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下列各实验装置图及其作用正确的是()A.分离苯和溴苯的混合液B.吸收HCl或NH3C.分解NH4Cl制NH3D.
A.苯和溴苯是来相溶液体,分馏时自冷却水逆流冷却,温度计处于蒸馏烧瓶支管口,故A正确;
B.HCl或NH3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水中要产生倒吸,故B错误;
C.实验用加热NH4Cl和氢氧化钙制氨气,故C错误;
D.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应长进短出;NO的密度空气略大,且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采用排空法收集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②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用途叙述完全正确的是()A.如图装置检验消去产物,中间应加水洗装置B.如图装置
A.消去产物为乙抄烯,乙醇袭易挥发,且乙醇、乙烯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装置检验消去产物,中间应加水洗装置排除乙醇的干扰,故A正确;
B.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但浓盐酸易挥发,则装置检验酸性:盐酸>碳酸,不能确定碳酸>苯酚,盐酸也与苯酚钠反应,故B错误;
C.制备乙烯在170℃,且乙烯与空气密度相近,则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液面以下,最后利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加热制硝基苯,水浴加热,图中制备实验装置合理,故D正确;
故选AD.
③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装置正确的()A.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粉末B.给试管加热C.滴加液体D.实验
A、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故A正确;
B、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
1 |
3 |
④ 高中化学实验装置: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
选AB。
A.正确,H2SO4与碳酸钠生成CO2,CO2与硅酸钠溶液生成硅酸。证明非金属性:S>C>Si。
B.正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Cl2、HCl、NO2)的从长口进,收集密度比空气大(H2、NH3)的从短口进。
C.错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应该用分液漏斗。
D.错误,需要用的是Na2CO3溶液,否则乙酸乙酯会完全水解。而且不能伸入试管中,否则会发生倒吸。
⑤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氨气B.装置②的原理可以制取氨气C.
A.加热氯化铵得到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会在试管口处重新结合为氯化铵,得回不到大量的氨气,故A错误;
B.浓硫答酸与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无法制得氨气,故B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时导气管插入四氯化碳中,可防止倒吸,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分,导致硫酸铜溶液过饱和而析出五水硫酸铜晶体,故D正确.
故选D.
⑥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氨气 B.装置②中X若为四氯
A、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较低时又重新生成氯化铵,版不能只用氯化铵制备权氨气,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 反应方程式为2NH 4 Cl+Ca(OH) 2
B、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但易溶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氮气从四氯化碳进入水中可被吸收,有效防止倒吸,故B正确; C、铜锌原电池中,锌较活泼,做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被氧化,故C正确; D、氢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应用胶头滴管插入到硫酸亚铁液面以下,故D错误. 故选BC. |
⑦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仪器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纯净而干燥的氯气
A、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盐酸中的水在加热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所以回氯气中混有氯化答氢和水蒸气,用浓硫酸来吸水,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得到纯净而干燥的氯气,多余的氯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A正确; B、因为碱式滴定管的下端有一段橡皮管,而高锰酸钾具有强腐蚀性,所以量取高锰酸钾溶液要用酸式滴定管,故B错误; C、因氢氧化钠溶液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有硅酸钠(Na 2 SiO 3 )生成,硅酸钠是一种粘合剂,所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故C错误; D、泥三角是灼烧时放置坩埚用的工具,加热蒸发皿时使用铁圈,故D错误; 故选:A. |
⑧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可用于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
A.苯和硝基苯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装置符合要求,故A正确;
B.应用四专氯化碳,否则不能属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故B错误;
C.氯化铵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稍低时有生成氯化铵,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备氨气,故C错误;
D.应加热170℃时制备乙烯,题中缺少温度计,无法控制温度,故D错误.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