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变电站内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具体分别是指那些装置,两者又有什么区别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我们一般都连着说的,毕竟这两样东西都是配合使用。
继电保护装置故名思义,就是保证变压器、线路、发电机等设备正常运行的保护,作用就设备正常时运行,故障时正确动作。而安全自动装置保护的是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设备。
继电保护装置包括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等。保护装置向线路、设备(如变压器)提供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如光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母差保护等;测控装置是控制断路器、隔离开关动作的装置。
安全自动装置包括稳控装置、低压低周减载装置、振荡解列装置、重合闸、备自投装置等等。随着电网容量越来越大,如果高压线路或超高压、特高压(一般是220kV及以上)线路发生事故跳闸,由于这些线路承担着大量负荷,一旦发生事故会引起电源严重不足而负荷很大,这样就会造成电网电压、频率降低,最终会引发大面积停电甚至电网崩溃,所以加装稳控装置,当这些线路跳闸后,稳控装置会向下级或者下下下级(取决于稳控装置主站安装位置)发出某些线路的跳闸指令,甩掉部分负荷,保护电网稳定运行。稳控装置动作肯定是场非常大的事故。
低压、低周减载装置原理与稳控差不多,最大的区别是低压、低周减载只能控制所在变电站的线路。
振荡解裂装置就是系统发生振荡时动作甩掉部分负荷。
②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有哪些
(1)维持系统稳定的有:快速励磁、电力系统稳定器、电气制动、快速汽门及切机、自动解列、自动切负荷、串联电容补偿、静止补偿器及稳定控制装置等。
(2)维持频率的有:按频率(电压)自动减负荷、低频自启动、低频抽水改发电、低频调相转发电、高频切机、高频减出力等。
(3)预防过负荷的有:过负荷切电源、减出力、过负荷切负荷等。
③ 电网安全稳定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第一道防线:高速、准确地切除故障元件的继电保护和反应被保护设备运行异常的保护不损失负荷,快速隔离故障;
第二道防线: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安全自动装置。允许损失少量负荷,避免元件过载、电网失稳;
第三道防线:失步解列与频率、电压控制。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避免电网崩溃。
正常运行的电网频率,规定上下波动不得超过±0.2Hz。
中国电力工业部颁规程规定:
频率低于49.5Hz运行的时间不能超过60min。频率低于49.0Hz运行的时间不能超过30min。正常运行的电网频率,规定上下波动不得超过±0.2Hz。
因为它不仅影响电力系统内部的运行情况,而且会使千家万户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当频率下降到48Hz时,电动机转速就下降约4%,这样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会下降,质量也无法保证。因此,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地运行在额定频率是十分重要的。
④ 安全自动装置包括哪些装置
指防止电力系统失去稳定性、防止事故扩大、防止电网崩溃、恢复电力系统正常版运行的各种自动装置总称。权如稳定控制装置、稳定控制系统、失步解列装置、低频减负荷装置、低压减负荷装置、过频切机装置、备用电源自投装置、自动重合闸、水电厂低频自启动装置等。
⑤ 电力变压器设施需要经常检修什么
变压器在运行中除经常维护外,还要定期检修。定期检修分小修和大修两种。小修每年应安排在雷雨季节和负荷高峰期以前进行,其主要检修项目如下:
1)用1000V或2500V绝缘电阻表测量一、二次绕组之间及一、二次绕组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用接地摇表测量变压器的接地电阻是否合格。
2)检查引出线接头是否合格,若有接触不良或接点腐蚀,应进行修理。
3)检查瓷套管有无裂痕和放电痕迹,并清扫积污。
4)清扫油箱、散热器,必要时应铲锈涂漆。
5)检查变压器是否漏油、渗油,油位是否合适,并打开储油柜下面的放油阀放掉油污,如缺油应及时补充。
6)用电桥或万用表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检查一、二次回路是否接触良好。
⑥ 常用的安全装置有四种
常见的安全装置有联锁装置,双手操作式装置,自动停机装置,限位装置四大类
希望能够帮到你了
⑦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2.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2.1.1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维持电网频率、电压的正常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备用容量应分配合理,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整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自发振荡。
2.1.2合理的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在电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当统筹考虑,合理布局。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也要注重电网结构的合理性。合理的电网结构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a) 能够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适应系统发展的要求;
b) 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它元件超过规定的事故过负荷和电压允许偏差的要求;
c) 应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有关各项安全稳定标准;
d) 满足分层和分区原则;
e) 合理控制系统短路电流。
2.1.3在正常运行方式(含计划检修方式,下同)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2.1.4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足再次发生单一元件故障后的暂态稳定和其它元件不超过规定事故过负荷能力的要求。
2.1.5 电力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必须有预定的措施,以防止事故范围扩大,减少事故损失。
2.1.6低一级电网中的任何元件(包括线路、母线、变压器等)发生各种类型的单一故障均不得影响高一级电压电网的稳定运行。 2.2.1受端系统的建设
2.2.1.1受端系统是指以负荷集中地区为中心,包括区内和邻近电厂在内,用较密集的电力网络将负荷和这些电源联接在一起的电力系统。受端系统通过接受外部及远方电源输入的有功电力和电能,以实现供需平衡。
2.2.1.2受端系统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实现合理的电网结构的一个关键环节予以加强,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水平。加强受端系统安全稳定水平的要点有:
a.加强受端系统内部最高一级电压的网络联系; b.为加强受端系统的电压支持和运行的灵活性,在受端系统应接有足够容量的电厂;
c.受端系统要有足够的无功补偿容量;
d.枢纽变电所的规模要同受端系统的规模相适应;
e.受端系统发电厂运行方式改变,不应影响正常受电能力。
2.2.2电源接入
2.2.2.1根据发电厂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规模的发电厂应分别接入相应的电压网络;在经济合理与建设条件可行的前提下,应注意在受端系统内建设一些较大容量的主力电厂,主力电厂宜直接接入最高一级电压电网。
2.2.2.2外部电源宜经相对独立的送电回路接入受端系统,尽量避免电源或送端系统之间的直接联络和送电回路落点过于集中。每一组送电回路的最大输送功率所占受端系统总负荷的比例不宜过大。具体比例可结合受端系统的具体条件来决定。
2.2.3电网分层分区 2.2.3.1应按照电网电压等级和供电区域,合理分层分区。合理分层,将不同规模的发电厂和负荷接到相适应的电压网络上;合理分区,以受端系统为核心,将外部电源连接到受端系统,形成一个供需基本平衡的区域,并经联络线与相邻区域相连。
2.2.3.2随着高一级电压电网的建设,下级电压电网应逐步实现分区运行,相邻分区之间保持互为备用。应避免和消除严重影响电网安全稳定的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磁环网,发电厂不宜装设构成电磁环网的联络变压器。
2.2.3.3 分区电网应尽可能简化,以有效限制短路电流和简化继电保护的配置。
2.2.4电力系统间的互联
2.2.4.1 电力系统采用交流或直流方式互联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2.2.4.2交流联络线的电压等级宜与主网最高一级电压等级相一致。
2.2.4.3互联电网在任一侧失去大电源或发生严重单一故障时,联络线应保持稳定运行,并不应超过事故过负荷能力的规定。
2.2.4.4在联络线因故障断开后,要保持各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2.4.5系统间的交流联络线不宜构成弱联系的大环网,并要考虑其中一回断开时,其余联络线应保持稳定运行并可转送规定的最大电力。
2.2.4.6对交流弱联网方案,应详细研究对电网安全稳定的影响,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后,方可采用。 2.3.1 无功功率电源的安排应有规划,并留有适当裕度,以保证系统各中枢点的电压在正常和事故后均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2.3.2电网的无功补偿应以分层分区和就地平衡为原则,并应随负荷(或电压)变化进行调整,避免经长距离线路或多级变压器传送无功功率, 330kV及以上等级线路的充电功率应基本上予以补偿。 2.3.3 发电机或调相机应带自动调节励磁(包括强行励磁)运行,并保持其运行的稳定性。
2.3.4 为保证受端系统发生突然失去一回重载线路或一台大容量机组(包括发电机失磁)等事故时保持电压稳定和正常供电,不致出现电压崩溃,受端系统中应有足够的动态无功备用容量。 2.5.1在规划电网结构时,应实现合理的分层分区原则;运行中的电力系统必须在适当地点设置解列点,并装设自动解列装置。当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能够有计划地将系统迅速而合理地解列为供需尽可能平衡(与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过频率切水轮机、低频自起动水轮发电机等措施相配合)而各自保持同步运行的两个或几个部分,防止系统长时间不能拉入同步或造成系统频率和电压崩溃,扩大事故。
2.5.2电力系统必须考虑可能发生的最严重事故情况,并配合解列点的安排,合理安排自动低频减负荷的顺序和所切负荷数值。当整个系统或解列后的局部出现功率缺额时,能够有计划地按频率下降情况自动减去足够数量的负荷,以保证重要用户的不间断供电。发电厂应有可靠的保证厂用电供电的措施,防止因失去厂用电导致全厂停电。 2.5.3在负荷集中地区,应考虑当运行电压降低时,自动或手动切除部分负荷,或有计划解列,以防止发生电压崩溃。 2.6.1电力系统全停的恢复应首先确定停电系统的地区、范围和状况;然后依次确定本区内电源或外部系统帮助恢复供电的可能性;当不可能时,应很快投入系统黑启动方案。
2.6.2制定黑启动方案应根据电网结构的特点,合理划分区域,各区域必须安排一至两台具备黑启动能力机组,并合理分布。
2.6.3系统全停后的恢复方案(包括黑启动方案),应适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以便能快速有序地实现系统的重建和对用户恢复供电。恢复方案中应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恢复步骤和恢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保护、通信、远动、开关及安全自动装置均应满足自启动和逐步恢复其它线路和负荷供电的特殊要求。
2.6.4在恢复启动过程中应注意有功、无功功率平衡,防止发生自励磁和电压失控及频率的大幅度波动,必须考虑系统恢复过程中的稳定问题,合理投入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防止保护误动而中断或延误系统恢复。
⑧ 什么是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防止电力系统失去稳定性、防止事故扩大、防止电网崩溃、恢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自动装置总称。一般是根据电力系统的电压、频率、负荷大小的变化,如引起电力网的不稳定运行,即通过这些安稳装置切除部分负荷,保证大电网迅速回到正常运行状态。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就是装在两个同步电网的联络线上,当两网不能保持同步时,执行自动解列的装置。还有自动切机功能,就是当电厂出口发生设备故障,导致输送能力低于电厂实际功率时,切除发电机组。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原动机供给发电机的功率总是等于发电机送给系统供负荷消耗的功率,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使上述功率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时,电力系统应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或者凭借控制设备的作用过度到新的功率平衡状态运行。
(8)安全自动装置保证扩展阅读;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的电力设备和线路,应装设短路故障和异常运行保护装置。电力设备和线路短路故障的保护应有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必要时可再增设辅助保护。主保护是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
后备保护是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以切除故障的保护。后备保护可分为远后备和近后备两种方式。远后备是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近后备是当主保护拒动时,是当断路器拒动时,由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
辅助保护是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简单保护。异常运行保护是反应被保护电力设备或线路异常运行状态的保护。
⑨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有哪些
电网中主要的安全自动装置种类和作用:
(1)低频、低压解列装置:地区功率不平衡且缺额较大时,应考虑在适当地点安装低频低压解列装置,以保证该地区与系统解列后,不因频率或电压崩溃造成全停事故,同时也能保证重要用户供电。
(2)振荡(失步)解列装置:经过稳定计算,在可能失去稳定的联络线上安装振荡解列装置,一旦稳定破坏,该装置自动跳开联络线,将失去稳定的系统与主系统解列,以平息振荡。
(3)切负荷装置:为了解决与系统联系薄弱地区的正常受电问题,在主要变电站安装切负荷装置,当受电地区与主系统失去联系时,该装置动作切除部分负荷,以保证该区域发供电的平衡,也可以保证当一回联络线掉闸时,其它联络线不过负荷。
(4)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是电力系统重要的安全自动装置之一,它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出现功率缺额使电网频率、电压急剧下降时,自动切除部分负荷,防止系统频率、电压崩溃,使系统恢复正常,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对重要用户的连续供电。
(5)大小电流联切装置:主要控制联络线正向反向过负荷而设置。
(6)切机装置:其作用是保证故障载流元件不严重过负荷;使解列后的电厂或局部地区电网频率不会过高,功率基本平衡,以防止锅炉灭火扩大事故;可提高稳定极限。
⑩ 汽车安全自动保护器是什么
汽车安全自动保护器,涉及一种汽车行驶中的安全保护装置。它是在汽车车头前装一套由感应杠杆、伸缩杆、推杆、连杆、拉杆、连杆轴和拉绳等组成的自动熄火、刹车机构;在保险杠和汽车大梁之间装有由减震弹簧套、减震弹簧座和减震弹簧组成的减震装置,保险杠和汽车大梁由滑板连接。当汽车相碰时,前者实现自动熄火与刹车,后者实现缓冲相撞时产生的撞击力,从而可使相撞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