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压差控制器的调试说明
1、介质流动方向应与阀体箭头方向一致;
2、该型阀应安装在回水管上,阀上接导压管,导压管的另一端与供水管连接,建议在导压管供水端安装1/2“球阀,以便启动消除堵塞功能;
3、在导压管前的供水管上应安装过滤网,避免水质太差造成该阀失去自动调节功能;
4、供水管和该阀前的回水管应分别装设压力表,便于调节控制压差;
5、如发现该系统流量过大或过小,可能的原因是管道元件安装时的杂物卡阴在阀塞上,可将1/2"球阀关闭3-5分钟,这时如果是较轻堵塞,即可自动消除,如还不能消除,则要拆开阀门检查消除堵塞物;
6、控制压差调节方法:逆时针方向调节调压阀杆,观察压差前压力表降低0.01MPa时,控制压差即由设定的0.02MPa增大到0.03MPa,以此类推;
7、该阀的工作压差为0.02-0.03MPa,如安装后发现其工作压差大于0.3MPa时应在供水管上安装手动调节阀,降低热力入口装置处的供、回水管压差,否则,压差控制器可能只在小开度下长期工作,会产生噪音,还会大大降低该阀的使用寿命。
❷ 高压压力开关的压差如何调整
1.压力开关顶部的右侧调节螺丝是直接调节上限切换值;2.压力开关顶部的左侧调节螺丝是调节开关压差;3.它们的关系是:上限切换值-开关压差=下限切换值,即:上限切换值可以直接在标尺上调节下限切换值要通过1~3操作来调节。例如:要求被控介质的压力保持在0.5~0.8Mpa之间。1.选用设定值范围在0.1~1.0Mpa的压力控制器(JC-210,HNS-210)2.旋动顶部右边的压力调节螺丝,使指针指示在标度尺的0.8Mpa(8kg或8bar)处,此值为上限切换值。3.旋动顶部左边的压力调节螺丝,使指针指示在标度尺的0.3Mpa,下限切换值=上限切换值-开关压差=0.8-0.3=0.5,此值为下限切换值。4.将控制器的接线端子接入被控的电气回路。请注意:①为公共接线。③为常开端输出。⑤为常闭端输出。高压保护,请连接① ⑤ ,在正常升压时,①-⑤接通(①-③不通)。压力升到设定上限时即0.8Mpa处,①-⑤不通(①-③接通)。压力下降时,此时①-③接通,压力下降到下限设定点即0.3Mpa处时。又切换为①-⑤接通(①-③不通)。降压停止,压力回升,则自动循环。5.接通电源,让被控介质(水、气)压力上升。请注意观察调正,使压力开关的设定值与压力表指示一致,(如压力升至上限设定时,开关尚未动作,即旋动压力调节螺丝,微调到切换动作,并再次重复验证一次)并作下限验证,过程同上。(反复验证几次)用红漆固定压力开关铁壳顶部的压力调节螺丝和压差调节螺丝
❸ 墙面消防风机口大咋办
消防排烟风机通常是高层民用建筑的主要防排烟设施,是高层民用建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可缺少的,但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防排烟设施的结构、作用、性能缺乏了解,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透彻,往往导致在设计、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排烟设施达不到排烟目的
自然排烟是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维护管理方便的排烟方式,但由于部分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往往导致工程完工后,自然排烟设施不具备排烟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排烟窗的设置位置不当。从自然排烟效果考虑,排烟窗应尽量靠近墙的上部设置,目前有相当数量的自然排烟窗不是设置在墙的上部,而是下部,距顶板、吊顶的距离较大,不利于自然排烟。
2、自然排烟窗的开窗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采用自然排烟部位的开窗面积均有明确规定,但由于部分设计人员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认真计算,或将固定窗的面积计算在排烟窗面积之内,导致部分工程排烟窗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直接影响排烟效果。
3、自然排烟窗的结构形式不合理。有的把排烟窗做成不可开启的固定窗,有的将窗的上部做成固定窗,把可开启的排烟窗设在窗的下部,严重影响排烟功能。
4、安装高度较高的排烟窗缺少便于于开启的操作机构。按规范要求,排烟窗应有便于开启的装置,但有些安装高度较高,开启困难的排烟窗均未安装开启操作装置,不利火灾情况下排烟窗的开启。
二、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部位所要求的余压值难以形成,机械排烟设施的排烟效果不明显
送风口、排烟口风量、余压值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现象在工程中比较普遍,有的送风口、排烟口的风速甚至接近于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风机选型不当。按规范要求,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当计算值和规范规定的值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有的设计直接按规范给定的值确定,往往导致选用的风机风量、风压偏小,不能满足要求;有的设计采用通风与机械排烟合用系统,但施工中未按设计要求选用双速风机;有的建设单位不按设计的风机型号订货,购买功率规格较小的风机,导致风机风量严重不足。
2、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与自然排烟设施重复设置。对于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按《高规》要求,宜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有的工程在上述部位同时又采用了自然排烟,导致火灾情况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与自然排烟窗同时开启时,防烟楼梯间难以形成正压,达不到防烟效果。
3、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未设计压差调节装置。按规范要求,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目前很多设计的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没有设计压差调节装置,无法形成楼梯间的余压值高于前室。
4、防烟分区不按规范要求设置挡烟设施。有相当一部分工程,尤其是大型商场设置机械排烟的部位未按规范要求在吊顶下设置挡烟垂壁,有的地下室虽然采用建筑的梁作挡烟设施,但排烟系统的排烟口未按规范要求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而是设在梁的下面。
5、送风口设置不符合要求。有的竖向防排烟系统的送风口采用固定百叶窗式常开风口,风口规格尺寸基本一致,造成各层送风口的风量风速严重不平衡,离风机较远的送风口的风量不足,甚至末端的送风口的风速、风量接近于零。
6、风管竖井施工质量差,漏风严重。有相当多的工程因通风竖井不抹灰、管道连接不严实,常闭风口关闭不严密,漏风十分严重,导致送风口、排烟口的风速、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有的施工单位甚至取消了竖井连接吊顶风口的风管,利用吊顶闷顶空间代替风管,也往往造成风管风口风速接近于零。
同时有的将排烟系统的风机排烟口设在室内,致使火灾情况下烟从室内排到室内,不仅失去了排烟作用,而且还可能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
三、防排烟风机的配电不符合规范要求
一是风机的供配电达不到高层民用建筑负荷级别要求。有的供电线路不是接自消防电源,而是接至楼层照明配电箱,有的设计采用单回路配电线路,有的设计未设末端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均达不到一、二级供电负荷要求的专用双回路,设末端自动切换装置的规定。
二是明敷配电线路的安装不符合要求。有的防排烟风机的配电线路穿PVC塑料管,有的穿金属管未涂刷防火涂料,不符合穿管的防火性能要求。
四、应设机械防排烟设施的部位未按规范要求设置
1、带裙房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2、超过20米无自然排烟的内走道,有的设计人员因与其相连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有自然排烟,认为其具备自然排烟的条件,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消防监督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建筑防排烟设施设计施工中的监督管理:
1、应加强对防排烟设施设计施工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各地消防部门一般对消防报警与电气、固定(自动)灭火设施专业设计施工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非常重视,培训过程中往往忽略了防排烟设施设计施工人员。
2、应落实防排烟设施的施工由消防设施施工单位承担的制度。防排烟设施是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其施工应由消防设施施工单位承担,但目前很多项目的防排烟设施施工均是由空调专业施工单位负责安装。
3、消防监督部门的建审人员在施工图审查时,应重视对防排烟设施设计的审查,应重点对自然排烟窗的设置、开窗面积,机械防排烟设施的设置部位、风机选型、送风口排烟口的设置、防烟分区等到进行审查,同时在施工中应加强对防排烟设施的监督管理,将防排烟设施列为施工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指导、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安装技巧
1、通常情况下丝杆需要穿越楼板,预埋钢板和双螺帽焊接;
2、注意双螺帽疑问,地下室螺帽有必要运用不锈钢螺帽;
3、消防排烟风机两头的柔性软接有必要为A级不燃资料,密封垫料也有必要为A级不燃资料;
4、消防排烟风机的根底需求水平、巩固,且根底高度大于等于200mm;
5、风机的钢支架有必要固定在混凝土根底上,风机其钢支架与根底之间有必要增加橡胶减振垫。悉数风机及电动机组件都装置在整块的钢支架上,钢地架装置在根底顶部的减振垫上,减振垫最好用多孔型橡胶板;
6、根底埋入地上以下的深度应按规划需求施工,通常不小于50mm,混凝土应密实,表面面润滑,混凝土强度等级契合规划需求。
消防排烟风机风量与送风机风量如何计算
消防排烟风机风量与送风机风量计算方法是根据建筑面积来确定的,每个防烟分区都需要独立计算其排烟量,当排烟风机担负一个防烟分区的时候可按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³/h计算,担负多个防烟分区则按平方米面积不小于120m³/h计算。送风量按排烟量的50%计算。每个防烟分区不应大于500平方。
常见的消防防排烟系统中,排烟量一般根据最大防烟分区面积500*120等于60000立方每小时计算,在设计排烟量的时候要注意漏风量,一般可按最小漏风量10%计算。
例如:当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时,需要设置两个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最大面积为500平方,排烟量是500*120³/h=60000³/h,再加上最小漏风量10%为6000³/h,总排烟量应为66000³/h,其中送风量为排烟量的50%应为33000³/h。
❹ 减压阀怎么调节压力大小
减压阀一般是球形阀门,可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来调节水压大小。水压过小时,可以顺时针的调节调压阀,以增大水压。当水压过大时,可以逆时针的旋转调压阀,可减小水压。
减压阀的是靠阀内流道对水流的局部阻力降低水压,水压降的范围由连接阀瓣的薄膜或活塞两侧的进出口水压差自动调节。定比减压原理是利用阀体中浮动活塞的水压比控制,进出口端减压比与进出口侧活塞面积比成反比。
装水管减压阀时注意事项
1、在安装水管减压阀时,要把减压阀跟管道安装处在垂直水平的位置,不可以有倾斜的现象。并且水管减压阀表面的箭头标识,要跟水流动的方向是一样的。假如水质特别浑浊的情况下,可以在减压阀的进水口位置上增加过滤器。
2、并且在给减压阀调整它的压力时,要用一字起子把它进行调整。并且要顺时针进行旋转,然后水压就会变大。接着逆时针旋转之后,水压就会变小。在调整的时候要一边动起子,一边看压力表的数值,等把它调整到我们所需要的压力值就可以了。
3、而且水管减压阀在安装之后,对于管道会有止回的作用,也就会把管道以及阀门给损坏。想要避免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把膨胀水箱在水管减压阀的出水口位置安装好。
4、而且想要在热水系统的水管当中,安装减压阀的情况下,就要把止回阀在膨胀水箱以及减压阀当中安装好,这样会使膨胀水箱再遇到热量之后使水的体积增加,而且不会使减压阀无法正常进行使用。
❺ 当剪刀楼梯间合用前室时是不是楼梯间必须要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对于前室的要求是设置防烟设施,这比喷头要求高。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第9.1.2条: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
第4.1.1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在人员密集、不易疏散、外部增援灭火与救生较困难的性质重要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中设置。
如果建筑物是超过50米的公共建筑或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的话,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不论能否自然排烟,均应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除第1种情况外,如果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均有外窗且满足排烟面积的话,就不用设置机械正压送风系统;
如果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均不能自然排烟的话,只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用送风;如果前室自然排烟,防烟楼梯间不能的话,也只是对防烟楼梯间送风即可;如果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不能的话,对前室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不必加压送风。
(5)压差自动调节装置图纸扩展阅读:
作用:当发生火灾时,其内部的电动执行器会打开风口,温感烟感或者是手动火灾报警会开启,塔楼顶正压风机自动打开,对送风竖井进行加压送风,楼梯的前室通过正压送风口会源源不断的对前室进行送风,使前室维持正压,保证烟气不会在这个区域蔓延,而给人逃生的空间。当温度高于280°C时人已无逃生可能性,其内部熔断器会熔断,风口自动关闭,防止火势蔓延。
应用:国家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规定,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防烟系统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其不具备自然排烟的前室。
3、封闭的避难层。
在以上三种情况下均虚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末端就是正压送风口下面是产品和图纸的样式。
❻ 一般在暖通图纸上出现的“压力传感器”是做什么用的(在楼层的公共地区) 要怎么安装
1.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查表确定。当计算值与查表结果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2.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3.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4.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30立方米/小时计算。5.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6.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管道压头损失外,尚应有余压。其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防烟楼梯为40Pa-50Pa;(2)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30Pa--25Pa。7.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8.机械加压送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风机位置应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9.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正压值应符合第6条的规定要求。
SL-A-20余压监测模块又叫微差压传感器
功能描述:
※能实时测量现场余压值
※能实时上传现场余压值
※采用RS485总线通讯
※独立地址编码
※具有报警功能
※测量精度高
❼ 施工安装工程图纸会审要点
施工安装工程图纸会审要点
一套完整的施工图一般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采暖通风施工图及电气施工图等专业图纸,也可将给排水、采暖通风和电气施工图合在一起统称设备施工图。那么,下面由我 为大家整理了施工安装工程图纸会审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总则
1、设计图纸是否齐全,图纸内容有无遗漏或差错;
2、图纸中设备、管道及管道附件选用和布置是否合理、可靠,是否便于施工、操作和检修;
3、图纸中的平面尺寸、走向、标高、管径、坡度的标注是否正确、清晰、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系统图是否一致;
4、埋地管道的埋置深度、形式,与建构筑物基础、道路及其它管线的水平净距和交叉净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各专业线路走向、相互交叉等有无矛盾或影响安全的地方;
6、设备房内是否有安装、操作、维修留有必要的空间。大型设备安装土建结构中是否预留了安装和维修的孔洞,有无考虑必要的维修和起吊设施,结构图中预留孔洞的位置与工艺图是否一致;
7、管道穿越地下室,水池等构筑物墙、地面及穿越伸缩缝、沉降缝是否采取了可靠的防水措施和技术措施;
8、有关设备专项设计项目的水电预留及衔接是否考虑,设计是否到位。
二、总图
1、市政地下给排水、电气、通信、燃气等管线是否与地勘报告保持一致;
2、室外管线布置是否合理,对现场施工等方面有无不利影响;
3、上、下水、电气、通风、电视、煤气与市政接驳点坐标及标高是否清楚,与室内管线连接是否有出入;
4、 道路、场地、排水等结构及坡度是否明确。
三、给排水专业
(一)给水系统
1、每个区域设一个集中给水加压水泵站,加压水泵、生活水箱应设于地下室,设置位置尽可能不占用车位,并做好隔声减震措施。生活水箱采用搪瓷钢板水箱,水箱有效容积一般控制在最高日用水量的15%~20%。加压设备采用变频供水设备。生活水箱间、水泵房内装修及水箱距墙面、板底的间距应符合卫生防疫部门要求。水箱应设置超高水位事故报警,将信号引至物业值班室。水泵房内应有集水坑等排水设施、设备。水泵房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办公室毗邻。
2、各栋楼给水入楼管方位应考虑室外管网布置的合理性。4层以下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给(了解市政给水压力,一般为0.3MPa)。5层以上各层由地块给水加压泵站给水。5层以上各层是否需竖向分区供水应视楼层数量而定。一般每个供水分区最低用水点静水压力给水应控制在0.3~0.35MPa,最不利用水点压力控制在0.15MPa以上。
3、各层管井根据井内立管根数及水表数量确定管井尺寸,水暖管井宜合用。 4、给水干、立管、支管、户内管管径应经计算核定,一般每户住宅给水进户管管径控制在DN20以内。
5、公共卫生间用脚踏式冲洗阀,小便器、洗手盆用非接触式冲洗阀及水龙头。
6、不同使用功能的部位应单独供水、单独设置水表计量。每户(包括商铺)1表,户表必须出户。每根立管供水户数不超过20户。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的,其水表必须设在水表井内。
7、生活储水箱、消防水池不得共用给水引入管。生活储水箱引入管应在室外加水表。
8、每个地块从市政引两根给水管,该两根给水管需从不同方向道路上引入,管径一般为DN200。
9、室内给水管材:埋入垫层内的冷水管用PPR管S4系列,热水管用PPR管S3、S2系列。其它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不得采用镀锌钢管。 10、卫生防疫站要求:生活贮水箱及附件应为玻璃钢、搪瓷钢板、不绣钢板等对水质无不良影响且经久耐用的材料。
11、水箱间、水泵间地面应有排水设施,不得积水。箱顶距板底距离不小于0.8米。水箱周边应有不小于0.6米的间距。水箱溢流管、通气管口应有不锈钢丝
12、铜丝网,进水管应符合防污染要求,水箱应有信号管接至物业值班室,溢流管、泄水管不应与排水管直接连接。水箱盖板应上锁。
(二)排水系统
1、污废水管立管合用,厨房排水立管不得与卫生间排水管合用。 2、首层污废水单独排出。
3、排水立管尽可能不拐弯,拐弯处上方所接排水支管与立管的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
4、排水管材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其中立管采用U-PVC螺旋排水塑料管,横管采用U-PVC平壁排水塑料管。
5、±0.000以下重力流排水横干管及穿屋面顶板以上部分采用机制排水铸铁管。
6、立管DN>=110每层穿楼板处设阻火圈,立管上检查口间距不应大于10米。最底层和立管上设“乙”字管的上部应有检查口。排水管不得穿卧室、起居室、门厅。
7、排水管出户方向应结合室外排水管布置和化粪池位置统筹考虑,尽可能朝同一方向出户,重力流排水出户管口径一般比所接立管放大一号。 8、内排水雨水管采用焊接钢管,立管尽量布置在公共管井内,可排至室外散水。
9、地下室压力排水:收集卫生间污水的积水坑内设搅匀型潜水泵,其它积水坑内设普通潜污泵。压力排水管管材采用焊接钢管,所有管道穿人防维护结构处设P>=1.0MPa的闸阀代替防爆波阀门。
10、收集卫生间污水的集水坑应设通气管并就近引排风竖井或窗井(不得对上层住宅造成污染)。
11、排水立管应尽可能靠近墙角,并不得影响通风竖井进气/烟口。排水横管应尽可能贴近顶板,并不得影响窗的开启(应高于窗洞顶),立管、横管应在图纸中定位。
12、厨房洗涤盆排水支管优先考虑设于本层地板上,各卫生洁具平面应有定位尺寸。洗手盆、洗涤盆排水管穿楼板中心距后墙面120mm,座便器排水管穿楼板中心距后墙面420mm。
13、设有淋浴的卫生间,在淋浴喷头附近应有专用地漏。洗衣机旁应有洗衣机地漏。
14、无论汽车坡道上方是否有防雨罩,都应考虑设2-3道雨水截留沟,并设潜水泵排至室外雨水井。自行车道也应注意坡道雨水的排除。
15、空调冷凝水管排水可与阳台雨水排水管共用立管(该立管不能为屋面雨水管),空调冷凝水、阳台雨水排至室外散水。
16、有错层的住宅及复式住宅可能出现卫生间、厨房上下层不对应现象,要注意管道的布置。
17、汽车坡道、自行车坡道部位的进出楼管道要注意标高,管道、烟道要避免穿窗。
18、一般污废水管仅设伸顶通气管。天台通气管应高出屋面300mm,若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在通气管出口4m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顶600mm或引向无门、窗一侧。
(三)水消防系统
1、每个区块各栋楼共用一个集中消防加压泵房,加压泵房、消防水池应设于地下室,设置位置尽可能不占用车位。消防水池应满足消防用水量最大一栋建筑火灾延续时间内的消火栓、喷洒用水量。
2、消防泵应满足消防用水量最大一栋建筑的用水量及最不利点的水压要求。消防水池采用土建水池,消防泵采用消防专用泵。水泵应为自灌式,吸水管上不应采用蝶阀。
3、水池补水浮球阀应布置在人孔附近。水池应设置超高水位事故报警,将信号引至物业值班室。
4、水泵房内应有集水坑等排水设施、设备。
5、高位水箱设于最高建筑顶,水箱储存10分钟消防水量(一般保证18m³水量),当有几栋同高度楼时应优先设在先竣工的最高楼顶。火灾发生时,消防泵供水不得进入高位水箱。
6、消火栓系统最低点消火栓口静压超过0.8MPa时应分区,每个消火栓口动压不应超过0.8MPa,否则,采取减压措施。
7、消火栓干立管应为环状管网,环状干立管应设置阀门,阀门设置原则应保证同时关闭的立管不超过两根,同层关闭的消火栓不超过5个。 8、消火栓立管管径一般不超过DN100,立管应布置在公共管井内。 9、消火栓应布置在公共区域,并应保证两股水柱可同时到达建筑物任一点,地上各层消火栓应尽可能暗装,不采用带灭火器的消防柜。
10、顶层应设试验消火栓,试验消火栓应有压力表,位置应无冻坏危险。 11、自动喷洒最不利喷洒头工作压力应不小于0.1MPa,水流指示器处工作压力不大于0.4MPa。
12、自动喷洒系统稳压由屋顶消防水箱满足,其连接管为DN80,如超压连接管上应设减压阀。
13、自动喷洒报警阀应设在地下室经常有人通过的公共区域,附近应有集水坑或地漏等排水设施。
14、喷洒头按无吊顶选用,采用直立型玻璃球喷头。喷洒头及管道布置应以防火分区为单元,喷头间距应符合不同火灾危险类别的间距要求。末端试验装置应接入附近卫生间、集水坑。、
15、各建筑物应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备灭火器(每个消火栓处配置2个灭火器,高低压房和地下室车库配置手推式灭火器)。
16、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电话机房、消防控制室、电梯机房、水箱间、游泳池和面积小于5㎡的卫生间不应设置喷头。
四、暖通专业
(一)、住宅采暖
1、住宅采暖应符合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及节能标准的要求。采暖热负荷指标应控制在32w/㎡以下。每个地块共用锅炉房。
2、采暖热负荷计算,按分户热计量技术要求计量,建筑总负荷不考虑户间传热,室内散热器选型计算时考虑户间传热。
3、高度超过50米的建筑采暖系统宜分区,采暖系统最低点散热器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8MPa,各建筑采暖系统最高点压力不小于0.2MPa。系统压力不应超过设备承压能力。
4、分户热计量和设置恒温阀系统,应按变水量系统设计,在其热力入口处设置压差或流量自动调节装置。
5、管网较大时应安装平衡阀,一般装在回水管路、直线管段上。 6、采暖横干管一般设在地下一层,坡度不得小于0.002.坡度改变处的最高点应设不小于DN15的放气阀。坡度改变处的最低点应设置排水阀,排水阀口径以不大于1小时放空管段为准。 7、水暖管道不得穿电气专业用房。
8、采暖立管设于公共管井内,在管井内立管应有定位尺寸。
9、优先选用同程系统,各并联环路间阻力差应不大于15%,否则,应有调节措施,配备必要的手动、自动水力平衡元件。 10、住宅户内每组散热器设高阻力调节阀。
11、暗埋采暖管道内流速不应小于0.25米/秒。
12、两居室以下住宅采暖供回水管一般为de20,三居室以下住宅采暖供回水管一般为de25。
13、各供暖单元热计量表、调节阀设于每层管井内。户内埋地管应尽量沿墙边布置,尽量从每个房间门下进出。
14、散热器位置应兼顾采暖舒适性、美观性以及不与家具布置、电气插座、空调柜机相冲突,在窗下布置时应考虑窗台高度、落地窗等因素。 15、底层每个商铺单元、人防值班室、物业用房等应分设独立采暖回路并设调节阀门、预留计量表位置。
16、管道试压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小于0.6MPa。
(二)、住宅防排烟、通风
1、一类建筑、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应设防烟楼梯间。19层及以上的单元式住宅,12层及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防烟设施。 3、总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地下室内长度大于20m疏散内走道应设排烟设施。
4、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送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 5、放排烟设施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进行防烟、排烟。当自然通风方式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机械防排烟方式。
6、防烟分区内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两个排烟口之间距离不应大于60米。
7、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当防烟楼梯已设有机械加压送风时的独立前室可不设防烟设施。
8、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口每隔2-3层设一个,非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口每隔1-2层设一个。一般可采用自垂百叶风口600*400,前室和合用前室每层设一个送风口。
9、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风量应按两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分别设置。塔式住宅设置一个前室的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10、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的风量:排烟风机负担一个防烟分区:>=60m³/h㎡;两个以上:>=120m³/h㎡;最大排烟量:6000060m³/h,最小排烟量:7200m³/h。
11、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的加压送风量:<20层:25000-30000 m³/h;20~32层:35000-40000 m³/h。
12、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分别加压送风量:<20层,防烟楼梯间:16000-20000 m³/h,合用前室12000-16000 m³/h;20~32层: 防烟楼梯间:20000-25000 m³/h,合用前室18000-22000 m³/h。
13、消防电梯前室的加压送风量:(上部各层前室不需设机械加压送风时,地下室前室可从防烟楼梯间通过余压阀600*200保持前室正压)<20层:15000-20000 m³/h;20~32层:22000-27000 m³/h。(注:以上送风量数据按每个加压间一个双扇门计,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0.75。两个双扇门时,其风量*1.5~1.75。)
14、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其前室/合同前室的'加压送风量:<20层:22000-27000 m³/h;20~32层:28000-32000 m³/h。(注:以上送风量数据按每个加压间一个双扇门计,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0.75。两个双扇门时,其风量*1.5~1.75。)
15、中厅排烟:中厅体积<1700m³,按每小时6次换气计算。中厅体积>=1700m³,按4次换气计算;但不得小于102000 m³/h。
16、金属排烟风道壁厚:风道长边<450mm:0.5mm;450-740:0.6mm;750-1500:0.8mm;1500-2000:1.0mm。
17、需设机械排烟设施且建筑高度不超过6米的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18、设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符合规范要求。机械排烟系统应与防火分区相对应。
19、横向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在穿越处应有可自动关闭的280℃防火阀,竖向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管井内。
20、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地下室,应有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不大于50pa时可采用自然补风,否则采用机械补风。 21、室外排烟口与室外补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0米,垂直距离不小于3米且补风口应低于排烟口。
22、室内常闭型排烟口、进风口除能自动开启外还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口、排烟阀应按防烟分区设置。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的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排烟口、排烟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排烟风机应考虑10-20%的漏风量。排烟风机入口总管应有280℃防火阀,且与排烟风机连锁。排烟风机、通风机宜设在机房内。排烟管道一般不应穿越前室、楼梯间。
23、机械送风管道、排烟管道、排烟口的风速应符合:金属风道:=<20m/s,非金属风道:=<15m/s。排烟口=<10m/s,送风口=<7m/s。
24、机械排烟系统宜于通风、空调分开设置,若合用,其风口、风道、风机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要求。火灾时应能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25、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越机房隔墙处、楼板处、穿越变形缝处两侧及水平风管与垂直风管交接处的水平风管段上应设70℃防火阀。防火阀两侧2米范围内的风管及保温材料应为不然材料。
26、汽车库、煤气表间、变配电等易燃易爆物质的房间,其排风系统应独立设置。
27、地下室车库面积超过2000㎡时,应设机械排烟系统。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2000㎡时,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
28、无直接通向室外汽车疏散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不小于50%排烟量的补风系统。排烟口、风道、风机等要求同上述要求。 29、电气及设备房通风:有条件时优先考虑自然通风。采用机械通风时,应有补风口。
30、卫生间通风:公共卫生间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住宅卫生间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
31、汽车库通风:当有分布均匀的可开启外窗或开敞的车辆出入口时,可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否则应同时设机械进排风系统。通风排风量:住宅建筑的单层车库按4次换气次数或300m³/h;通风进风量:为排风量的80%。风道及通风机:通风机为计算风量加10%漏风量,风压为系统总压加10%附加值。
32、通风机不能与住房等相邻。通风机应装设百叶式或花瓣式调节阀以便调节风量和风压。
33、风管各管段间压力应平衡,各并联支管间允许的压力差不大于15%,否则应设调节阀。
34、消声与减振:设置在地下室内通风机房,机房内噪音小于80db,楼层内风机房,机房内噪音小于70db。吊顶风机采用弹簧吊架,风机进出口与风管用帆布软接头连接。
35、室外管网:室外采暖热水管采用直埋保温管,直管规格6-12米,公称直径DN25-800,外套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壁厚2-8mm。保温层聚氨酯硬质塑料,厚度27-35mm。
36、内管道选用:DN=<150、介质温度=<200℃、公称压力=<1.0MPa时,可选用水煤气钢管或无缝钢管;介质温度>200℃或公称压力>1.0MPa时,应选用无缝钢管。DN=200-500、介质温度=<450℃、公称压力=<1.6MPa时,可选用螺旋缝钢管或无缝钢管,否则,只能用无缝钢管。
五、燃气系统
1、市政燃气压力一般为中压A(0.4-0.2MPa),经调压站/调压箱后,供给锅炉房压力为中压B(18KPa),经调压站/调压箱后,供住宅压力为低压(=<10KPa,一般为2KPa),为节省造价,尽可能采用调压箱。 2、室内管道:明装燃气管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 3、引入管及地下、半地下室和密闭房间、管井内用无缝钢管。
4、引入干管不得穿卧室、浴室、厕所、各类机房、烟风道、防烟楼梯间、电梯间等。
5、室内管道应尽量靠墙角布置,管道不得挡排烟口,妨碍窗开启、电气设备使用等。
六、电气
(一)供配电系统
1、电力平面图和系统图,包括配电箱、控制柜、启动器、线路及接地平面布置图是否对应。
2、变配电房平面尺寸、空间高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高低压配电柜布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优化设计,减少电缆安装长度。 4、配电柜采用上进上出、下进下出何种方式,高压电缆采用何种敷设方式。 5、变配电接地系统是否保留2个以上接地,设备接地回路是否完整。 6、高低压配室内是否有与电气无关的水暖管道。
7、嵌入式配电箱安装时墙体的厚度、宽度、承重是否有问题。
8、明装在同一场所在各类配箱,其安装高度能否尽量一致,配电箱内总开关至各分开关的连线、线径是否明确,是否有配电箱布置图。
9、导线的线径与开关的接端是否匹配,不应出现电流相差两级以上的配置。
(二)管路系统
1、当电气管路沿墙敷设时,要注意墙体的厚度、墙体所用的材质、墙体的结构。如果墙体的厚度过于簿小,墙体所用的材质为空心砖,或者材质为陶粒混泥土,或者墙体的结构为玻璃隔断时,管路将无法敷设。
2、电气管路敷设与给排水、热力、煤气等专业管道敷设距离过近或重合冲突,必须采取隔离措施。
3、电气管路跨越其他结构敷设时,一定要注意结构件间的距离。当管路通过伸缩缝时,应设置沉降箱。
4、电气管路沿地面作暗敷设时,注意地面垫层的厚度。
(三)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
1、屋顶设避雷带,沿屋顶女儿墙,水箱顶明敷,屋顶做避雷网格(含消防管网、屋顶设备)。
2、在45米以上金属门窗框架,阳台金属栏杆以及较大金属体就近与钢筋网可靠焊接。
3、防雷、电气保护、弱电系统等共用一个接地装置,接地装置采用地下室底板钢筋与桩基内的钢筋网,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4、在进出建筑的金属管道集中处,配电房设置总等电位连接箱。制冷机房、水泵房、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电梯机房、卫生间设置局部等电位连接箱。 5、上、下水管,煤气管、暖气管、建筑物金属构件应通过总等电位联结线接至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内接地母排上。
6、总等电位联结线通常选用BV 型导线,其截面一般选为来自电源主保护线截面的一半,但不得少于6mm2,一般 般不大于25mm2。
7、接地母排的截面应大于接至母排的导线中最大截面的两倍;连接导线通常配铜接线端子与铜母排相连;小截面单芯导线,如BV一6的线端子可直接做成环形勾进行连接。
8、在建筑物伸缩缝处、沉降缝处、抗震缝处等处所做防雷接线。
9、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内的各导线的接线端子应依次排列,用相应的螺栓、螺母、平垫圈和弹簧垫紧固连接。
10、各种管道在现场制做抱箍卡接总等电位连结线。
11、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与建筑物钢筋网的续接线由圈梁内主筋引出或与总电位连结板相连。
;