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抗凝血实验的改进装置

抗凝血实验的改进装置

发布时间:2023-01-02 18:34:31

❶ 简述促进血凝和抗凝的方法

血液的抗凝因素有:肝素、除去血桨中的Ca2+(常用枸橼酸钠). 促凝的因素:

1、生物因素:如维生素K1、肾上腺素。

2、 物理因素:如纱布、药棉、明胶海棉、温热生理盐水。

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过程。凝血第一步中被激活的第X因子和第V因子以及钙离子作用于凝血酶原使凝血酶原分子中的精氨酸-异亮氨酸的键发生断裂而形成凝血酶。这一步的反应是迅速的。

(1)抗凝血实验的改进装置扩展阅读:

凝血因子:

血液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s)。公认的凝血因子共有12种,国际命名法用罗马数字编号。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激肽原以及来自血小板的磷脂等也都直接参与凝血过程。

凝血因子中,因子IV是离子,其余凝血因子均是蛋白质,其中因子II、VII、IX、X、XI、XII均为蛋白内切酶。通常在血液中因子II、IX、X、XI、XII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经过激活才具有活性,被激活的酶称为这些因子的活性型。

❷ 如何制备抗凝血

柠檬酸钠与血中钙离子形成难解离的可溶性络合物,而阻止血液凝固,但仅用于体外抗凝血,而且使血中钙离子减少,必要的时候要添加钙离子。
肝素钠在体内外均有抗凝血作用,我们自己实验室做实验用的是肝素钠。

❸ 如何检测抗凝血效果

【摘要】 目的 比较病人用EDTA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PT、INR结果的差异。方法 120位受试对象用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各采两管血,分离血浆后在STAGO仪器上检测PT,对两种抗凝方式所得PT、INR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其相关性及其结果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以枸橼酸钠法测得PT为y,EDTA法测得PT为x,两者间PT线性方程为y=0.86x-2.8,R2=0.97,PT结果相关性好,但差异有显著性。INR线性方程为y=0.95x+0.03,R2=0.98,相关性好且差异无显著性。讨论 EDTA抗凝血浆检测PT在临床上是可接受的,但前提条件是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报告INR结果时还应统计EDTA抗凝血的MNPT(正常人平均PT),根据公式INR=(PT/MNPT)ISI计算INR值。

【关键词】 EDTA; 凝血酶原时间

现阶段进行凝血项目检测都是用枸橼酸钠抗凝,抽取血液量与枸橼酸钠的比例是9:1,在真空采血管中包含固定量的0.3 ml抗凝剂,真空采血管内的负压保证了从血管中吸出2.7 ml血液。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偶尔会发生血液量不足的问题,比例发生改变会影响凝血结果[1]。使用EDTA抗凝管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因为EDTA粉末在抗凝过程中几乎不对血液造成稀释,也就不会发生稀释比例的改变。本文研究在于诠释用EDTA抗凝时所测得的PT、INR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时的相关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Stago 公司生产的STA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使用Stago 公司配套试剂,配套质控品。Dade-Behring公司生产的INR校准血浆;

1.2 标本来源 收集本院健康体检者标本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20~53岁;收集本院心胸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其它原因致PT延长病人标本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1~55岁。

1.3 实验方法

1.3.1 枸橼酸钠抗凝血MNPT的计算 同一仪器使用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批号的凝血活酶试剂所计算出的正常人平均PT(MNPT)值是不一样的,故我们应重测所用凝血活酶试剂匹配的仪器MNPT值,而不应使用生产厂家给我们提供的MNPT值[2]。计算MNPT需要至少20份正常血浆。本实验我们挑选60名健康体检者,经过仪器测试PT值,剔除>2S的数据, 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得出枸橼酸钠抗凝血的MNPT值。

1.3.2 EDTA抗凝血MNPT的计算 60名健康体检者的EDTA抗凝血,测试PT结果后,剔除>2S的数据, 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得出EDTA抗凝血的MNPT值。

1.3.3 Local ISI(仪器区域国际敏感指数)的建立 仪器不可使用试剂说明书上附带的ISI值,因为此ISI值是试剂制造商用手工方法所测出的,并非是实验室仪器对所用批号凝血活酶试剂的Local ISI[3],所以要重新建立Local ISI。用已标注INR值的校准血浆复溶后,在Stago仪器上测PT 2~3次,得出PT秒数均值,INR=(PT/MNPT)Local ISI,将枸橼酸钠及EDTA抗凝血各自的MNPT结果及已知的INR结果代入上式,即可求出Local ISI=lgINR/(lgPT-lgMNPT),故能分别求出两种抗凝方式各自的Local ISI。

1.3.4 PT、INR的检测 本院健康体检者标本60例,本院心胸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其它原因致PT延长病人标本60例用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管各抽一管血,3 500 r/min离心5 min,以制备乏血小板血浆,在4 h内完成检测。根据公式INR=(PT/MNPT)Local ISI,得到INR值。

1.4 统计学方法 对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所得的各120份标本的PT、INR结果进行线性回归统计,分析其相关性,并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者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MNPT结果 橼酸钠抗凝血MNPT为13.8 s,EDTA抗凝血MNPT为18.6 s。

2.2 Local ISI结果 橼酸钠抗凝血Local ISI为1.24,EDTA抗凝血Local ISI为1.33。

2.3 枸橼酸钠抗凝血的PT结果为y,EDTA抗凝血的PT结果为x,结果见表1。经线性回归统计,两者间PT线性方程为y=0.86x-2.8,R2=0.97, PT结果相关性好,经配对t检验,t=-29.8,P=0.0<0.05, 差异有显著性。

2.4 枸橼酸钠抗凝血的INR结果为y,EDTA抗凝血的INR结果为x,结果见表1。经线性回归统计,两者间INR线性方程为y=0.95x+0.03,R2=0.98, INR结果相关性好,经配对t检验,t=0.699,P=0.492>0.05,差异无显著性。表1 枸橼酸钠与EDTA抗凝血的PT、INR检测结果

3 讨 论

3.1 研究发现PT、INR结果间是有相关性的,在临床上使用EDTA抗凝管检测PT是可行的。但同时也发现,PT结果间差异有显著性,两种抗凝方式下PT的生物参考区间是不同的,所以要建立EDTA抗凝下PT的参考区间。INR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因为我们重新计算了EDTA抗凝下的MNPT,从上述结果可见,EDTA抗凝下的MNPT比枸橼酸钠抗凝下MNPT要长,通过PT/MNPT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EDTA抗凝下PT的延长,INR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报告INR结果或者通过公式换算PT结果y=0.86x-2.8。

3.2 PT结果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标本的稀释不同造成的,因为枸橼酸钠抗凝管中存在0.3 ml抗凝剂,血液:抗凝剂=9:1,而EDTA管中抗凝剂是固体粉末,加入血液后几乎不对血液稀释,因而抽取血液量的多少十分关键,这也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一个环节。

3.3 使用EDTA抗凝血的优势在于抗凝管可与血液学分析使用同一管血液,血样进行完血液学分析后可分离血浆,用于凝血项目检测,便于检验科仪器自动化的建立。使用一管血液不仅节省抗凝管,而且病人没有必要抽取更多管血液,也便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不会因为血量的多少造成稀释不同而影响结果。

3.4 本文使用经过计算的EDTA抗凝下的Local ISI,与枸橼酸钠抗凝下的Local ISI是不一样的,因为现阶段没有EDTA抗凝下的INR定值血浆存在,以后若有INR定值血浆来校准ISI会使得EDTA抗凝的使用更方便,更有市场。

【参考文献】
[1] 徐爱丽,毛庆民,张乐研.标本采集量对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6):913.

[2] 倪赞明,徐明光,王晓明,等.凝血酶原时间ISI/INR系统测定中的一些问题及改进意见[J]检验医学,2006,21(5):492�495.

[3] 许蕾,王学锋,李泳,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中建立仪器区域国际敏感指数的实验控讨[J]检验医学,2004,19(5):441�443.

❹ 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举几个常见的抗凝及促凝措施。

抗凝药:一,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如:阿斯匹林片,二、抗凝血酶 如:华法林钠(香豆素类)三、其它抗凝血药 如:肝素钠 肝素钙
促凝药:有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维生素K,6-氨基乙酸

❺ 如何制备抗凝血

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正常人由于有完整的血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纤溶系统,所以血液在血管内既不凝固也不出血,始终自由流动完成其功能,但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抗凝及纤溶减弱时,则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常用的抗凝血药有:①肝素。在体内外均有很强的抗凝作用,这是通过抗凝血酶Ⅲ来实现的,对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迅速,只能静脉给药,常用于需迅速抗凝治疗者或用作口服抗 凝 剂前用药 ,当用量过多引起出血时,可用等量鱼精蛋白中和。②口服抗凝血药。常用的有双香豆素 、华法令和新抗凝等,通过拮抗维生素K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减少而抗凝,因为用药开始体内仍有足量凝血因子,故只有当这些因子耗尽后才能发挥抗凝作用,所以其作用开始较慢,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需较长时间抗凝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当用量不当引起出血时 ,除给维生素K外,最主要的是输新鲜血以补充凝血因子。此外蛇毒溶栓剂如去纤酶、抗栓酶和清栓酶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血管再通。抗血小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参战板药如阿斯匹林和潘生丁等对防止血栓形成有效。

❻ 加入钙离子的抗凝血实验中,为何血液不发生凝固且无纤维蛋白丝

如果抗凝剂不是钙离子的螯合剂的话(例如肝素),此实验肯定失败。因为这类抗凝剂不是通过消耗游离钙离子来阻止凝血途径的,所以即使你加入再多的游离钙离子也不会产生凝血,自然就不会有纤维蛋白丝产生。

❼ 机体中的抗凝和血凝系统是怎样维持相对平衡的

血栓

血栓血液些发聚集形团块影响血液流现血栓原主要血液改变、血管内皮受损血流流速度改变

血液改变

任何原导致血板增加、凝血增加、抗凝血减少、纤维蛋白溶解酶数量减少等原能导致血栓现

见导致血液改变素:龄增高、血液循环现凝血酶、内毒素、免疫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先性凝血增高或结构异异纤维蛋白原血症引起血栓;工脏、工瓣膜、工血管、体外循环凝血激导致血栓形;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组织损伤、染、敏毒素、肿瘤细胞、免疫复合物、内毒素血症、炎症都促使组织释入血液循环导致血栓形

血流素

血流速度变慢、淤滞血凝血栓形重要机制力衰竭、静脉受压、期卧床易引起肢静脉血栓形血管脉粥硬化等素狭窄、受压弯曲、血管叉、瓣膜等原导致血流紊乱造涡流血细胞涡流内滞留间促进血栓形

血液及血浆黏稠度增高:血液温度37℃降至22℃其黏度增高60%-70%血纤维蛋白原增高、球蛋白增高、血脂增高均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栓形增加

血管素

高血压、高血糖、放射线、氧化碳毒、血乳酸增高、茶酚胺增高、病毒、细菌、内毒素、凝血酶、肿瘤坏死等及免疫复合物、补体激产物、白介素等都能导致血管受损引起血栓重要原

血管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组织暴露引起血板黏附、聚集形血板血栓

血栓让血管梗阻

体血管命通道体血管系统由脉静脉连接封闭循环系统全身血管单根排列全约15万公绕赤道4圈全身血液24循环总程约26.4万公比江、黄河度相加总要20倍

血液具凝血及抗凝血两相互拮抗系统两系统维持态平衡使血液始终保持流液体状态循环往复流息通流体所需脂肪、蛋白质、糖氧气等营养物质源源断传送体内各组织器官旦某种原破坏种平衡(例:某些营养物质剩血管内发淤积)使凝血系统作用增强血液凝固血栓血管内筑道河坝使血管河道梗阻形血栓

速客危害

血栓听起专业性挺强名字似乎与普通关说肌梗塞脑梗塞没说知道

血栓发病率高危害更甚资料统计血栓栓塞性疾病导致死亡已占全球总死亡数51%远远超肿瘤传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造死亡我每血栓栓塞主要表现脑卒肌梗塞所导致死亡数约260万平均每12秒死亡1

血栓血液速客使血液河道断流并引起远端相应脏器严重缺血造系列致残性甚至致死

作种严重周围血管疾病血栓种发病范围非广泛全身性疾病影响肢、肢、内脏血管颈脉血栓发于脏部位现肌梗塞;发部造脑梗塞;发于肢则导致肢深静脉血栓及脉血栓街遇截肢少认骨癌或外伤所致其实许肢血管栓塞造恶

血栓危害表现

据津医科血管外科专家吴义主任医师介绍般比较重视脑血栓治疗肢体血栓特别肢血栓缺乏足够认识

说血栓静脉血栓脉血栓两类肢血栓肢静脉血栓肢脉血栓两种其见肢深静脉血栓(肢DVT)

肢DVT种见疾病发于髂静脉、股静脉突发肢肿胀见

单侧肢体旦现肿胀或肢腿现疼痛症状应考虑肢血栓形能性

血栓其体同部位现表现脑血栓形指脑脉颅内处段管壁病变基础形血栓致使产昏、痛、昏迷、瘫痪等肌梗塞形指由于冠状脉粥硬化使脏脉血管狭窄闭塞引起剧烈胸痛、汗淋漓、面色苍白、休克甚至死亡;肢DVT形腿部现严重浮肿、疼痛及肢体障碍进引发肺栓塞危及命

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脉(静脉)炎

形原:劳累、受寒(冷水激)、受凉血脉阻滞阻塞通

疾病发展:烂腿骨坏死截肢

血栓诱发肌梗塞

肌梗塞指肌缺血性坏死由于血栓阻塞冠状脉血管致使血流急剧减少或断使相应肌现严重持久急性缺血终导致肌缺血性坏死发急性肌梗塞病临床持久胸骨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肌酶升高及电图反映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系列特征性演变并现律失、休克或力衰竭抢救及直接导致死亡

血栓诱发风

脑梗死包括血栓脑栓塞两种同机制引起血管阻塞即说风脑血栓指病理状态脑血管某部位自发形血栓造脑部血管堵塞、血液流通畅脑梗指脑血栓形血栓脱落引起血管堵塞二者都造血液流通障碍脑缺血缺氧脑细胞坏死或者现脑血管破裂血情况导致昏迷、省事、伴口角歪斜、语言利、半身遂等病症

血栓诱发肾衰竭

血栓任何血管内同血栓能够脱落随血液流血栓堵塞肾血管造肾脏供血营养足同肾管吸收滤功能受抑制肾脏排毒功能减弱肾细胞始坏死终导致尿毒症、肾功能衰竭危及命

血栓诱发白内障、青光眼

晶状体混浊称白内障病理改变主要蛋白变性血栓能引起白内障眼底脉血管细血液黏稠、流缓慢容易导致形血栓且旦眼部血管栓堵塞造眼部供血供氧足眼部细胞化、局部营养良引起晶状体细胞变性、萎缩导致白内障发患者致盲同白内障持续恶化进步造青光眼终导致失明

血栓诱发骨质疏松

血栓除造全身血液循环系统及、脑、肾、眼等器官组织现致命危害骨骼代谢产重要影响骨骼表面附着层骨膜面布满微血管期高血压、高血脂等脑血管疾病久治愈血管内容易形血栓致使血流营养供给现断骨骼所需量营养供应钙、骨蛋白、骨基质蛋白等严重足逐渐导致骨质疏松
我新浪看专家解读何身体血栓望采纳谢谢

❽ 血凝实验与血凝抑制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血凝实验:当血液流出血管后,由于血浆中可溶性之纤维蛋白元变为不能溶解之纤维蛋白,,将所有的血球都网罗在内,于是流体会凝结成块。
血凝抑制实验:柠檬酸钠等抗凝剂能抑制血液凝结。

❾ 抗凝血材料的应用

抗凝血材料的应用

等离子体沉积聚合物膜 应用于 医学抗凝血材料的 研究

关键词 等离子体沉积 聚合物膜 抗凝血材料

Investigation of Polymeric Membranes Applied to Blood Anticoagulant Materials

Liu Zhi-jing
(Associate Professor,Department of Astronomy and Applied Physic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

Key wods plasma deposition, polymeric membranes, blood anticoagulant materials

本文介绍了接触血液的聚合物的医学应用和血液相容性材料的定义,讨论了等离子体沉积聚合物膜的特性和应用,特别是在抗凝血材料方面的应用.

一、引 言

等离子体的一些加工方法如沉积、聚合、溅射、离子注入和清洗消毒等都是实用的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薄膜和材料加工等部门.等离子体化学蒸气沉积方法和聚合方法可以对材料表面进行修饰和涂覆,以改善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金属、陶瓷、碳素等无机材料,而且也适用于有机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广泛应用于医学,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例如它会引起血凝结、炎症和过敏反应.因此,如何改善和提高材料的性能(如血液相容性和抗凝血性能),从而克服这些弊端,仍是基础研究和材料制备的关键问题.在制造心脏瓣膜、体外血液循环器件,人工血管和其他接触血液的医疗器件方面都迫切需要抗凝血材料.抗凝血材料的研究被认为是生物材料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提高我国生物材料科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加大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介绍了接触血液的聚合物应用、血容性聚合物的定义、聚合物膜的特性和应用,以及抗凝血材料的性能.

二、等离子体沉积聚合物膜的特性

自50年代以来,聚合物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接触血液的聚合物器件有:体外血液循环器件、导液管、输血的血袋和导管,肾透析器件,血浆去除与血浆解毒器件,心脏瓣膜和血管接枝等.这些器件的应用每年以10%~20%的速率增加.在短期使用的器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聚氯乙烯(PVC),其次是硅橡胶和聚乙烯.在透析器件中,纤维素及其转化物、聚酰胺、聚丙烯、聚丙烯腈、聚酯等都是基本的薄膜材料和纤维管材料.商用血管接枝、心脏瓣膜基本上以聚酯主要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Dacron)和聚四氟乙烯(Teflon)为基本材料.90年代初,聚乙烯氨酯离聚物(聚氨酯)和生物聚合物材料发展起来.1980~1990年,聚合物的主要改进是使用了医用等级的聚合物,它们不释放有毒成分和致癌物质,其降解产物也是无毒的、不致癌的,而且在生命体中不积累.透析器件中的薄膜和纤维管的渗透性和力学强度以及脉管接枝的力学强度和孔隙特性都有了改进.
虽然聚合物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仍有不满意之处.首先,有些聚合物的力学塑性(柔韧性)劣于自然生成的血管壁.从而引起湍流,降低透析性、血小板活性和聚集性〔2,3〕.其次,有些聚合物会释放一些辅助剂、稳定剂和塑料微粒,从而引起血液损害.第三,有的聚合物的降解产物引起血凝结,激起免疫反应、细胞反应等.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医学实践中一方面使用长期抗凝结辅助治疗药剂,如香豆素(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另一方面致力于不引起血凝和免疫反应的新材料研究.使用等离子体沉积、聚合技术得到的聚合物膜材料具有特殊的优势.这类薄膜能在复杂几何形状的材料甚至纤维隙缝中均匀沉积形成,能够与金属、玻璃、陶瓷、半导体等几乎所有的衬底材料结合,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高效的交链性,一般化学方法难以合成〔4-6〕.这类聚合物可作为隔离膜和保护膜,它能有效地隔离对生物体有害成分.随着微电子工业迅速发展,等离子体加工技术也较为成熟,因此聚合物膜的制备和检测也变得较为完备.使用红外辐射、核磁共振(NMR)和电子光谱化学分析等手段可进一步测定这类薄膜的性质.由于等离子体本身具有杀菌消毒性能,从而使医用设备的成本降低.
生物材料的基本要求有两点:(1) 该材料必须能够成功地执行预期的功能,(2) 该材料不会产生副作用.由此要求生物材料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能、机械性能、渗透性、降解能力、强度和柔韧性等必须与预期功能相一致.医用材料必须经过可靠细微的检测并确定严格制作标准.

三、抗凝血材料的性能

对植入生命体内的材料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它能与血液相容而不会引起血凝结、毒性和免疫反应,这样的材料称为血容性材料.理想的血容性聚合物材料应当没有如下特征:
(1) 聚合物释放一些成分或它的降解产物进入血液,引起血凝结、炎症、致癌和毒性反应;
(2) 聚合物缺乏机械柔韧性,从而引起血流中的湍动,结果会出现血小板活性和炎症反应以及血栓塞;
(3) 聚合物会引发炎症反应和滞后感染.
由此看到,血容性是聚合物性质的多参量函数.在这个意义上,理想的血容性聚合物几乎从来没有得到过,只有部分满足血容性要求的聚合物能够得到.例如,聚合物的释放成分和降解产物无毒性可以通过使用医用级别的聚合物而达到.
血凝结的主要途径同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纤维原蛋白等有关〔7,8〕.人造材料的抗凝血性能主要是指:(1) 对血液的亲和性;(2) 抑制血小板的附着和聚集;(3) 发生生物融合反应;(4) 形成模拟生物组织表面〔9〕.血液组分大部分为水,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亲水性.等离子体沉积膜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在等离子体作用过程中,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形成聚合物膜,其亲水性基因(如—OH、—COOH等)往往暴露在外,使得薄膜表现出良好的亲水性.这一性质为膜所固有,不受血液浓度和粘度变化的影响.
在正常血管中,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呈现动态平衡,因此一般不会形成血栓.如果聚集大于释放,便形成血栓.当使用等离子体沉积聚合物膜时,血液流经此膜表面,层流加快,涡流较少发生,很少观察到停滞点流.出现血栓的机会比未经等离子处理的材料大大减少.在试验犬的大静脉环的植入测试表明,它引起的排异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也有所降低.
聚合物膜的血液相容性包含对生命体不产生毒性作用.例如对血细胞不产生毒性作用,不会增大血小板的消耗量和引发血小板短寿命衰亡等.利用狒狒的无脉支路系统来做实验得到有意义的结果.狒狒无脉支路模型就是一丛近乎平行行进的小口径血管.实验中将一段聚四氟乙烯制备的人造血管植入两条靠近的血管之间,形成一个U字形人造血管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可以测得标记过的血小板在天然血管和人造血管中分别表现的衰亡速率.结果表明,植入的人造血管对狒狒体内正常血小板的衰亡几乎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材料表面血小板消耗的速率与血液流速及血小板总量无关,仅与人造血管长度有线性关系.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实验都得到相似的结果.

四、抗凝血材料

人造生物材料不应当激活凝血过程,接触血液的材料表面应能抑制凝血过程,阻止凝血素的形成.因此,一种适合的抗凝血材料应当是抑制凝血反应的催化剂.1970~1990年的20年间,不同种类的抗凝血药片被研制和广泛使用.有一种抗凝血药片能释放一种Prostacyclin(PGI2)物质,它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于是控制了凝血过程.但是,它既昂贵又不稳定.它在生物条件下,水解后寿命只有1 min,因此这种生物材料没有实际的用处.另一种抗凝血材料可通过将抗凝血药片成分吡啶酮(dippridamole)加入接触血液的聚合物表面而制备.例如,可在纤维、纤维素二醋酸酯、尼龙、对苯二甲酸共聚物中加入吡啶〔10〕.
对狗作材料植入实验时,证明了这种材料的有效抗凝血性能.将具有强阴离子特性的抗凝血剂以离子键结合到多阳离子的聚合物表面上而制备抗凝血材料〔11〕.多阳离子聚合物可以由苯乙烯和它的转化物、纤维素、硅橡胶、环氧树酯、聚氨酯或丙烯腈和丙烯酸酯的转化物制备.生物材料释放以离子键结合的抗凝血素进入血流,靠近表面的抗凝血剂浓度足够高,在几天内都可阻止凝血素形成.然后凝血剂浓度减小.因此,这样的材料只适合短期使用.聚合物凝胶也可以制备抗凝血材料.俘获在凝胶中的抗凝血剂的离子涂层可以阻止血凝形成〔12,13〕.将尿狗酸酶和一种激酶(stroptokinase)喷涂于聚氯乙烯和硅橡胶表面可大大改善材料血液相容性质.但是,固定酶的解离也会在血液表面发生,从而阻碍了这种材料的长期使用.抗凝血剂与聚合物表面的共价结合可以制备抗凝血材料,例如由聚乙烯醇得到的水凝胶与通过乙缩醛固定的抗凝血剂相结合〔14〕、抗凝血剂与琼酯糖结合〔15〕等.普遍使用的方式是将聚合物通过化学活化或辐射化学活化后再与抗凝血剂发生化学反应.例如,将异氰酸基固定到聚苯乙烯上,然后将形成的聚合物与抗凝剂反应.类似的方法用于将抗凝剂键合到被修饰的聚乙烯醇水凝胶、高弹体、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缩水甘油聚合物或纤维素膜上.化学或辐射化学处理使得宏观基形成,进而引起单体聚合,然后将抗凝剂共价键合到聚合物上.共价键合的抗凝剂表面性质和抗凝血基因活性在文献〔16,17〕中都有说明,以上这些制备方法在文献〔18,19〕中也有评述.
活性碳用于血液透析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弊端是纯碳的释放会导致血凝结和血细胞损伤.但是,活性碳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可以增强血液相容性.活性碳颗粒表面通过等离子体沉积工艺包敷一层六甲基二硅醚(HMDS)薄膜之后,再用狗、绵羊的血液渗透通过两种活性碳的实心柱实验证实,HMDS膜可以有效地减少血细胞损伤和血小板衰亡〔20〕.含有不同数量的氟和硅原子的非晶态氢化物碳膜可用等离子体沉积方法制备,这种膜具有良好相容性,在2 d之内就可以观察到细胞融合层〔21〕.这种膜涂覆于聚乙烯和其他塑料衬底上可作为组织培养材料.医用聚氨酯与抗菌素一起可制成药物控释功能复合材料.如果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制备,那末这种复合材料释放药物速率将减小,从而延长了抗菌时间,又不影响材料力学强度和柔韧性能〔2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早在40年代就用做隐形眼镜的材料,但是,PMMA的亲水性不佳,氧气通透性差,这些缺陷导致佩戴者感觉不适.利用乙炔、氮气、水生成的等离子聚合物膜复在透镜表面,可提高材料的亲水性,减少透镜与角膜上皮细胞的粘连.经氧等离子体处理之后,薄膜中含氧官能团增加,与氧气的亲和性增加,从而改善了透气性.另外,用于药物透皮吸收载体的多孔聚丙烯膜经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后,可提高表面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23〕.
等离子体沉积、聚合和处理技术不仅应用于抗凝血材料,而且应用于眼科材料(如人造晶状体)、骨科材料、口腔材料、药物释放系统、生物传感器材料以及材料和器件表面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总之,等离子体沉积和处理技术在生物医学材料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后让我们简单讨论一下聚合物材料的应用所受到的一些限制.70年代主要表现是血凝过程,90年代主要的前沿问题是聚合物植入和长期使用引起的免疫反应,即:滞后感染、过敏反应、炎症反应和器件钙化等.粗糙和多孔的表面植入存在较高的感染危险.炎症反应与植入器件的形状、机械性能和聚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关.过敏反应是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金属线、夹钳、尼龙缝线、导尿管等会引起过敏反应和细胞反应〔24〕.血浆膨胀剂葡聚糖(dextran)和纤维葡聚糖会引起神经过敏反应.这些血凝系统领域中的基础研究需要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内科与外科等多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邹翰.物理,1997;26(5):264
2 Vroman L.,Leonard E.F.Ann.N.Y.Acad.Sci.,1997;283:1
3 Anderson J.M.,Kottke-Marchant K. Platelet Interactions with Biomaterials and Artificial Devices.In:CRC Critical Reviews in Biocompatibility,Boca Raton:CRC Press,1985;1(2):111-204
4 Bartnik A.,et al.Sov.J.Plasma Phys.,1997;16(12):287
5 Bongiovanni R.,et al.J.Mater.Sci.,1998;33:1461
6 Von,Keudell A.et al.Thin Solid Films,1997;307:65
7 Grimaldi M.,et al.J.Mater.Sci.,1996;31:6155
8 Suchanek W.,et al.J.Mater.Res.,1998;13:94
9 高原*淳.材料科学,1993;30:8
10 Marconi W.Chem.Suppl.,1981;5:15
11 Gott V.L.,Whiffen J.D.,Duton R.C.Science,1993;142:1297
12 Hoffman A.S.Synthetic polymer biomaterials in medicine.In:Benoit H.and Rempp P.,eds.A Review in Macrolecules.Oxford:Pergamon Press,1982:321
13 Goosen M.F.A.,Sefton M.V.J.Biomed.Mater.Res.,1979;13:347-364
14 Merril E.W.,et al.J.Appl.Phys.,1970;29:273
15 Danishofski I.,Tzeng F.Thromb.Res.,1974;4:237
16 Labare D.,Jozefowicz M.,Boffa M.C.J.Biomed.Mater.Res., 1977;11:283
17 Boffa M.C.,et al.Thromb.Haemstas.,1979;41:346
18 Fougnot C.,et al.Modifications to polymer surfaces to improve blood compatibility.In:Hastings G.W.,Ducheyne P.,eds.Macromolecular Biomaterials,Boca Raton:CRC Press.1984:215
19 Jozefonvicz J.,et al.Antithrombogenic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resins.In:Williams D.F.,ed.Biocompatibility of Natural Tissues and Their Synthetic Analogues,Boca Raton:CRC Press.1985:133
20 Ranter Buddy D.,et al.In:Agostimo R.,ed.Plasma Deposition,Treatment,and Etching of Polymer.San Diego:Acadamic Press,Inc.1990:464-485
21 Hauret R.,et al.Thin Solid Films,1997;308-309:191
22 李天全,万昌秀.生物医学与工程学杂志,1998;15(1):69
23 钱露茜等.物理,1997;26(6):376
24 Petty W.J.B.J.S.,1978;60A:492
25 Merritt K.Biomaterials,1984;5:11

还有
http://www.ilib.cn/Abstract.aspx?A=swyxgcx200502051
必须是会员,是付费网站,下面是简介:

一个好的抗凝血生物材料不仅要有好的表面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生物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为了了解抗凝血生物材料的以上性能就需要对其进行表征.本文对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表征从3个方面展开论述,即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和结构的表征,机械性能的表征,生物相容性的表征.

❿ 抗凝血实验为什么加氯化钙

钙离子与柠檬酸根结合

阅读全文

与抗凝血实验的改进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光驱如何改装机械硬盘吗 浏览:480
工具箱汉化smart 浏览:133
铸造除尘器为什么要做保温层 浏览:617
怎么看机械表要保养 浏览:517
小学生雕刻工具箱 浏览:417
k5仪表信息怎么调 浏览:936
青岛泰科阀门怎么样 浏览:277
地热总阀门开关拧不动怎么办 浏览:60
03仪表盘模式怎么换 浏览:284
ktv设备有哪些设备 浏览:191
关节轴承怎么安装使用 浏览:838
生产山楂糕需要哪些设备 浏览:91
机械表后面的飞轮是什么 浏览:163
怎么实现仪表盘ar导航 浏览:722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来 浏览:633
超声波仪器动态范围是什么意思 浏览:11
传动装置分析 浏览:263
风机与阀门连锁怎么实现 浏览:314
消防管道阀门抽检比例 浏览:313
矿用自动除尘喷雾装置生产工艺 浏览: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