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备
乙酸有两个作用:1.作为溶剂2.提供酸性环境,抑制铁离子的水解
氯化铁的作用:起氧化作用
㈡ 二苯乙二酮的制备
方法/步骤
于三口烧瓶中(瓶口装上带导气管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放2.0g安息香和10mL浓HNO3蒸汽浴加热混合物,可以用磁力搅拌器加热,此方法既可以搅拌又做到了加热的作用。
经常摇动混合物直到红色气体不再产生(大约30分钟),其实回流三十分钟也行,不一定将要等到红色气体不再出现再进行下一步。反应混合物倒入冷水并剧烈摇动,直至出现黄色固体晶体。
㈢ 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
(1)装置图中的两种玻璃仪器分别为三颈烧瓶和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
故答案为:三颈烧瓶 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
(2)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或溶液冷却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小;反之,可得到较大的晶体颗粒.所以,A.缓慢冷却溶液;D.缓慢蒸发溶剂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
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地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晶体(晶种),都可促使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AD 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加入晶种.
(3)减压过滤也称抽滤或吸滤.抽滤时所用的滤纸应略小于布氏漏斗内径,能将布氏漏斗上全部小孔盖住.
将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目的是为了用减少晶体的损失.所以选择冲洗的液体应该是不会使晶体溶解损失,又不会带入杂质的.选择用滤液来物冲洗的液体是最好的,这是因为滤液是饱和溶液,冲洗时不会使二苯基乙二酮晶体晶体溶解,同时又不会带入杂质.
故答案为:小于 D.
(4)重结晶过程: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其中活性炭脱色可以除去有色杂质,趁热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冷却结晶,抽滤可以除去可溶性杂质.故答案为:趁热过滤.
(5)对照图上的斑点分析,可以知道,反应开始时图上的斑点是反应物,由此可推知,回流15min、30min、时的图上,下面的斑点为反应物,上面的斑点为生成物,45min时则图上的斑点是生成物,而反应物基本上无剩余.因此,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45min.
故答案为:C.
㈣ 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
(1)三颈烧瓶;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 (2)AD;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加入晶体 (3)小于;D (4)趁热过滤 (5)C |
㈤ 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
2. A, D 摩擦瓶壁或者加晶种
3. 小于 D
4, 过滤
5. C
㈥ 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备。。。加硝酸有和作用
做氧化剂啊~氧化α位的羟基,有的时候使用
冰醋酸
和
亚硝酸钠
也可以
㈦ “高中化学”:二苯基乙二酮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部分)
1、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或溶液冷却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小;反之,可得到较大的晶体颗粒。所以,AD
2、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轻轻地摩擦器壁、投入几粒晶体(晶种),都可促使晶体析出。
这是高中化学选修6上的内容,记住即可,不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