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下图一为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图二为某栽培蔬菜的温室
(1)甲装置中含有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因此单位时间内冒出气泡数目最多的实验装置是甲;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
光能 |
㈡ 5.下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现用60%硫酸溶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2气体,实验现象很明
B 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的褪色,是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的有机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加热使它分解,放出二氧化硫,再显红色
㈢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
断开K2,闭合K1时,该装置是电解池,电解池工作时,两极均有气泡产专生,说明铁电极属是阴极,石墨电极是阳极,阳极上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氢气; 断开K1,闭合K2时,该装置是原电池,铁作负极,石墨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通电 |
㈣ 实验装置中棉花的作用
(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实验室制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实验装置Ⅱ的集气瓶中装入的试剂是水,用装置Ⅱ收集装置Ⅰ产生的气体,其中水的作用是排出空气;实验装置Ⅲ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水;排出空气;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通过Ⅲ、Ⅳ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吸收污染性气体,防止污染;防止熔化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故答案为:吸收污染性气体,防止污染;防止熔化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 (4)图2是某微型实验的装置图,试管中反应发生后a处变化是:紫色变红色;b处变化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烧杯中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若验证二氧化碳,则该实验中b处药品可省略,根据a处现象就可以,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理由是: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能使紫色变红色;该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节约药品;安全环保等;故答案为:紫色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不同意;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能使紫色变红色;操作简便;节约药品;
㈤ 下面图一表示人体的呼吸过程,图二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运动包括两个过程吸气和呼气.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因此,图一中,[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吸气.[C]表示的生理过程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撒,直到平衡为止.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肺泡中的含量,二氧化碳扩撒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的含量高于血液中的含量,氧气扩撒进入血液. (2)通过观察实验装置来判断甲瓶与乙瓶,哪一个是吸气入口,哪一个是出气出口,乙装置中长玻璃管直接插入石灰水中,可以理解为出气口,如果是进气口的话,石灰水就被吸入到口中了,那么甲装置就为吸气口.明确了甲装置为进气口,乙装置为出气口,验证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那么甲装置是吸入的空气,起对照作用.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乙瓶. (3)综合分析图一和图二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吸吸入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本实验装置只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能验证氧的多少;乙装置为出气口,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人体呼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最根本的原因是全身的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产生的,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毛细血管,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后随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吸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甲;甲乙瓶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比甲瓶大;(3)人体呼吸吸入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
㈥ 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装置小巧,节约药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可靠,减少污染等特点,下图是某同学设计
(1)4∶1的氨水(或②) KClO 3 和MnO 2 的混合物(或④) (2)4NH 3 +5O 2 4NO+6H 2 O (3)0.5 mol·L -1 NaOH溶液和酚酞试液(或⑧和⑨)红色褪去 (4)防止液态物质D冲出 (5)6 mol·L -1 NaOH溶液(或⑦) NO 2 +NO+2NaOH====2NaNO 2 +H 2 O
㈦ 高中化学题, 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实验过程中,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极区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
不好意思,我今天才上线 图二为电解池,阳极是金属铁,失电子的是电极本身, 所以铁电极变细。 1、X电极是阴极,吸引溶液中的阳离子,Na离子出不去(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之前的)所以溶液中氢离子出去,得电子成氢气,所以溶液中会有更多的氢氧根离子,PH值变大 2、 X极得到的是氢气 0.03mol 折合电子数 0.06mol Y极氧气0.0075mol 折合电子数0.03mol 铁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03mol,折合铁的质量 56*0.03/6=0.28g (希望我没算错) 3、2FeO42-+6e-+5H2O=Fe2O3+10OH-
4、左边的为原电池,右边的电解池,锌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溶解在左边,左边的阳离子多了,所以硫酸根会过来。 锌为负极,所以N为阴极,M为阳极 因为是铁电极,所以左边的铁电极会溶解,右边有气泡产生
与图二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传动装置分析
发布:2025-09-15 09:38:25
浏览:26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