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设计呢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
(1)操作中为了使绳子上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外力大小,应该使小车与滑轮之间的细线水平(或与轨道平行). (2)在该实验中实际是:mg=(M+m)a,要满足mg=Ma,应该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x=
故答案为:(1)小车与滑轮之间的细线水平(或与轨道平行);远小于 (2)两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两车的运动时间相等,据X=
|
Ⅱ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小
①当物体小车匀速下滑时有:
mgsinθ=f+(m+m0)g
当取下细绳和砝码盘后,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sinθ和摩擦力f不变,因此其合外力为(m+m0)g,由此可知该实验中不需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故答案为:否.
②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
即△x=aT2,
解得:a=
△x |
T2 |
Ⅲ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传
由图可知来当F=0时,源图线Ⅱ的加速度为2m/s 2 ,即没有挂重物时,滑块已经具有2m/s 2 的加速度,说明平衡摩擦力时轨道倾角太大. 根据F=ma得a=
所以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斜率等于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的倒数. 由图形b得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斜率k=2,所以滑块和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m=0.5kg. 故答案为:轨道倾角太大;0.5. |
Ⅳ ( I)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
( I)
(1)只有让细线与轨道平行,才能保证拉力和小车前进的方向相同,不对小车产生其它影响,只是拉着它前进.故填:细线与轨道平行
(2)假设小车的加速度为a,拉力为F,设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小车质量M
对砝码盘和砝码:mg-F=ma;对小车:F=Ma;
联立得:F=
Mmg |
M+m |
1 |
2 |
1 |
2 |
1 |
2 |
Ⅳ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活动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光滑
(1)两小车均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公式s=
1 |
2 |
1 |
2 |
1 |
2 |
a1 |
a2 |
s1 |
s2 |
Ⅵ (1)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
(1)根据F=ma得a=
F |
m |
Ⅶ 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
(1)操作中为了使绳子上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外力大小,应该使小车与滑轮之间的细线水平(或与轨道平行). 故答案为:小车与滑轮之间的细线水平(或与轨道平行). (2)在该实验中实际是:mg=(M+m)a,要满足mg=Ma,应该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故答案为:远小于. (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 x=
故答案为:两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两车的运动时间相等,据 x=
|
Ⅷ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
(1)由图象可知,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
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2)根据F=ma得a=
F |
m |
Ⅸ (1)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一个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
由给出的数据可知,重物落地后,木块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 s 1 =7.72cm,s 2 =7.21cm,s 3 =6.71cm,s 4 =6.25cm,s 5 =5.76cm,s 6 =5.29cm,s 7 =4.81cm,s 8 =4.31cm 以a表示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a=
又知T=0.04s 解得:a=-3.0m/s 2 重物落地后木块只受摩擦力的作用,用m表示木块的质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 解得μ=0.30 (2)①如图所示: ![]() ②红正黑负,红表笔连接表头的正接线柱,故电流从红表笔流入; ③当电压为0.8V时,由I-U图象到电流约为0.01A,故电阻约为80欧姆; 故答案为:(1)①0.04;②3.0;③0.3;(2)①如图所示;②红;③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