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肆』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NH3和HCl两种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1)用气体发生装置(Ⅰ)制取的气
用于制备HCl,由浓浓硫酸和氯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经浓硫酸干燥后通版入A中,Ⅱ用于制备氨气,权可由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经碱石灰干燥后在A中与H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可观察到白烟生成,
(1)由题意可知制备的气体分别为氯化氢和氨气,而氨气应由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备,则应由装置Ⅱ制备,则Ⅰ应用于制备HCl,故答案为:HCl;NH3;
(2)由仪器的形状可知应为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圆底烧瓶;
(3)A中NH3与H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可观察到白烟生成,故答案为:产生大量白烟;
(4)氨气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检验,如试纸变蓝,可说明有氨气,故答案为:红色石蕊.
『伍』 高一化学实验室制取氨气各实验装置图,有选项,求解释,谢谢
①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气体进入干专燥管的机会不多,故①错误;②氨属气极易溶于水按照装置图水会发生倒吸,故②错误;③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浓氨水中的氨气逸出,故③正确;④装置中试管口处应塞一团棉花,氨气易溶于水防止与空气对流,得不到纯净的氨气,故④错误;故选B.
『陆』 在线等 初中化学
①有气泡产生 ②Mg+2HCl==MgCl2+H2↑ ③Na2CO3+2HCl=2NaCl+H2O+CO2↑
④没有气泡产生 ⑤氢离子(H+)
⑥打开K1、K2,与K2处导管口连接并通人干燥的HCI气体,集满后,先关闭K2,再关闭K1。
⑦K1导管口处有大量白雾出现
⑧NH3+HCl=NH4C1
给我小红旗
『柒』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实验过程
氯化氢与氨气在常温下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捌』 化学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图,高悬赏
实验室,常用铵盐与碱作用特性制备氨气:
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实验说明:
1.建议在做氨的制取实验前,增加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为避免残留在导管里的水影响下一步的实验,可在导管的末端连接带有玻璃弯管的胶皮管。
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氨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易与氨结合生成氨合物CaCl2·8NH3而损失部分氨。因此在反应中氢氧化钙应稍过量。反应混合物要迅速混合均匀,以防止氯化铵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产生氯化氢和氨,使收集的气体中有白烟(NH4Cl)。
制取氨时最好用新制备的消石灰。放置较久的消石灰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这样的消石灰不适用。如果用生石灰粉末代替消石灰,制得的氨比较干燥。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可使反应速率加快。
2.因为氨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玻璃导管口应伸到试管的底部,以利于排净试管中的空气。试管口堵一小块疏松的棉花,目的是为了防止氨逸出。装有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物的大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以防止试管在加热过程中炸裂。
3.用小火加热,以免产生的氨的速率过大。
4.收集满氨后,在玻璃导管口上盖一小块蘸有稀硫酸的棉花,目的是为了使硫酸与氨反应生成(NH4)2SO4,防止氨逸出。
『玖』 同学们为探究分子的性质,做如图所示实验,已知在常温下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请
(1)浓盐酸、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溶液中的氯化氢分子、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小烧杯上方,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因此大烧杯内有大量的白烟生成,故填:大烧杯内有大量的白烟生成;不断运动.
(2)浓盐酸、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浓盐酸酸性变弱,浓氨水碱性变弱,因此A、B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趋势分别是增大、减小,故填:增大,减小.
(3)常温下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将A、B两烧杯溶液倒入另一洁净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铵,可能有氨气、氯化氢,但氨气、氯化氢不能同时存在,故选:D.
『拾』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因为浓盐酸和浓硝酸都具有挥发性,而硫酸和磷酸都不具有挥发性;
硫酸与氨也可以反应,但不能在空气中,只能在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