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自动密封地漏的原理是怎样的
自动密封式地漏的内芯,简单说是利用永磁铁和积存水的重力平衡原理来上下制动开闭的地漏装置。当积水达到一定量时,水的重力将底部的ABS密封垫打开,下水排出,畅通无阻。流水中断后,ABS密封垫由于磁力的吸引作用自动关闭,彻底密封,使管道内的气体、害虫及溢水无法上行。
② 孔口密封装置
在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施工过程中,造成钻场瓦斯浓度超限的常见因素之一就是钻孔中释放的瓦斯,特别是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施工时,由于钻孔深,分支孔多,钻孔释放的瓦斯浓度较高,再加上有些钻孔孔内事故多发,经常发生瓦斯超限事故,这些都严重威胁煤矿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影响煤矿安全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在煤矿井下随钻测量定向钻进钻孔施工过程中的瓦斯超限及瓦斯收集问题,我们自行设计和研制了适用煤矿井下随钻测量定向钻进瓦斯抽采钻孔的孔口密封装置。
一、孔口密封装置的结构和原理
孔口密封装置包括孔口管、防突管、四通、孔口密封管及气水分离器五部分,其总体外观如图4-16所示。孔口管、防突管、四通及孔口密封管之间用螺栓连接中间加垫圈密封,四通与气水分离器通过胶管连接。
图4-16 孔口密封装置总体外观
1.孔口管
孔口管的主要作用是密封钻孔孔口,使孔内瓦斯及返渣只能通过孔口管内部流出,并支撑稳固孔口装置后端的防突管、四通和孔口密封管,其安装简图如图4-17所示。
图4-17 孔口管安装简图
2.防突管
防突管是防止钻孔内瓦斯大量涌出而推动钻具的一个重要附件,在钻进过程中,如果钻场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临时停钻(如移动钻机、钻机故障等),而又不需要提出孔内钻具,此时将防突管上的三个螺栓用扳手拧紧,防突管就在螺栓的作用下紧紧抱住孔内钻具,防止孔内钻具溜滑、改变工具面向角;同时也能防止瓦斯突出时将孔内钻具顶出,减少人身伤害事故发生。
3.四通
四通是把孔内返水、返渣和瓦斯进行初步分离的装置,四通的前端法兰连接防突管,上部法兰连接煤矿井下的瓦斯负压抽采管,井下瓦斯抽采管利用负压直接抽出孔内逸出的瓦斯,下部法兰通过橡胶软管与气水分离器相连,孔内的返渣、返水经这一通道到达气水分离器,进一步进行瓦斯和返渣、返水的分离,后端法兰与孔口密封管连接,通过孔口密封管将孔口装置与钻杆之间的缝隙密封,防止瓦斯抽采管在负压作用下吸入过多的空气,保持吸入瓦斯的纯度。
图4-18 孔口密封管结构简图
图4-19 气水分离器结构图
4.孔口密封管
孔口密封管是孔口装置中将外界介质与孔口管内部隔开的装置,如图4-18所示,在正常使用时,孔口密封管中间有钻杆通过,钻杆只有轴向移动,速度较慢。孔口管的设计中,不仅考虑到这种活塞式动密封的可靠性问题,而且考虑到了起下钻动作的便捷性,孔口密封管的内孔最小通径大于钻头直径,以便钻头能够直接通过孔口密封管,在密封圈的设计中,将密封圈的内部截面设计为弧形,每个密封圈相当于两道唇形密封,且每个密封圈都能拉开套在钻杆上,即使不拆卸钻杆也能将密封圈装到密封管内部,实现可靠密封,降低劳动强度。由于钻杆在孔口密封管处的往复运动极易啃噬密封圈,使用一段时间后,如发现密封效果变差,可拧紧密封内管与密封外管连接的4个螺栓,将密封内管继续压紧密封圈,使密封圈向径向变形,改善密封效果,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5.气水分离器
气水分离器(图4-19)的作用是将通过四通下方流出的气、水、煤从三项混合物中进一步分离。三项混合物从气水分离器的左上部法兰进入冲刷分离器内部的挡板,这一过程将混合物中剩余的瓦斯释放出来,由顶部法兰进入抽放管,水、煤屑经过右下部的法兰进入煤水池沉淀分离,煤渣则通过下部蝶阀泻出。
二、孔口密封装置的安装使用
随钻测量定向钻进钻场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孔并将孔口扩孔至153mm,深12~15m,扩孔完成后安装孔口管,孔口管与孔壁之间用水泥或聚氨酯封堵,保证孔口部分即孔口管及其后端防突管、四通和孔口密封管能够平稳固定在孔口。
孔口部分安装完成后将钻具下入孔内,正常钻进时,将孔口密封部分的密封圈装入密封外管与钻杆之间,如图4-18所示,并将后端的4个螺栓拧紧,使密封圈处于径向变形状态,实现可靠密封。然后将孔口装置按图4-20所示连接。
使用过程中,为防止空气在负压作用下进入瓦斯抽放管道,管接头处应用管箍或者钢丝箍紧,防止漏水、漏气;气水分离器的出水管管口要浸入水槽或水池的液面以下,钻进一段时间后如需放出气水分离器中的煤渣,将气水分离器下方的蝶阀打开,放完后应迅速关闭。
图4-20 孔口装置管路连接示意图
③ 什么是充气型管道密封装置,它的密封原理是什么
充气型管道密封装置一种新型柔性防水封堵产品,它的核心部件“充气管塞”是高分子金属复合材料制成的密封袋,利用充气膨胀的原理实现管孔的封堵效果,充气管塞两侧贴有防水胶条,防水胶条在产品充气达到2.6-2.8公斤气压时,将管道、充气管塞和电缆三者之间的空隙很好的填充,以达到完全密封效果,充气管塞充气孔内侧安装有胶质材料,在充气完成排除充气管时,胶质材料的自我填充可以对充气孔进行完全封堵,确保气体不会泄漏。
④ T型自动密封式地漏的独特原理
T型自动密封式四防环保地漏是目前协调平衡的一种最佳选择! 真正做到了防返味、防返水、防菌虫、防堵塞,同时具有优越的性价比:
一、独特结构:
金属面板:高雅华贵,经久耐用。
金属过滤板:自洁功能设计,将污水中的纤维、毛发等杂物附着在表面。
加固密封罩:优质ABS(工程塑料)材质,耐冲击、耐腐蚀、永不变形。
内芯:优质ABS(工程塑料)材质,耐腐蚀、耐摩擦、耐高温80℃。
二、巧妙原理:
机械式磁铁结构,不需要弹簧的外力,巧妙利用磁铁重力原理,实现装置自动开闭,性能更加可靠,寿命更加长久。水流入时,密封垫自动打开,直通排水。水排完后,密封垫自动闭合,完全密封。
三、卓越功能
1.防返味,防返水,防菌虫,防堵塞:在不排水的情况下,潜水艇T型自动密封式四防环保地漏永远保持密封状态,将下水管与室内完全隔绝。
2.防堵塞:潜水艇T型自动密封式四防环保地漏的排水通道为直通形,没有迂回阻挡,杂质直接排入下水管中,不会沉积堵塞。
3.排水更快:直通式排水,畅通无阻。
4.清理方便:过滤面板有效挂粘污水中的纤维、毛发等杂物,旋入式内芯可以随时取出,清理、安装十分方便。
⑤ 高压加热器水室人孔门自密封装置的结构及优点
高压加热器水室人孔门自密封装置的结构及优点,随着我国发电设备单机容量的不断扩大,电站辅机设备的发展方向已日趋高参数和大型化,大型卧式压加热器大都采用全焊接、U形管管板式的结构,与一般U形管换热器相同,主要是由水室部分、管束部分、壳体部分、支承结构4大部件组成。作为回热系统重要的辅助设备之一,高压加热器对电厂的可靠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其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换热效果不佳、温升不够,进入锅炉的给水温达不到要求,增加电厂运行成本。
高压加热器的原理
三门核电每个机组有4台高压加热器,加热器的结构采用的为U型管壳式换热器。U型管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类型之一,管壳式换热器是由一个壳体和包含许多管子的管束组成,冷热流体之间通过管壁进行换热的换热器。高压加热器的给水走加热器管侧,经过U型管加热后排出,给水流是下进上出设计;高压缸抽汽通过抽汽管线进入高压加热器壳侧,冲击管束外围的防冲板后向上部两侧空间沿传热管方向扩散,最后沿管束垂直方向向下经过蒸汽冷凝段和疏水冷却段,冷凝成疏水从疏水管线排出高压加热器加热器,抽汽中的不凝性气体通过空气箱和抽气管线排出。根据高压加热器系统的运行条件与设计效率等,要求高压加热器具有如下设计特点:温差应力小,传热面积裕量大,管束设有防振措施强度可靠,管子与管板胀接与焊接质量稳定,效率高等。
⑥ 请问机械密封装置由哪些主要零配件组成
1、主要部件:动环和静环。
2、辅助密封件:密封圈(有O形、X形、U型、楔形、矩形柔性石墨、PTFE包覆橡胶O圈等)。
3、弹力补偿机构:弹簧、推环。
4、传动件:弹簧座及键或各种螺钉。
⑦ 充气式电缆管道密封装置和线缆管封堵器,有什么区别哪个好
充气式电缆管道密封装置和线缆管封堵器都是用来封堵电缆管道孔洞的。
区别在于充气式管道封堵装置是柔性的,更适合电缆管道变形或是不规则形状的,而且对于一个管道多根电缆封堵也可以。它的使用原理是充气达到0.35mpa时,两侧胶片会被挤压紧贴管道与电缆,达到完全防水。
而线缆管封堵器采用的是机械式固定封堵,适合规范的电缆管道。装卸便携,可重复使用。
详细产品图片对比、效果对比、性能对比,可以来杭州亨玛官网看一下。
⑧ 管线盲板是什么
盲板(blind disk)的正规名称叫法兰盖,有的也叫做盲法兰或者管堵。它是中间不带孔的法兰,用于封堵管道口。所起到的功能和封头及管帽是一样的,只不过盲板密封是一种可拆卸的密封装置,而封头的密封是不准备再打开的。 密封面的形式种类较多,有平面、凸面、凹凸面、榫槽面和环连接面。材质有碳钢、不锈钢、合金钢、铜、铝、PVC及PPR等。
⑨ 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检测气密性的方法一样吗
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检测气密性的方法不一样。
分液漏斗是将导管放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双手紧捂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z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长颈漏斗是将导管放入水中,从长颈漏斗中加水以致形成液封,双手紧捂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9)管口自动关闭密封装置扩展阅读:
当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向下流时,活塞可控制液体的流量,若要终止反应,就要将活塞紧紧关闭,因此,可立即停止滴加液体。放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颈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里的液体才能顺利流出。
分液时根据“下流上倒”的原理,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全部流出,关闭活塞。上层从上口倒出。分液漏斗不能加热。漏斗用后要洗涤干净。长时间不用的分液漏斗要把旋塞处擦拭干净,塞芯与塞槽之间放一纸条,并用一橡筋套住活塞,以防磨砂处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