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1、升高温度法
可采用手握法,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专气,导管口属有气泡放出,手移开后,导气管内水柱上升,较长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液面差法
用止气夹夹住橡胶导管部分,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继续加水形成一段水柱,产生高度差,在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发生回落,说明气密性良好。
(1)检查实验装置密封性一般用扩展阅读
1、气密性检验的原理:将压缩空气(或氨、氟利昂、氦、卤素气体等)压入容器,利用容器内外气体的压力差检查有无泄漏的试验法。
2、气密性检验需用气密性检测仪,是专门应用于对腔体机械产品进行密封性检测的装置。
气密性检测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缸体、活塞、石油、煤矿、胶管、压力表、储气罐等各行各业需要进行气体增压和气密性试验的地方。
❷ 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要至少三种最常见的)
一、空气热胀冷缩法 这是教材上介绍的常用的一种方法,操作简便行,但有四个缺点:①如果仪器玻璃较厚、装置较大,或者手掌温度与空气温度相差不大时,都不会产生气泡,更不能形成水柱;②每检查一次用时间偏长;③导气管的尾端被水浸湿,不适宜做避免水参与的实验(如制氨气、制氯化氢等);④若装置内已经装入了试剂就不能再行检查。
二、注水法 适用于检查启普发生器或类似于启普发生器的装置。首先关闭排气导管,从顶部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此法有两个缺点:①装置内部被水浸湿;②如果已装入了固体试剂则不能再行检查。 为了消除上述两种方法中的缺点,现设计了以下三种气密性检查方法。 三、外接导管浸水法 在装置的尾端导气管上外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长的玻璃导管,导管浸入试管内的水中,水进入导管一段高度后不再进入,内外液面高度差较大,把试管上下移动几次,仍然如此,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进入导管很多,液面高度差很小,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四、滴定管压气法 取一支25mL滴定管,下端与橡皮管连接,橡皮管变曲成U形与装置的尾端导管连接,滴定管内装满水。打开滴定管开关,水面下降一段距离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不停,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使用此法要注意:滴定管里水面不能超过装置尾端导管30cm高度,否则,压强太大,空气有可压缩性,水有可能流入装置里。
五、滴定管抽气法 取装水的一支25mL滴定管,其上端通过单孔橡皮塞和橡皮管与装置尾端导管连接。打开滴定管的开关,如果水面下降一段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❸ 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
第一种:在做“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的时候用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先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烧杯或水槽的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用手掌紧贴烧瓶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试管或烧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然后把手移开,过一会儿,待试管或烧瓶冷却后,水就从烧杯或水槽中升到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不漏气。【注意:如果是在家做实验,自制的试管或烧瓶的管壁太厚了那就杯具了...】
第二种(启普发生器):在做“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时用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首先关闭排气导管,从顶部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适用于
液-固
反应一类的实验】
第三种(外接导管):在装置的尾端导气管上外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长的玻璃导管,导管浸入试管内的水中,水进入导管一段高度后不再进入,内外液面高度差较大,把试管上下移动几次,仍然如此,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进入导管很多,液面高度差很小,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第四种:取装水的一支25mL滴定管,其上端通过单孔橡皮塞和橡皮管与装置尾端导管连接。打开滴定管的开关,如果水面下降一段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滴定管是用来准确放出液体的容量仪器,可精确到0.01mL,细长且下端有活塞】
第五种:取一支25mL滴定管,下端与橡皮管连接,橡皮管变曲成U形与装置的尾端导管连接,滴定管内装满水。打开滴定管开关,水面下降一段距离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不停,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使用此法要注意:滴定管里水面不能超过装置尾端导管30cm高度,否则,压强太大,空气有可压缩性,水有可能流入装置里。
❹ 检查装置气密性一般利用的原理是什么
第一种:
用手捂住,手掌是有一定温度的,且高于管子,这样相当于加热管子,由于热涨冷缩,管子里压强增大,如果此时管子气密性不佳,则气就会漏掉,反之,则会从水泡中排出。
第二种:
加水的那一端管子 是密闭的,不用管,加水后,如果夹子处夹的不紧,即气密性差,即空气可流通,水柱高低就会变化。
❺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
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是安装仪器后的重要步骤。在装入试剂或调整仪器前,连接处常会松动,所以装入试剂前对装置整体再次作气密性检查很有必要。
一般说来,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由于气体发生器结构不同,因此检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现就一些常见装置的检验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同学们参考。
点击查看源网页
点击查看源网页
1.如右图,此装置为最简易的制取气体装置,对于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主要是通过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把导管的一端插到水里,用手紧握(必要时可双手同时用)试管的外壁。如果水中的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水在导管里形成了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只有气密性良好的装置才能进行有关实验。
2. 对下图A所示的装置,要先向左边试管里加水封闭长颈漏斗的下口后再检查;对下图B所示的装置,要先向漏斗里加水封闭漏斗颈后再检查;对下图C所示的装置,关闭导气管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后使之出现液面差,通过观察液面的变化,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点击查看源网页
A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 如图检查气密性方法: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打开a,用酒精灯微热B,若导气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 如图为启普发生器。该装置的原理与2图A的原理是一样,但主要是该装置中弹簧夹被活塞代替。具体方法为: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使球形漏斗中出现水柱,水柱高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5. 如上图为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室装置。
具体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塞紧烧瓶瓶塞,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烧瓶底部。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而且在松开手后,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好。
6. 带有刻度的注射器类
答案:关闭酸式滴定管活塞,用手捂热烧瓶,若注射器活塞外移,松手后又回到原来位置,说明气密性良好。或关闭滴定管活塞,记下注射器活塞刻度,然后轻拉(推)活塞, 松开手后假如注射器活塞能回到原来位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7. 可以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测定不同浓度的硫酸与锌的反应速率。检查气密性方法为: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然后把注射的活栓外拉一段距离,然后松手,如果注射器的活栓能恢复原状(“0”位置处),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8. 关闭活塞m,n,把装置中右侧的量气管下移一段距离,使装置左右两管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表明装置漏气(或往右侧量气管中加适量的水,使装置左右两管中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该装置漏气)
9. 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多余的氯气可以贮存在b瓶中,其中各试剂瓶中所装试剂为:B(氢硫酸)、C(碘化钾淀粉溶液)、D(水)、F(紫色石蕊试液)。
怎样检验装置G的气密性?
方法为:关闭A中分液漏斗旋塞和G中活塞K,从c中向容器内加液体,当c的下端浸入液面且c中液面高于b瓶内液面,并保持长时间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好。
10. 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
答:在E中加入水,导管没入水中,在A中放入水,使水面浸没分液漏斗颈下端,打开旋塞a和分液漏斗活塞,在圆底烧瓶底部微热,若A中漏斗颈内水面上升且E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也可关闭a,在烧瓶底部加热和D下部加热,检查前后两部分气密性)。
❻ 初中化学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实验前,确保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基础。气密性检查主要分为:微热法(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液差法)、打气与抽气法(针筒+长颈漏斗)等,检查原理为:改变内部压强大小,形成内外压强差,产生水柱。具体方法如下:
一、微热法(热胀冷缩法)
原理:通过微热使装置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溢出一部分气体,冷却后,装置内的气体冷缩后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将水压入导管内,形成水柱。
实例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试管+导管)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导管一端放入水中,构成密闭系统,用双手捂住试管,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分液漏斗+锥形瓶)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中的旋塞,构成密闭系统,用双手捂住锥形瓶(或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锥形瓶,加热片刻即可),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二、注水法(液差法)
原理:用分液漏斗向密封的装置中注水,水压缩装置内的气体使内部气压上升,大于外部气压,再注水时,水会留在长颈漏斗中,与装置内的液面形成液面差。
实例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长颈漏斗+锥形瓶)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不断注入水,使长颈漏斗中的水高出装置内部水面一段距离,形成液面差,观察液面差稳定无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2、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查
关闭启普发生器下面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不断注入水,直至球形漏斗的底端浸没在水面以下。再关闭启普发生器上面活塞后,继续注入水,使球形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反应器中的液面,停止注入后,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3、U型管的气密性检查
将U型管的一端的弹簧夹关紧,在另一端注入水,直至左右形成液面差,静置一段时间,液面差无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三、打气与抽气法(针筒+长颈漏斗)
原理:利用针筒的打气与抽气使装置内部的气压变大变小。抽气时,内部气压变小时,外部气压大,外界气压大,外界气体进入形成气泡。打气时,装置内部的气压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
实例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长颈漏斗+锥形瓶)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锥形瓶的双孔塞,一个放长颈漏斗,另一孔与针筒相连。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至长颈漏斗的底端浸没在水面以下。利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打气或抽气。
向外抽气时,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向内打气时,装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❼ 在实验中如何进行容器密封性验证
答:容器密封性验证常采用物理和微生物学检测手段.物理检测有许多优点,如灵敏度较高、使用方便、检测迅速及低成本等.在产品有效期内,均可使用物理检测方法来确定包装完整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包装完整性检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确保无菌产品始终保持无菌状态.因此,在产品包装的研发阶段,应考虑采用微生物侵入试验,或采用经验证过的并且比微生物检测更为有效的物理试验方法,来检测产品包装的完整性.但是,对效期内产品的稳定性试验来说,因进行微生物侵入试验较为困难,故建议采用物理检测方法.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瓶或西林瓶(小瓶),灌装入培养基,在正常生产线上压塞、压盖灭菌.然后,将容器密封面浸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同时,需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
❽ 有什么简单的,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越多越好。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将实验仪器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热试管,若过一会儿,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若没有上述现象,则气密性不好,这时要一段一段的仔细用上述方法检验。
二.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则气密性好.
三.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导管的另一端插在组装仪器上,连成的仪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应瓶时,先用分液漏斗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将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则气密性不好.
总结:前两种方法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特性,而第三种方法是利用了压强的缘故,一般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从这两方面因素考虑.
❾ 红磷实验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
打开弹簧夹,把导管一端放到水中,用手握住要做实验的瓶子,看水中的导管是否冒气泡。
气密性检验需用气密性检测仪,它是专门应用于对腔体机械产品进行密封性检测的装置。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水箱、油箱等对容腔有密封要求的生产中。气密性检测仪采用嵌入式控制的智能化设计,可自动完成测试程序,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自动判别。
在416℃时红磷升华,它的蒸气冷却后变成白磷。能燃烧与氧气生成十氧化四磷,五氧化二磷是其系数约分而来,在自然界不存在,红磷都易与卤素化合,生成三卤化磷或五卤化磷。
(9)检查实验装置密封性一般用扩展阅读:
用止气夹夹住橡胶导管部分,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继续加水形成一段水柱,产生高度差,在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发生回落,说明气密性良好。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比如:实验室制取氢气,经除杂质(HCI气体及水分)后,再做它用。
检验气密性时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用热水微热B或C装置,如果在D处有气泡放出,A的长颈漏斗水面上升,停止加热,A中长颈漏斗液面恢复正常,D中导管倒吸—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