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初三实验装置

初三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2-12-23 14:39:56

⑴ 初三化学设计实验

这里是步骤Flsh——直接下载
http://www.pep.com.cn/czhx/jshzhx/kejian/200801/P020080107584445307931.zip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题归类解析

一、实验药品选择型
例1.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左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就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选择某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如红磷,白磷等),利用过量的该物质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生成新的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内气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选择不同的药品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现象。解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可然物在空气中燃烧能否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变小。(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过程中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会弥补所消耗的氧气体积,反应前后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并无明显的变化,因此烧杯中的水不会倒吸到广口瓶内,造成实验失败。(2)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选择药品的条件是:①药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②药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不是气体(若生成物为气体,可将水换成易吸收该气体的液体)。

答案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虽然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广口瓶内气体压强未减小。

(2)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或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二、实验误差分析型

例2. 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 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 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误差分析,要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推断,关键看操作的结果是导致密闭体系内气体的压强变大还是减小。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偏低,原因可能有:(1)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完;(2)未塞紧瓶塞,外界空气进入瓶内;(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偏高,原因可能是广口瓶内的部分空气受热逸出,致使广口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更多。

答案:D

三、实验装置创新型

例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右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创新性在于实验装置始终密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通过活塞的移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度。(1)实验操作前后装置内气体压强不变,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好。(2)白磷在空气燃烧时消耗氧气,产生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导致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减小,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试管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40 mL×1/5=8 mL,且过量的白磷燃烧能将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因此最终活塞的前沿在约12 mL(20 mL-8 mL=12 mL)的刻度线上。(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密闭体系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气体压强增大,活塞就会向右移动,当过量的白磷燃烧耗尽密闭体系内的氧气,试管冷却后,密闭体系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推动活塞会向左移动,而密闭体系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40 mL+20 mL)×1/5=12 mL,因此最终活塞的前沿在约8mL(20mL-12mL=8mL)的刻度线上。(4)因为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增大,所以该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答案 (1)装置的气密性好(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前沿在约12 mL的刻度线上

(3)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稳定在约8 mL的刻度线上

(4)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延伸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通过挖掘实验内涵 ,拓展知识 。达到完成一个实验教学,理清一批问题。现将该实验教学延伸总结如下:

一、实验准备上应更充分

1、放入燃烧匙内的红磷需说明是足量的,让其燃烧时更多的消耗广口瓶内的O2,使测量更准确。

2、在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做上记号,并在水面以上部分分出五等份来,以便更准确的观察实验结束后,水上升约为1/5处。

3、点燃红磷时应用酒精灯,有的红磷潮湿后火柴难于点燃,用酒精灯则容易点燃。

二、实验结论延伸

该实验除证明空气中O2的体积量约为空气体积的1/5外,还可得到以下结论。

1、红磷燃烧条件:红磷不点时不燃——需要温度(达到燃烧时最低温度)。瓶内红磷燃烧一会就熄灭了——瓶内没有O2或O2含量太少(红磷燃烧需要氧气)。结合起来,说明红磷燃烧的条件是:需要一定的温度和一定含量的氧气。

2、氮气体积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4/5:空气主要由O2和N2组成的,因为实验测得空气中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则剩余气体体积基本为N2。

3、氮气不支持红磷燃烧:红磷在瓶内燃烧消耗大部分O2后熄灭,剩下N2并不能支持红磷继续燃烧。

4、氮气本身也不能燃烧:燃着的红磷伸入瓶中,若N2也能燃烧,则可能出现瓶内水上升超过1/5。

5、氮气不易溶于水:实验中开始红磷燃烧时,瓶内压强增大,实验结束后瓶内压强降低,水被吸入瓶内。这中间,N2都充分与水接触,若N2易溶于水,则瓶内水上升可能超过1/5。

三、对做完实验后吸入瓶内水太少的原因分析

1、红磷量太少,消耗O2太少。

2、气密性差,漏气。

3、实验前弹簧夹没夹上。

4、必须是完全冷却后观察。

四、若用别的物质代替红磷来完成该实验,有哪些要求?

1、在瓶内燃烧的物质只能与O2反应。如Mg除与O2反应外也能与N2反应,Mg就不能代替红磷来做实验。

2、在瓶内燃烧的物质与O2反应后,生成物中不能有气体,因为消耗了O2又产生了别的气体,使瓶内压强变化不大,实验现象不明显,如用蜡烛代替红磷则不行。

五、问题讨论

1、实验开始弹簧夹不夹住橡皮管,会出现什么结论?

2、实验中利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⑵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名称 几个发生装置名称 最好带图

1.试管 2.酒精灯 3.铁架台 4.集气瓶 5.导气管而且 你的图是错误的 至少4处1.试管应该向下倾斜 2.酒精灯加热试管 应该用外焰 3.导气管插入单孔橡胶塞过长 4.导气管的进气口没有放棉花 图片等一会儿会补充

⑶ xx中学初三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是:①检查装置的气密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当红磷与氧气反应完全后,广口瓶内氧气耗尽,由于生成物是固体,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打开弹簧夹时,水倒流到广口瓶中,倒流进的水约占广口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答案为: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水倒流进瓶内,倒流进的水约占广口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生成物是固体;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空气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和红磷反应,故集气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是氮气,而实验完成后剩余红磷而空气中氮气的量也没有减少,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将燃着的红磷再次伸入瓶中,燃着的红磷立即熄灭;
故答案为:不易;是氮气;
(3)没有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装置漏气,因此发现红磷燃烧的同时,导气管另一端有气泡产生;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就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故答案为:气泡;大于;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4)如果实验中因红磷量不足而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因装置漏气而在冷却过程中进入少量空气或未冷却至室温而打开弹簧夹或烧杯中的水太少等,都可能出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五分之一的结果.
故答案为:①③④⑤.

⑷ 如图所示是初三(1)班物理实验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一实验小组得到的两组数据如下表所

(1)由表格数据可知,第1组数据中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不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故第1组数据有误;动力是阻力的二分之一,则动力臂应是阻力臂的二倍,即动力臂应为10cm;
(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3)为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1)1;10;(2)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3)没有多次实验,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⑸ 某实验学校初三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制备氮化钙.(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

(1)将活塞k关闭,将末端导管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玻璃管,管内空气受热膨胀,若在导管末端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且在撤去酒精灯冷却后,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小,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时,可判断装置气密性良好;
(2)①钙比铜活泼,铜能与氧气反应,所以钙也能与氧气反应;
②导管插入水中,可以防止空气从导管进入装置而与钙发生反应,所以,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插入试管M的水中目的是:液封,防止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末端导管进入实验装置;
③装置B是防止液体倒吸;
(3)氮元素最外层有5个电子易得到3个电子,所以显-3价,钙显+2价,所以化学式是Ca3N2
故答案为:(1)关闭活塞k,将末端导管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玻璃管,若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撤去酒精灯冷却后,在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①钙比铜活泼②防止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末端导管进入实验装置,生成氧化钙,引入杂质;③防倒吸;(3)Ca3N2

⑹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怎么检查装置气密性

1,实验室制氧气装置(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把导管的一头放入水中,加热试管,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有一段水柱上升,一段时间后,液面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过氧化氢):用手握紧试管外壁,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水珠
当手握住试管时,手心的热传递到了试管中的空气中,空气受热膨胀,由于空气无孔不入,它就沿着导管逸出;若气密性不好,空气会从塞子和试管之间的空隙中“钻”出,则看不到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所以当看到水中的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时,表示气密性良好。

⑺ 化学实验中 怎样判断实验的发生装置或实验装置应选哪一套装置(初三化学,请说的简略点,通俗易懂点)

发生装置:(初中的两种类型)
1、如果题目是: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
则回答:发生装置选用固固加热型。
理由: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
2、如果目是: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则回答:发生装置选用固液不加热型。
理由: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初中就两种爱考
收集装置:(只给出气体)
1、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3、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略小
则回答:不能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略大/略小。
4、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可/能/易溶于水
则回答: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可/能/易溶于水。
5、如果题目是:该气体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则回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总结:综合回答,记住字眼:“只能”“或”
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可/能/易溶于水
则回答: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可/能/易溶于水。
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不懂的可以继续问

⑻ 创新中学初三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是:①检查装置的气

(1)红抄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黄光,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当红磷与氧气反应完全后,广口瓶内氧气耗尽,由于生成物是固体,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打开弹簧夹时,水倒流到广口瓶中,倒流进的水约占广口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实验时,没有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装置漏气,因此发现红磷燃烧的同时,导气管另一端有气泡产生;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就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3)如果实验中因红磷量不足,而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因装置漏气而在冷却,过程中进入少量空气或未冷却至室温而打开弹簧夹或烧杯中的水太少等,都可能出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五分之一的结果.故答案为:①③④⑤.
故答案为:(1)剧烈燃烧,发黄光,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有水进入集气瓶; 空气中氧气约占其体积的五分之一
(2)气泡,大于,红磷燃烧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冷却后进入的水多于五分之一
(3)①③④⑤

⑼ 初三化学实验 组装加热固体的实验装置 连接试管和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后 是先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再在

先在左侧放置酒精灯之后再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

组装实验装置注意从左往右从下至上专
酒精灯内酒精不属超过1/3
加热用外焰加热试管底部
试管中溶液不得超过1/3
试管夹夹在试管离底部2/3处
加热前先要预热
暂时就这些吧,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初三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来水水表跟前的阀门坏了怎么换 浏览:341
机械工程含有多少专业 浏览:367
移动电动工具安规 浏览:642
理正结构工具箱13 浏览:481
五金机电荣誉证书 浏览:117
南安市轴承厂什么时间建 浏览:945
阀门位号pv是什么意思 浏览:685
家电管道清洗设备厂家有哪些 浏览:285
仪表盘黄p什么意思 浏览:520
淋浴的冷热水阀门怎么换 浏览:872
氧气阀门检修安全要求 浏览:620
专用设备制造业税负多少 浏览:343
cs6扩展版工具箱 浏览:743
北京博世电动工具专卖 浏览:617
某学生用图的实验装置测物块 浏览:568
摊铺轴承坏了怎么办 浏览:158
硅胶洗油设备哪里生产 浏览:651
金科五金机电城D区商业门面价 浏览:343
超声波什么时候有雾气 浏览:502
iphone怎么选择播放设备 浏览: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