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火力发电厂施工现场应设防雷接地装置的设施规定有哪些
1 、大型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应由内部防雷接地装置和外部防雷接地装置组成,内部防雷接地装置包括:笼式避雷网、专用接地装置,外部防雷装置包括:接地网(自然接地体)、引下线、避雷带、均压环。
2、利用基础底板水平钢筋搭接成接地网,与槽边四周的钢筋连接形成闭合环路,组成自然接地体。这样做具有:经济、实用、可降低接地电阻、均衡电位的特点,在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施工中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尽量不设置人工接地极。
3、 高层建筑引下线的数量影响雷电流分流效果,设计引下线之间的间距请见表2。本人认为高层建筑的接地电阻阻值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设置断接卡子。因为引下线暗敷在现浇混凝土内不易氧化,可延长引下线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公共设施(如大厦、饭馆等)外装修较为豪华,不设置断接卡子可减去对外装修面的影响,提高外装修的质量。
4、除烟囱、水塔等特殊用途的建筑物外,尽量不设置避雷针,减少产生电位差的内部因素。可将屋面上的各种金属管道与避雷带连接,构成建筑物的等电位体。
5、随着计算机、通讯、控制技术的发展,对防雷接地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的正常工作。因为这些微电子设备具有精确度高、灵敏度强的特点,同时易受因雷电流所造成的电磁干扰。因此对机房的设计、施工应采取笼式避雷网,对外界的电磁干扰可起到屏蔽作用。在结构设计时应保证机房的顶板、底板、墙体内钢筋网格大小一致。
2. 防雷接地的标准规范
一、防雷接地国家标准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二、 相关标准具体要求
本工程为监控系统雷电防护,包含立杆直击雷防护和监控系统电源系统防护。
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其间距以及人工水平接地体的长度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并宜敷设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其距墙或基础不宜小于1m,接地体宜远离由于烧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直击雷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电源及信号电涌保护器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直击雷专设接地装置与电涌保护器接地分开,避免地电位反击,接地体在地下间距宜为3m。
本工程接地系统分为直击雷接地及电涌保护器接地,采用Φ20×1500镀铜钢棒两支串接作为一组垂直接地体,直击雷接地采用3组垂直接地体,电涌保护器接地采用3组垂直接地体,接地体间距宜为5m,地方受限时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3m,水平接地体采用95mm2镀铜钢绞线。
直击雷接地与电涌保护器接地应尽量远离不同类型接地引入点间距不小于3m。接地装置连接方式为焊接并做好防腐处理。监控系统接地引入线采用BVR16mm2多股铜芯线从立杆内部引入,在防水盒内设置接地排或接地端子,各系统接地就近接入该接地排。
3. 钢板筒仓防雷接地系统怎么设计
2 工作塔应在屋顶设置避雷网(带)、针或利用金属构件作为接闪器。屋顶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应大于10m×l0m、12m×8m。 当斗式提升机高出工作塔屋顶时,应设避雷针保护,避雷针应与操作平台焊接并距斗式提升机3m,保护范围应高出斗式提升机顶端2m以上。 避雷网(带)、针、金属构件及操作平台均应与引下线牢固连接,引下线可按下列方式设置: 1)工作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利用其结构通长主钢筋,每处不应少于2 根,主钢筋必须焊接连接。 2)工作塔或斗式提升机塔架为金属焊接结构时,利用其自身。 3 物料钢板筒仓防雷设计应利用仓顶围栏与仓上通廊作接闪器。仓上通廊与仓顶围栏应焊接相连。引下线可用镀锌扁钢,镀锌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厚度不应小于4mm。 4 工作塔及每个物料钢板筒仓引下线数目均不应少于2处,间距不应大于18m,且应对称布置。 5 接地装置可利用基础钢筋,纵横钢筋应焊接相连,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当仓群基础不相连及基础留有变形缝时,应采用扁钢或圆钢焊接相连,并留充分的变形量。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 6 工艺设备的构架、金属管道应做防静电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装置宜合并设置,接地电阻应满足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7 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埋地敷设;架空线路应在入户处转接铠装电缆直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并应在转接处装设避雷器。电缆的金属外皮、避雷器及绝缘子铁脚应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或单独接地。
4. 防雷接地设计规范gb50057
4.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4.2.4 中的第 2 条:
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 12 m。
4.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4.3.3 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 2 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应大于 18 m。
至于你提到的第一类防雷中的18到24米,应该来自于 4.2.2 条中的:
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m~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现场浇灌或用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网的交叉点应绑扎或焊接,并应每隔18m~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这两句话,一个是针对金属屋面,一个是针对钢筋混凝土屋面中的钢筋网。属于比较特殊的类型,在这一条的条文说明里也提到:「本款还规定了不同类型屋面的处理。」
不过确实,在阅读规范时,你会发现针对一类防雷和二类防雷的措施,并不是那么对应,比如关于引下线间距的问题,二类防雷是强条,用的是「不应」,一类防雷反而不是强条,用的是「不宜」。
这个主要是要看一类防雷和二类防雷的分类,因为即使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国家级的会堂、体育馆,都被划分为二类防雷。而一类防雷,主要围绕的是可能引起爆炸的建筑物。所以应该说没有民用建筑可以划分为一类防雷,能够划分为一类防雷的,基本都是工业建筑。建筑物的类型不同,也就造成了对应的要求不同。
而一类防雷建筑,在 4.2.1 条规定:「应装设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或网。」
只有在难以装设独立的外部防雷装置时,才可以装设屋顶敷设接闪带。
所以,第一类防雷建筑的防雷措施和我们平时做的二三类防雷建筑的防雷措施并不相同,在设计时,要格外关注。
5. 房屋的防雷接地如何做接地体需要注意些什么
防雷接地系统主要包括避雷针、带、线、网,接地引下线、接地引入线、接地汇集线、接地体等组成,机房内的所有电气设备、线路、网络等不带电金属部分,金属护套都要跟防雷接地装置做金属性连接。雷击可以产生不同的破坏形式,国际电工委员会已将雷电灾害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雷击、感应雷击、电源尖波等瞬间过电压已成为破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从大量的通信设备雷击事例中分析,接地装置由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组成,垂直接地体采用50*50的角钢、水平接地体采用40×4的扁
6. 求教一下监控中心防雷接地怎么做
监控中心防雷接地从文字简单理解是如何接地,如何接地极那就麻烦了
监控中心防雷接地最简单的要参阅
[1]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994
[5]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20815-2006
[6]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DB 3302/T1006-2007
规范里面的关于机房部分。涉及面广,非一两句
其中摘录某些作引子吧
视频监控防雷接地设计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关于防雷接地设计的若干规定:
3.9.1 建于山区、旷野的安全防范系统,或前端设备装于塔顶,或电缆端高于附近建筑物的安全防范系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要求设置避雷保护装置。
3.9.2 建于建筑物内的安全防范系统,其防雷设计应采用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的设计原则,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的要求。
3.9.3 安全防范系统的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接地端子应有地线符号标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建造在野外的安全防范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在高山延时的土壤电阻率大于2000Ω·m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20Ω。
3.9.4 高风险防护对象的安全防范系统的电源系统、信号传输线路、天线馈线一级进入监控室的架空电缆入室端均应采取防雷电感应过电压、过电流的保护措施。
3.9.5 安全防范系统的电源线、信号线经过不同防雷区的界面处,宜安装电涌保护器;系统的重要设备应安装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接地端和防雷接地装置应做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带应采用铜质线,其截面积不应小于16m㎡。
3.9.6 监控中心应设置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汇集环或汇集排宜采用裸铜线,七截面积不应小于35m㎡。
3.9.7 不得在建筑物屋顶上敷设电缆,必须敷设时,应穿金属管进行屏蔽并接地。
3.9.8 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缆中的金属管道应接地
3.9.9 光缆传输系统中,各光端机外壳应接地。光端加强芯、架空光缆接续护套应接地。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关于防雷接地设计的若干规定:
8.0.2 - 1 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防止地电位不等引起的图像干扰
2 室外安装的摄像机连接电缆宜采取防雷措施。
7. 某工厂变配电所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设计
1,屋面顶沿四周一圈,屋面中间再来两根横的,离面200,中间再来一根直的,回与两横交错部位要焊接,再在答对称角引两接地线到地下,与接地网连接,以上可用直径10MM镀锌圆钢。
2,变压器室,低压室内,在所在地面400MM高处用40*4贬钢焊一圈,所有带电设备都要与接地圈焊接,变压器底座至少要有两个以上接地点连接。
3,接地网,在变配电所四周,离地基不少于3米远,每五米远打一接地桩,桩两米五,打下后顶面要低于地面对300MM,不少于15个桩,都要用40*4镀锌连接,焊面不少于3个,如用接地模块,不得少于10个,模块顶面要低于地面800MM以上。
4,接地网到变配电所引入点每处不少于二个,配电房要三个
8. 建筑防雷基础接地做法
基础防雷接地做法:
1、防雷接地的焊接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国家规定。如使用圆钢,那么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圆钢直径的6倍。
2、使用扁钢,就要将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不应小于其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3、在接地装置的建构中,需要利用建筑物基础圈梁内(外围)对角的二根主钢筋焊接成环网(主筋小于12的须采用4根主筋),引下线与环网焊成一体。
4、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敲净后,做防腐处理。
5、基础接地工程完工后,在各接地极引出线处作接地电阻测试,要求接地电阻R必须<1欧姆。
6、防雷接地在接地体上的接地点与其他接地在接地体上的接地点的距离应大于10m。
7、避雷针的设置规律一般是:最高点与突出点,如屋脊、檐角、平屋面女儿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