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选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检定装置”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检定装置”可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自动校验的装置。采用DSP 技术、GPS 授时技术、计算机无线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可对RTU 的四遥功能及指标进行校验,具备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平台,校验数据可存贮、传输、查询、修改、打印,可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和原始记录。
选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检定装置”要注意一下几点:
1、交流采样装置及交流采样远动终端(RTU)检验
1)交直流模拟量输入检验
可以进行的检验项目有:基本误差测定、遥测信息响应时间测定、各种影响量引起的改变量测定、与主站通信正确性试验、遥测扫描周期试验等。
2)状态量输入检验
可以进行遥信输入信号与显示终端遥信状态一致性试验,事件顺序记录正确性及SOE分辨率试验,遥信变位响应时间测试、与主站通信正确性试验。
3)遥控执行检验
可以测定各路遥控执行功能是否正常,输出继电器接点的容量是否符合要求。
4)遥调功能检验
可以测定各路遥调功能是否正常,遥调输出模拟量的准确度是否符合要求。
5)数字量输入测试检验
可以进行输入数字量与显示终端显示数字一致性试验,与主站通信正确性试验。
6)脉冲输入检验
可以进行输入脉冲数与终端脉冲计数值一致性试验,与主站通信正确性试验。
2、交流功率源
本仪器可以输出交直流电压,交流电流,装置等级0.05,可提供交直流电压标准、交流电流标准、功率标准、相位标准、功率因数标准、频率标准、电能标准。输出方式和输出电量可以任意设置。
2. 什么是电气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包含哪些
电气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就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设备及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中的保护装置和继保电力系统分析里的有什么异同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我们一般都连着说的,毕竟这两样东西都是配合使用。继电保护装置故名思义,就是保证变压器、线路、发电机等设备正常运行的保护,作用就设备正常时运行,故障时正确动作。而安全自动装置保护的是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包括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等。保护装置向线路、设备(如变压器)提供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如光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母差保护等;测控装置是控制断路器、隔离开关动作的装置。安全自动装置包括稳控装置、低压低周减载装置、振荡解列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装置等等。随着电网容量越来越大,如果高压线路或超高压、特高压(一般是220kV及以上)线路发生事故跳闸,由于这些线路承担着大量负荷,一旦发生事故会引起电源严重不足而负荷很大,这样就会造成电网电压、频率降低,最终会引发大面积停电甚至电网崩溃,所以加装稳控装置,当这些线路跳闸后,稳控装置会向下级或者下下下级(取决于稳控装置主站安装位置)发出某些线路的跳闸指令,甩掉部分负荷,保护电网稳定运行。稳控装置动作肯定是场非常大的事故。低压、低周减载装置原理与稳控差不多,最大的区别是低压、低周减载只能控制所在变电站的线路。振荡解裂装置就是系统发生振荡时动作甩掉部分负荷。
4.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指:通过执行规定功能来实现某一给定目标的一些相互关联单元的组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
二、结构形式:
1)分布式系统结构
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这里所谈的'分布'是按变电站资源物理上的分布(未强调地理分布),强调的是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研究分布问题的。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要做到完全分布式结构,在可扩展性、通用性及开放性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应用及技术实现上就会遇到许多目前难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如在分散安装布置时,恶劣运行环境、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存在的问题等等,就目前技术而言还不够十分成熟,一味地追求完全分布式结构,忽略工程实用性是不必要的。
2)集中式系统结构
系统的硬件装置、数据处理均集中配置,采用由前置机和后台机构成的集控式结构,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目前国内许多的厂家尚属于这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有以下不足:前置管理机任务繁重、引线多,是一个信息'瓶颈',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即在前置机故障情况下,将失去当地及远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另外仍不能从工程设计角度上节约开支,仍需铺设电缆,并且扩展一些自动化需求的功能较难。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结构形成的原由,变电站二次产品早期开发过程是按保护、测量、控制和通信部分分类、独立开发,没有从整个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下进行,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要求,在进行变电站自动化工程的设计时,大多采用的是按功能'拼凑'的方式开展,从而导致系统的性能指标下降以及出现许多无法解决的工程问题。
3)分层分布式结构
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全站控制级(站级)和就地单元控制级(段级)的二层式分布控制系统结构。
5.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一样么
我的理解:变电来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源=继电保护+计量控制+电能调度分配。
继电保护装置和继电保护虽然只差两个字,但却不是同一概念。
继电保护装置只能算个大部件。是继电保护的一部分。
继电保护涉及一次、二次,一次的信号经过二次的继电保护装置处理后输出显示信号(告警)或者跳闸、合闸信号,一次的断路器执行跳闸、合闸。
6.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介绍
综合自动化系统就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设备及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7.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形式
有以下几种形式:
1. 集中式的结构形式
2. 分层分布式的结构形式
各自的优缺点:
1. 集中式的结构形式是根据变电站的规模,配置相应容量的集中式保护装置和监控主机及数据采集系统。他们安装在中央控制室内。
该种方式结构紧凑,体积小,造价低,尤其是对35KV或规模较小的变电站更为有利,能完成综合自动化式变电站的各种要求。
缺点是:每台机器的功能较集中,一旦机器发生故障,会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最好采用双机并联运行方式。软件量大,系统调试麻烦。组态不灵活,对不同的主结线或是不同规模的变电站,软硬件都需改动。
2. 分层分布式系统的体系结构(现在较多用):为多CPU的体系结构,每一层完成不同的功能。每一层都由不同的设备或不同的子系统组成。一般分为三层:变电站层,单元层,设备层。
其中:设备层指站内的主要设备,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及辅助触点、电流电压互感器。单元层按断路器的间隔分,具有测量、控制和保护部件。变电站层包括全站性的监控主机,远动通信机。
又分为:集中组屏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式。
分层分布式的特点:继电保护相对独立,且具有与系统控制中心通讯功能,模块化结构,所以可靠性高。其优点是便于设计和安装调试,管理。尤其适用于老站改造。
分层分布式与集中相结合的结构形式:按每个电网元件(一条出线、一台变压器等)为对象,集测量、保护、控制为一体,设计在一个机箱内。安装在各个开关柜上。由监控主机通过网络对他们进行管理和交换信息。但主变压器和高压线路保护装置仍集中组屏安装在控制室内。因此称为分布和集中相结合的结构,是当前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结构形式。其特点是:
1)10-35KV馈线保护采用分散式结构,就地安装,节约控制电缆。通过现场总线与保护管理机交换信息。
2) 重要保护集中安装在控制室内,对其可靠性较为有利。
3)其他自动装置(低周减载,备自投,无功综合控装置)采用集中组屏。
4)减少电缆,减少占地面积。
5)组态灵活,检修方便。
8. 综合自动化装置是什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功能的综合是其区别于常规变电站的最大特点,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以数据通讯为手段,以信息共享为目标.
综合自动化实现的两个原则:
一是中低压变电站采用自动化系统,以便更好地实施无人值班,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二是对高压变电站(220kV及以上)的建设和设计来说,是要求用先进的控制方式,解决各专业在技术上分散、自成系统,重复投资,甚至影响运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它涉及电力系统中控制、保护、监测等功能一体化自动控制设备。它由电流电压互感器、低通滤波器、A/D模数变换器、中央处理器、光电耦合器、键盘、汉字液晶器、电源等部件组成。它把外部保护测量电压、电流量经互感器、模数变换后输入中央处理器,同时把外部电控制开入量经光电耦合器输入中央处理器,进行逻辑判断处理后实现过流保护、低周减载、重合闸、过欠压保护、过负荷保护等功能控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电路简单、性能稳定、运行可靠、操作维护方便等特点,适合在电力系统变电站、开闭所等完成保护、控制监测等功能。(http://www.patent-cn.com/H02H/CN26383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