄科植物辣椒的成熟干燥果实之果皮粉碎后,用乙醇、丙酮、异丙醇或正己烷等抽提。考虑到天然红辣椒中含有辣椒红、辣椒素、辣椒油脂等成分,其中辣椒素即辣椒碱有辣味,高温下产生刺激性蒸气,因此在辣椒色素的精制过程中必须将其去除。从结构上看辣椒素含有酰胺键,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是一个极性化合物,其晶体呈现为单斜棱柱体或矩形,熔点61℃,溶于稀乙醇、己醚、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及碱性水溶液中。考虑到辣椒红混合物和辣椒素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两者的溶解度差异进行脱辣处理。贺文智等[5]基于此原理采用正己烷萃取法,利用辣椒红色素易于溶于正己烷而辣椒素较难溶于正己烷的性质将两者进行分离,操作步骤如下:称取经去蒂、去籽、粉碎处理后的红辣椒粉末,以丙酮为萃取剂进行常压萃取操作,提取液在温度为90℃、真空度为0.09MPa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浓缩,同时回收丙酮。用丙酮提取辣椒红的过程实质上是液固之间通过相际接触表面进行的传质过程,传质速率的快慢决定着传质设备的尺寸及操作时间。该方法为了提高传质速率,采用索氏提取器对粉末状的干红辣椒进行提取。称取一定量的经浓缩的辣椒红粗产品用一定量的正己烷进行萃取脱辣,试验结果见表1。
色价定义为单位质量原料的提取物的吸光度。
该方法操作简单,色素回收率较大,产品得率高,但产品色价较小。由于色价值与辣度呈负相关性,说明该方法脱辣不够彻底,对于以辣椒红为主要产品且对辣椒素含量要求不是十分苛刻的情况,可以采用此方法。张宗恩等以丙酮为溶剂提取制备辣椒油树脂,油树脂得率高、色价大、辣素含量低,便于分离。采用pH值大于10.37的丙酮(50%)溶液进行5次以上脱辣萃取可得到口尝无辣味的红色素。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得色素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FAO/WHO标准。
1.2 柱层析法据报道,辣椒中的辣椒素即使稀释1:100000仍能感觉到辣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辣椒色素的应用。因此,去掉辣味成分就成为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工艺的关键步骤。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色素属分配层析法,是根据色素和辣素的结构差异,在束缚于硅胶上的固定相和洗脱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在固定相和洗脱液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效果。袁庆云研究了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红色素,总结出以下工艺流程:
辣椒→挑选→粉碎→加酶→过滤→浓缩→乙醇石油醚提取→过滤→浓缩→上硅胶柱→洗脱→浓缩→得深红色粘稠液体。
操作要领有:
1)加酶:加酶水解使细胞中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结合的色素游离出来,便于用溶剂提取。
2)提取:以90%乙醇和石油醚(1∶1)的提取液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提取,经过滤后减压浓缩。3)通过薄层层析寻找洗脱条件,当石油醚和食用级90%乙醇体积比=2∶1时展层效果最好。
4)将提取的浓缩液上硅胶柱,柱直径10cm,高100cm,用洗脱液洗脱,收集红色洗脱部分
5)将收集的洗脱部分减压浓缩。
实验所得红色粘稠液经检验水分含量0.37%,脂肪含量90.68%,色素∶色阶E1%1cm(475nm)=143,不含辣椒素。贺文智、索全伶等[5]也探讨了辣椒红色素的柱层析提取精制方法:用丙酮作萃取剂从红辣椒干粉中提取出辣椒红粗品,粗品经减压蒸馏浓缩处理后进行柱层析脱辣精制操作。该试验鉴于柱层析法的优点,采用尺寸规格较大的玻璃柱进行柱层析分离,选用粒径74~152μm硅胶作填料,石油醚与丙酮的复配混合液(10:1)为展开剂进行柱层析。辣椒红粗品上柱淋洗分离,首先流出的是橙黄色液体(量少),其次是辣椒红色素,最后是较难洗脱的淡黄色且具有较浓辣味的液体。收集红色素产品进行减压蒸馏浓缩,用751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色价E1%1cm(460nm)=56.5,色素回收率可达平均67.2%。
针对现有文献中大多介绍以红辣椒为原料提取无辣味混合色素的方法但未对混合色素作进一步分离分析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柱层析对辣椒色素中的黄色素进行分离。该方法以硅胶为固定相,丙酮、95%乙醇分别作为辣红素和辣黄素的洗脱剂,每次分离的色素量为硅胶质量的4%~2%,分离后的液体经减压蒸馏得浓缩产物。通过此过程,不但可得到辣椒色素中的主要副产品———黄色素,而且相应地提高了主要成分的纯度,得到纯度较高的红色素。
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选用吸附剂X和混合洗脱液用于中试,将辣椒色素中红、橙、黄进一步分离,可以使低质量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得到较大的提高。吴明光等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从辣椒果皮中分离出了游离型结晶辣椒红色素单体,其含量大于95%,这是我国辣椒红色素在剂型上的突破。
1.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
由于辣椒红素的油状特性使得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分离得到的辣椒色素产品中有较高的溶剂残留,采取一般的洗脱剂方法产品很难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1984)规定的最新标准,极大地影响了辣椒色素的实用和出口创汇。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化工分离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了解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及随诸多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CFE-CO2)就是使用高于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的CO2流体作为溶媒的萃取过程。处于临界点附近的流体不仅对物质具有极高的溶解能力,而且物质的溶解度会随体系的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通过调节体系的压力或温度就可以方便地进行选择性地萃取分离不同物质。超临界分离技术工艺简单,能耗低,萃取溶剂无毒、易回收,所得产品具有极高的纯度,残留溶剂符合FAO/WHO要求。赵亚平等采用自行设计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设备进行辣椒色素提取。该设备主要由供气系统、超临界CO2流体发生系统、萃取分离系统、计量系统4部分组成,所有部件都国产化。实验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粒度<1.2mm,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50℃,流量6m3/h。在萃取过程中,根据UV3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200~600nm的吸光度曲线判断辣椒色素与辣椒素的分离效果。用色素的丙酮溶液在449nm处测定吸光度,所得值即为色素的色价。从表2可以看出,用该方法萃取的辣椒色素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
采用瑞士NOVA公司制造的超临界萃取装置对辣椒色素进行分离、提纯。使产品符合FAO/WHO残留溶剂标准要求(己烷含量≤25mg/kg)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25℃,萃取剂流量2.0L/min,萃取时间3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色价可达到342。韩玉谦等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色价100~180,溶剂残留30×10-6~150×10-6的辣椒红色素进行精制,实验结果表明:当萃取压力控制在20MPa以下时,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几乎不受损失,有机溶剂的残留可以降低到2.7×10-6左右,但辣椒色素中的红色系色素和黄色系色素未达到完全分离。研究发现,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辣椒色素的过程中使用助溶剂如1%的乙醇或丙酮或升高提取压力能提高辣椒色素得率。在较低压力下分离得到的辣椒色素几乎都是β-胡萝卜素,而在较高压力下得到较大比例的红色类胡萝卜素如辣椒红色素、辣椒玉红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等和少量的β-胡萝卜素。在两步分段提取过程中,第一阶段采用分离红辣椒油和β-胡萝卜素的技术保证了第二阶段辣椒色素提取的富集,并使辣椒红、黄色素比率达到1.8。在自行开发的多功能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馏装置上对辣椒色素脱辣精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小于10.0MPa压力下可萃取出黄色和辣味成分,保留红色素;当压力大于12.0MPa时可将红色组分萃取完全。尽管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色素具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超临界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叁』 对硝基乙酰苯胺温度升高,哪一个产物占比会提高
本实验用乙酰苯胺作为起始原料,首先经过硝化获得了邻硝基乙酰苯胺和对硝基乙酰苯胺的混合物。接着采取了两种分离纯化的途径:一种是先将制得的混合物经过重结晶后获得纯的对硝基乙酰苯胺,通过测定固体的熔点来验证所得对硝基乙酰苯胺的纯度。再将重结晶后的产品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水解,取水解后的产品作薄层析和熔点测定来确定水解后的产物。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硝化后的混合物水解,制得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混合物。通过薄层分析和熔点的测定来证实两者的存在。再分别用重结晶和水蒸气蒸馏的办法分离纯化所获得的产品。并通过薄层析和测熔点的方法来验证产品的组成和纯度。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两种分离纯化途径的优劣。绪言:对硝基苯胺常温下是淡黄色针状结晶,易于升华。熔点 148.5℃,沸点 331.7℃,相对密度1.424(20/4℃)。闪点199°,水中溶解度为0.0008g。微溶于冷水,溶于沸水、乙醇、乙醚、苯和酸溶液,有毒,空气中容许浓度为5mg/m3。吸入、口服和皮肤接触有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与之接触。对硝基苯胺是染料工业极为重要的中间体,可直接用于合成:对苯二胺,邻氯对硝基苯胺, 2.6-二氯-4硝基苯胺,5-硝基-2-氯苯酚等,同时还是防老剂,光稳定剂,显影剂等的原料。可作黑色盐 K,供棉麻织物染色、印花之用。并且可作农药和兽药的中间体,在医药工业中可用于生产氯硝胺、卡巴肿、硝基安定、喹啉脲硫酸盐等。还可用于生产对苯二胺;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等。因此对硝基苯胺的合成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工业上生产对硝基苯胺的方法有乙酰苯胺的硝化水解和对硝基氯苯氨解两种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乙酰苯胺硝化水解的方法,具体步骤将在实验部分给出。反应原理如下:1、乙酰苯胺的硝化
2、硝基乙酰苯胺的水解:而纯化和分离的办法主要采取了薄层析、重结晶、水蒸气蒸馏三种办法。三者的分离原理如下。薄层析:薄层色谱(TLC)是用来鉴别产物成分与辨别产物纯度的有效方法。不同物质的极性不同因此与展开剂的作用力不同,当物质随展开剂攀援而上时会由于攀援速度不同而分离开来。
溶剂前沿与起始线间距离品点与起始线距离
溶剂前沿
样样品点与起始线间距离品点与起始线距离
起始线
重结晶:重结晶是纯化静态物质的普适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适当的溶剂把含有杂质的晶体溶解,配成接近沸腾的浓溶液,趁热滤去不溶性杂质,使滤液冷却析出结晶,以达到纯化晶体的目的。水蒸气蒸馏:有机物与水一起共热,当体系总的蒸气压等于大气压力时,体系沸腾,此时,有机物在低于100 oC的温度下随蒸气一起蒸出来,这样的操作叫做水蒸气蒸馏。♦ 水蒸气蒸馏的用途及适用场合:水蒸气蒸馏是用来分离和提纯液态或固态有机化合物的一种方法,常用于下列场合:(1)某些沸点高的有机化合物,在常压蒸馏虽可与副产品分离,但易将其破坏。(2)混合物中含有大量树枝状杂质或不挥发性杂质,采用蒸馏、萃取等方法都难于分离;(3)从较多固体反应物中分离出被吸附的液体。♦ 被提纯物质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不溶或难溶于水;(2)共沸腾下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3)在100 oC左右时,必须具有一定的蒸气压[至少666.5 ~ 1333 Pa(5 ~ 10 mmHg)]实验参数表格:
名称 分子量 性状 折光率 比重 熔点(oC) 沸点(oC) 溶解度(/100g)
水 醇 醚
乙酰苯胺 135.17 白色有光泽片状结晶 1.5860 1.219 114.3 304 0.46(20oC) 36.9(20oC) 溶
临硝基乙酰苯胺 180.16 淡黄色片状或棱状晶体 1.4149 94 100(0.133 KPa) 溶于沸水微溶于冷水 溶于乙醇 溶于乙醚
对硝基乙酰苯胺 180.16 无色晶体 1.41 215.6 100(1.06x10-3KPa) 溶于热水 溶 溶
邻硝基苯胺 138.13 橙黄色针状晶体 1.44 69.7 284.5 微溶于冷水溶于沸水 溶于乙醇 易溶于乙醚
对硝基苯胺 138.13 淡黄色针状晶体,易升华 1.424 148.5 331.7 0.0008g(冷水)溶于沸水 溶 溶
实验内容:
实验流程图
邻、对硝基苯胺
对硝基乙酰苯胺
测熔点 测熔点 薄层析
重结晶
水蒸汽蒸馏
水解
对硝基苯胺
对硝基苯胺
邻硝基苯胺
测熔点 薄层析
薄层析
测熔点
薄层析
测熔点
对硝基苯胺
实验步骤1、乙酰苯胺的硝化:在100 mL三口烧瓶中放入5.00g制得的乙酰苯胺,加入10.0mL冰醋酸。安装上电磁搅拌装置。在三颈瓶口分别装上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在恒压漏斗中加入4.0 mL浓硝酸(比重为1.14 g/mL, 0.03 mol)和8 .0mL浓硫酸(比重为1.84 g/mL)配成混酸。三颈瓶外用电热煲控温在50±5 oC,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混酸(约需20 min),加完后60 oC左右继续反应1小时。然后将反应液倒入20 g碎冰中,即有黄色沉淀析出,过滤、水洗至中性。
实验装置图(一)硝化装置2、硝基乙酰苯胺的水解:将得到的固体均分为两份,一份进行重结晶,粗产品转移到50ml烧瓶中,加入约10mL乙醇,在搅拌下加热至沸腾。观察有未溶解的固体,再补加乙醇约8mL后固体全部溶解,最后补加了5mL乙醇。稍冷后,加入0.5g活性炭,并煮沸10min。在保温漏斗中趁热过滤除去活性炭。滤液倒入热的烧杯中。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冰水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进行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将结晶转移至表面皿中,烘干后测定重结晶后固体的熔点,再将重结晶后的固体用自配的氢氧化钠醇溶液在加热沸腾的情况下回流水解半小时,再加入3.0mL水加热沸腾的情况下回流水解20min。再将溶液稍冷后倒入20 g冰水中,过滤,用水洗至弱碱性,烘干得水解产物。取水解后的产物做薄层分析和熔点测定。水解装置 + 重结晶装置 实验装置(二)2.2 取另一份直接水解,水解方法与2.1中一样,水解之后仍将固体均分为两分,一份进行重结晶,重结晶的方法与2.1类似,只是乙醇的用量减半。再将重结晶的样品烘干测定熔点,并做薄层分析。将另一半固体进行水蒸气蒸馏,将蒸馏后收集到的馏分每次用10mL氯仿分两次萃取。将萃取所得液体再次蒸馏,直至烧瓶内溶剂仅剩3mL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所得样品进行薄层分析。蒸馏装置 萃取装置实验装置(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1.1熔点测定结果
物质 T初(oC) T全(oC) 熔距ΔT(oC) 标准熔点T(oC)
对硝基乙酰苯胺(初产品重结晶) 165.0 193.0 28.0
168.0 190.0 22.0 215.6
对硝基苯胺(重结晶加水解) 144.0 149.0 5.0
143.0 152.0 9.0 148.5
直接水解的初产品 60.0 63.0 3.0
61.0 63.0 2.0 69.7
水解+重结晶后的产品 59.0 65.0 6.0
61.0 66.0 5.0 69.7
对硝基苯胺(水解+水蒸气蒸馏) 145.0 149.0 4.0 148.5
146.0 150.0 4.0
1.2薄层析结果:
物质 Rf值 样点黄色深浅 样点性状
重结晶再水解产品 样点1 0.59 颜色很浅, 椭球状
纯邻硝基苯胺 0.63 颜色深 椭球状
样点2 0.28 颜色极深 长条楔形
纯对硝基苯胺 0.28 颜色深 椭球状
直接水解的初产品 样点1 0.59 颜色深 椭球状
纯邻硝基苯胺 0.61 颜色深 椭球状
样点2 0.28 颜色浅 椭球状
纯对硝基苯胺 0.28 颜色深 椭球状
水解+重结晶后的产品 样点1 0.56 颜色深 椭球状
纯邻硝基苯胺 0.56 颜色深 椭球状
样点2 0.28 颜色很浅 椭球状
纯对硝基苯胺 0.28 颜色深 椭球状
对硝基苯胺(水解+水蒸气蒸馏) 样点1 无 无 无
纯邻硝基苯胺 0.61 颜色深 椭球状
样点2 0.27 颜色深 椭球状
纯对硝基苯胺 0.27 颜色深 椭球状
邻硝基苯胺(水解+水蒸气蒸馏) 样点1 0.54 颜色深 椭球状
纯邻硝基苯胺 0.54 颜色深 椭球状
样点2 无 无 无
纯对硝基苯胺 0.26 颜色深 椭球状
2、实验讨论(1)熔点测定分析由硝化产物直接重结晶得到的对硝基乙酰苯胺的熔点测定结果来看,熔程长,熔点相较于标准的对硝基乙酰苯胺的熔点-215.6oC来说偏低了许多。造成该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有:① 从得到的产品的晶型来看,产品呈土黄色泥状,基本看不出晶态。而晶体的晶型对晶体的熔点有很大的影响,我所得到的产品更偏向于是多晶或非晶,所以熔程较长。② 熔点低说明所含的杂质多,重结晶的效果欠佳,包含的杂质初步判断为临硝基乙酰苯胺。判断的理由是硝化过程中,在酸的作用下会有少量的乙酰苯胺被水解生成苯胺,但由于量少,在重结晶的过程中会全部溶解于溶剂中,不会给实验结果带来很大影响,而含量较多的邻硝基乙酰苯胺则会因为重结晶的的效果不佳而使得实验结果偏低。③ 熔点仪的温度计测温不准,造成所得数值偏低,这在其他的几个熔点测定实验中也可以看出。④ 晶体不够干燥。①、② 两个解释最本质的原因是重结晶的过程中所加的溶剂量不够,溶剂用量不足会使得邻硝基乙酰苯胺在低温时并不能完全溶解在溶剂中,而随着对硝基乙酰苯胺一起析出,再加上晶体析出过程中,由于溶剂量过少,溶质析出过快,成核密度太大,微粒不能形成晶体而是以沉淀形式存在,且相对表面积增大,吸附现象严重,总的结果就是熔程长、熔点偏低。
(2)薄层析结果分析①从薄层析结果来看,邻硝基苯胺的样点随溶剂移动的速度更快,比移值更大,是由于邻硝基苯胺的极性比对硝基苯胺小,因此与吸附剂的结合力更弱,在吸附与脱吸的交替过程中脱吸占上风,因此与溶剂一起攀爬的速度快于对硝基苯胺。②薄层析中,硝化后重结晶再水解的样品的样点拉得很长,并不是清晰的一点,说明产品纯度不高。除了有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外还有其他有色杂质,这可能是硝化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不当,有多硝基化合物生成。多硝基化合物的生成会使得产品颜色加深,而我所得到的产品颜色确实很深。由此观之确实有少量多硝基化合物存在。(3)综合分析1、为什么要用氢氧化钠醇溶液作为水解试剂:胺基具有给电子性会使酰基碳钝化,因此水解所需的条件要剧烈一些,氢氧化钠醇溶液碱性强,水解效果好,以乙醇作溶剂提供了一个均相体系使反应更容易发生。2、水解产品分析重结晶后水解的产品中对硝基苯胺占绝大部分,但仍有少量的邻硝基苯胺,这从薄层析和熔点测定的结果中都可以看出。薄层析结果显示样品存在两个样点,一个与纯的邻硝基苯胺样点移动的速度一致,但颜色很浅;一个与纯的对硝基苯胺样点移动的速度一致,但颜色深。熔点测定时,熔点与对硝基苯胺的熔点十分接近。这两个实验结果都表明产物主要是对硝基苯胺。造成最终的产品中仍有邻硝基苯胺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重结晶时的效果不好,有邻硝基乙酰苯胺,所以在水解之后产品不纯。直接水解后的样品熔程短,熔点为62oC,十分接近邻硝基苯胺的熔点,而薄层色谱中样品仍有两个样点,一个与纯的邻硝基苯胺样点移动的速度一致,颜色很深;一个与纯的对硝基苯胺样点移动的速度一致,但颜色很浅。由熔点测定结果和薄层色谱结果可以得出,直接水解的产物中邻硝基苯胺居多。将初产品重结晶后,测得的熔点为63oC,相比于未重结晶的产品更接近纯的邻硝基乙酰苯胺的熔点,但改善不大。除了熔点改善不大之外,薄层色谱也十分相近。另外还有明显的熔程变长。而理论上重结晶后应该会使得熔程变短,熔点更接近真实值,所以实验结果与理论之间出现了悖论。这其中的原因是我在直接水解之后,将水解后的产品
『肆』 胡萝卜素的萃取中为什么蒸馏前还要过滤
为了去除萃取液的杂质。
胡萝卜素的实验室萃取是用非水溶性溶剂直接从粉内碎的胡萝卜组容织中萃取胡萝卜素,这就意味着萃取液中会夹杂很多植物组织碎屑杂质,需要过滤以获得纯净的萃取液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蒸馏浓缩操作。
胡萝卜素实验室萃取方案:
1,粉碎干燥新鲜胡萝卜,通过粉碎增加萃取接触面积提高萃取速度和数量,之后烘干来减少含水量使得萃取液能充分渗透组织细胞中;
2,用有机溶剂加热萃取,由于是固-液相萃取,因此装置上不同于液相萃取的分流装置,选用的是加热回流装置,而萃取溶剂一般选用沸点较高的石油醚来保证萃取时尽可能保证较高的温度增加萃取效果;
3,过滤萃取液,因为被萃取的是粉碎的胡萝卜组织,因此悬浮液底部沉淀有胡萝卜碎片、悬浮有大量胡萝卜细胞和细胞碎片,需要过滤提纯萃取液;
4,蒸馏提纯,利用普通的蒸馏冷凝装置即可蒸发回收大部分萃取溶剂,剩下的溶剂溶解有高浓度的胡萝卜素。
加热萃取装置如下:
『伍』 以“萃取XX”为题 写一篇500字的论文 (化学)
摘要:研究了运用固相微萃取/GC/ECD直接萃取溅定水中的三种氯酚的方法,得到了分析三种氯酚的SHE最佳萃取条件;选取聚丙烯酸酯(PA)萃取头,水溶液调pH=2,并用NaCl饱和,室温下在持续磁力搅拌下直接萃取40min,纤维萃取头在260℃脱附5min。所建立的方法适于快速、方便地测定水中三种氯酚,无须浓缩和预处理。 1 引言 固相微萃取是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省时、高效、操作简便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它克服了以往预处理方祛的诸多不足,集采集、浓缩于一体,简单、方便、无溶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种有利于环保的很有应用前景的预处理方法。萃取装置使用涂有色谱固定相或吸附剂的熔融石英纤维管(简称为萃取头),和外套不锈钢管加以保护,形状像一支色谱进样针,可方便地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谱/质谱等仪器联用。它携带方便,可以直接从液体和气体中取样然后分析,已广泛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中[4][5][6][7]。氯酚类化合物是环境(水和土壤)中重要的污染物,其中2,4-氯苯酚(以下简称DCP)、2,4,6三氯苯酚(以下简称TCP)和五氯苯酚(以下简称PCP)已被我国列为水体中优先控制污染物。目前,对酚类化合物的分析主要是采用液-液萃取法,如美国EPA方法中的604[8]和[9],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固相萃取法(SPE)。液-液萃取的主要缺点是多步、费时,而且需要大量价格较高并对健康有害的高纯有机溶剂。SPE方法尽管同液-液萃取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是多步过程,且对半挥发性化合物的萃取受到方法本身的限制。本研究利用固相微萃/GC/ECD方法对水中这三种氯酚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各种实验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适合水中上述三种氯酚的分析。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惠普5890型气相色谱仪(配电子捕获检测器);固相微萃取装置(加拿大Supelco公司,萃取头为85μm膜厚的聚丙烯酸酯固相涂层针头)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五氯苯酚色谱纯晶(购于PureChemical Analysis Lt.Co.);0.2mol.L-1HCI:氯化钠(分析纯);甲醇(色谱纯);无酚水(500ml蒸馏水加入5ml10%的NaOH和少量KMn04加热蒸馏,取馏出液。)2.2 色谱条件色谱柱:HP公司HP-5MS 31m×0.32mm×0.25μm石英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60℃;柱温:60℃(4min)—260℃(3min),升温速率8℃/min;ECD检测器温度:280℃;载气流速:高纯氮,3.3ml/min;无分流进样。2.3 固相微萃取条件与过程在100ml容量瓶中预先加入6.5ml0.2mol.L-1的HCl,再加入定量的氯酚标准溶液,并用无酚水稀释至刻度。取10ml(总容积约为12ml)洁净顶空瓶(带铝封盖和内衬聚四氟乙烯膜的密封垫),加入过量固体NaCl(约4g)和磁力棒,再加入配制好的标准待测样品10.0ml,立即加盖密封压紧,将顶空瓶置于磁力搅拌仪上,启动搅拌,然后在常温下从瓶盖上方直接插入针管(注意针管套不要接触瓶内液面),推下手柄活塞杆,使萃取头完全浸入溶液中,保持40min。 萃取时间到达后,取出针管,立即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进行热解析5min。 3 结果与讨论 3.1 测定结果3.2 萃取涂层的选择 目前应用较多的三种多聚物涂层百非极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极性的聚丙烯酸酯(PA)或聚乙二醇(PEG)[4]。PDMS涂层通常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析,PA涂层通常用于中极性化合物的分析,我们比较了同一氯酚混标样在PDMS和PA两种不同萃取头作用下的测定结果(见图3),结果表明PA萃—取头对酚类的萃取效果更好[9]。3.3 萃取平衡时间对萃取量的影响由于待测物分子从溶液中向固相涂层的传质速度比较慢[3],所以直接萃取要求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表1所示为三种氯酚在不同萃取时间下萃取量的影响。实验表明,平衡时间越长,SPME萃取量越大,40min以后萃取量基本上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表明萃取过程达到了平衡,故本实验取平衡时间为40min。
3.4 酸度对萃取量的影响三种氯酚均属于弱酸,其离解常数pka如下:2,4-DCP(pka =7.85),2,4,6-TCP(pka=7.42),PCP(pka=4.74),在pH为中性的溶液中,氯酚都有离解,能形成离子状态,不利于萃取。降低pH值,能使它们的电离受到抑制,以保持氯酚的分子状态,使其在固相涂层上有更大的亲和力,从而增加萃取量,同时也提高了回收率。文献[10]中反映,当pH低于2时,萃取平衡时间将大大延长,pH=1时,PCP甚至在4h后才能达到平衡,考虑到实际应用,实验中我们测定了同一氯酚混标样在pH=2至pH=6值时的萃取效果(见图4),结果表明,pH值取2时,三种氯酚的萃取效果最佳。3.5 盐加入量对萃取量的影响向待测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类,能产生所谓的“盐析”效应,可以降低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迫使氯酚进入SPME固相涂层中[11]。实验中,加入饱和的NaCl能明显提高氯酚的萃取量(见表2)。然而,PCP属于例外,因为它的离解常数(pka=4.74)相对较高,中性溶液中其分子状态较少,以离子状态为主[2],当加入N幻后,由于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加,加速了PCP的高解反而使萃取量降低。当加NaCl的同时调节溶液的酸度(pH=2)时,PCP的离解降低,又能使PCP的萃取量恢复至未加NaCI的水平。实验表明,投加饱和NaCl应与调节溶液pH值同时采用方能保证三种氯酚的萃取量的提高。
3.6 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及检出限表3 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情况 Table 3 Linear range,Precision and Recovery of the method
线性范围(ug.L-1) RSD(%)(n=10) 平均回收率%(n=10)
2,4-DCP 0.1~10 4.3 93
2,4,6-TCP 0.02~20 4.8 90
PCP 0.005~5 3.0 92
随着苯酚上的取代氯的增加,方法的最低检出限逐步提升,2,4-DCP为0.12 ug.L-1,2,4,6-TCP为0.02ug·Lt-1,PCP为0.00lug·L-1。表3结果表明,三种氯酚采用SPME方法线性范围宽,适用范围广。 4 结论 4.1 本研究表明同时测定三种氯酚的SPME最佳化条件是:采用PA萃取头,调节pH=2,以NaCl饱和,常温磁力搅拌下直接萃取40min,260℃下脱附5min。4.2 SPME是一种快速、简便和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样品预处理手段,用来分析水体中的三种氯酚化合物具有简便、快捷、高效的特点。
『陆』 我的世界 虚无世界2 淬炼装置怎么做
首先,我先介绍所谓的[萃取装置],它是[虚无世界]里“精炼”系统里必须有的最关键的一个核心部件。
需要材料:
暗饰砖块* 8 + 玻璃 * 1 = 萃取装置 * 1
粉饰砖块* 8 +白色浸染材料* 1 =暗饰砖块* 8
【粉饰砖块获取方法:1.去天堂挖;
2.做一个粉饰祭坛,在背包里有石砖的情况下拿着灰色浸染材料对粉饰祭坛右键】
【图1】
(5)每提取一次物品,萃取装置下方就会生成一个黑曜石,直到延伸到基岩层,玩家需要挖掉黑曜石或转移位置继续提取。
【提取物】:
煤炭:1级可提取.
燧石:1级可提取.
元素箭:5级可提取.
烈焰粉:10级可提取.
褐铁锭:15级可提取.
骨头:20级可提取.
银币:25级可提取.
绿宝石:30级可提取.
附魔之瓶:35级可提取.
硫铜锑锭:40级可提取.
烈焰棒:45级可提取.
金属弹:50级可提取.
染料:55级可提取.
破碎的灵魂石:60级可提取.
符文:65级可提取.
手榴弹:70级可提取.
钻石:75级可提取.
宝石袋:80级可提取.
闪亮的盒子:88级可提取.
金币:95级可提取.
以上部分摘自MCBBS的虚无世界发布网站:http://www.mcbbs.net/thread-325420-1-1.html
『柒』 固相萃取手动装置及操作步骤
琪摩科技公司是一家服务于生物、化工、医学工程等领域,主要生产氮吹仪 固相萃取 喷雾干燥机、冷冻干燥机、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无菌均质器、超声波清洗机、常规实验设备等为实验室提供最好的仪器
『捌』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
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就成了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了。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软体家具中的新型溴系阻燃剂
摘要:本文以软体家具中的溴系阻燃剂为研究目标,建立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2,2’, 4,4’,5,5’-六溴联苯(BB-153)和1,2-二溴-4-(1,2-二溴乙基)环己烷(TBECH)的检测方法。建立的方法灵敏、可靠、环保,可用于软体家具用软质阻燃聚氨酯泡沫中溴系阻燃剂的检测。
关键词:新型溴系阻燃剂,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建筑材料的需求增长迅速。由于溴系阻燃剂具有非常出色的阻燃性能,在电子产品、纺织品、塑料等产品中大量使用。据统计,2005年-2010年,中国每年溴系阻燃剂的产量为7.0×107kg-8.7×107kg,未来还将以7%-8%的速度增长[1]。研究表明某些溴系阻燃剂对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较大的危害。斯德哥尔摩已把六溴联苯、八溴联苯醚、十溴联苯醚列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禁用名单[2]。
软体家具包括沙发、床垫、汽车内饰材料,主要成为聚氨酯。2010年11月上海静安区一正在进行外墙节能改造的教师公寓发生大火,造成了58人死亡。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火灾,损失4000万。这其中聚氨酯材料的燃烧占据了大部分原因。由于聚氨酯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众多厂家都把提高其阻燃性能列为重要目标。国外对溴系阻燃剂的添加有严格的限制,而国内标准制定滞后,目前还没有对软质聚氨酯使用何种阻燃剂提出具体的要求,这就加大了溴系阻燃剂滥用可能性,软体家具中随着使用过程溴系阻燃剂有可能接触到人体,造成潜在伤害 。 因此建立软质聚氨酯材料中的溴系阻燃剂检测方法非常有必要。
1 实验部分
1.1原料与试剂
聚醚多元醇(PPG-5623,羟值28.0 KOHmg/g,官能度为3,中海壳牌),白聚醚(POP CHF-628,羟值28.0KOHmg/g,官能度为3,江苏长化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80/20,官能度为2,上海巴斯夫),二月桂酸二丁基锡(PUCAT L-33,佛山市普汇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辛酸亚锡(YOKE T-9,江苏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硅油 L-540/STL DR, 2,2’, 4,4’,5,5’-六溴联苯(BB-153)和1,2-二溴-4-(1,2-二溴乙基)环己烷(TBECH)(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去离子水(自制)、甲醇(≥95% AR)、乙醇(≥95%,AR)、丙醇(≥95%,AR)购自广州化学试剂厂。
1.2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7890A 5975C,美国Agilent公司),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美晨高新分离技术公司研制),旋转蒸发仪(RE-52AA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3 阻燃FPUF的制备
将PPG、POP和适量去离子水加入1000ml塑料烧杯中,然后依次加入适量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硅油、辛酸亚锡和阻燃剂,用机械搅拌器高速搅拌2h,使其混合均匀,料温25℃,最后加入TDI 80/20,高速搅拌均匀4~5s立即倒入模具中自然发泡[3],模温25℃,固化24h。泡沫密度控制在50±2kg/m3。
1.4 样品前处理
1.4.1 超临界萃取:将样品用剪刀剪碎,准确称取1.0g,用轻薄无纺布包好,放入萃取池中。采用不同的温度、压力夹带剂进行萃取条件优化,收集萃取溶液。定容至100mL,取1mL至样品瓶后进行GC-MS分析。外标法计算加标回收率。
1.5 色谱及质谱条件
色谱条件:HP-5 Trace Analysis 5% Phenyl柱(30 m x 250 μm x 0.25 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1min,然后30℃/min到300℃用于2min,运行时间10min。进样口温度280℃;载气为高纯He,流量3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
质谱条件:电子轰击电离(EI)源,电离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最大值270℃;四极杆温度150℃,最大值200℃。
2结果与讨论
2.1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2.1.1 萃取温度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萃取温度对较大分子量或极性较强的化合物提取效果较好。溴系阻燃剂的分子量较大,TBECH为弱极性分子。在20℃~60℃之间,随着温度升高,两种化合物的萃取效率逐渐升高,60℃条件下的萃取效率明显由于其他温度条件下的提取效率。因此选择在60℃条件下进行超临界萃取。
2.1.2 萃取压力
本文在萃取温度60℃,CO2质量流速为8g/min,夹带剂为甲醇(流速为3mL/min)、萃取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改变压力对提取物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化合物的萃取效率随着萃取压力的加大而提高。但萃取压力超过30MPa时,萃取效率接近稳定状态,且更多高沸点化合物会带出来,因此本文选择最佳萃取压力为30MPa。
2.1.3 萃取夹带剂种类及含量
实验发现,未加入任何夹带剂的条件下,即使在在上述萃取最佳温度60℃、最佳压力30MPa的条件下,BB-153和TBECH的萃取效率也仅仅达到32.8%和32.5%。由于TBECH和BB-153均是弱极性的化合物,分别以甲醇、甲苯和正丙醇为夹带剂进行提取发现,提取效率:甲醇≈甲苯>乙醇。
最终优化条件为萃取温度60℃、压力30Mpa,CO2质量流速为8g/min,夹带剂为甲醇(流速为3mL/min),萃取时间为60min。
2.2 定性与定量
将标准样品按照GC-MS条件进样,得到BB-153、TBECH的全扫描质谱图,BB-153和TBECH的保留时间分别为7.657min和5.141min。BB-153的定量特征离子峰为 m/z 627.5,TBECH的定量特征离子峰为m/z 267.0和187.0。
2.3 线性范围、检出限及回收率
甲苯作溶剂,两种化合物均配置成0.1、0.5、2、5、10、20、50μg/mL的标准溶液。准确吸取1mL标准溶液至样品瓶中,在色谱条件下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0.9999,以信噪比S/N=20时对应的物质浓度为检测限,结果见表1。
2.4 实际样品的测定
应用本方法对市场上购买的阻燃软质聚氨酯泡沫(阻燃海绵)进行溴系阻燃剂含量检测,未检出两种化合物。
3结论
本文以软体家具用软质阻燃聚氨酯泡沫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可能添加的新型溴系阻燃剂通过气质联用法进行检测。通过优化超临界CO2提取的参数条件,建立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软体家具中的BB-153和TBECH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环保,适用于软体家具中溴系阻燃剂的检测。
参考文献:
[1] Jiang Y Q.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romine retardant worldwide. [J].Chemical Techno-Economics 2006 24(9):14,19.
[2]
http://chm.pops.int/Implementation/NewPOPs/The9newPOPs/tabid/672.
[3] 刘益军. 聚氨酯树脂及其应用.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122-138.
本项目为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青年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13PZ0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岩白菜中岩白菜素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岩白菜中岩白菜素的最佳工艺。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岩白菜素的含量为指标,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乙醇浓度及用量等因素对岩白菜素收率的影响,确定超临界CO2萃取岩白菜中岩白菜素的最佳条件。结果:在萃取压力为15MPa,萃取温度为55℃,分离压力为6MPa,分离温度为40℃,乙醇的浓度为70%的条件下所得提取物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最高。结论:在提取的最佳参数组合下,提取物中岩白菜素的含量达12.4%,该工艺条件适宜岩白菜素的提取。
关键词:岩白菜;岩白菜素;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3-0060-03
岩白菜为虎耳草科岩白菜属植物岩白菜Bergamapurpurascens(Hook.f.etThoms.)Engl.的干燥根茎,其主要有效成分岩白菜素属于异香豆精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抗炎、护肝、抗病毒和神经保护等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1]。
超临界萃取技术[2~3]是一种集提取和分离为一体,又基本上不用有机溶剂的新技术。近20年来的研究表明[4~5]超临界萃取技术的自身优势主要有:萃取能力强,提取率高;操作温度低,能较完好地保存中药有效成分不被破坏,不发生次生化,适合那些对热敏感性强、容易氧化分解破坏的成分的提取;CO2超临界流体对物质溶解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除与目标物的极性、沸点、分子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超临界萃取时的温度、压力、夹带剂等关系密切。本实验就温度、压力及夹带剂对萃取岩白菜中岩白菜素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超临界CO2萃取设备(型号:HA221-50-06,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型号:UV-2450,日本岛津);电子分析天平(型号:PercisaXS-125A,瑞士产);旋转蒸发仪(型号:BUCHI-R-200,瑞士产)等。
1.2试药甲醇、乙醇(均为分析纯),水(去离子水),D-101大孔吸附树脂(天津农药股份有限公司树脂分公司生产),CO2气体(昆明氧气厂,食品级纯度≥99.9%)。岩白菜样品(同一批次)由本院杨树德副教授鉴定为虎耳草科岩白菜属植物岩白菜Bergamapurpurascens(Hook.f.etThoms.)Engl.的干燥根茎,粉碎备用。岩白菜素对照品(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11532―200202)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方法与结果
2.1标准曲线的建立称量适量岩白菜素对照品置于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以甲醇为空白,在200~800nm波长段扫描,结果显示岩白菜素在274nm处有最大吸收,故选274nm作为岩白菜素的测定波长。如图1所示。
2.1.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量3.0mg岩白菜素对照品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得到60μg/mL的岩白菜素对照品溶液。
2.1.2岩白菜超临界CO2提取率测定
取岩白菜超临界CO2提取物1g用蒸馏水10mL溶解后转移至大孔吸附树脂柱中,静置30min后用300mL去离子水洗脱,弃去水洗部分,再用2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300mL,取洗脱液0.1mL置10mL容量瓶中稀释摇匀,并定容至刻度,待测。目标成分的提取率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式中P表示提取率(%),C表示浓度(μg/mL),A表示吸收值,n表示提取液的稀释倍数,V表示提取液的体积(mL),W表示岩白菜原料投料量(g)。
2.1.3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60μg/mL的岩白菜素对照品溶液1.5、2.0、3.0、4.0、5.0、5.5mL分别置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分别以甲醇为空白对照(如图1所示),在274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纵坐标作为吸收度,以横坐标作为浓度,制定标准曲线,得到标准曲线为y=0.02267c-0.00445(r=0.99986)。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岩白菜素对照品在9.0~33.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2精密度试验取同一浓度岩白菜素对照品溶液连续测定5次,测定结果见表1所示。结果:RSD=0.202%,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稳定性试验分别取同一浓度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0、0.5、1、2、4h时测定浓度,测定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在4h内溶液稳定。
2.4加样回收率取已知浓度萃取物(A:含岩白菜素量)5份,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岩白菜素对照品(B),并溶解定容于10mL,适当稀释(取0.1mL置10mL容量瓶中加适量甲醇溶解,定溶至刻度,测定含量,结果显示加样回收率较好。见表3。
3结果
3.1单因素下岩白菜素萃取条件研究
3.1.1萃取压力对岩白菜中岩白菜素提取率的影响分别选取压力为:10、15、20、25、30MPa。其他因素设定为:萃取温度45℃,80%乙醇用量300mL,萃取时间1.0h,CO2流量20L/h,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35℃。分别进行实验,按2.1.3的纯化方法及公式计算岩白菜素的萃取率。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萃取压力在10~15MPa之间时,提取率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15MPa时有最佳得率。超过15MPa后,萃取率逐渐下降。但20MPa时岩白菜素的萃取率比10MPa时高,可以看出选用萃取压力在10~20MPa进行萃取较为合适。
3.1.2萃取压力对岩白菜中岩白菜素提取率的影响分别设定温度为:40℃、45℃、50℃、55℃、60℃。其他因素设定为:萃取压力15MPa,80%乙醇用量300mL,萃取时间1.0h,CO2流量20L/h,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35℃。分别进行实验,按2.1.3的纯化方法及公式计算出岩白菜素的萃取率。结果见图4。
图4萃取温度对岩白菜素提取率的影响[KH*3]
由图4可以看出,在55℃时萃取效果最佳,但温度过高可能使流体的密度发生改变,使被萃取物在其中的溶解度下降,从而使得率减少。因此本实验选用萃取温度范围为50~60℃安排正交。
3.1.3乙醇浓度对岩白菜素提取率的影响根据设备条件及预实验,分别选取乙醇浓度为:60%、70%、80%、90%、100%。其他因素设定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55℃,乙醇用量300mL,萃取时间1.0h,CO2流量20L/h,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35℃分别进行实验,按2.1.3的纯化方法及公式计算岩白菜素的萃取率。结果见图5。
由图5可以看出,在70%乙醇浓度时萃取效果最佳,但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得率减少。因此本实验选用乙醇浓度为65%~75%进行正交设计。
3.1.4乙醇用量对岩白菜素萃取率的影响分别选取乙醇用量为:100、200、300、400、500、600mL。其他因素设定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55℃,70%乙醇为夹带剂,萃取时间1.0h,CO2流量20L/h,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35℃分别进行实验,按2.1.3的纯化方法及公式计算岩白菜素的萃取率。结果见图6。
由图6可以看出,在100~500mL范围内,增加夹带剂乙醇用量可以使得率明显增加,当乙醇用量多于500mL后,萃取效果逐渐不明显。考虑提取成本及设备自身原因,也不宜过多使用夹带剂,因此固定乙醇用量为500mL进行实验。
3.2正交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固定CO 2流量20L/h,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35℃,乙醇用量500mL及萃取时间1h等5个因素,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乙醇浓度3个因素为变量,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正交设计,因素水平表见表4,L�9(34)正交试验结果见表5,方差分析见表6。
由岩白菜素提取率的正交试验直观分析可以得知,因素的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岩白菜较佳的提取工艺组合为:A 2B 2C 2,即浓度为70%的乙醇为夹带剂,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55℃。
3.3优选工艺的验证实验为进一步考察上述优选工艺的可行性,按上述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验证实验,岩白菜素的含量分别为:12.2%,12.4%,12.5%,12.4%,12.7%,平均得率为12.4%,证明该工艺可行。
4讨论
未见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技术直接从岩白菜药材中萃取岩白菜素的报道,相关文献[6]也只对萃取结晶岩白菜素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技术直接萃取岩白菜中岩白菜素,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15MPa,乙醇浓度为70%,萃取温度为55℃,其它条件为固定CO 2流量20L/h,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35℃,乙醇用量500mL及萃取时间1h,岩白菜素的提取率经紫外测定可达12.4%,较为理想。
本研究为民族药材岩白菜再次开发利用及提高相关制剂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84.
[2]韩丽.实用中药制剂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艺出版社,2002:130~133.
[3]李卫民.中药现代化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6.
[4]张大鹏,苏瑞强,姜倩倩,等.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5):476.
[5]黄炳生,黄国稠,汪穗福,等.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中应用的优越性[J].基层中药杂志,2001,15(6):49~51.
[6]高杰,张文成,潘见,等.超临界CO 2萃取结晶岩白菜素工艺初探[J].食品科学,2007,28(10):26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