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某学生设计下图所示装置

某学生设计下图所示装置

发布时间:2023-01-01 17:56:59

⑴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

A、只有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版难生锈,故A正确;
B、铁权在空气中生锈,主要是铁跟水和氧气等物质反应,a管中有水反应速度应快些,气压相对低了,红墨水的水平就升高了,故B错误;
C、该实验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 实验结果是L端红墨水上升了,说明a管中铁生锈快,证明铁的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故C正确;
D、该实验能够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有关,故D错误.
故选BD.

⑵ 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

(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发生反应MnO2+4HCl(浓)

.

⑶ 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后温度将

(1)①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反应方程式为:MnO 2 +4HCl(浓)
.
MnCl 2 +2H 2 O+Cl 2 ↑;
②该反应中,部分氯元素化合价升高,部分化合价不变,所以盐酸有还原性和酸性,故选ac;
③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但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且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若有0.4molHCl参加反应,可制得氯气2.24L,故选C;
故答案为:MnO 2 +4HCl(浓)
.
MnCl 2 +2H 2 O+Cl 2 ↑;ac;C;
(2)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但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无毒物质,所以D中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NaOH溶液,吸收氯气等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3)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l 2 +2Ca(OH) 2 =Ca(ClO) 2 +CaCl 2 +2H 2 O,故答案为:2Cl 2 +2Ca(OH) 2 =Ca(ClO) 2 +CaCl 2 +2H 2 O;
(4)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了Ca(ClO 3 2 ,为避免副反应发生,应该降低温度,所以可以采取将U型管置于冷水浴中的措施,
故答案为:将U型管置于冷水浴中;
②盐酸易挥发,加热过程中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能和碱反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Ca(OH) 2 +2HCl=CaCl 2 +2H 2 O,为避免副反应发生,可以在B、C之间连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故答案为:Ca(OH) 2 +2HCl=CaCl 2 +2H 2 O;在B、C之间连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⑷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药品制取气体量气管中

(1)分液漏斗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的分离,加液时要注意内外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液体才能顺利流下,具体操作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故答案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可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装置Ⅰ中有空气,一氧化氮会与装置中的空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使测得的一氧化氮体积不准,所以不可以通过实验I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铜样品的纯度;
故答案为: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3)氨气为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水,量气管中的液体应该不含水且不与氨气反应,浓NaOH溶液、氨水、氯化铵溶液中含有水,氨气被水吸收,而氨气不溶于煤油,所以量气管中液体最好是煤油;
A、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外联双球状导管内伸入到液体中,液体进入双球内,防止进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A正确;
B、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下联漏斗,漏斗口伸入液面以下,易吸收易溶性气体,不能防止倒吸;故B不正确;
C、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与干燥管连接,当水进入干燥管内,烧杯内液面下降低于导管口,液体又流落到烧杯中,能防止倒吸,故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导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气泡向上到水层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E、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口,液体经进气管倒流入前端装置,产生倒吸,故E错误;
F、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底部,液体不能流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确;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装置有ACDF,不能防倒吸的是BE;
故答案为:C;BE;
(4)根据PV=nRT,为保证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在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因为相平说明两边液面上的压强是一样的,这样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才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误差;
故答案为:使量气管与干燥管两端液面相平;
(5)镁铝合金中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H2O+2OH-=2AlO2-+3H2↑;
(6)第2次测量数据误差较大,可不用,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346.3?10.0)+(345.7?10)
2
=336.0mL=0.336L
设生成0.3323L氢气,需铝的质量为x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g 3×22.4L
x 0.336L
3×22.4L
0.336L
=
54g
x
,解之得:x=0.27g
铝的质量分数=
0.27g
1.0g
×100%=27.0%.
故答案为:27%.

⑸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1)通过观察可知该装置中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我们可以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2)如果先给氧化铜加热,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受热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先通入一氧化碳;
(3)在高温条件下,黑色的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红色的铜.所以,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的固体逐渐变为红色固体.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CO+CuO

.

⑹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

(1)根据匀变抄速直线运动公式得袭:
a=
2d
t 2

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保持F 1 不变,重复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当F 1 >F 0 时,木板才产生加速度.随着继续向瓶中加水后,矿泉水瓶的质量不断增加,
矿泉水瓶的质量不能远小于木板的质量,那么水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差值越来越大.故选C.
(3)A、不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A错误.
B.缓慢向瓶中加水,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故B正确.
C.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故C正确.
D.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加速度,可以获取多组实验数据以提高实验精度.故D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1)
2d
t 2
,保持F 1 不变,重复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C,
(3)BC.

⑺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

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a中的铁钉生锈,则b中的铁钉不生锈,由于a中氧气被消耗,故压强变小,液面L端上升,R端下降;
A、只有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正确;
B、L端液面上升,R端液面下降,正确;
C、用蒸馏水实验可排除杂质的干扰,正确;
D、该实验能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有关,错误;
故选D.

⑻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图Ⅰ时按教材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甲、乙、丙三个烧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性氨气遇到的酚酞试液变红.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版学实验,权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丙、乙烧杯内无明显变化;
【分析讨论】
(1)通过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没有变色进行对比说明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氨分子运动的结果;
(2)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氨分子能到酚酞试液中说明了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的,还能说明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温度低运动速度慢;
(3)改进后的装置氨分子在密闭容器中运动不到空气中,不污染空气,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故答案为:甲烧杯酚酞试液变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溶液无色;
(1)进行对比;
(2)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3)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⑼ 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请回答下

(1)MnO 2 +4HCl(浓) MnCl 2 +Cl 2 ↑ +2H 2 O; <
(2) 2Cl 2 +2Ca(OH) 2 =CaCl 2 +Ca(ClO) 2 +2H 2 O
(3)①冷却B装置(或将B装置置于冷水浴中)
② 2HCl+Ca(OH) 2 =CaCl 2 +2H 2 O ; 在A、B间连接一个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4)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⑽ 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请回答

(1)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发生MnO2+4HCl(浓)

.

与某学生设计下图所示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光驱如何改装机械硬盘吗 浏览:480
工具箱汉化smart 浏览:133
铸造除尘器为什么要做保温层 浏览:617
怎么看机械表要保养 浏览:517
小学生雕刻工具箱 浏览:417
k5仪表信息怎么调 浏览:936
青岛泰科阀门怎么样 浏览:277
地热总阀门开关拧不动怎么办 浏览:60
03仪表盘模式怎么换 浏览:284
ktv设备有哪些设备 浏览:191
关节轴承怎么安装使用 浏览:838
生产山楂糕需要哪些设备 浏览:91
机械表后面的飞轮是什么 浏览:163
怎么实现仪表盘ar导航 浏览:722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来 浏览:633
超声波仪器动态范围是什么意思 浏览:11
传动装置分析 浏览:263
风机与阀门连锁怎么实现 浏览:314
消防管道阀门抽检比例 浏览:313
矿用自动除尘喷雾装置生产工艺 浏览:334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