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叠加定理实验报告
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 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 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U1单独作用 12 0 8.693 -2.427 6.300 2.429 0.802 3.231 4.446 4.449 U2单独作用 0 6 -1.198 3.589 2.379 -3.590 -1.184 -1.215 -0.608 -0.608 U1、U2共同作用 12 0 7.556 1.160 8.629 -1.162 -0.382 4.446 3.841 3.841 2U2单独作用 0 12 -2.395 7.180 4.758 -7.175 -2.370 2.440 -1.217 -1.218 3 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 将R3(330)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表3-2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U1单独作用 12 0 8.734 -2.569 6.198 2.575 0.607 4.473 4.477 U2单独作用 0 6 0 0 0 0 -6 0 0 U1、U2共同作用 12 6 7.953 0 7.953 0 -1.940 4.036 4.040 2U2单独作用 0 12 0 0 0 0 -12 0 0 0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六、思考题 1 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置零。 2 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 七、实验小结 测量电压、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这样纪录的数据才是准确的。 在实际操作中开关投向短路侧时测量点F延至E点B延至C点否则测量出错。 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成立非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不成立。功率不满足叠加原理
Ⅱ 电子电工实训装置包括哪些
这可多了,光电技术实验装置、系列单片机产品开发项目套件、电子装专配工艺实属训台(含电子实训套件)、综合型单片机实训台(含计算机)、传感器技术实训台、电子工业现场环境仿真教学实训系统,像唯康教育,除了以上这些,还有项目型单片机实训台(含计算机)、创新型单片机技术实训设备、VDZ-TLJ01投篮机应用教学装置等等!看你想要学什么的了。
Ⅲ 工程训练电子工艺焊接在哪
网络知道
亲亲您好,工程训练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工程进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是学校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一个面向全院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现有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下设计算机辅助制造基础教学基地、金工实训基地、电工电子实训基地。拥有数控加工、电与激光加工、快速成型机、高性能电工实训装置、自动焊接、PCB制板、收音机焊接与调试及大型标准计算机房、中心局域网和网上训练系统等一大批先进和传统的教学实践设备。学院还将继续设立和建设大学生创新中心和大学生创客中心,最终形成工程认知、工程实践、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大中心,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更宽阔的平台。亲亲你好希望答案能够帮助到您
Ⅳ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台上直流电压表分几个量程档
0.5 1 不过很老的表了,现在不知道你们还用不了。
Ⅳ 简单叙述YKDJ-2型电工实验台的组成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
PLC基本组成:
1、中央处理器:接收并处理数据;用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输入设备的状态和数据;自诊断;完成用户程序中规定的逻辑算术运算任务。
2、存储器:有三种RAM、EPROM、EEPROM
EPROM:存放系统程序,只读存储器,不可更改。
RAM:存放I/O映像和各类软设备,是一种读写存储器,存放速度快。
EEPROM:是一种可擦写的只读存储器。
3、输入/输出(I/O)接口:是CPU与现场(I/0)装置或其他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件。
4、电源:
5、编程器是用于用户程序的编制、编辑、调试检查和监视。
Ⅵ 冀州市职教中心都有甚么专业
冀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申报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可行性
报 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发展情况
冀州市职教中心始建于1991年6月,学校现占地258.5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设备总值1633万元,专任教师204人,在校生3260人。开设有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数控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财会电算化、工民建、农林、牧医等专业群。计算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等公共实验室及各专业实验室、实验场30余个,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家。十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面向社会,适应市场,抓管理、求创新,依托政府有效统筹,遵循职教发展规律,形成了“教学与育人并重,成才与就业并举”的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和良好的办学效益。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安全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先进实验学校、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科技部命名的首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日本国对华无偿援助职业教育首批受援学校。
(二)现有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骨干专业,实现了连续招生。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电工电子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招生范围不断扩大,生源涉及到周边地市。该专业现有长班在校生1060名,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中级技术人才3200余名,针对初高中毕业生、下岗失业、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企业在职职工等,开展电工、电子装配、电器维修等技术培训近15000人次。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现有实训设备共计32类370余台套,总价值180余万元。实训设施面积1200平米,拥有配置25套设备的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拖动等实验室6个,40个工位的电视机、音响、制冷等电子整机产品装配、调试、维修实训场所3个,同时还建立了华贸家电中心、华冲电器、春风集团、猛牛集团等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教学、实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三)专业建设时间。
我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建设于1992年8月,是学校建校之初开设专业之一。
(四)技能鉴定站的建设情况
经过衡水市劳动局技能鉴定中心批准,1995年在我校建立了电工电子技能鉴定站。1996年1月,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规范培训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家用电子产品维修职业技能规范培训实验基地”。2006年3 月,被衡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命名为“2005年度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
(五)近两年在校生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
为服务学生就业,学校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学生技能训练、职业指导。目前,该专业学生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了95%以上。在稳定当地就业市场的同时,先后与天津摩托罗拉分公司、香港恒宇集团、台湾今皓、桦晟、富士康公司、韩国三星、可立信电子公司、德国三环克瓦磁性器件公司、意大利扎努西电气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我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学生以其技能水平高、素质强,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许多企业慕名而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2004年学校被确定为衡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005年被命名为衡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今年以来,已有20多家大型企业与我校签定了用人培养合同,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使本专业学生全部实现定单培养。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目标
我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作为本地和周边地区的核心骨干专业,近几年在校生规模逐年加大,而且,承担着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事业单位职工岗位培训等任务。这些都要求进一步充实完善基地设备,建设一个贴近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以更好的服务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相关企业职工的在岗培训,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制订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希望能够得到中央财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大力支持,我们将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更新实训设备,把我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本地和周边地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地。
(二)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成为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电工电子与自动化行业已成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随着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生产技术、工艺的提高,许多企业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特别是,近年来冀州市和周边地区电工电子类相关企业发展很快,对电工电子类技术人才需求广泛。据测算,每年需求量在2000人左右。同时, 通过几年来学校就业安置工作的实践来看,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对于电工电子类人才也有着极大的需求,而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显得尤为必要。
(三)实施项目的人员条件、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
为加强学校管理,我们实行了全员聘任制,出台了<<全员量化考核方案>>,在分配上实行了岗位工资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中青年专业教师理论和技能培养,聘用企业技师兼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拥有专职教师80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占本专业教师数的31%;双师型教师30人,占专业课教师的56%;实习指导教师中高级工以上比例占本专业教师的比率达90%;聘请兼职教师10 人,为专业教学、实训提供了师资保障。
在资金投入方面,当地政府对学校的发展予以大力支持,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开发规划,逐年加大投入,并对实训基地建设予以专项扶持,保障配套资金。学校对基地也实行了倾斜政策,在加强设备硬件建设的同时,每年还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专业教师的业务进修,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和技术水平,毕业生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比率达到了95%以上,先后有20余名师生在省技能大赛中获本专业类一、二等奖。
(四)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方面的改革措施和成效
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深化教学改革。实行模块化教学,积极探索试行弹性学制、学分制管理。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坚持国家教学大纲与工种实际紧密结合,适应职业岗位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教材选用上,通用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加大了《农村电工》、《家电维修》等校本教材的开发,并应中央教科所之邀,选派骨干教师参与编写了教育部统编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在教学方式上,实实习实训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坚持每年举行一次学生技能大赛,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重校企合作,实施产教结合。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进行专业设置、课程调整的调查论证,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我们始终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依托当地骨干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强化了专业教师和学生实践活动。并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开展定单培养。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和生产服务,为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提供服务,与企业共同开发产品,开展科研攻关。
(五)可能共享基地的职业院校布局描述
我校位于衡水市东南部,基地建成后,衡水、深州、安平、枣强、故城、威县、清河、新河、宁晋、辛集等周边县市的职业学校都可以从中受益。
(六)项目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项目的实施将会更好地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和对外劳务输出培训的需求,增强培训能力和规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适应本地和周边专区电工电子行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社会效益。
(七)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功能描述及项目实施的风险预测分析。
项目实施后将会发挥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一是能够为地方相关企业培训在岗工人,进行技术革新。二是能够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技术工人转化提供培训条件,更好的为三农服务,能够成为本地劳务输出的培训基地。
三、项目实施方案的保障机制
(一)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根据项目实施情况,一是我校准备在原来师资基础上,培养具备高级工资格的双师型教师10名以上,培养具有技师水平的实习指导教师4名。二是本专业类全日制学生达到1200人,每年为社会培训3000人次以上。
(二)项目资金的使用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设备更新,建成电子综合实验室、高性能电工综合实验室、家用电器综合实验室、维修电工技能培训考核实验室、PCB制作系统、机电一体数控编程实验室、单片机/微机/CPLD/FPGA/网络接口开发室各1个、过程控制实验装置5套、四层双控透明电梯实验装置10套、DSP实验开发系统10套。
(三)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为了发挥好基地的综合示范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基地运行和保障机制。一是搞好基地规模、设施、功能的宣传,吸引社会上的相关企业利用基地进行技能革新和人才培训。二是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规范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管理。三是在人员配备上和资金使用上,向基地倾斜。四是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在资金筹集和管理改革上搞好开放创新,实行边实习、边生产、边经营的模式,提高基地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五是建立学校、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监督制度,保障基地健康良性的快速发展。六是实行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财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四)区域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措施。
我们将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优势,发挥好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是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在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和帮助。二是坚持立足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开展科技示范,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技能培训,积极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电工电子类相关企业培训在岗工人,推动企业技术革新。三是构筑“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面向三农、让广大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和广大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本领,实现劳动力转移,切实发挥好学校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职能。
(五)实训基地年度建设方案
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发展规划,本着边建设边培训的原则,使基地建设每年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成为我市及周边市县电工电子类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成为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Ⅶ 高性能电工技能有哪些
高性能电工技能有:
一 、电工知识
电工工程师走进职场的第一步一定要从电工知识开始,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注定了后期设计的缺陷。而且没有电工知识的人根本无法判断故障。因此这是最基础的一个技能。
二 、PLC编程与应用
PLC被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中,如果说用什么界定电工与电气工程师的区别,最明显的一项就是对于PLC的编程应用和诊断等。
三 、CAD或Eplan绘图软件
对于电工来讲,图纸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制图软件是必须要掌握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电路设计和电气识图这两个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会画电气图肯定看得懂电气图,电气图看多了,也能设计电气图。这个地方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经验来学,多看多做自然就会了。
四 、变频器或者伺服技术
对于大型项目,很多时候需要使用变频器,甚至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还需要伺服的配合,变频器和伺服有着自己的控制系统,连接到PLC以前需要对它们本身进行设置以应对复杂的工矿。而一个正确的设置不仅仅可以保证控制的精度,更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护周期等。
五、触摸屏或者组态软件
PLC说到底只是一个可以实现自动化的设备,但它本身却没有自诊断功能,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操作人员去手动干预,那么将PLC的信息显示给操作人员的就是人机界面,包括触摸屏和组态软件,触摸屏包含各个品牌的屏幕,组态软件包含,组态王,WINCC,INTOUCH等等,外国工程师一般使用VB等计算机语言开发这些功能。
六、机器人和视觉系统
在近年的工业发展中,机器人成为了热火朝天的行业,机器人在很多情况下都有着人不可替代的功能,但如何选型并设计一个好的机器人及如何调试一套集成系统配合机器人工作也是近些年的重心,机器人行业快速的发展带来的问题就是市场混乱。
各个公司以低价抢占市场,可是低价也成了制约机器人行业的一个因素,质量精度都受到影响,而设计者的水平陈参差不齐,很多机器人经销商只是将机器人卖给甲方并进行简单处理,根本达不到甲方的要求。因此对于熟悉机器人系统的人绝对会在未来几年内的工业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Ⅷ 叠加原理的验证
叠加原理指出0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0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呵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 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0某独立源的值0增加或减小K倍时口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0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实验步骤:
1.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按照实验指导书_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
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
3.将U2的数值调到12V, 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 的最后一行中。
4.将R3(330Q2)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Ⅸ 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实验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成立于2004年11月,中心依托机械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由5个实验室和2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组成。5个实验室分别是机械工程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室、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2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分别是电气工程创新实验室、机械工程创新实验室。其中,有省级“双基”合格教学实验室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2个。中心面积达62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近2200台套,总资产4350余万元。
中心共有专兼职教师63人,其中:教授10人占中心人员总数16%,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3人占中心人员总数52%。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为引领、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队伍,满足了高水平实验教学的需求。
中心的良好环境和浓厚创新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成果丰硕。统计到2014年,学生共获得全国一等奖28人,二等奖39人,三等奖31人,获黑龙江省一等奖66人,二等奖89人,三等奖90人。 一、实验室概况
本实验室根据《东北林业大学关于教学实验室调整情况的通知(东林校教[2004]51号)》成立于2004年,归属机电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管理,由模型制作实验室、产品造型设计实验室和人机工程实验室等组成。主要面向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也面向部分机械类本科生开设实践教学课程。
实验室的教学设施、实验内容与管理水平已逐步完善,实验室总面积约400平方米;仪器设备共计140余台件,价值70余万元。
实验室现有兼职实验室主任1人,兼职实验人员9人。高级和中级职称的比例为7:3;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的5人,年龄在40至50岁之间的5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实验环境,配备了适应现代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实验的设备及仪器。实验室正在根据学校及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有关要求,不断的进行充实与发展,不断的进行调整与创新,努力把工业设计实验室建成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开放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二、所支撑的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
目前实验室主要承担工业设计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任务,承担工业产品模型制作、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与工艺等11门本科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项目共30余项,实验项目开出率为100%。同时承担毕业设计和其它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一、实验室概况: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是我校重要的基础课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之一,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外科研创新活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曾获得“黑龙江省先进实验室”荣誉称号,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和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并且两次通过了省教委“双基”实验教学评估,成绩为优秀。
本实验室由电路分室、电机拖动分室、模拟电子技术分室、数字电子技术分室组成,主要面向全校工科类专业本科学生授课。开设:电学基础实验、电工电子实验、电工电子学A、电工电子学B、电工电子综合实验室。
电路实验室:学生通过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日光灯工作原理及功率因数的提高等实验,正确使用仪器并进行电路理论分析,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电路整体分析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电机拖动实验室:学生通过室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异步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等实验。学生了解生产机械中所需的各种不同的控制元件,掌握实际生产中的元器件及继电器,特别是由电气原理图变换成安装接线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手动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学生通过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算电路,晶体管放大电路设计等实验。正确使用仪器并能独立操作基本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独立进行电路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等,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设计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学生通过触发器及其应用,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等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熟练掌握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合理选择元器件、电路的连接、检查、排除故障。提高学生设计、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培养科学作风、创新精神和研究性思维。
实验室占地面积47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4个班学生做各种实验。配备有THHE-1型高性能电路实验台;DT-03型通用电力拖动实验设备;功率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和模拟电路实验箱;双踪示波器、万用表、THDL-1型数字电路实验箱。可开设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相关内容的42个实验项目。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目前有实验设备224台。
二、所支撑的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
实验室每年课程为:电学基础实验 (X040052)、电工电子实验 (X040034)开设的实验内容: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原理的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日光灯工作原理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交流电路等效参数的测量。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晶体管放大电路设计实验、负反馈放大电路、RC正弦波振荡电路及电压比较器、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算电路、门电路逻辑功能及参数的测试、译码器及其应用、触发器及其应用、计数器及其应用、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
电工电子学A ( X040035) 开设的实验内容: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异步电动机的点动与自锁控制、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异步电动机的顺序控制、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算电路、门电路逻辑功能及参数的测试、译码器及其应用、触发器及其应用
电工电子学B (X040036)开设的实验内容: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门电路逻辑功能及参数的测试。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S040021)开设的实验内容:收音机、数字万用表的焊接安装与调试,数字电子时钟设计。
年均承担约230学时,2万人时数。
教师主持省级、校级实验教改研究题目。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5项,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50余名本科生从事创新实践活动。 一、实验室概况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室始建于1976年,原名为自动化实验室。2001年1月15日由学校正式批准,更名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室,并于2002年11月通过黑龙江省教委“双基”实验室的验收,于2004年11月隶属于机电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室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为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解决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验室现有兼职实验教师11人、专职实验教师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人,实验室人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
实验室现有固定资产900余万元,仪器设备600余台套,实验室总面积约1100平方米。下设:自动控制理论及仿真室、智能控制室、供配电技术室、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室、过程控制室、嵌入式系统室、电子工艺实训室、光机电控综合实训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室,共九个分室。
二、所支撑的课程及教学活动
实验室主要面向机电工程学院的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开设《自动控制原理》 、《现代控制理论》、 《电机拖动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 《交流调速》、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工程》、 《电子技术综合》、 《工厂供电》、 《检测与转换技术》、《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等三十几门课程的实验,实验室年均授课量达30000人时以上,依据本科生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开出率达100%。 一、实验室概况
本教学实验室是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之一,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课外科研创新活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实践平台。
本实验室由机械设计基础分室、机械制造基础分室、液压分室、气动分室、机器人分室、测试技术分室、热工分室、模具与刀具分室等10余个分室组成,主要面向大机械类(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相关课程的教学实验。
学生通过齿轮范成加工法实验、油膜实验以及多种机械机构的绘制与分析实验,掌握机械设计中的相关原理;通过金相分析、热处理、硬度测试等实验掌握金属材料方面的制造理论;在实验室中可以进行工业装备中的气动及液压装置进行模拟搭建和分析,对机械手进行安装和调试;高精度的6自由度加工中心及其配套的3D检测装置可以完成复杂曲面的高精加工与检测,实现冲压、注塑、挤出等各类模具的制造与测试分析;依据热学试验台和热成像仪,可以设计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实验。
实验室占地面积约2000m,拥有机械相关的多门类系统化设备,通过自行研制、购买和接受捐赠的方式,现拥有计算机300多台,加工中心2台,3D检测仪1台,数控车床、铣床及其教学演示装置共30多台;液压及气动实验装置约60台套;曲柄冲压机、折弯机、注塑机共8台,与其匹配的模具20余套。拥有先进的金相显微图像分析系统2套,XJP-3A型双目金相显微镜20台,MDJ双目倒置金相显微镜36台;数显洛氏硬度计3台、布氏硬度计2台,数字式洛氏硬度计5台;表面粗糙度检查仪4台、光切显微镜4台;拥有万能工具显微镜、福禄克Ti400热成像仪等高端仪器,以及电火花、线切割等特种加工设备。可开设机电液相关方向7大类60余个实验项目。
二、所支撑的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
实验室每年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液压与气动技术”、“测试技术”、“机器人技术”、“机械创新设计”、“数控技术”、“工程热力学”等机械类课程(共270多学时,约3万生时数)提供实验教学保障。 一、实验室概况
本教学实验室是电子信息与通信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之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课外科研创新活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和实践平台。实验室依据“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强能力”实验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室由信号与系统实验室、通信电子线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EDA实验室、DSP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电磁场电磁波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通信综合实验室和工程实训室等12个分室及大学生电子设计实训室、飞思卡尔实验室2个大学生创新实训室组成。其中单片机实验室、DSP实验室为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联合建设实验室,EDA实验室为美国Altera公司联合建设实验室。实验室与深圳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优秀工程师参与到教学实践环节中来,指导学生校内实训、举办讲座介绍通信行业发展与人才职业规划。
实验室占地面积1000余m,设备总资产达800余万元。实验室配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如美国Tektronix的具有逻辑分析功能的MSO4034示波器、德国Hameg公司的HM5014频谱分析仪、华为公司的程控交换平台、宽带接入平台、光纤接入平台和LTE移动通信平台等设备,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二、所支撑的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
实验室开设实验课程有: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现代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嵌入式系统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程控交换技术、核心网技术等30余门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及实习项目的实践教学,每学年完成实验项目近100余个,实验教学人时数约2万左右。
实验室依据“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建立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提升工程教育质量。通过与国内著名的IT高新企业联合办学,建立了“3+1”创新教育实验班,实验室每年可接收参加“3+1”创新教育实验班的约300余名本科生从事科研探索实践活动。“3+1” 创新教育实验班贯穿大学四年学习过程的4个阶梯,面向工程4年不断线,进行专业知识结构链的搭建。在项目的驱动下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始终坚持“听中学”、“学中做”和“做中学”有机结合,来实现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加强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形成了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融合的培养体系。
Ⅹ 怎样可以使TH-TD3型通用电工实验装置爆炸
干嘛呀这是?实验装置内部没有可以爆炸的装置,不会发生爆炸。但是如果发生短路的话,可能会烧坏部分电路或者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