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好心人教教电工电子综合实验箱怎么接线
先说板上的白线,表示与该线相连的所有孔均相通,即在制造这块板时已设计完成。电路问题先要理解原理图,知道串并联知识,电路中的等电位知识,元件的测量方法及认识,在板上搭接元件时,要从原理图的左右上下顺序布置,孔位不够时用小导线串接旁边未用的孔位扩展,元件布置完后要检查合格方可通电测试。
㈡ 关于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戴维南定理及功率传输最大条件
一、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2、学习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3、验证功率传输最大条件。
二、原理及说明
1、戴维南定理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对外部电路而言,总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电阻相串联的有源支路来代替,如图3-1所示。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网络端口的开路电压UOC,其电阻等于原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为零时入端等效电阻R0 。
2、等效电阻R0
对于已知的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其入端等效电阻R0可以从原网络计算得出,也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测出。下面介绍几种测量方法。
方法1:由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可知:
因此,只要测出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和短路电流ISC, R0就可得出,这种方法最简便。但是,对于不允许将外部电路直接短路的网络(例如有可能因短路电流过大而损坏网络内部的器件时),不能采用此法。
方法2:测出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以后,在端口处接一负载电阻RL,然后再测出负载电阻的端电压URL ,因为:
则入端等效电阻为:
方法3:令有源一端口网络中的所有独立电源置零,然后在端口处加一给定电压U,测得流入端口的电流I (如图3-2a所示),则:
也可以在端口处接入电流源I′,测得端口电压U′(如图3-2b所示),则:
3、功率传输最大条件
一个含有内阻ro的电源给RL供电,其功率为:
为求得RL从电源中获得最大功率的最佳值,我们可以将功率P对RL求导,并令其导数等于零:
解得: RL=r0
得最大功率:
即:负载电阻RL从电源中获得最大功率条件是负载电阻RL等于电源内阻r0 。
三、仪器设备
电工实验装置 :DG011 、 DY031 、 DG053
四、实验内容
1、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外特性
按图3-3接线,改变电阻RL值,测量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数据填在表3-1内。根据测量结果,求出对应于戴维南等效参数Uoc,Isc。
表3-1 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外特性
RL(Ω) 0短路 100 200 300 500 700 800 ∞开路
I(mA)
U( V )
2、求等效电阻Ro
利用原理及说明2中介绍的3种方法求R。,并将结果填入表3-2中,方法(1)和方法(2)数据在表3-1中取,方法(3)实验线路如图3-4所示。
表3-2 等效电阻R0
方法 1 2 3
R0(KΩ)
R0的平均值
3、戴维南等效电路
利用图3-4构成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3-5所示,其中U0= R0= 。
测量其外特性U=f(I)。将数据填在表3-3中。
表3-3 戴维南等效电路
RL(Ω) 0短路 100 200 300 500 700 800 ∞开路
I(mA)
U( V )
4、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1.根据表3-3中数据计算并绘制功率随RL变化的曲线:P=f(RL) 。
2.观察P=f(RL)曲线,验证最大功率传输条件是否正确。
六、报告要求
1、 根据实验1和3测量结果,在同一张座标纸上做它们的外特性曲线U=f(I),并分析比较。
2、 完成实验内容2的要求。
㈢ 常用电工仪表及dgj-2型电工实验实验原理
电工仪表是实现电磁测量过程中所需技术工具的总称。
电工仪表按测量对象不同,分为电流表(安培表)、电压表(伏特表)、功率表(瓦特表)、电度表(千瓦时表)、欧姆表等;按仪表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磁电系、电磁系、电动系、感应系等;按被测电量种类的不同分为交流表、直流表、交直流两用表等;按使用性质和装置方法的不同分为固定式(开关板式)、携带式和智能式;按误差等级不同分为0.1级、0.2级、0.5级、1.0级、1.5级、2.5级和5.0级共七个等级。数字越小,仪表的误差越小,准确度等级较高。 常用电工仪表的分类有哪些? 有指示仪表、比较仪器、数字仪表和巡回检测装置、记录仪表和示波器、扩大量程装置和变换器。
㈣ 电工电子实验怎么写啊
这是我从网上弄过来的范本,不知道对你有用没
基尔霍夫定律和迭加原理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和迭加原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的理解。
二、原理及说明
1、基尔霍夫定律是集总电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I=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内所有支路或元件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U=0
2、迭加原理是线性电路的一个重要定理。
如果把独立电源称为激励,由它引起的支路电压、电流称为响应,则迭加原理可简述为:在任意线性网络中,多个激励同时作用时,总的响应等于每个激励单独作用时引起的响应之和。
三、仪器设备
电工实验装置: DG011 、 DY031 、 DG053
四、实验内容
1、基尔霍夫定律
1) 按图2-1接线。其中I1、I2、I3是电流插口,K1、K2是双刀双掷开关。
2) 先将K1、K2合向短路线一边,调节稳压电源,使US1=10V,US2=6V,(用DG053的20V直流电压表来分别测量DY031的输出电压)。
3) 将K1、K2合向电源一边,按表2-1中给出的各参量进行测量并记录,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图2-1
表2-1 基尔霍夫定律
I1(mA) I2(mA) I3(mA) 验证 ∑I入=∑I出
节点 b:
Uab(V) Ubc(V) Ubd(V) Uda(V) Ucd(V) 验证 ∑U = 0
回路abcda 回路abda
2、迭加原理
实验电路如图2-1。
1) 把K2掷向短路线一边,K1掷向电源一边,使Us1单独作用,测量各电流、电压并记录于表2-2中。
2) 把 K1 掷向短路线一边,K2 掷向电源一边,使Us2单独作用,测量各电流、电压并记录在表2-2中。
3) 两电源共同作用时的数据在实验内容1中取。
表2-2 迭加原理
I1(mA) I2(mA) I3(mA) Uab(v) Ubc(v) Ubd(v)
US1单独作用
US2单独作用
US1、US2共同作用
验证迭加原理
六、报告要求
1. 用表2-1和表2-2中实验测得数据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和迭加原理
2. 据图2-1给定参数,计算表2-2中所列各项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㈤ 怎样可以使TH-TD3型通用电工实验装置爆炸
干嘛呀这是?实验装置内部没有可以爆炸的装置,不会发生爆炸。但是如果发生短路的话,可能会烧坏部分电路或者元器件
㈥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实验分析,讨论
一、概述
“DYDG-XZ7型现代电工综合实验装置(网络型)”是我公司在广泛征求各高校实验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推出的新一代实验装置,该实验台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开放性实验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宗旨,在结构上和性能上进行大规模的改进和创新,保留了我们传统实验台的许多优点,如全方位的人身安全保护(电压型漏电保护、电流型漏电保护、过流保护等),仪器、仪表的自我保护等,并结合目前实验设备的发展趋势,实验台实现了联网通信(局域网通信)功能。各实验单元以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箱可放在台面上进行实验,线路清晰,布线合理。
二、特点:
1、综合性强:本实验台综合了目前国内各类院校电类基础课程的全部实验项目,用户可根据需要选购实验部件,实验的深度可根据需要作灵活调整,普及与提高可根据教学的进度有机地结合。
2、整体性、一致性:实验所需的交直流仪表、交直流电源,信号源(含频率计)及常用的实验器件均密切结合实验的需要,集中在实验台上,便于老师组织和指导实验教学。
3、科学性强:装置占地面积少,节约实验用房,减少基建投资;实验室整齐美观,改善实验环境;实验内容丰富,设计合理,除了加深理论知识外,还可结合实际情况开设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根据实验内容的具体情况,将强电部分和弱电部分的插座和导线分开,强电部分采用高可靠带伸缩弹性手枪插连接线(不存在任何触电的可能),弱电部分采用弹性铍轻铜裸露结构联接线,两种导线都只能配合相应内孔的插座,这样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安全及合理性。
4、易布局、视野广:实验台的总高度为1.3米,适合目前实验室的发展需要,学生可以坐着听课或做实验,不会有压抑的感觉,也便于教师进行指导。
5、计算机联网:可以选择多机通信模式或局域网模式,便于整个实验室的统一管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三、技术性能
1、输入电源:三相四线(或三相五线)380V±10% 50Hz
2、工作环境:温度-10℃~+40℃ 相对湿度<85%(25℃) 海拔<4000m
3、装机容量:<1.5KVA
4、重量:150kg
5、外形尺寸:168×73×130cm3
四、装置的配备
本实验台主要由电源控制屏、实验桌、实验箱等组成。
(一)DY-01电源、仪表控制屏
控制屏为铁质双层亚光密纹喷塑结构,铝质面板,为实验提供交流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恒流源、信号源(含频率计)、各种测试仪表及实验器件等,具体功能如下:
1、 主控功能板
1.1 三相0~450V及单相0~250V连续可调交流电源,配备1台三相同轴联动调压器,规格为1.5KVA/0~450V。可调交流电源输出处设有过流保护技术,相间、线间过电流及直接短路均能自动保护,克服了调换保险丝带来的麻烦。配有三只指针式交流电压表,通过切换开关可分别指示三相电网电压和三相调压输出电压。
㈦ 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大神帮我设计一个电路图啊,在此拜谢!
你这个设计方案与抄现实有一定差距,每户有总断路器(我们一般叫空开),分照明和插座两大类,插座需要漏电保护开关;进线一般采用6mm2的铜芯线,照明最少要1.5mm2,插座最少要2.5mm2的铜芯线。
三相电源的平均分配有一定难度,建议就近分配,减少线路用线,同时有利于调整三相平衡
㈧ 叠加原理的验证
叠加原理指出0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0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呵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 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0某独立源的值0增加或减小K倍时口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0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实验步骤:
1.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按照实验指导书_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
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
3.将U2的数值调到12V, 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 的最后一行中。
4.将R3(330Q2)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㈨ 哪里有天煌教仪,DGJ-3型电工实验模拟器下载
谁知道
㈩ 叠加定理实验报告
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 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 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U1单独作用 12 0 8.693 -2.427 6.300 2.429 0.802 3.231 4.446 4.449 U2单独作用 0 6 -1.198 3.589 2.379 -3.590 -1.184 -1.215 -0.608 -0.608 U1、U2共同作用 12 0 7.556 1.160 8.629 -1.162 -0.382 4.446 3.841 3.841 2U2单独作用 0 12 -2.395 7.180 4.758 -7.175 -2.370 2.440 -1.217 -1.218 3 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 将R3(330)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表3-2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U1单独作用 12 0 8.734 -2.569 6.198 2.575 0.607 4.473 4.477 U2单独作用 0 6 0 0 0 0 -6 0 0 U1、U2共同作用 12 6 7.953 0 7.953 0 -1.940 4.036 4.040 2U2单独作用 0 12 0 0 0 0 -12 0 0 0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六、思考题 1 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置零。 2 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 七、实验小结 测量电压、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这样纪录的数据才是准确的。 在实际操作中开关投向短路侧时测量点F延至E点B延至C点否则测量出错。 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成立非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不成立。功率不满足叠加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