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过一会儿气球悬浮在烧杯内(气球本身质量忽略).
A,氢气。
开始的时候,气球在底部,过了一会儿,气球上升,说明烧杯内的气体密度增大了。
如果是氢气,H2才2,早就飞了,不会停留在底部的。
Ⅱ 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使气球膨胀或缩小。装置说明:一个容积较大的广口瓶,瓶塞上装有分液漏斗A、
(1)气球会膨胀(瓶内空气在冰水中,温度降低,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空气被压进吸管内,气球膨胀) (2)氢氧化钠 盐酸 CO2+2NaOH=Na2CO3+H2O (氢氧化钠与CO2反应放热,气球膨胀,Na2CO3与盐酸反应吸热,气球缩小)
Ⅲ 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过一会儿气球悬浮在烧杯内.下列对气球内充的气体的
A、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则气球充的气体的密度应该比空气大,过一会儿气球悬浮在烧杯内,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但比氧气的密度小,故正确;
B、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则气球充的气体的密度应该比空气大,故错误;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开始时不会沉在烧杯底部,故错误;
D、气球充有空气,会沉在烧杯底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会使气球浮起,故正确;
故选BC.
Ⅳ 某同学按照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用导管将甲乙两个集气瓶相连,在玻璃管A的下端紧系一个气球,先用止水夹夹
红磷燃烧时消耗甲瓶中的氧气而使瓶中的压强减小,当打开止水夹K时,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则空气从玻璃管A中进入而使气球膨胀气球变大;实验完毕,集气瓶内的红磷不再燃烧,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并能观察到氮气是无色的; 故答案为:气球变大;红磷燃烧时消耗甲瓶中的氧气而使瓶中的压强减小,当打开止水夹K时,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则空气从玻璃管A中进入而使气球膨胀;无色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 |
Ⅳ 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过一会儿气球悬浮在烧杯内.下列对气球内充的气体的
A、通入二氧化碳一会气球悬浮在烧杯内,则气球内充的气体密度比二氧回化碳的密度小,正确答;
B、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则气球充的气体的密度应该比空气大,故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会沉在烧杯底部,通入二氧化碳的密度气球不会浮起,故错误;
D、气球充有空气,会沉在烧杯底部,大理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会使气球浮起,正确;
故选BC.
Ⅵ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使气球 膨胀或缩小(导气管伸入瓶内部分与一个小气球紧密连接,玻璃导管C另
(1)因为装抄置气密性良好,温度降低时,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小气球膨胀;检验该装置气密性也可把漏斗上的活塞开关全部关闭,向两分液漏斗内倒入一定量的水,打开开关观察液面是否下降,若不下降证明气密性完好 故填:气球体积增大;把漏斗上的活塞开关全部关闭,向两分液漏斗内倒入一定量的水,打开开关观察液面是否下降,若不下降证明气密性完好; (2)因为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小气球变大,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的压强增大,小气球变大,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碳酸钠和水. 故填:CO 2 、NaOH;盐酸;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
Ⅶ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使气球膨胀或缩小.装置说明:一个容积较大的广口瓶,瓶塞上装有A,B两个分
解;(1)瓶内气体遇冷,压强减小,瓶外气体的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进入导管使气球膨胀; (2)①向广口瓶中滴加A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说明A中的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瓶外气体就可进入导管使气球膨胀.故可判断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碱性溶液; ②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说明B中的溶液可与①中的生成物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加,气球缩小.故可判断B中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有关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CO 2 +2NaOH=Na 2 CO 3 +H 2 O(或Na 2 CO 3 +2HCl=2NaCl+CO 2 ↑+H 2 O等). 故答案为:(1)气球会膨胀; (2)氢氧化钠(或碱性等),盐酸(或酸性等),CO 2 +2NaOH=Na 2 CO 3 +H 2 O(或Na 2 CO 3 +2HCl=2NaCl+CO 2 ↑+H 2 O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