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解池如何被发现的
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发现的。
英国化学家戴维在用电解法的时侯发现了电解质中的离子常处于无秩序的运动中,通直流电后,离子又作定向运动,故而发现的电解池。
电解池的主要应用用于工业制纯度高的金属,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装置。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还原氧化反应的过程。
❷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食盐(NaCl)中得到一种金属,并做了以下实验:
放热反应,化学键的键能高低决定了,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因为钠是一种很容易发生氧化的具有还原性的金属,相对来说,其他的反应物H2O,很稳定;生成物,H2和NaOH也很稳定,而且此反应为自发反应,是一个体系能量降低的反应,多余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此反应是放热的。记住一个原理“能量最低原理”,物质及体系(系统)总是会向着能量级别更低,使得系统更稳定的方向趋近或者运行。
当然你也可以去查找各个焓变值,然后计算理论反应热。
希望能帮到你理解!
❸ 电灯是谁发明的呢
电灯是汉弗里·戴维发明的。
1801年英国的化学家汉弗里·戴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模型非常简陋,将铂丝固定住通电,铂丝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但是由于当时铂的价格昂贵,而且实验中的损耗快,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完全承担不起。
爱迪生改良了电灯里面的灯丝。一开始,爱迪生试验了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爱迪生尝试用炭化棉线装进灯泡,接通电源后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
电灯的发展史:
20世纪初,碳化灯丝被钨丝取代,时至今日钨丝白炽灯依然在被使用。
爱迪生和他的团队发明白炽灯,被誉为光学领域的第一次革命,在照明领域屹立百年。如今,高能耗的白炽灯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断被环保的节能灯替代。
电灯并不是在某个时间点上被发明出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明史”。一盏小小电灯的背后凝聚了无数发明家的努力。
❹ 在1806年,英国科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银白色金属是什么
钠Na 钠单质很软,可以用小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钠单质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化学性质 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很容易失去。因此,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都是由0价升为+1价。金属性强。
❺ 汉弗里·戴维的电化学的成果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池,使人类第一次获得了可供实用的持续电流。1800年英国的尼科尔逊和卡里斯尔采用伏打电池电解水获得成功,使人们认识到可以将电用于化学研究。许多科学家纷纷用电做各种实验。戴维在思考,电既然能分解水,那么对于盐溶液、固体化合物会产生什么作用呢?在皇家科普协会繁忙的工作中,他开始研究各种物质的电解作用。首先他很快地熟悉了伏打电池的构造和性能,并组装了一个特别大的电池用于实验。然后他针对拉瓦锡认为苏打、木灰一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尚不清楚的看法,选择了木灰(即苛性钾)作第一个研究对象。开始他将苛性钾制成饱和水溶液进行电解,结果在电池两极分别得到的是氧和氢,加大电流强度仍然没有其它收获。在仔细分析原因后,他认为是水从中作祟。随后他改用熔融的苛性钾,在电流作用下,熔融的苛住钾发生明显变化,在导线与苛性钾接触的地方不停地出现紫色火焰。这产生紫色火焰的未知物质因温度太高而无法收集。再次总结经验后,戴维终于成功了。在1807年皇家学会的学术报告会上,戴维是这样介绍的:
将一块纯净的苛性钾先露置于空气中数分钟,然后放在一特制的白金盘上,盘上连接电池的负极。电池正极由一根白金丝与苛性钾相接触。通电后,看到苛性钾慢慢熔解,随后看到正极相连的部位沸腾不止,有许多气泡产生,负极接触处,只见有形似小球、带金属光泽、非常象永银的物质产生。这种小球的一部分一经生成就燃烧起来,并伴有爆鸣声和紫色火焰,剩下来的那部分的表面慢慢变得暗淡无光,随后被白色的薄膜所包裹。这小球状的物质经过检验,知道它就是我所要寻找的物质。
通过实验戴维进一步认识到,这种物质投入水中,沉不下来,而是在水面上急速奔跃,并发出咝咝响声,随后就有紫色火花出现。这些奇异的现象使他断定这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它比水轻,井使水分解而释放出氢气,紫色火焰就是氢气在燃烧。因为它是从木灰中提取的,故命名为钾。
对木灰电解成功,使戴维对电解这种方法更有信心,紧接着他采用同样方法电解了苏打,获得了另一种新的金属元素。这元素来自苏打,故命名为钠。
连续六个星期的紧张实验,把戴维累得形容枯槁,两眼窝陷,脸色苍白,但是他还是以坚强的毅力坚持着。1807年11月19日,他支撑着在学术报告会上介绍了发现钾、钠两元素的经过。暴风雨般的掌声和热烈的祝贺,使戴维感到非常幸福,当他回到家中,病魔终于把他打倒。操劳过度招来的热病使他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了9个星期。由于公众的关心,医生的日夜看护,病势终于好转了。
疾病丝毫也没挫减他的锐气和热情。当身体稍好一点,他又来到实验室,开始新的攻关。从1808年3月起,他进而对石灰、苦土(氧化镁)等进行电解,开始时他仍采用电解苏打的同样方法,但是毫不见效。又采用了其它几种方法,仍未获得成功。这时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来信告诉戴维,他和篷丁曾对石灰和水银混和物进行电解,成功地分解了石灰。根据这一提示,戴维将石灰和氧化汞按一定比例混和电解,成功地制取了钙汞齐,然后加热蒸发掉汞,得到了银白色的金属钙。紧接着又制取了金属镁、锶和钡。电化学实脸之花在戴维手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