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标
(1)图中a、b、c、d分别是长颈漏斗、试管、铁架台和酒精灯.
故填:长颈漏斗;试管;铁架台;酒精灯.
(2)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位于液面上面时,生成的氢气会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该浸入液面以下;
导气管伸入反应容器b内过长,生成的氢气不容易或不能导出,导气管伸入反应容器b内应该以刚露出橡皮塞为最合理;
盛装CuO的试管口向上倾斜时,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处冷凝回流,容易炸裂试管,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
故填: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位于液面上面;导气管伸入反应容器b内过长;盛装CuO的试管口向上倾斜.
(3)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试管口处有无色液滴出现,试管底部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亮红色.
故填:无色液滴;黑色粉末逐渐变成亮红色.
(4)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通入一会儿氢气,目的是排出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再给盛氧化铜粉末的试管加热,当黑色粉末完全变成亮红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到室温,这样可以防止铜在高温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故填:①③④②.
(5)因为氢气难溶于水,并且不与水反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填: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氢气难溶于水,并且不与水反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Ⅱ 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氢气,并用制得的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加热设备等在图中
(1)锌粒和稀来硫酸反源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放出热量,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有气泡冒出;发热;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
(2)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可简单概括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所以验纯后点燃酒精灯加热有药品的部位,氢气具有还原性,可夺取氧化铜里的氧元素生成水,所以试管内黑色的氧化铜会变为红色,同时有无色液体生成,反应的方程式是H2+CuO
△ | .
Ⅲ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稀硫酸是由______加入,
(1)稀硫酸是由长颈漏斗加入,锌粒是从试管口加入.加入的顺序是先固后液,故先加锌粒后加酸,加入锌粒的具体操作是:试管倾斜,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在试管口,使试管慢慢竖起,将锌粒滑落试管底部,故填:长颈漏斗,试管口,锌粒,试管倾斜,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在试管口,使试管慢慢竖起,将锌粒滑落试管底部;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填:Zn+H 2 SO 4 ═ZnSO 4 +H 2 ↑;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将氢气中混有的水分除去从而使氢气易于燃烧,故填:浓硫酸. |
Ⅳ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
(1)①颈比较长的仪器是长颈漏斗;②专作为热源的仪器是酒精属灯; (2)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图中长颈漏斗未按要求伸入液面以下;在使用试管对固体药品加热时,为防止水回流至试管底而使试管炸裂,应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图中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 (3)先通入氢气是为了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试管爆炸;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所以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CuO被还原成Cu时,还应继续通入氢气,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再停止通氢气,防止生成的铜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氧化铜. 故答案为:(1)①长颈漏斗;②酒精灯;(2)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位于液面以上;装氧化铜的试管管口向上倾斜;(3)排除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氢气和氧气混合气发生爆炸(不答加热不得分);氧化铜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管口壁上有水珠生成;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H 2 ,直到试管冷却到室温再停止通氢气;防止热的铜又被氧化. |
Ⅳ 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请指出其中错误.(1)______ (2)______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液面、左侧试管中导管只要刚刚露出橡皮塞、右侧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右侧试管不应有胶塞、右侧试管中导管应伸到试管底部、 酒精灯内酒精过多. 故答案:(1)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2)左侧试管中导管过长;(3)右侧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4)右侧试管不应有胶塞;(5)右侧试管中导管太短;(6)酒精灯内酒精过多.
Ⅵ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微型滴管内装稀硫酸.(1)实验时应先挤压微型滴管,
(1)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前都不能混有氧气,所以实验时都应该先挤压微内型滴管让稀硫容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排净容器内的空气而后再加热,这主要是防止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先挤压微型滴管; (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 △ | .
Ⅶ 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装置中的错误之
(1)应该改为: ①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液面之下. ②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专 ③导管应属伸到B试管接近底部处. (2)制取氢气通常用锌和稀盐酸(或锌和稀硫酸).故填:锌和稀盐酸(或锌和稀硫酸). (3)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 △ | .
Ⅷ 如图是某同学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1)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1)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图中长颈漏斗未按要求伸入液面以下;向试管内通入氢气时,为排尽管内空气,导管应伸到试管底部,图中导管未伸至底部;在使用试管对固体药品加热时,为防止水回流至试管底而使试管炸裂,应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图中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 (2)装药品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点燃加热前应先通氢气,把空气排净防止发生爆炸; (3)氢气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应继续通氢气以致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继续被氧化;故⑥和⑦颠倒,会使生成的铜发生氧化;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盛氧化铜的试管口高于试管底 导管没有伸至试管底、氧化铜上方 (2)少检查气密性应排在①前 少通氢气应排在④和⑤之间 (3)⑥和⑦颠倒生成的铜发生氧化
Ⅸ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回答:(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各仪器名称
(1)据图可以知道,①是试管,②是铁架台,③是长颈漏斗,④是酒精灯,故填:试管,铁架台,长颈漏斗,酒精灯; (2)据图可以看出,长颈漏斗末端没有浸没在液面以下,应该伸到液面以下;导管伸进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太短,应该伸到试管底部;导管伸进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太短,应该伸到试管底部;盛氧化铜的试管口有橡皮塞,不能有橡皮塞;故填:长颈漏斗末端没有浸没在液面以下,应该伸到液面以下;导管伸进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太短,应该伸到试管底部;盛氧化铜的试管口有橡皮塞,不能有橡皮塞; (3)实验时往大试管A中加入锌粒,应该试管平放,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在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竖起,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故填:应该试管平放,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在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竖起,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 (4)实验结束后,要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故填: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 (5)若试管A发生爆炸,可能原因是没有排尽试管内的空气就开始加热,导致氢气的混合气体发生了爆炸,故填:没有排尽试管内的空气就开始加热; (6)甲同学实验时没有观察到右边氧化铜变红,可能是装置漏气,没有发生置换反应;而乙同学虽先观察到氧化铜变红,可后来又变成黑色,是因为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入氢气,故填:不相同.
Ⅹ 化学题 快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与许多物质反应。 ①可燃性: 2H2 +O2=2H2O a纯净的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能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大量热,有水生成。 b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现象。 ②跟氧化铜的反应:H2 + CuO=Cu+H2O � 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且管壁有水珠生成。 在高温条件下,氢气也能与Fe2O3、Fe3O4、WO3等金属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H2 + Fe2O3=3H2O+2Fe 4H2 + Fe3O4=4H2O+3Fe 3H2 + WO3=3H2O+W (3)用途:①燃料 ②金属冶炼 ③气球 ④合成有机物 2、氢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采用 金属(如Zn、Fe、Mg、Al等)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发生置 换反应制得,其中最适宜的药品是Zn或Fe跟稀盐酸或稀硫酸。 Zn + 2HCl =ZnCl2+H2↑� Zn + H2SO4 =ZnSO4+H2↑� 2Fe + 6HCl =2FeCl3+3H2↑ Fe + H2SO4 =FeSO4+H2�↑ 发生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气体的装置,且不需要加热。� 操作步骤:①将锌粒放在启普发生器中②装配好启普发生器③倒入稀酸 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验纯方法:用一试管收集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到酒精灯的火焰处,松开拇指,如果听到“噗”的一声说明氢气纯净,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净,这时应该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再收集氢气验纯。 注意事项:①试管不宜太大 ②拇指要堵紧 ③再次验纯一定要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段时间 � (2)工业制法 工业上常采用电解水法、天然气催化分解法和水煤气转换法获得H2。电解水制得的H2纯度可达99.5%~99.8%。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反应条件为通电 三、重点疑点讨论� 1、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气体为什么可能会发生爆炸现象?混有空气或氧气杂质的氢气点燃时,一定能发生爆炸吗? 为什么? 因为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的时候,可燃性气体迅速燃烧,如果燃烧的空间狭隘,就有可能发生爆炸。但如果空气或氧气太少,或燃烧的空间广阔,就不一定发生爆炸。
2、有人认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未直接点燃氢气,因此不需要检验氢气纯度。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需要加热,如果氢气中有杂质,也有可能发生爆炸。 3、检验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氢气的纯度时,听到爆鸣声,为什么要用拇指堵住该试管口一会儿再收集检验,或另换一支试管再收集检验? 因为此时试管内可能还有火焰,可能会点燃收集的气体,用拇指堵住一会儿,试管内的火焰就会熄灭,或干脆换一支试管。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能否使用稀硝酸和浓硫酸? 能否使用浓盐酸?能否使用Na、K、Ca等活泼金属?说明理由。� 不能用稀硝酸。稀硝酸的性质与稀盐酸和稀硫酸不同,稀硝酸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一般不会得到氢气,而是得到氮的氧化物。用浓盐酸的话,会出现钝化现象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且浓盐酸易挥发,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用活泼金属的话,反应速率太快,甚至爆炸。�
5、如何用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中含有氢元素?� 用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烧杯蒙上了一层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 某同学为了认识H2的可燃性,做了以下三个实验。请解释这些实验现象。 (1)在集气瓶内收集了一瓶纯净的氢气,瓶口向下,用一点燃的蜡烛去点燃氢气,发现瓶口有火焰。 因为氢气是纯净的,所以集气瓶内的氢气不会燃烧,只有瓶口的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才会燃烧,所以瓶口有火焰。 (2)将燃着的蜡烛继续快速地伸入瓶内,蜡烛熄灭。 因为氢气是纯净的,所以集气瓶内没有氧气,所以蜡烛熄灭。
(3)把熄灭的蜡烛迅速从瓶内拿出来时,在瓶口蜡烛又重新燃烧起 可燃性与支持燃烧的性质相同吗?O2能支持燃烧,H2能支持燃烧吗? 不相同。H2不能支持燃烧。
� 例题3 5.6g含杂质的铁片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H2 0.22g,所含的杂质可能是(C) A、Zn B、Mg C、Cu D、Al 思考:怎样理解“足量”二字?5.6g纯铁片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H2 多少克?这些H2比5.6g含杂质的铁片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H2 0.22g多还是少?从而说明了杂质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H2比相同质量的纯铁片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H2多还是少?实际上本题就变成了比较相同质量的上述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H2 的多少
“足量”说明盐酸是足够的,铁完全反应。5.6g纯铁片与足量盐酸可制得氢气0.6g,比0.22g多。说明了杂质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H2比相同质量的纯铁片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H2少。
与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传动装置分析
发布:2025-09-15 09:38:25
浏览:26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