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如图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如图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3-01-05 18:47:03

⑴ .如图是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设计的实验装置,下列对此实

(1)甲装置中a短玻璃管,没有插入石灰水中,因此可以用于吸气;乙装置中b长玻璃管直接插入石灰水中,因此可用于呼气,如果是吸气,石灰水就被吸入到口中了.因此在此探究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置是甲.
(2)吸气、呼气完成后,甲、乙两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乙瓶,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成分增多.
(3)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因此进入人体的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部位被利用的.
故答案为:
(1)甲
(2)乙;二氧化碳
(3)线粒体

⑵ 如图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某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

(1)、(2)明确了甲装置为进气口,乙装置为出气口,验证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那么甲装置是吸入的空气,不变浑浊,起对照作用.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乙瓶.
(3)由此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4)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肋间肌收缩,肋骨上移.
故答案为:(1)对照作用;
(2)不变浑浊;变浑浊;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4)都收缩

⑶ 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 (1)如

(1)吸气;吹气
(2)乙
(3)(甲)作为对照实验;(乙)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⑷ 如图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1)如果气体的进

(1)吸气时应该用乙装置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让外界的空气进入石灰水,如果用甲装置则会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因此在实验时,应向甲瓶吹气,向乙瓶吸气.
(2)人在呼吸的时候,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氧气,在人体内会与组织细胞内的气体进行交换,这样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甲装置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较大,说明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较多.
故答案为:
(1)吹气;吸气
(2)甲

⑸ 如图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问题.(1)两个锥形瓶中装的是什么

(1)要想检验二氧化碳的量及存在需要用到澄清石灰水,因此两个锥回形瓶中装的是澄清石答灰水.
(2)吸气时应该用捏紧b处的橡皮管,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让外界的空气进入石灰水,如果捏紧a处的橡皮管会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
(3)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量大则呼出气体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人在呼吸的时候,吸入空气中含有较多氧气,在人体内会与组织细胞内的气体进行交换,这样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B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较大,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1)澄清的石灰水;
(2)b;a;
(3)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⑹ 下面图一表示人体的呼吸过程,图二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运动包括两个过程吸气和呼气.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因此,图一中,[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吸气.[C]表示的生理过程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撒,直到平衡为止.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肺泡中的含量,二氧化碳扩撒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的含量高于血液中的含量,氧气扩撒进入血液.
(2)通过观察实验装置来判断甲瓶与乙瓶,哪一个是吸气入口,哪一个是出气出口,乙装置中长玻璃管直接插入石灰水中,可以理解为出气口,如果是进气口的话,石灰水就被吸入到口中了,那么甲装置就为吸气口.明确了甲装置为进气口,乙装置为出气口,验证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那么甲装置是吸入的空气,起对照作用.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乙瓶.
(3)综合分析图一和图二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吸吸入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本实验装置只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能验证氧的多少;乙装置为出气口,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人体呼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最根本的原因是全身的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产生的,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毛细血管,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后随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吸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甲;甲乙瓶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比甲瓶大;(3)人体呼吸吸入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⑺ 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1)如果气体的进出均

(1)、如图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乙瓶吹起,因为乙瓶中的弯管是深入到石灰水中的,如果向乙瓶吸气就会把瓶中的石灰水吸进口腔内.甲瓶中的弯管没深入到石灰水中,而直管是深入到石灰水的,应该向甲瓶中吸气,因为,如果向甲瓶中吹气,甲瓶中的气压增大,会把石灰水从直管中压出.
(2)、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而吸入的气体中含较多的氧气,因此,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乙瓶,因为向乙瓶吹气后,吹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本实验,是向乙瓶中吹入二氧化碳,因此,乙瓶的作用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甲瓶起对照作用.
故答案为:(1)吸气;吹气
(2)乙
(3)作对照;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⑻ 图1-4是为“研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设计的实验装置

A、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故A错误;
B、对比实验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所以这是在实验设计阶段必须注意的事项,故B正确;
C、对比实验不一定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注入石灰水后振荡与气体通入石灰水的现象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⑼ 7年级下册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试题

把握时间观念,认真做 七年级生物 练习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7年级下册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试题,仅供参考。
7年级下册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试题及参考答案
1.肺

(1)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分别与左右支气管相通。

(2)结构。

肺是由细支气管的树枝状分支和肺泡组成的。

①肺泡是由最细小的支气管的末端膨大形成的。

②肺泡的数目很多,约有3亿个。

③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毛细血管的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例1】下列叙述中与肺内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肺泡数目极多

B.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C.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细胞构成

解析:

A × 肺泡是构成肺的最基本单位,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肺泡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肺泡的数目比较多;(2)肺泡外面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3)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 ×

C √

D ×

答案:C

2.胸廓变化与肋间肌和膈肌的关系

(1)胸廓的组成。

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间外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

(2)胸廓变化与肋间外肌之间的关系。

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胸骨上提,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胸廓扩大;

当肋间外肌舒张时,胸骨下放,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缩小。

(3)胸廓变化与膈肌的关系。

当膈肌收缩时,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容积增大;当膈肌舒张时,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减小,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容积变小。

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收缩,胸廓扩大;肌肉舒张,胸廓缩小。

【例2】下列关于肋间外肌和膈肌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肋间外肌和膈肌交替舒缩

B.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或舒张

C.肋间外肌收缩可缩小胸廓容积

D.膈肌舒张可扩大胸廓容积

解析:

A × 肋间外肌和膈肌是与呼吸有关的肌肉,两者同时收缩或舒张。

B √

C × 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使胸廓扩张。

D × 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使胸廓缩小。

答案:B

3.呼吸运动实现了肺通气

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

(1)吸气。

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新鲜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2)呼气。

人体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泡内的部分气体呼出体外。

所以,呼吸运动实现 了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哦,是不是每一次呼吸都 把肺内所有的气体更换了呢?

不是!人出生经过第一次呼吸后,肺中永远存留着气体,每次呼吸运动,只能把肺内气体更新一部分。

【例3】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吸气后闭 气不动,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A.肋骨上举,膈舒张而上升

B.肋骨上举,膈收缩而下降

C.肋骨下降 ,膈舒张而上升

D.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

解析:

A × 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这是因为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胸廓的前后、左右径扩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使胸廓扩张,肺也随之扩张的结果。

B √

C ×

D ×

答案:B

4.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肺换气的原理。

气体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动就是气体扩散。肺的换气就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①气体交换的过程。

氧气:吸入新鲜空气后,肺泡中氧的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

二氧化碳:流经肺泡的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

②气体交换的结果。

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分解物质后产生二氧化碳,再进入下一次的气体交换。

【例4】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要经过()。

A. 一层细胞B.二层细胞

C.三层细胞 D.四层细胞

解析:

A × 肺泡周围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中需要穿过两层细胞。

B √

C ×

D ×

答案:B

5.测量胸围差

(1)实验原理分析。

①人胸廓的变化是由呼吸引起的,人在呼吸时胸廓会随着变大和变小。

②计算公式:胸围差=尽力吸气时胸围的长度-尽力呼气时胸围的长度。

(2)测量过程。

①准备:三人一组,且男女分开。3人互相配合,2人为测量者,1人为被测者。受测者脱去外衣,自然站立,双手下垂,不挺胸,不憋气。

②测量位置:一个人在前,将软尺置于乳头上缘,另一人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

③应在同一位置测量三次。

(3)结果分 析。

同学间的胸围差有差异,与性别、年龄以及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有关。

胸围差不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膈顶部的下降和回升使胸腔的上下径发生变化,也可以影响胸廓的容积。

6.验证人呼出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1)实验用具。

玻璃管、锥形瓶、橡皮管、澄清的石灰水等。

(2)实验步骤。

按照下图安装实验装置。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3)实验现象。

乙瓶比甲瓶中的石灰水浑浊程度大。

(4)实验 结论。

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

7.模拟膈运动实验

(1)模型设计。

模型中烧瓶代表胸廓,玻璃管代表气管,气球代表肺,橡皮膜代表膈肌。

(2)实验过程。

一手握住瓶颈,一手向下拉橡皮膜;然后 ,一手放开橡皮膜。

(3)实验现象。

上推橡皮膜,气球回缩;放松橡皮膜,气球胀大。

(4)实验分析及结论。

放松橡皮膜相当于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气球胀大即肺扩大,气体入肺,吸气;上推橡皮膜相当于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气球回 缩即肺回缩,气体出肺,呼气。

【例5】(哈尔滨)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测量的明明同学的胸围长度,明明同学的胸围差是()。

状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静 吸气时的胸围 82 cm 82 cm 83 cm

平静呼气时的胸围 80 cm 80 cm 81 cm

深吸气时的胸围 90 cm 90.5 cm 91 cm

深呼气时的胸围 78 cm 78.2 cm 77.4 cm

A.13.6 cmB.12.3 cm C.12.6 cm D.2 cm

解析:

A × 胸围差是指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时,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值。应在同一位置测量三次,并计算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B ×

C √

D ×

答案:C

【例6】下图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两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吹气和吸气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________,向乙瓶________。

(2)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________瓶。

(3)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瓶。

解析:

(1) 甲瓶的弯管通向石灰水,只能吹气;乙瓶的弯管在瓶中,可以吸气 。

(2) 通入甲瓶的是呼出气体,其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3) 乙瓶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答案:(1)吹气吸气(2)甲(3)乙

【例7】下图为呼吸运动与膈的运动关系模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代表__________,2代表__________,3代表__________,4代表__________。

(2)A图表示__________动作,B图表示__________动作。

解析:

(1) 模型中玻璃管代表气管和支气管,气球代表肺,烧瓶代表胸廓,橡皮膜代表膈肌。

(2) A图中橡皮膜回缩,使胸廓缩小,肺回缩,表示呼气;B图中橡皮膜伸长,胸廓扩大,肺扩张,表示吸气。

答案: (1)气管肺胸廓膈(2)呼气 吸气

8.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气

气体成分 吸入气/% 呼出气/% 肺泡气/%

氧气 20.97 16.4 14.3

二氧化碳 0.03 4.1 5.6

氮气 79.00 79.5 80.1

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1)吸入气。

吸入气中,二氧化碳的容积仅占气体总容积的万分之三。

(2)呼出气。

由肺内呼出的气体,其气体种类与吸入的气体相同,但各种气体的容积百分比已经改变,主要是氧气减少而二氧化碳增加。

(3)肺泡气。

肺泡气中气体种类和吸入气相同,但二氧化碳却占5.6%,同时氧气含量减少。这表明氧气被消耗,同时产生了二氧化碳。

呼出气与肺泡气不同,实际上是呼吸道内存留的气体和肺泡气混合的结果。

【例8】呼出气与吸入气相比,呼出气中含 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这些二氧化碳最终来自人体的哪些结构?()

A.肺泡 B.呼吸道

C.组织细胞 D.心脏

解析:

A × 在人体的组织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并释放能量。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肺泡处,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扩散进入肺泡,再通过肺通气排出体外。所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组织细胞。

B ×

C √

D ×

答案:C

⑽ 人呼出来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答:(1)吸气时应该用 乙装置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让外界的空气进入石灰水,如果用甲装置则会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
(2)让外界的空气进入乙装置中的石灰水,目的就是起对照作用,来验证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3)人在呼吸的时候,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氧气,在人体内会与组织细胞内的气体进行交换,这样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甲装置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较大,说明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较多.
故答案为:(1)乙;一是不至于吸到石灰水,二是可以使石灰水滤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观察石灰水的浑浊情况
(2)乙
(3)甲;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阅读全文

与如图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看机械表要保养 浏览:517
小学生雕刻工具箱 浏览:417
k5仪表信息怎么调 浏览:936
青岛泰科阀门怎么样 浏览:277
地热总阀门开关拧不动怎么办 浏览:60
03仪表盘模式怎么换 浏览:284
ktv设备有哪些设备 浏览:191
关节轴承怎么安装使用 浏览:838
生产山楂糕需要哪些设备 浏览:91
机械表后面的飞轮是什么 浏览:163
怎么实现仪表盘ar导航 浏览:722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来 浏览:633
超声波仪器动态范围是什么意思 浏览:11
传动装置分析 浏览:263
风机与阀门连锁怎么实现 浏览:314
消防管道阀门抽检比例 浏览:313
矿用自动除尘喷雾装置生产工艺 浏览:334
铸造灰铁很硬怎么回事 浏览:505
天然气灶没有自动灭火装置会有什么后果 浏览:221
江苏旭润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